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文宇 徐杨 +1 位作者 张建一 李昌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08,共4页
攻击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行为,从进化上而言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例如它对资源的保护与争夺、个体及种族的生存、繁衍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将攻击行为定义为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的故意行为。攻击行为是很多精神疾病的主要特... 攻击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行为,从进化上而言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例如它对资源的保护与争夺、个体及种族的生存、繁衍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家将攻击行为定义为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的故意行为。攻击行为是很多精神疾病的主要特征,这包括情绪性疾病(例如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行为 杏仁核 前额叶皮质 五羟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2
作者 周一 王倩 +2 位作者 杨涛 罗帅寒天 李昌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7-520,共4页
共情(empathy)作为一种亲社会现象,引起了心理学、社会学、认知科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兴趣。由于共情现象错综复杂,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相互交叉、各有侧重,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系统来归纳总结这些研究成果。这为各... 共情(empathy)作为一种亲社会现象,引起了心理学、社会学、认知科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兴趣。由于共情现象错综复杂,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相互交叉、各有侧重,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系统来归纳总结这些研究成果。这为各学科间分工合作与相互借鉴造成了困难。共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与其他共情研究领域不同的是,它侧重于了解共情相关的脑区、结构基础、分子物质等形态和物质基础,旨在搭建一个从“心理现象”到“形态物质基础”的桥梁,为共情的深入研究提供更为有利的证据。本综述对共情的概念、共情的成分进行了介绍,并着重总结了近几年来共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脑成像 催产素 疼痛 认知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GRP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谢乐斯 郑林丰 +4 位作者 曾志成 张建伟 余清平 许愿忠 王岐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3,共5页
为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节段CGR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2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L4、5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相应DRG... 为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节段CGRP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25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L4、5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组(n=5),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相应DRG和脊髓节段内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如下:后根切断后3d、7d和14d伤侧DRG内CGRP表达较对照组和对侧明显增强;后根切断后3d脊髓后角CGRP免疫阳性纤维减少,7d、14d时进一步减少;后根切断后3d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表达增加,免疫阳性细胞数增多,7d和14d时表达进一步增强。以上结果提示,脊神经后根切断后DRG和脊髓CGRP表达变化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可能参与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根切断 CGRP 脊髓 背根神经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DNF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慧 陈旦 +2 位作者 伍校琼 黄菊芳 罗学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0-805,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proBDNF(precursor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对海马神经元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胚鼠海马神经元,并给予proBDNF,preBDNF(propeptide of proBDNF)和抗proBDNF血清处理;30min,1h和48h后行尼... 目的:初步探讨proBDNF(precursor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对海马神经元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胚鼠海马神经元,并给予proBDNF,preBDNF(propeptide of proBDNF)和抗proBDNF血清处理;30min,1h和48h后行尼氏染色,ELK-p(Ets domain protein),ErK2(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kinase)和c-fo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给予proBDNF处理后,可见培养细胞内ELK-p,ErK2和c-fos表达明显上调,部分细胞核深染;而用抗血清中和内源性proBDNF后,ELK-p、ErK2和c-fos均下调,且细胞出现肿胀、空泡样变化。preBDNF处理组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类似。结论:proBDNF可维持海马神经元的存活,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rK和EL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DNF ERK ELK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对CG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许愿忠 王瑞 +2 位作者 张建伟 郑林丰 曾志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8-65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分别预变性0、3、7、14和21d后(n=6)以左侧自体新鲜神经桥接,神经再生6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GRP在脊髓和背根节(DRG)的...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不同延迟时间后修复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分别预变性0、3、7、14和21d后(n=6)以左侧自体新鲜神经桥接,神经再生6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GRP在脊髓和背根节(DRG)的表达变化。结果:术侧DRGCGRP表达均明显增强,其中21d组明显强于0d组(P<0.05);术侧脊髓后角CGRP免疫阳性面积明显增大,21d组明显大于0d组(P<0.05),其CGRP表达在0d、3d和21d组均强于对侧(P<0.05),而3d和21d组又明显强于0d组(P<0.05);3d组脊髓前角的CGRP表达在明显强于0d组和对侧(P<0.05)。结论:预变性处理可以影响CGRP的表达从而影响神经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RP 预变性 神经缺损 桥接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NGF对大鼠坐骨神经切断缝合术后脊髓和背根节CG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臧晓方 张建伟 +3 位作者 易西南 张建一 许愿忠 李昌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6-520,共5页
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坐骨神经切断立即缝合后大鼠脊髓和背根节(DRG)内不同时间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NGF组、生理盐水(NS)组、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动物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 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坐骨神经切断立即缝合后大鼠脊髓和背根节(DRG)内不同时间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NGF组、生理盐水(NS)组、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动物右侧坐骨神经切断后立即缝合,每天给予NGF(400单位/kg腹腔注射),动物分别存活1、3、5、7、14、21、28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相应节段脊髓和背根节内CGRP的表达。结果表明,NGF处理组术侧背根节与脊髓后角内的CGRP表达明显高于同时间点的NS对照组,平均光密度值相比P<0.05。但各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CGRP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外源性的NGF能明显增加损伤后背根节感觉神经元与损伤侧脊髓后角的CGRP表达,对CGRP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损伤 背根节 脊髓 大鼠 脊髓后角 CGRP 雄性大鼠 坐骨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昌琪 刘丹 +2 位作者 伍校琼 卢大华 罗学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方法 :用DMEM培养液冲洗骨髓 ,收集骨髓细胞接种在培养瓶中体外扩增、纯化。用诱导剂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免疫组化ABC法鉴定神经丝蛋白 (NF 2 0 0 )、...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方法 :用DMEM培养液冲洗骨髓 ,收集骨髓细胞接种在培养瓶中体外扩增、纯化。用诱导剂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免疫组化ABC法鉴定神经丝蛋白 (NF 2 0 0 )、微管相关蛋白 (MAP 2 )、神经元特异核蛋白 (NeuN)、巢蛋白 (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GAD和ChAT的表达。结果 :BMSCs经诱导后 ,胞体增大 ,并伸出细长突起 ,与神经元形态相似。免疫组化显示大部分细胞NF 2 0 0 ,MAP 2 ,NeuN和Nestin表达阳性 ,(3± 0 .8) %的细胞GAD表达阳性 ,(5± 0 .3) %的细胞ChAT表达阳性 ,而GFAP表达阴性。结论 :BMSCs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部分细胞可表达GAD与C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基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分化 免疫组化ABC法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Ⅰ mRNA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昌琪 刘丹 +2 位作者 卢大华 罗学港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是否参与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的表达。在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动物存活1~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突触素ImRNA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是否参与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的表达。在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动物存活1~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突触素ImRNA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结果显示: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突触素ImRNA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和平均光密度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参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表达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 运动神经元 突触素Ⅰ MRNA表达 调节作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双极细胞PKC-α和recoverin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蔡艳 张恩东 +4 位作者 王晓晟 伍校琼 王慧 杨静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1-255,共5页
为了探讨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内部是否存在突触可塑性改变,本实验采用大鼠视神经切断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双极细胞PKC-α和recoverin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正常视网膜中,PKC-α和recoverin阳性产物主要见于... 为了探讨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内部是否存在突触可塑性改变,本实验采用大鼠视神经切断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双极细胞PKC-α和recoverin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正常视网膜中,PKC-α和recoverin阳性产物主要见于视网膜内核层、内网层及节细胞层,另外外核层也可见少量recoverin阳性细胞。视神经切断后3d,大鼠视网膜内网层高倍镜下可见PKC-α和recoverin免疫阳性终末的数量开始增加,14d时增至最高,21d、28d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提示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双极细胞与节细胞之间的突触可能存在早期增生,后期溃变的可塑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切断 PKC-Α RECOVERIN 视网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DSP4致大鼠蓝斑NE能神经元丢失及海马NE能神经纤维溃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简晓红 李小红 +6 位作者 游平波 吴龙 李明波 邓小华 刘正清 罗学港 雷德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6-400,共5页
为了观察雷公藤甲素(T10)对DSP4致成年SD大鼠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NE)神经元丢失及海马NE能神经纤维溃变的保护作用,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DSP4组)、治疗组(DSP4+T10组)、对照组(NS组)。DSP4组、DSP4+T10组动物在第1d、30d腹腔内注射... 为了观察雷公藤甲素(T10)对DSP4致成年SD大鼠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NE)神经元丢失及海马NE能神经纤维溃变的保护作用,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DSP4组)、治疗组(DSP4+T10组)、对照组(NS组)。DSP4组、DSP4+T10组动物在第1d、30d腹腔内注射DSP4(25μg/kg),NS组动物同时间腹腔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DSP4+T10组动物第1d开始用T10[10μg/(kg.d)]灌胃持续45d,DSP4组、NS组动物用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45d后取材,用酪氨酸羟化酶(TH)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蓝斑NE能神经元和海马NE能神经纤维,双盲法计数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细胞数,HPIAS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测量系统测定海马CA3区神经纤维阳性表达产物的平均灰度值。结果显示:NS组海马NE纤维长而连续;DSP4组海马NE纤维少,断裂现象多见,DSP4+T10组纤维的连续性较DSP4组好;DSP4组蓝斑NE阳性细胞数(505个±24个)明显低于NS组(1069个±49个)和DSP4+T10组(996个±63个)(P<0.05)。DSP4组海马NE阳性神经纤维平均灰度值为(141.89±2.17),明显高于NS组(134.32±2.29)和DSP4+T10组(136.59±3.25)(P<0.05)。以上实验结果提示:DSP4对大鼠蓝斑NE能神经元及海马NE能神经纤维有损伤,雷公藤甲素对其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DSP4 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 蓝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在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涛涛 李昌琪 张建一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4,共4页
关键词 神经可塑性 表观遗传学 基因表达 调控基因 适应性反应 环境变化 神经系统 神经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外网层突触可塑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晟 蔡艳 +2 位作者 张恩东 王慧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9-354,共6页
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细胞色素c氧化酶(CO)组织化学染色及突触囊泡素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视神经切断术后,视网膜外网层相关神经元的功能活动及突触可塑性变化。结果显示:fERGb波峰潜伏期在视神经损伤后均显著延长;b波振幅在损伤... 应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细胞色素c氧化酶(CO)组织化学染色及突触囊泡素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视神经切断术后,视网膜外网层相关神经元的功能活动及突触可塑性变化。结果显示:fERGb波峰潜伏期在视神经损伤后均显著延长;b波振幅在损伤第3、5d组增高,此后逐渐下降并在7、14、21d组低于正常。外网层CO活性在视神经切断第3、5d上调,此后逐渐下降,至第14、21d低于正常。外网层突触囊泡素阳性颗粒在视神经切断第5d增多,此后逐渐下降,至第14、21d低于正常。本研究结果提示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内外网层神经元的功能在早期将出现一过性的增强,结构也有相应的代偿性改变,随后即发生跨神经元的逆行性溃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切断 闪光视网膜电图 细胞色素氧化酶 突触囊泡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Ⅰ与突触囊泡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昌琪 刘丹 +2 位作者 卢大华 罗学港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0-344,共5页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μ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存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织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无显著差异(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体外培养 大鼠 神经元 突触素Ⅰ 突触囊泡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CNTF和BDNF对动眼神经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CG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愿忠 王瑞 +3 位作者 张建伟 易西南 曾志成 郑林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8-502,共5页
为观察外源性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动眼神经(ONe)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ONu)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猫ONe切断后硅胶管套接模型,向再生室内分别给予LIF、CNTF、... 为观察外源性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动眼神经(ONe)切断后猫动眼神经核(ONu)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猫ONe切断后硅胶管套接模型,向再生室内分别给予LIF、CNTF、BDNF、BDNF+LIF、BDNF+CNTF和生理盐水(NS),存活12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动物ONu内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各营养因子组动物术侧ONu内的CGRP表达均明显高于NS组(P<0.01)。BDNF+LIF组与BD-NF+CNTF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均明显高于因子单用组(P<0.01);因子单用组中CNTF组与BDNF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均高于LIF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外源性LIF、CNTF和BDNF均可上调ONe切断后猫ONu的CGRP表达,LIF作用较弱,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营养因子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核 CGRP BDNF CNTF LI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安 张建伟 +4 位作者 伍校琼 石咏梅 李花 罗学港 鞠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对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正常组;2.实验组:C3-4右侧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灌服补阳还五汤;3.对照组:C3-4右侧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灌服蒸馏水;用FG逆行示踪定位红核脊...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对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正常组;2.实验组:C3-4右侧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灌服补阳还五汤;3.对照组:C3-4右侧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灌服蒸馏水;用FG逆行示踪定位红核脊髓束神经元在红核的分布。动物存活8周后,Nissl染色计数红核脊髓束神经元并计算其平均截面积。结果:红核神经元的数目和平均截面积实验组分别减少了22%和35%,对照组分别减少了42%和64%。结论:BYHWT不仅提高了轴突横断后红核神经元的存活率,还对其萎缩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红核脊髓束横断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前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知非 廖达光 李昌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前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调节。方法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动物存活7d或14d,用Western blot与RT-PCR观察...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脊髓前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调节。方法大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动物存活7d或14d,用Western blot与RT-PCR观察GAP-43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内GAP-43蛋白与其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上述改变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能参与脊髓前角内GAP-43表达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生长相关蛋白-43 脊髓 坐骨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海马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功能性受体c-ret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丹 李昌琪 +1 位作者 卢大华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88,共4页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了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海马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其功能性受体 c-ret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慢性酒精刺激 3 0 d时 ,GDNF与 c-retm RNA在海马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 ;慢性酒精刺激 60 d时 G... 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了慢性酒精刺激对大鼠海马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及其功能性受体 c-ret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慢性酒精刺激 3 0 d时 ,GDNF与 c-retm RNA在海马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 ;慢性酒精刺激 60 d时 GDNF与 c-ret m RNA的表达与 3 0 d时相比显著下降。此结果提示 ,GDNF及其功能性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大鼠 海马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位分子杂交 功能性受体 C-RET mRNA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因素对缺血诱导的侧枝血管生长过程中Ki67和α-SM-ac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明英 伍校琼 +4 位作者 杨宝林 朱武 罗华 罗学港 蔡维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支配对侧支血管细胞增殖标记物Ki67和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行股动脉结扎,右侧行股动脉结扎伴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切除,7d后处死动物,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单纯结扎和... 目的探讨神经支配对侧支血管细胞增殖标记物Ki67和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左侧行股动脉结扎,右侧行股动脉结扎伴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切除,7d后处死动物,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单纯结扎和结扎伴去神经侧Ki67和α-SM-actin在侧支血管的表达变化,兔前肢大小相似的正常血管用作正常对照。结果正常血管没有Ki67的免疫阳性细胞,α-SM-actin在平滑肌细胞中均匀表达;单纯股动脉结扎侧,在血管壁的各层结构均可见Ki67阳性细胞,α-SM-actin在中膜呈强阳性,内膜表达较中膜低;股动脉结扎加去神经侧,仅在管腔内近细胞内皮处可见少量Ki67的免疫阳性细胞,α-SM-actin在内膜和中膜的表达下降,其中Ki67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和α-SM-actin免疫荧光强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缺血诱导的兔后肢侧支血管生长模型中,去除血管壁的神经导致细胞增殖减少,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发生变化,表明血管壁的神经对Ki67和α-SM-actin的表达调节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血管 神经支配 细胞增殖 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岐本 蒙艳斌 +3 位作者 黄庆红 谢乐斯 何旭峰 潘爱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方法:活体灌注墨汁显示脑血管,脑组织冰冻连续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沿着血管分支的...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方法:活体灌注墨汁显示脑血管,脑组织冰冻连续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沿着血管分支的走行分布;神经元分布密集的区域血管分布相对集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具有区域性。结论:此方法能较好地显示神经血管单位的空间构筑关系,其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可能与相应的生理活动和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空间构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对大鼠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文 罗学港 +2 位作者 王慧 李昌琪 黄依柱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3-65,91,共4页
目的:研究运动性疲劳对大鼠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按体重配对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即刻组和运动后恢复6h组。运动即刻组和运动后恢复6h组大鼠按Bedford大强度运动模型运动至力竭。所有大... 目的:研究运动性疲劳对大鼠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按体重配对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即刻组和运动后恢复6h组。运动即刻组和运动后恢复6h组大鼠按Bedford大强度运动模型运动至力竭。所有大鼠取带神经的腓肠肌,冰冻切片,行AChE的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力竭后即刻AChE的染色较正常对照组弱,恢复6h后AChE染色逐渐加深,但还没有恢复到安静组水平;运动性疲劳后即刻AChE的平均灰度值增加,恢复6h后AChE的平均灰度值下降,但仍然高于安静对照组,且与安静对照组比差异都具有显著性;力竭后即刻AChE阳性产物的平均截面积较安静对照组和恢复6h组比较明显减小。结论:大鼠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的下降可能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神经肌肉接头 ACHE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