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虫新基因wx2表位疫苗免疫小鼠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谭逵 张琼 +4 位作者 范久波 谢荣华 蒋立平 吴翔 舒衡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51-1058,共8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弓形虫新基因wx2进行表位分析预测,PCR扩增基因中编码2个表位的片段W2b和W2a,成功构建新基因的单表位疫苗质粒pcDNA3-W2b、pcDNA3-W2a和双表位疫苗pcDNA3-W2b2a,接种小鼠,观察表位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将表位疫苗分...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弓形虫新基因wx2进行表位分析预测,PCR扩增基因中编码2个表位的片段W2b和W2a,成功构建新基因的单表位疫苗质粒pcDNA3-W2b、pcDNA3-W2a和双表位疫苗pcDNA3-W2b2a,接种小鼠,观察表位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将表位疫苗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对照组注射pcDNA3空质粒.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水平,取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小鼠末次免疫后第4周每只小鼠经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500个,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显示,pcDNA3-W2a2b双表位疫苗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pcDNA3-W2a2b双表位疫苗组小鼠脾细胞CD4+T与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低于两单表位疫苗组,pcDNA3-W2a2b双表位疫苗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两单表位疫苗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弓形虫新基因wx2表位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弓形虫感染保护性免疫,并且弓形虫pcDNA3-W2b2a双表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性优于pcDNA3-W2b、pcDNA3-W2a两单表位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表位疫苗 重组质粒 B细胞表位 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田鼠感染血清免疫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庆林 易新元 +4 位作者 曾宪芳 周金春 罗新松 何永康 彭兴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7-551,共5页
东方田鼠 (Microtusfortis ,Mf)对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感染具有抗性 .为探讨Mf感染Sj后是否产生针对虫体某些特异抗原分子的免疫应答 ,用Mf感染血清对Sj成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 .经初筛和复筛 ,共筛选出 12个阳性克... 东方田鼠 (Microtusfortis ,Mf)对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感染具有抗性 .为探讨Mf感染Sj后是否产生针对虫体某些特异抗原分子的免疫应答 ,用Mf感染血清对Sj成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 .经初筛和复筛 ,共筛选出 12个阳性克隆 .这些阳性克隆经辅助噬菌体自动剪切后PCR扩增显示 ,插入的SjcDNA片段大小在 3 0 0bp至 1 8kb之间 ,其中 1 8kb片段 5个 ,1kb片段 1个 ,3 0 0bp片段6个 .经DNA测序分析 ,鉴定出 3个未曾报道过的Sj新基因 ,分别命名为Sj Mf1、Sj Mf2和Sj胞质氨基肽酶 ,并在GenBank登记注册 .结果说明 ,Mf感染血清可识别Sj的特异性抗原分子 ,这些抗原分子的免疫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东方田鼠 CDNA文库 免疫筛选 序列分析 感染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龚燕飞 曾庆仁 +3 位作者 张祖萍 林雪迟 蔡力汀 言敢威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3,124,共6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体外培养条件。方法选取转铁蛋白、核苷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黄体酮以及非必需氨基酸与维生素组合等5种促进细胞增殖的因子作为考察因素,每种因素选取添加与不添加两个水平,采用正交设计,以RPM...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体外培养条件。方法选取转铁蛋白、核苷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黄体酮以及非必需氨基酸与维生素组合等5种促进细胞增殖的因子作为考察因素,每种因素选取添加与不添加两个水平,采用正交设计,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配制16种条件培养基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动态观察和AKP组化染色法及直观法分析法获得不同培养条件影响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的结果。结果第2,4,9,13,14孔中的组织出现明显的细胞增殖现象,其细胞AKP检测值也相应较高,各孔中培养细胞的AKP值经直观分析表明促进细胞增殖最佳因素组合为C1B1A1,即转铁蛋白、核苷酸、bFGF。结论转铁蛋白、核苷酸、bFGF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童虫 细胞增殖 B-FGF 细胞体外培养 转铁蛋白 AKP 核苷酸 种条 必需氨基酸 培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za-CdR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及LRRC4基因异常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祖萍 武明花 +4 位作者 唐海林 王蓉 李丹 李小玲 李桂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04-909,共6页
LRRC4是一个新发现的胶质瘤抑瘤基因,它在多种胶质瘤细胞系和胶质瘤组织表达缺失或下调,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LRRC4的编码区未发生突变、缺失或重排.为了获得LRRC4作为胶质瘤抑瘤基因的进一步证据,采用去甲基化制剂5-Aza-... LRRC4是一个新发现的胶质瘤抑瘤基因,它在多种胶质瘤细胞系和胶质瘤组织表达缺失或下调,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胶质瘤细胞和组织中LRRC4的编码区未发生突变、缺失或重排.为了获得LRRC4作为胶质瘤抑瘤基因的进一步证据,采用去甲基化制剂5-Aza-CdR处理LRRC4表达缺失的SF126和SF767胶质瘤细胞,MSP和RT-PCR检测表明,LRRC4的启动子在表达缺失的SF126和SF767细胞存在完全的甲基化,而5-Aza-CdR能逆转LRRC4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恢复LRRC4的表达.MTT法测定显示,5-Aza-CdR使SF126和SF767胶质瘤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呈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Aza-CdR使SF126和SF767胶质瘤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因此,5-Aza-CdR能抑制胶质瘤细胞SF126和SF767增殖并干扰其细胞周期,LRRC4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是其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缺失的重要机制,5-Aza-CdR能逆转LRRC4基因的甲基化,恢复LRRC4的表达,为LRRC4作为胶质瘤去甲基化治疗的靶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ZA-CDR 胶质瘤细胞 LRRC4基因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rGST-Sj32蛋白免疫小鼠感染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蔡春 易新元 +3 位作者 王庆林 周金春 曾宪芳 Larry McReynolds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rGST Sj32保护性免疫机制。 方法 :用rGST Sj32加弗氏完全佐剂 (FCA)皮下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前 ,攻击感染前 (第 3次免疫后 2wk)以及攻击感染后10d、30d及 4 5d ,各剖杀免疫组与对照组小鼠 5只 ,取脾细胞培养 ,...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rGST Sj32保护性免疫机制。 方法 :用rGST Sj32加弗氏完全佐剂 (FCA)皮下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前 ,攻击感染前 (第 3次免疫后 2wk)以及攻击感染后10d、30d及 4 5d ,各剖杀免疫组与对照组小鼠 5只 ,取脾细胞培养 ,对体外培养的脾细胞诱生的细胞因子进行分析。结果 :用rSj32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时 ,第 3次免疫后2wk(即攻击感染前 )剖杀小鼠的脾细胞分泌IL 4、IL 5和IFN γ的水平与佐剂对照组相比较 ,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分别为 ( 10 .2 1± 3.6 5 )ng/L (P >0 .0 5 )、( 19.89± 9.5 7)ng/L (P >0 .0 5 )、( 5 .0 9± 2 .5 1) μg/L (P <0 .0 1)。攻击感染后10d、30d及 4 5d ,对照组与免疫组IFN γ的水平未见升高 ;对照组IL 4和IL 5的水平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免疫组升高不如对照组明显。结论 :rGST Sj3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 ,可诱导以Th1类细胞因子为主的免疫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重组蛋白 免疫 细胞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表达短肽模拟血吸虫致弱尾蚴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东明 曾宪芳 +2 位作者 王敏 Larry McReynold 易新元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模拟血吸虫致弱尾蚴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克隆 ,并探讨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用紫外线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IgG筛选以融合蛋白形式在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Ⅲ表达的随机 7肽库 ,三轮免疫筛选后获得的噬菌体...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模拟血吸虫致弱尾蚴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克隆 ,并探讨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用紫外线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IgG筛选以融合蛋白形式在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Ⅲ表达的随机 7肽库 ,三轮免疫筛选后获得的噬菌体克隆经皮下免疫小鼠 3次 ,攻击感染 45d后剖杀 ,观察减虫和减卵效果。结果 经三轮筛选 ,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富集增加了 10 0多倍 ,随机挑取 2 4个噬菌体克隆经ELISA测定 ,有 2 2个克隆能与致弱尾蚴免疫兔血清IgG特异性反应。混合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试验的减虫率与减卵率分别为 33.5 7%和 5 6 .0 7% (P均 <0 .0 0 1)。结论 采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可获得模拟致弱尾蚴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短肽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噬菌体随机肽库 免疫筛选 分子模拟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钉螺微生物的筛选及功效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崔国艳 汪世平 +3 位作者 程红兵 何鑫 闾丘思嘉 黄成铭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消灭钉螺是防治血吸虫病重要工作,筛选出一种高效、低毒、持久及价廉的杀螺细菌是有意义的探索。方法本文从钉螺孳生的土壤中筛选出具有杀螺作用的强毒菌株,分别制备成细菌发酵液、发酵上清液和菌体悬液进行浸泡杀螺比较,取得了初... 目的消灭钉螺是防治血吸虫病重要工作,筛选出一种高效、低毒、持久及价廉的杀螺细菌是有意义的探索。方法本文从钉螺孳生的土壤中筛选出具有杀螺作用的强毒菌株,分别制备成细菌发酵液、发酵上清液和菌体悬液进行浸泡杀螺比较,取得了初步结果。结果经初筛,分离出4株(B8、B27、B36、B59)对钉螺具有毒性作用的细菌;灭螺实验结果表明,4株细菌的发酵液、发酵上清液和菌体悬液均显示出不同的毒杀作用,综合比较发现,B59菌株的灭螺效果最好,其次是B27、B36菌株,B8菌株最弱。在细菌发酵上清液各菌株间灭螺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86,P=0.002);各菌株发酵液的灭螺效果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7.298,P=0.008);但各菌株菌体悬液之间的灭螺效果未显示统计学差异(χ2=7.579,P=0.271)。结论细菌的代谢产物,尤以B59菌株的发酵上清液有较好的灭螺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钉螺 微生物 灭螺效果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肺和肝的组织细胞反应及虫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庆林 易新元 +3 位作者 曾宪芳 罗新松 何永康 彭兴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67,F002,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东方田鼠 (Microtusfortis,Mf)感染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后肺和肝的组织细胞反应以及虫体的受损情况 ,探寻Mf体内杀伤Sj的效应细胞和Sj的受损原因。 方法 以Sj尾蚴经腹部皮肤感染Mf 5d和 11d后剖杀 ,... 目的 通过观察东方田鼠 (Microtusfortis,Mf)感染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后肺和肝的组织细胞反应以及虫体的受损情况 ,探寻Mf体内杀伤Sj的效应细胞和Sj的受损原因。 方法 以Sj尾蚴经腹部皮肤感染Mf 5d和 11d后剖杀 ,分别取肺和肝 ,固定、切片 ,光镜下观察虫体周围的组织细胞反应 ,并与同时期的感染小鼠组织切片进行比较 ,同时 ,对Mf体内的Sj童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Mf肺脏虫体周围有一定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而肝脏虫体周围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浸润 ,同时期的感染小鼠组织内虫体周围炎症反应不明显 ,电镜观察显示Mf体内的Sj存在明显的畸形和发育延迟。 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可能是Mf体内杀伤Sj的重要效应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田鼠 日本血吸虫 肝组织细胞反应 扫描电镜 肺组织细胞反应 血吸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肽库筛选弓形虫特异性抗原表位诱导保护性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翔 蒋立平 +3 位作者 蔡力汀 舒衡平 张祖萍 沈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4,共3页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出模拟弓形虫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短肽分子 ,并探讨其对弓形虫的保护性效果。方法 以纯化的弓形虫免疫兔血清IgG为配基 ,亲和筛选法富集特异性噬菌体 ,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用夹心ELISA法和Dot-ELISA法检测其...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出模拟弓形虫特异性抗原表位的短肽分子 ,并探讨其对弓形虫的保护性效果。方法 以纯化的弓形虫免疫兔血清IgG为配基 ,亲和筛选法富集特异性噬菌体 ,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用夹心ELISA法和Dot-ELISA法检测其特异性 ,混合 4个阳性克隆免疫小鼠 ,1月后攻击感染 ,观察小鼠发病时间和死亡时间。结果 经 3轮筛选 ,特异性噬菌体得到了有效富集 ,第 3轮洗脱噬菌体的产量为第 1轮的 16 7倍 ,随机挑取 2 7个噬菌体经Dot -Bloting和夹心ELISA法检测 ,有 2 4个能与弓形虫免疫兔血清及单克隆抗体特异反应。用致死量弓形虫攻击感染经阳性克隆免疫的小鼠 ,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免疫筛选噬菌体随机多肽库可获得具有保护性的弓形虫抗原表位 ,为弓形虫疫苗研制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肽库 筛选 弓形虫 特异性抗原 表位 诱导 保护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地区首例黑热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国平 陈方平 +6 位作者 冯莉娟 向选东 李厚敏 齐振华 万智 舒衡平 黄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湖南地区 诊断与鉴别诊断 黑热病 首例 传染性寄生虫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再生障碍性贫血 恶性组织细胞病 组织胞浆菌病 非流行地区 传播媒介 散发病例 病例报道 确诊病例 地方性 全球化 血液病 易误诊 败血症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在大鼠体内的发育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东明 易新元 +2 位作者 曾宪芳 王敏 黄复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75,45,共4页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在大鼠体内的发育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方法 以小鼠为对照 ,光镜下比较感染后第 4d、7d、14d大鼠与小鼠体内童虫的形态学及第 4 5d虫卵肉芽肿反应 ,用电镜观察两种鼠系肺内 4d龄童虫...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在大鼠体内的发育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方法 以小鼠为对照 ,光镜下比较感染后第 4d、7d、14d大鼠与小鼠体内童虫的形态学及第 4 5d虫卵肉芽肿反应 ,用电镜观察两种鼠系肺内 4d龄童虫的体表特征。结果 感染后 4~ 7d ,大鼠肺期童虫周围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 ,虫体体壁可见不同程度的损伤 ;感染后第14d ,大鼠体内童虫的形态及大小与小鼠体内的童虫相似 ,炎症反应减轻。感染后第 4 5d大鼠体内的雌虫比雄虫小 ,但雌雄虫均显著小于相应小鼠体内的成虫 (P <0 0 0 1)。经测定 ,大鼠肝内单个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平均直径明显小于小鼠肝内的相应病变 (P <0 0 1)。结论 Sj在大鼠体内发育差 ,引起的病理损害较小 ,这些特征可能与大鼠先天抗血吸虫感染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发育 病理变化 动物实验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免疫筛选弓形虫速殖子cDNA文库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翔 蒋立平 +3 位作者 舒衡平 蔡力汀 张祖萍 沈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 探讨自制的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 (McAb)相应抗原的分子结构机制 ,为弓形虫疫苗的研制寻找有效抗原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制的抗弓形虫速殖子的McAb免疫筛选弓形虫速殖子cDNA文库 ,对阳性克隆cDNA插入片段进行PCR鉴定并测序分析。结... 目的 探讨自制的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 (McAb)相应抗原的分子结构机制 ,为弓形虫疫苗的研制寻找有效抗原提供依据。方法 用自制的抗弓形虫速殖子的McAb免疫筛选弓形虫速殖子cDNA文库 ,对阳性克隆cDNA插入片段进行PCR鉴定并测序分析。结果  2个McAb第一轮分别获得 6个和 3个阳性克隆。分别进行第 2轮筛选 ,选取其中持续阳性最强的2个进行体外剪切 ,提取质粒DNA并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 ,经核苷酸同源性比较 ,可能为 2个新基因 ,其中 7C3-C3筛选的基因命名为WX2 (GenBank登录号为 :AY2 38892 ) ,2B9-G1筛选的基因命名为WX(GenBank登录号为 :AY2 0 8994 ) ,并用蛋白质分析软件对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结论 自制的具有一定保护性效果的McAb免疫筛选获得的阳性克隆插入基因片断的表达产物 ,可能具有抵抗弓形虫感染的作用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单克隆抗体 免疫筛选 弓形虫速殖子 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的表达纯化及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敏 易新元 +3 位作者 曾宪芳 袁仕善 李先平 罗秀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表达、纯化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 ,观察其免疫小鼠后抗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载体 pGMC上 ;在IPTG诱导下 ,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得到高效表达 ;用电泳层析法分离... 目的 表达、纯化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 ,观察其免疫小鼠后抗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载体 pGMC上 ;在IPTG诱导下 ,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得到高效表达 ;用电泳层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白 ;用SDS -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纯化产物 ;用纯化的重组铁蛋白免疫小鼠三次 ,分别在 0、2、4周进行。第 6周每鼠经腹部感染 4 0± 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 4 2天后剖杀冲虫 ,计数虫数及肝卵数。结果 纯化的重组铁蛋白分子量为 4 0kD ,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与对照组相比 ,纯化重组铁蛋白免疫小鼠组的减虫率为 2 4 5 % ,减卵率为 4 5 8%。结论 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不仅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而且纯化的铁蛋白分子能诱导抗日本血吸虫病的保护性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 表达 纯化 诱导 小鼠 保护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核糖体蛋白SjRPS4基因及蛋白联合免疫保护性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平 汪世平 +2 位作者 温志立 高冬梅 余路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核糖体蛋白(SjRPS4)基因和蛋白联合免疫对小鼠的保护效果。方法将SjRPS4 D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间隔2w3次分别或联合免疫昆明鼠,2w后,每鼠感染尾蚴20条,45d后剖杀小鼠,计数成虫,肝、肠、粪及每雌子宫虫卵数。结果联...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核糖体蛋白(SjRPS4)基因和蛋白联合免疫对小鼠的保护效果。方法将SjRPS4 D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间隔2w3次分别或联合免疫昆明鼠,2w后,每鼠感染尾蚴20条,45d后剖杀小鼠,计数成虫,肝、肠、粪及每雌子宫虫卵数。结果联合免疫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获得了49.7%的减虫率、62.6%的粪减卵率、46.0%的每雌子宫减卵率、49.0%的肝减卵率、54.3%的肠减卵率(P均<0.01),均显著高于单独的SjRPS4DNA疫苗组36.2%的减虫率、48.7%的粪减卵率、35.2%的每雌子宫减卵率、41.8%的肝减卵率、40.5%的肠减卵率(P均<0.05),及单独蛋白免疫组38.2%的减虫率、50.1%的粪减卵率、38.9%的每雌子宫减卵率、42.4%的肠减卵率(P均<0.05)。结论 SjRPS4 DNA疫苗及重组蛋白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且联合免疫方案保护效果优于单一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RPS4 疫苗 免疫保护 联合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抗感染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东明 易新元 +3 位作者 曾宪芳 曾庆仁 张顺科 黄复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57,51,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抗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感染的分子机制 ,为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抗原分子。方法 用Sj感染大鼠血清筛选Sj成虫cDNA文库 ,对阳性克隆cDNA插入片段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 结果 对cDNA文库中约 3... 目的 探讨大鼠抗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感染的分子机制 ,为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抗原分子。方法 用Sj感染大鼠血清筛选Sj成虫cDNA文库 ,对阳性克隆cDNA插入片段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 结果 对cDNA文库中约 3× 10 5个噬菌斑进行筛选 ,获 7个阳性克隆 ,其插入基因片段大小为 0 9kb~ 2 0kb。初步测序获 5个部分序列 ,其中R3与Sj线粒体基因明显同源 ;R5为新基因序列 ,命名为Sj-Cs2 (GenBank的登录号为AY0 36 5 80 ) ,经计算机分析该基因片段编码 2 0 6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 ,Sj-Cs2蛋白含有 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 6个N -肉豆蔻酸化位点 ;其余序列亦为新基因片段 ,但无完整编码框。结论 筛选获得了与大鼠抗Sj感染有关的基因克隆 ,相关克隆cDNA全长的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CDNA文库 免疫筛选 血吸虫病 感染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敏 易新元 +2 位作者 曾宪芳 袁仕善 李先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6-699,共4页
目的 :构建、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蛋白 ,并初步观察其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亚克隆于pGMC载体 ,转化重组体到大肠杆菌E .coli 2 5 6 6进行表达 ;采用电泳层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 目的 :构建、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蛋白 ,并初步观察其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铁蛋白基因亚克隆于pGMC载体 ,转化重组体到大肠杆菌E .coli 2 5 6 6进行表达 ;采用电泳层析法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铁蛋白 ;用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表达纯化产物 ;用Dot ELISA分别检测了血吸虫病人及正常人的血清。结果 :重组的日本血吸虫铁蛋白以GM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日本血吸虫铁蛋白融合蛋白的形式在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分子量为 4 0kD ,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识别。用重组铁蛋白检测 30例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和 30例正常人血清 ,阳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 93 3%和 3 3%。结论 :成功地表达纯化日本血吸虫重组铁蛋白 ,且该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铁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 免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尾蚴66~68kD单特异性血清对尾蚴cDNA文库的免疫学筛选 被引量:2
17
作者 秦永华 周帅锋 +3 位作者 汪世平 高冬梅 余路新 李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获得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尾蚴66~68 kD抗原的编码基因,为日本血吸虫疫苗和诊断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Sj尾蚴66~68 kD抗原免疫家兔获得的单特异性血清为探针,对Sj尾蚴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将所获阳性克隆的插... 目的:获得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尾蚴66~68 kD抗原的编码基因,为日本血吸虫疫苗和诊断研究提供材料。方法:以Sj尾蚴66~68 kD抗原免疫家兔获得的单特异性血清为探针,对Sj尾蚴cDNA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将所获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断进行PCR扩增、琼脂糖电泳初步鉴定,并挑选出4个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通过互联网NCBI/BLAST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共获得21个持续阳性克隆,其中10个阳性克隆初步鉴定显示为单一扩增条带,且插入的cDNA片段大小分布于0.5~3.0 kb之间;4个强阳性克隆分别与日本血吸虫SJCHGC05187,SJCHGC05173,SJCHGC06989,SJCHGC01894显著同源。结论:获得了4种日本血吸虫相关的编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CDNA文库 免疫筛选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jAWMMcAb对吡喹酮杀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祖萍 曾庆仁 +4 位作者 吴翔 张顺科 沈杰 黄志辉 龚燕飞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 :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单克隆抗体 (SjAWMMcAb) ,探讨其与吡喹酮在宿主体内的联合杀虫作用。方法 :用SP2 / 0骨髓瘤细胞与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 ,经筛选和克隆化后建立分泌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 目的 :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单克隆抗体 (SjAWMMcAb) ,探讨其与吡喹酮在宿主体内的联合杀虫作用。方法 :用SP2 / 0骨髓瘤细胞与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 ,经筛选和克隆化后建立分泌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通过单层细胞培养法和小鼠体内接种法收集单克隆抗体 ;采用Westernblotting和免疫荧光测定 (IFA)对其进行鉴定 ;小鼠实验观察单抗与吡喹酮的联合杀虫作用。结果 :建立了 3个分泌SjAWMMcAb的细胞株 ,Westernblotting显示 3个McAb可识别 5种不同分子量的蛋白 ,IFA表明 3个McAb均能与血吸虫成虫表膜发生特异性反应 ,3B6和 1C2两株McAbs与吡喹酮联用杀虫率分别可提高 4 1.78%和 2 4 .12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表膜抗原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保护性及诊断价值的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翔 舒衡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 :寻找具有保护性的弓形虫功能性表位 ,为疫苗制备和免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观察了体内、外单克隆抗体的保护性效果 ;用夹心ELISA法检测了感染兔血清中的CAg ,并观察了其与... 目的 :寻找具有保护性的弓形虫功能性表位 ,为疫苗制备和免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观察了体内、外单克隆抗体的保护性效果 ;用夹心ELISA法检测了感染兔血清中的CAg ,并观察了其与日本血吸虫抗原和弓形虫ME4 9株抗原的交叉反应。结果 :建立了 7个分泌弓形虫McAb的细胞株 ,Western blot显示 7个McAb可识别 4种不同分子量的抗原 ,体外保护性实验证明这些单抗均可明显抑制弓形虫对细胞的侵袭及在细胞内的繁殖。在感染后第 3d即可检测到CAg,未发现其与日本血吸虫抗原间的交叉反应 ,但是与弓形虫ME4 9株出现了交叉反应带。结论 :7个McAb对弓形虫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保护性 循环抗原 交叉抗原 弓形虫 诊断价值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Sj-Ts1基因的亚克隆表达与免疫保护效果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林纤 陈欲晓 +7 位作者 周东明 蔡春 陈利玉 唐连飞 罗永慧 张顺科 曾宪芳 易新元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92-595,共4页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Sj -Ts1融合蛋白并测定其免疫保护效果。将Sj-Ts1基因亚克隆至 pGEX - 5X - 3原核载体 ,转化入大肠杆菌ER2 5 6 6 ,并用IPTG对该重组菌进行诱导表达中。将此表达产物进行West...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 ,Sj)Sj -Ts1融合蛋白并测定其免疫保护效果。将Sj-Ts1基因亚克隆至 pGEX - 5X - 3原核载体 ,转化入大肠杆菌ER2 5 6 6 ,并用IPTG对该重组菌进行诱导表达中。将此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ot分析后免疫小鼠 ,免疫剂量为 10 0 μg/次 /鼠。并设蛋白佐剂对照和PBS对照。免疫三次后进行攻击感染 ,计数虫负荷及肝卵负荷。在IPTG诱导下 ,亚克隆至 pGEX - 5X - 3的Sj-Ts1基因在大肠杆菌内高效表达融合蛋白SjGST -Ts1,用此融合蛋白免疫小鼠 ,能诱导产生 2 4 16 %的减虫率和 4 8 74 %的减卵率。Sj-Ts1基因亚克隆至 pGEX -5X - 3载体后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抗Sj保护性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Ts1基因 亚克隆 表达 免疫保护效果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