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微阵列技术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松青 张文玲 +2 位作者 徐丽娜 周艳宏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623,共8页
利用高通量组织微阵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MT1-MMP、MT2-MMP、Ezrin、nm23-H1、E-cad和TIMP-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异常表达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筛选鼻咽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结果发现,鼻咽癌组织存在MT... 利用高通量组织微阵列结合免疫组化检测MT1-MMP、MT2-MMP、Ezrin、nm23-H1、E-cad和TIMP-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异常表达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筛选鼻咽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结果发现,鼻咽癌组织存在MT1-MMP、Ezrin蛋白高表达(P<0.01)和nm23-H1、TIMP-2蛋白低表达(P<0.05).临床Ⅱ期、Ⅲ期和Ⅳ期鼻咽癌和淋巴结转移鼻咽癌中MT1-MMP、MT2-MMP和Ezrin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临床Ⅰ期鼻咽癌和无转移癌(P<0.05,P<0.01),但临床Ⅱ期、Ⅲ期和Ⅳ期鼻咽癌和淋巴结转移鼻咽癌中nm23-H1蛋白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临床Ⅰ期鼻咽癌和无转移癌(P<0.05).鼻咽癌组织中MT1-MMP与MT2-MMP(r=0.308,P<0.001),nm23-H1与E-cad(r=0.167,P<0.05)及TIMP-2(r=0.279,P=0.001),E-cad与TIMP-2(r=0.279,P=0.001)的蛋白质表达呈显著正相关.MT1-MMP与E-cad(r=-0.188,P<0.05)及TIMP-2(r=-0.233,P<0.05),Ezrin与E-cad(r=-0.204,P<0.05)的蛋白质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聚类分析显示,鼻咽癌MT1-MMP、MT2-MMP和Ezrin蛋白共同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慢性炎性鼻咽上皮(P<0.05),但nm23-H1、E-cad和TIMP-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共同阴性显著高于癌旁上皮和慢性炎性鼻咽上皮(P<0.05,P<0.01).多因素分析和有效性评估发现,MT1-MMP蛋白能较好地独立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进展.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多个肿瘤转移基因的蛋白质高表达,转移抑制基因的低表达和这些基因的蛋白质表达失平衡在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T1-MMP蛋白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较好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鼻咽癌 组织微阵列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及其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欧阳珏 武明花 +4 位作者 黄琛 李丹 周鸣 李小玲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1-225,共5页
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本文对代谢组学的概念、代谢组学研究的目的和领域以及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恶性肿瘤 系统生物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LMP1通过NF-kB介导的HSV-tk/GCV治疗EBV相关肿瘤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力芳 王承兴 +5 位作者 胡智 唐敏 顾焕华 翁新宪 易薇 曹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7-242,共6页
目的: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EBV-LMP1)通过活化NF-kB反式激活HIV-LTR进而启动自杀基困HSV-tk在EBV相关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肿瘤治疗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以鼻咽癌细胞为实验模型,将HSV-tk基因置于HIV-LTR调控序列之下,... 目的: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EBV-LMP1)通过活化NF-kB反式激活HIV-LTR进而启动自杀基困HSV-tk在EBV相关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肿瘤治疗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以鼻咽癌细胞为实验模型,将HSV-tk基因置于HIV-LTR调控序列之下,构建LMP1调控且依赖于NF-kB的HSV-tk/GCV系统,采用同位素方法检测tk活性来研究LMP1通过NF-kB调控HSV-tk转录的靶向性和表达特征,MTT方法检测在GCV处理下肿瘤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成功构建受LMP1调控且依赖于NF-kB的HSV-tk表达质粒,发现其在GCV处理下,表达LMP1的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结论;携带有LMP1-HSV-tk的细胞对GCV治疗高度敏感,显示这一肿瘤治疗系统在EBV相关肿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LMP1 BF-κB HSV-TK/GCV 肿瘤治疗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能量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罗湘建 曹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5-592,共8页
细胞的能量主要来自糖酵解和线粒体的有氧氧化.细胞活性和能量状态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由于其生长迅速,常常出现葡萄糖摄取量增高、糖酵解增加和乳酸堆积现象.通过介绍肿瘤能量代谢机制研究进展,结合代谢成像技术,将会有助于深入揭示肿瘤... 细胞的能量主要来自糖酵解和线粒体的有氧氧化.细胞活性和能量状态密切相关,恶性肿瘤由于其生长迅速,常常出现葡萄糖摄取量增高、糖酵解增加和乳酸堆积现象.通过介绍肿瘤能量代谢机制研究进展,结合代谢成像技术,将会有助于深入揭示肿瘤能量代谢改变与肿瘤进展的因果关联,为靶向能量代谢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野和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Warburg效应 低氧诱导因子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因遗传性肿瘤的组学对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琛 武明花 +1 位作者 李小玲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20,共8页
多基因遗传性肿瘤的组学对接研究,已成为肿瘤学的重要研究战略,具有重要的实验和理论指导意义。现主要阐述组学对接研究相关的概念和技术平台,提出针对多基因遗传性肿瘤的组学对接战略中最主要的策略和研究内容,从多学科、多层次揭示多... 多基因遗传性肿瘤的组学对接研究,已成为肿瘤学的重要研究战略,具有重要的实验和理论指导意义。现主要阐述组学对接研究相关的概念和技术平台,提出针对多基因遗传性肿瘤的组学对接战略中最主要的策略和研究内容,从多学科、多层次揭示多基因遗传性肿瘤不同发病阶段中的分子变化规律。用综合生物学效应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相关调控网络、关键靶分子和药物靶点,为肿瘤的诊断、分型、药物研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基因遗传性肿瘤 组学 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洁琼 贺智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59-564,共6页
磷酸化蛋白质组是指机体细胞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表达的所有磷酸化蛋白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磷酸化蛋白质在细胞中的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修饰状态及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研... 磷酸化蛋白质组是指机体细胞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表达的所有磷酸化蛋白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磷酸化蛋白质在细胞中的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修饰状态及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近年来,磷酸化蛋白质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为阐明肿瘤的发生机制,提高肿瘤的诊治水平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 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8在临床肿瘤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贺正希 刘惺 周艳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52-959,共8页
肿瘤是全球十大致死原因之一,传统肿瘤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随着针对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1/PD-L1)轴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发展... 肿瘤是全球十大致死原因之一,传统肿瘤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随着针对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1/PD-L1)轴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发展,实体肿瘤内免疫代谢微环境的变化已被证实是免疫细胞功能天然抑制和免疫治疗获得性抵抗的重要调节因素。CD38作为一个新的靶点产生免疫抑制代谢物(如腺苷)的酶蛋白,可望与免疫治疗相结合运用于临床来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作为了解肿瘤免疫治疗响应的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8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34用于肿瘤治疗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征 向开敏 +1 位作者 彭淑平 李桂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7-73,共7页
MicroRNA-34(miR-34)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上的靶基因发挥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干细胞、抑制转移以及化疗增敏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34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miR-34家... MicroRNA-34(miR-34)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上的靶基因发挥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干细胞、抑制转移以及化疗增敏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34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miR-34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以及在动物肿瘤模型中开展miR-34相关基因治疗的前期研究,揭示了miR-34用于肿瘤临床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34 肿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群细胞及其在肿瘤干细胞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郑丹薇 廖珊 +2 位作者 朱广超 周艳宏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5-531,共7页
肿瘤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肿瘤耐药和复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部分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目前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富集方法主要有:侧群细... 肿瘤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肿瘤耐药和复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部分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目前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富集方法主要有:侧群细胞分选技术、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标记筛选技术、肿瘤微球培养技术、细胞滞留标记技术、ALDEFLUOR分析技术等。侧群细胞是一小群能够将核酸染料Hoechst 33342排出,经过流式细胞检测呈Hoechst 33342低染的细胞。侧群细胞中富含肿瘤干细胞,其分选技术已作为简单有效的富集肿瘤干细胞的方法应用在肿瘤干细胞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侧群细胞 Hoechst 333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形成拟态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白驹 徐志杰 +1 位作者 廖朝亮 杨力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7-364,共8页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指肿瘤中的脉管系统不依赖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具有形成供血管状网络的能力,从而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血供模式。VM的形成包括多种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在其形成过程中还发现肿瘤干细胞和上皮-...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指肿瘤中的脉管系统不依赖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具有形成供血管状网络的能力,从而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血供模式。VM的形成包括多种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在其形成过程中还发现肿瘤干细胞和上皮-间充质转变。作为一种独特的血供方式,VM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和晚期癌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靶向VM的抗癌疗法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拟态 肿瘤 信号通路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参与鼻咽癌恶性演进的转录调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非君 胡智 +4 位作者 曾亮 唐发清 顾焕华 唐敏 曹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7-571,共5页
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LMP1)激活激活蛋白 1(AP1) ,和核转录因子 (NF κB)在鼻咽癌细胞SUNE 1及亚细胞株恶性演进中的作用 .运用报告基因法和凝胶电泳迁移率法 (EMSA)分析AP1和NF κB反式激活活性和DNA结合活性 ,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 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LMP1)激活激活蛋白 1(AP1) ,和核转录因子 (NF κB)在鼻咽癌细胞SUNE 1及亚细胞株恶性演进中的作用 .运用报告基因法和凝胶电泳迁移率法 (EMSA)分析AP1和NF κB反式激活活性和DNA结合活性 ,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质表达 ;裸鼠致瘤实验结合组织制片研究瘤细胞的成瘤和转移能力 .结果显示恶性程度不同的SUNE 1亚细胞株的反式激活活性、DNA结合活性、LMP1蛋白表达及c Jun氨基端激酶 (JNK)活性均存在明显差异 ,且与细胞恶性程度正相关 .这些结果提示LMP1活化AP1和NF κB的信号通路参与了鼻咽癌细胞SUNE 1的恶性演进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编码 潜伏膜蛋白1 鼻咽癌 恶性演进 转录调控 实验研究 转录因子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肽相关蛋白基因UBAP1单核苷酸多态及与鼻咽癌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熊炜 曾朝阳 +7 位作者 沈守荣 李小玲 李伟芳 周鸣 李江 贺林 冯国鄞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66-770,共5页
UBAP1基因是在鼻咽癌 9p最小共同缺失区内新克隆的鼻咽癌候选抑瘤基因 ,通过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对 10 5例鼻咽癌患者和 183例正常人UBAP1基因的 5个单核苷酸多态 (SNPs)用测序法进行了分型 ,在实验过程中 ,偶然发现了一个新的SNP... UBAP1基因是在鼻咽癌 9p最小共同缺失区内新克隆的鼻咽癌候选抑瘤基因 ,通过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 ,对 10 5例鼻咽癌患者和 183例正常人UBAP1基因的 5个单核苷酸多态 (SNPs)用测序法进行了分型 ,在实验过程中 ,偶然发现了一个新的SNP位点 ,并已登录至dbSNP (登录号 :rs3135 92 9) .经相关分析发现 ,位于UBAP1基因第 6外显子中的SNPrs10 4 95 5 7与鼻咽癌发病存在显著相关性 ,基因型GG和GC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 6 4和 1 31.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UBAP1基因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SNPrs10 4 95 5 7由于处在UBAP1基因下游 3′非翻译区 ,其多态类型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UBAP1基因的表达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肽相关蛋白 UBAP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 鼻咽癌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分子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文玲 周艳宏 +5 位作者 肖岚 范松青 曾朝阳 李小玲 武明花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3,共7页
鼻咽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寻找其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迫在眉睫.在总结本课题组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组织微阵列等高通量技术对不同分化阶段、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标本进行大规模筛选工作的基... 鼻咽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寻找其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迫在眉睫.在总结本课题组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组织微阵列等高通量技术对不同分化阶段、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标本进行大规模筛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国际上有关进展,初步构建了鼻咽癌不同发病阶段的分子靶标系统:a.证实SPLUNC1、p16、EBER-1、p27、RASSF1A和CDH13是鼻咽癌早期诊断的理想分子靶标;b.鼻咽癌上调基因RB1,STMN1和DSP及下调基因SERPINB6,AGTRL1和SYTL2的分类预测模型是区分正常鼻咽上皮和鼻咽癌的分子靶标;c.NGX6、Ezrin、LTF、OPN、THY1和Tiam-1是鼻咽癌侵袭与转移预测的候选分子靶标;d.Cyclin D1、Survivin和HPA是与鼻咽癌预后相关的候选分子标志物;e.证实Bcl-2、EGFR和Ki67是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与否的候选分子靶标;f.SAA和cox-2是监测鼻咽癌复发的候选分子标志物;g.发现BRD7、NGX6、NOR1和UBAP1的6个SNP改变是鼻咽癌遗传易感风险因子;h.建立了由139个基因组成的鼻咽癌不同临床分期分子靶标系统.这些在大样本基础上的分子靶标筛选为鼻咽癌分子分型研究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癌基因 抑癌基因 分子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迎福 肖志强 +6 位作者 张鹏飞 李茂玉 李萃 彭芳 余艳辉 易红 陈主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8-457,共10页
癌细胞转移是人原发性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AdC)死亡率高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为了筛选潜在的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依据临床诊断选取无转移的肺腺癌组织和有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 癌细胞转移是人原发性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AdC)死亡率高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为了筛选潜在的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依据临床诊断选取无转移的肺腺癌组织和有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对两组肺腺癌组织中的癌细胞进行纯化,再利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in-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分离无转移肺腺癌组和有转移肺腺癌组的癌细胞总蛋白,通过Decyder软件分析两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Western blot验证部分差异蛋白annexin A1,annexin A2,annexin A3,B23和S100A9的表达.建立了LCM纯化的无转移和有转移的肺腺癌组织癌细胞的2D-DIGE图谱,质谱鉴定了20个非冗余差异蛋白质,其中12个蛋白质在有转移肺腺癌组中较无转移肺腺癌组表达上调,8个蛋白质在有转移肺腺癌组中表达下调.Western blot验证分析显示,差异蛋白annexin A1,annexin A2,annexin A3和S100A9的表达水平在有转移肺腺癌中较无转移肺腺癌增高,B23的表达水平在有转移肺腺癌中较无转移肺腺癌降低.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S100A9在有转移的肺腺癌中较无转移的肺腺癌中表达上调.首次应用LCM技术联合2D-DIGE及MS技术分析鉴定出肺腺癌转移相关蛋白质,为研究肺腺癌的转移分子机制、筛选预测肺腺癌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转移 蛋白质组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中NGX6抑制EGFR/K-ras/JNK/c-Jun/cyclin D1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晓艳 沈守荣 +3 位作者 刘芬 彭娅 李桂源 范松青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0-576,共7页
候选抑瘤基因NGX6具有抑制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作用,研究表明其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负性调控因子,并可下调JNK通路中重要分子MADD(MAP-kinase activating death domain)的表达,其抑瘤机制是否... 候选抑瘤基因NGX6具有抑制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作用,研究表明其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负性调控因子,并可下调JNK通路中重要分子MADD(MAP-kinase activating death domain)的表达,其抑瘤机制是否与抑制EGFR介导的JNK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在已建立的转染NGX6的细胞模型基础上,借助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在细胞和组织水平检测NGX6转染前后EGFR/K-ras/JNK/c-Jun/cyclin D1信号通路中重要蛋白质的表达.结果表明,NGX6转染后结肠癌细胞HT-29在裸鼠体内成瘤明显受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结肠癌细胞中NGX6可明显下调EGFR、K-ras、p-JNK、c-Jun和cyclin D1的表达;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验证NGX6在体内对上述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发现NGX6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GFR、K-ras、p-JNK、c-Jun和cyclin D1的表达,与体外结果一致.上述研究表明,NGX6在结肠癌中主要通过抑制EGFR介导的JNK通路的活性而发挥其抑瘤作用,该研究为深入探讨NGX6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NGX6基因 EGFR JN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结合^(18)O标记定量蛋白质组技术在胃癌标志物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志强 李茂玉 +5 位作者 张桂英 彭芳 姚慧欣 李美香 肖志强 陈主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322,共12页
建立一种更加精确地分离鉴定胃癌特异肿瘤标志物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纯化胃腺癌细胞及胃黏膜良性上皮细胞,将裂解的样本总蛋白经过1DSDS-PAGE预分离,然后采用18O/16O分别标记两种样本酶切后的多肽... 建立一种更加精确地分离鉴定胃癌特异肿瘤标志物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纯化胃腺癌细胞及胃黏膜良性上皮细胞,将裂解的样本总蛋白经过1DSDS-PAGE预分离,然后采用18O/16O分别标记两种样本酶切后的多肽混合物.结合纳升级液相色谱(Nano-HPLC-MS/MS)定量地鉴定胃癌细胞和胃黏膜良性上皮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共筛选出7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42个蛋白质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36个蛋白质下调.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了其中几个差异蛋白(moesin,periostin,annexin A2,annexin A4)的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结果一致.LCM技术结合18O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胃癌发生机制、筛选胃癌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思路,亦为诸如胃癌等复杂体系蛋白质的分离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定量蛋白质组学 18O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纯化的鼻咽癌间质和正常鼻咽间质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美香 肖志强 +7 位作者 彭芳 李国庆 张鹏飞 李茂玉 李萃 李峰 刘迎福 陈主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22-1133,共12页
间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寻找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性间质蛋白,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纯化鼻咽癌间质和正常鼻咽黏膜间质,荧光差异双... 间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寻找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性间质蛋白,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纯化鼻咽癌间质和正常鼻咽黏膜间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fluorescent two-dimensional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 2-D,DIGE)结合质谱技术分离鉴定间质相关蛋白.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验证了其中3个差异蛋白(CapG、L-plastin和S100A9),证实了2D-DIGE结果的可靠性.建立了LCM纯化的鼻咽癌间质和正常鼻咽间质的荧光差异蛋白表达图谱,高通量筛选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间质蛋白,共得到3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点,质谱鉴定得到20个差异蛋白.研究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将有助于阐明鼻咽癌细胞和周围间质的关系.对间质蛋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解析间质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并为从间质途径寻找肿瘤治疗靶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间质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华英 彭淑平 +1 位作者 周鸣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3-681,共9页
表观遗传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际上是研究理化、生物等环境因素以及饮食习惯等对遗传因素的作用,并由这一作用引起DNA序列以外的遗传物质改变.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 表观遗传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际上是研究理化、生物等环境因素以及饮食习惯等对遗传因素的作用,并由这一作用引起DNA序列以外的遗传物质改变.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常见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易受理化、生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多基因遗传性肿瘤.鼻咽癌这种独特病因体系提示:鼻咽癌是研究肿瘤表观遗传修饰的最佳模型之一.主要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构和非编码RNA的调控4方面对鼻咽癌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目的是为进一步探究鼻咽癌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更好地全面理解鼻咽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网络体系,寻找鼻咽癌高危易感人群的筛查、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表观遗传修饰分子标志物开辟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重构 非编码RNA调控 表观遗传修饰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因BRD7对鼻咽癌蛋白质表达谱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彭聪 谭琛 +5 位作者 张秋红 王晓艳 周鸣 黄河 王蓉 李小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21-725,共5页
BRD7基因是与鼻咽癌相关的候选抑瘤基因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机制 ,将pcDNA3 1(+) /BRD7的表达质粒经脂质体导入HNE1细胞 ,RNA斑点杂交筛选出阳性克隆 ,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过表达BRD7的HNE1细胞内蛋白质 ,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BRD7基因是与鼻咽癌相关的候选抑瘤基因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机制 ,将pcDNA3 1(+) /BRD7的表达质粒经脂质体导入HNE1细胞 ,RNA斑点杂交筛选出阳性克隆 ,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过表达BRD7的HNE1细胞内蛋白质 ,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 ,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 .鉴定出 10种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 ,包括精氨 (基 )琥珀酸裂解酶 ,TSA (thio specificantioxdant) ,Proteaseomeactivator2 8betasubunit (PA2 8) ,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2前体等 ,这些蛋白质涉及细胞生长 ,细胞代谢等很多相关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蛋白质表达谱 BRD7基因 抑瘤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重编程:肿瘤的平衡之舞 被引量:18
20
作者 易梅 向波 +1 位作者 李小玲 李桂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7-1187,共11页
肿瘤细胞存在能量代谢异常,表现为糖酵解过度活跃,而线粒体有氧代谢削弱,被称为"Warburg效应"。最近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的代谢异常远比我们之前认识的要复杂。尽管存在旺盛的糖酵解,实际上肿瘤组织仍然保留线粒体有氧代谢... 肿瘤细胞存在能量代谢异常,表现为糖酵解过度活跃,而线粒体有氧代谢削弱,被称为"Warburg效应"。最近的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的代谢异常远比我们之前认识的要复杂。尽管存在旺盛的糖酵解,实际上肿瘤组织仍然保留线粒体有氧代谢。另一方面,线粒体是肿瘤细胞合成代谢的主要场所之一。肿瘤组织还发现存在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异常。肿瘤发生过程中,整个代谢网络在瘤基因、抑瘤基因主导下发生重编程,营养组织在代谢网络中的流向和流量被重新定义。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的法则在于平衡细胞能量需求和合成代谢,以利于生物大分子合成,达到细胞倍增。靶向细胞代谢酶的抗肿瘤治疗,目的并不是干扰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而是影响其合成代谢速率,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重编程 生物合成途径 合成代谢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