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以及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9
1
作者 张丹华 周恩相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4-1016,共3页
紫杉烷类化合物是最具有潜力的抗恶性肿瘤药物之一。紫杉醇属于紫杉烷类化合物,是目前被批准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紫杉醇为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提取的二萜类化合物,其产量低、结构复杂、不易提取和合成... 紫杉烷类化合物是最具有潜力的抗恶性肿瘤药物之一。紫杉醇属于紫杉烷类化合物,是目前被批准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紫杉醇为从太平洋紫杉树皮中提取的二萜类化合物,其产量低、结构复杂、不易提取和合成以及不溶于水的特性大大限制了紫杉醇的临床应用研究。多西他赛是半合成紫杉醇类似物,水溶性略大于紫杉醇,是有潜力的细胞微管蛋白抑制剂,临床应用较多。传统的紫杉醇采用聚氧乙烯蓖麻油作为药物载体,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限制了该药的使用。2003年我国研制成功的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脂质体 多西他赛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评价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丽艳 周顺科 +3 位作者 刘军 肖立志 唐中华 孙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29-153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MSCT特征。方法对23例乳腺癌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选取93枚最大径≥10mm的腋窝淋巴结,观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其形态学特征的关系,同时与病理结果对照。通过Bayes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有价值的指标,建立腋窝...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MSCT特征。方法对23例乳腺癌患者行MSCT增强扫描,选取93枚最大径≥10mm的腋窝淋巴结,观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其形态学特征的关系,同时与病理结果对照。通过Bayes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有价值的指标,建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判别诊断模型。结果淋巴结最大径/最小径、淋巴结门、淋巴结实质、卫星淋巴结对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所建立的判别淋巴结转移的Bayes函数为:非转移淋巴结组:Y1=1.675 X3(形态)+0.096 X4(淋巴结门)+1.363 X5(淋巴结实质)-0.612 X7(卫星淋巴结)-1.033;转移淋巴结组:Y2=4.177 X3(形态)+4.493 X4(淋巴结门)+4.509 X5(淋巴结实质)+2.351 X7(卫星淋巴结)-6.490,经自身检证法与交互验证法考核判别诊断模型准确率分别达90.32%(84/93)、88.17%(82/93)。结论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筛选的MSCT征象指标及所建立的模型对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管镜临床诊断乳头溢液1025例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峰 唐中华 +4 位作者 周恩相 陈显玉 易文君 汤青云 彭永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评判乳管镜在临床诊断乳头溢液病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10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性状乳头溢液的乳管镜诊断有较明显的区别。经病理证实,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93.7%... 目的:评判乳管镜在临床诊断乳头溢液病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10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性状乳头溢液的乳管镜诊断有较明显的区别。经病理证实,乳管镜对乳头溢液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93.7%(404/431)。结论:乳管镜可有效提高对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准确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镜检查 乳头溢液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酸及其与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4
作者 吴陈璐 赵水平 张丹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15,共2页
烟酸是广谱调脂药,能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缓释型烟酸与他汀类药物联合能达到全面调脂、减少心血管剩留风险的目标,并可能优于他汀与其它类调脂药合用。两者联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 烟酸是广谱调脂药,能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缓释型烟酸与他汀类药物联合能达到全面调脂、减少心血管剩留风险的目标,并可能优于他汀与其它类调脂药合用。两者联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调脂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型烟酸 调脂作用 混合型血脂异常 心血管剩留风险 药物经济学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在女性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俞杨 易文君 +1 位作者 姚嘉 陈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1145-1151,共7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已行手术治疗的643例女性早期浸润导管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了解乳腺癌中AR...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已行手术治疗的643例女性早期浸润导管癌患者,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了解乳腺癌中AR的表达,探讨A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随访了解AR不同表达水平下乳腺癌患者的无浸润性肿瘤复发生存率(invasive disease free survival,I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的差异。结果:643例女性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AR阳性510例,阳性率79.32%;AR的表达差异在不同的月经状态及组织学分级中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不同ER、PR、HER2状态下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四个分子亚型(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AR的阳性率分别为89.47%、87.01%、85.33%、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643例患者中AR阳性组和阴性组3年IDFS分别为94.90%、88.72%,激素受体阴性(ER-PR-)组中AR阳性组和阴性组3年IDFS分别为94.44%、84.93%,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组别中AR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R在女性浸润性导管癌中有大量表达,可能与ER、PR、HER2的表达相关。AR阳性可能是一个预后良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分子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