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特定情况下,翻译过程中会发生异常核糖体停滞导致无法有效回收核糖体及翻译的元件,从而影响细胞内正常的转录效率。同时,异常翻译的新生多肽通过积累聚集而扰乱蛋白质稳态环境,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核糖...蛋白质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特定情况下,翻译过程中会发生异常核糖体停滞导致无法有效回收核糖体及翻译的元件,从而影响细胞内正常的转录效率。同时,异常翻译的新生多肽通过积累聚集而扰乱蛋白质稳态环境,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核糖体翻译质量控制(ribosome associated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pathway, RQC)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回收、降解错误的新生多肽提供一条拯救途径。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表面也存在RQC调控,称为线粒体RQC(mitochondrial ribosome associated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mitoRQC)。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参与能量生成和物质代谢的重要细胞器。线粒体中超过98%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的,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运输到线粒体内,这些蛋白质可能会受到mitoRQC的调控。mitoRQC与线粒体内部调控机制共同维持线粒体的稳定性。阐明线粒体蛋白质翻译的调控机制对研究人类线粒体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讨论RQC系统和mitoRQC系统的功能及与疾病的相关性。展开更多
目的:低风险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检出增加与过度诊断和治疗有关。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导致的微RNA(microRNAs,miRNA)失调在肿瘤转移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m^(6)...目的:低风险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检出增加与过度诊断和治疗有关。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导致的微RNA(microRNAs,miRNA)失调在肿瘤转移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m^(6)A靶向miRNAs在PTC中的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m^(6)A-miR-139-5p在PTC中的表达调控机制,明确其与PTC转移的关联,并评估其作为PTC转移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为PTC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GSE130512队列筛选与PTC转移相关的候选靶向m^(6)A-miRNA分子。收集13例PTC转移患者和18例非转移患者的临床标本,检测m^(6)A-miR-139-5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转移的相关性。通过实验探究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对pri-miR-139甲基化水平及加工过程的影响,明确其对miR-139-5p表达的调控作用。在TPC-1细胞中,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检测miR-139-5p过表达对FTO过表达介导的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侵袭实验验证miR-139-5p对PTC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并探究其是否通过靶向ZEB1/E-钙黏蛋白轴发挥功能。结果:通过比较TCGA和GSE130512队列,发现血清循环m^(6)A-miR-139-5p可作为检测PTC转移的生物指标。对13例转移和18例非转移临床标本的检测表明,FTO通过降低其甲基化水平抑制pri-miR-139的加工,导致miR-139-5p在PTC中表达失调(P<0.05)。在TPC-1细胞中,MTT实验显示miR-139-5p过表达可部分逆转FTO过表达介导的细胞增殖(P<0.05)。此外,miR-139-5p通过靶向ZEB1/E-钙黏蛋白轴抑制PTC细胞的侵袭能力,而FTO过表达可部分削弱这种抑制效应。结论:血清循环miR-139-5p可作为评估PTC转移的潜在标志物,FTO通过调控pri-miR-139的m^(6)A修饰影响miR-139-5的表达及功能,但其临床价值需进一步验证。展开更多
文摘蛋白质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特定情况下,翻译过程中会发生异常核糖体停滞导致无法有效回收核糖体及翻译的元件,从而影响细胞内正常的转录效率。同时,异常翻译的新生多肽通过积累聚集而扰乱蛋白质稳态环境,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核糖体翻译质量控制(ribosome associated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pathway, RQC)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回收、降解错误的新生多肽提供一条拯救途径。最新研究表明,线粒体表面也存在RQC调控,称为线粒体RQC(mitochondrial ribosome associated protein quality control, mitoRQC)。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参与能量生成和物质代谢的重要细胞器。线粒体中超过98%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的,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运输到线粒体内,这些蛋白质可能会受到mitoRQC的调控。mitoRQC与线粒体内部调控机制共同维持线粒体的稳定性。阐明线粒体蛋白质翻译的调控机制对研究人类线粒体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重点讨论RQC系统和mitoRQC系统的功能及与疾病的相关性。
文摘目的:低风险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检出增加与过度诊断和治疗有关。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导致的微RNA(microRNAs,miRNA)失调在肿瘤转移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m^(6)A靶向miRNAs在PTC中的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m^(6)A-miR-139-5p在PTC中的表达调控机制,明确其与PTC转移的关联,并评估其作为PTC转移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为PTC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GSE130512队列筛选与PTC转移相关的候选靶向m^(6)A-miRNA分子。收集13例PTC转移患者和18例非转移患者的临床标本,检测m^(6)A-miR-139-5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转移的相关性。通过实验探究脂肪质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对pri-miR-139甲基化水平及加工过程的影响,明确其对miR-139-5p表达的调控作用。在TPC-1细胞中,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检测miR-139-5p过表达对FTO过表达介导的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侵袭实验验证miR-139-5p对PTC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并探究其是否通过靶向ZEB1/E-钙黏蛋白轴发挥功能。结果:通过比较TCGA和GSE130512队列,发现血清循环m^(6)A-miR-139-5p可作为检测PTC转移的生物指标。对13例转移和18例非转移临床标本的检测表明,FTO通过降低其甲基化水平抑制pri-miR-139的加工,导致miR-139-5p在PTC中表达失调(P<0.05)。在TPC-1细胞中,MTT实验显示miR-139-5p过表达可部分逆转FTO过表达介导的细胞增殖(P<0.05)。此外,miR-139-5p通过靶向ZEB1/E-钙黏蛋白轴抑制PTC细胞的侵袭能力,而FTO过表达可部分削弱这种抑制效应。结论:血清循环miR-139-5p可作为评估PTC转移的潜在标志物,FTO通过调控pri-miR-139的m^(6)A修饰影响miR-139-5的表达及功能,但其临床价值需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