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耦合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凤祥 满瑞林 +2 位作者 刘小勤 张建 刘晶晶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0,共5页
简要介绍了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及其特点,重点分析了几种不同的耦合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重金属废水 废水处理 耦合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4Ti_5O_(12)/Ni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2
作者 赵立姣 刘开宇 +2 位作者 陈星 罗金辉 蒋志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205-4210,共6页
以Li4Ti5O12,Ni(NO3)2.6H2O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化学沉积法与热分解法相结合制备一系列Li4Ti5O12/NiO复合材料。通过X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X线能谱仪对所得材料进行物理结构、形貌和成分分析,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材料... 以Li4Ti5O12,Ni(NO3)2.6H2O和NH4HCO3为原料,采用化学沉积法与热分解法相结合制备一系列Li4Ti5O12/NiO复合材料。通过X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X线能谱仪对所得材料进行物理结构、形貌和成分分析,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4Ti5O12/NiO(5%)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循环可逆性能,适量的NiO可有效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2.5~0.1 V的电压范围和30 mA/g的电流密度下,30次循环后,Li4Ti5O12/NiO(5%)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放电比容量为228.3 mA.h/g,与Li4Ti5O12相比,提高了23.8 mA.h/g;Li4Ti5O12/NiO(5%)复合材料中的NiO没有阻碍电极反应中锂离子的迁移,且提高了Li4Ti5O12电极材料的电导率,降低了电极的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4TI5O12 NIO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不锈钢板电化学褪膜工艺研究
3
作者 黄凤祥 满瑞林 +2 位作者 胡俊利 刘小勤 刘晶晶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1,107,共5页
研究了着色生产中出现的不均匀彩色不锈钢板的电化学褪膜技术。通过褪膜试样的表面光泽度及再着色性能两方面,评价褪膜工艺的优劣。通过光反射率法和质量损失速率法确定最佳褪膜配方,并探讨了温度、电流密度对褪膜试样表面光泽度的影响... 研究了着色生产中出现的不均匀彩色不锈钢板的电化学褪膜技术。通过褪膜试样的表面光泽度及再着色性能两方面,评价褪膜工艺的优劣。通过光反射率法和质量损失速率法确定最佳褪膜配方,并探讨了温度、电流密度对褪膜试样表面光泽度的影响。分别检测了褪膜后再着色试样的色差、耐蚀性及耐磨性,结果显示,褪膜再着色试样的色差小于0.7,腐蚀速率为11.5831 g/(m2.h),耐摩擦次数达1950次,与常规着色试样的性能相当,表明褪膜试样的再着色能力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电化学褪膜 再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NTs/GC电极的鸟嘌呤与腺嘌呤电化学行为及其同时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夏雅淋 邓春艳 向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5-370,共6页
利用掺硼碳纳米管(BCNTs)/GC电极研究了鸟嘌呤和腺嘌呤的电化学氧化行为.与GC和CNTs/GC电极相比,BCNTs/GC电极具有更强的电催化活性,且响应电流明显增加.两混合样品在BCNTs/GC电极上的氧化峰间隔较大,可实现对鸟嘌呤和腺嘌呤的同时检测.
关键词 掺硼碳纳米管 鸟嘌呤 腺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甲基羟肟酸对黑钨矿的浮选行为与吸附机理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建平 钟宏 +5 位作者 邱显杨 王帅 赵刚 高玉德 戴子林 刘广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033-2039,共7页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吸附量、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定,研究环己甲基羟肟酸(CHA)和苯甲羟肟酸(BHA)对黑钨矿的浮选行为以及环己甲基羟肟酸在黑钨矿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 pH=4~12的范围内环己甲基羟肟酸对黑钨矿的捕收能力...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吸附量、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定,研究环己甲基羟肟酸(CHA)和苯甲羟肟酸(BHA)对黑钨矿的浮选行为以及环己甲基羟肟酸在黑钨矿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 pH=4~12的范围内环己甲基羟肟酸对黑钨矿的捕收能力强于苯甲羟肟酸的;该两种羟肟酸浮选黑钨矿优选的pH值为9.0左右,此时,环己甲基羟肟酸能回收91.5%的黑钨矿,而苯甲羟肟酸只能回收68.5%的黑钨矿。两种羟肟酸在黑钨矿表面的吸附量都随着羟肟酸用量的增大而增大,pH 值对其在黑钨矿表面吸附的影响与浮选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且环己甲基羟肟酸在黑钨矿表面的吸附量明显大于苯甲羟肟酸在黑钨矿的吸附量。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变化表明,环己甲基羟肟酸在黑钨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钨矿 羟肟酸 浮选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对砷黄铁矿生物浸出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方芳 钟宏 +3 位作者 江放明 罗忠银 孙晓伟 许凯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70-2976,共7页
为探明黄铁矿在砷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选择纯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组成的矿浆浸出体系,考察黄铁矿和砷黄铁矿质量比以及黄铁矿粒度对体系中砷的浸出率以及砷的氧化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砷的浸出率随黄铁矿与砷黄铁矿质量比... 为探明黄铁矿在砷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选择纯黄铁矿和砷黄铁矿组成的矿浆浸出体系,考察黄铁矿和砷黄铁矿质量比以及黄铁矿粒度对体系中砷的浸出率以及砷的氧化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砷的浸出率随黄铁矿与砷黄铁矿质量比的增加而升高,随黄铁矿粒度的增加而减少。当黄铁矿的粒度小于74μm、黄铁矿与砷黄铁矿质量比为10:2时,砷的最高浸出率为97.7%,比不添加黄铁矿时砷的浸出率提高了约43.18%。且黄铁矿可以加速As(Ⅲ)转化为As(Ⅴ),降低矿浆对细菌的毒害,使生物浸出体系细菌密度提高、pH下降、氧化还原电位φh升高并与砷黄铁矿形成原电池效应,从而促进砷黄铁矿的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砷黄铁矿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浸出 原电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环己烯羧酸的合成及其对萤石的浮选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许海峰 钟宏 +2 位作者 王帅 黄志强 赵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35-2942,共8页
在氢氧化钠和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氯化铵的催化下,正丁醛缩合生成1,3,5-三乙基-6-正丙基-2-羟基-3-环己烯甲醛中间体;该中间体经亚氯酸钠氧化生成1,3,5-三乙基-6-正丙基-2-羟基-3-环己烯甲酸(HPTECHFA)。用HPTECHFA浮选萤石纯矿物,在矿... 在氢氧化钠和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氯化铵的催化下,正丁醛缩合生成1,3,5-三乙基-6-正丙基-2-羟基-3-环己烯甲醛中间体;该中间体经亚氯酸钠氧化生成1,3,5-三乙基-6-正丙基-2-羟基-3-环己烯甲酸(HPTECHFA)。用HPTECHFA浮选萤石纯矿物,在矿浆pH为10、HPTECHFA用量为100 mg/L的条件下,萤石的回收率达90.60%。用HPTECHFA对坑口萤石实际矿石进行一次粗选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在30℃时,萤石粗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达到82.71%和97.98%,与使用捕收剂油酸相比,CaF2的品位提高2.23%,回收率提高1.86%;在10℃时,萤石粗精矿回收率达到89.88%,与使用捕收剂油酸相比,CaF2的回收率提高16.09%。实际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HPTECHFA特别适合低温下萤石矿的浮选。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测试表明,HPTECHCA能以化学作用方式吸附在萤石表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收剂 1 3 5-三乙基-6-正丙基-2-羟基-3-环己烯甲酸 羧酸 萤石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耐砷驯化与浸矿能力 被引量:8
8
作者 方芳 钟宏 +3 位作者 江放明 罗忠银 孙晓伟 许凯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977-3983,共7页
为提高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浸出砷金精矿过程中的氧化活性和耐砷能力,采用连续转接驯化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A.f菌株NSJ209进行耐砷驯化,并考察原始菌和驯化菌对As(Ⅲ)和As(Ⅴ)的耐受能力。研究结果表... 为提高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浸出砷金精矿过程中的氧化活性和耐砷能力,采用连续转接驯化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A.f菌株NSJ209进行耐砷驯化,并考察原始菌和驯化菌对As(Ⅲ)和As(Ⅴ)的耐受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连续转接驯化可以提高NSJ209的氧化活性和对砷的耐受性,驯化菌在含3 g/L As(Ⅲ)的9K培养基中,84 h内Fe2+的平均氧化速率比驯化前提高了3.53倍,对As(Ⅲ)的耐受性从驯化前的4 g/L提高到6 g/L,对As(Ⅴ)的耐受性从驯化前的8 g/L提高到12 g/L。在温度30℃、pH 2.0、矿浆质量分数6%的条件下对砷金精矿进行浸出试验,浸出10 d,驯化菌对砷的浸出率达到91.6%,比原始菌提高了38.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驯化 As(Ⅲ) As(Ⅴ) 砷金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秸秆酸浸回收废旧锂电池中Co的动力学 被引量:10
9
作者 贺凤 满瑞林 +3 位作者 刘琦 孙祖眉 徐娟 张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3-1108,共6页
以生物质燕麦秸秆粉为还原剂,在硫酸条件下酸浸回收废旧锂电池中的Co,并对其浸出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0~20 min酸浸Co的过程为反应核收缩模型,表观活化能为27.5 k J/mol;30~150 min(低于80℃)Co的浸出过程也符合反应核收缩模型... 以生物质燕麦秸秆粉为还原剂,在硫酸条件下酸浸回收废旧锂电池中的Co,并对其浸出过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0~20 min酸浸Co的过程为反应核收缩模型,表观活化能为27.5 k J/mol;30~150 min(低于80℃)Co的浸出过程也符合反应核收缩模型,表观活化能为28.32 k J/mol,受扩散和化学反应混合控制,其中又以化学反应控制为主。在液固比为10 m L/g,单位质量电池渣所用麦秆粉量0.7 g、硫酸浓度2 mol/L、温度90℃、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电池粉中Co的浸出率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电池 燕麦秸秆 还原酸浸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浸出废旧锂电池中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建 满瑞林 +3 位作者 徐筱群 贺凤 吴奇 尹晓莹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93-1000,共8页
以废旧锂电池正极条为阴极,以铅板作阳极,在稀硫酸溶液中,电解浸出正极材料中的钴,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对钴的电解浸出过程进行研究。实验及热力学数据分析表明:LiCoO 2主要通过Co(OH)3还原浸出得到Co2+,考查浸出温度和时... 以废旧锂电池正极条为阴极,以铅板作阳极,在稀硫酸溶液中,电解浸出正极材料中的钴,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对钴的电解浸出过程进行研究。实验及热力学数据分析表明:LiCoO 2主要通过Co(OH)3还原浸出得到Co2+,考查浸出温度和时间表明在电解前期5~30 min电解浸出由缩核模型的化学反应过程控制,浸出率α与时间t满足未反应核收缩模型1-(1-α)1/3=Kt,其表观活化能为7.32 kJ/mol;中期是混合控制;后期75~180 min符合内扩散控制模型1-2α/3-(1-α)2/3=Kt,表观活化能17.05 kJ/mol。浸出液中的铝主要是铝箔表面氧化铝层不受阴极保护而溶于硫酸溶液,正极材料从铝箔上剥离与氧化铝层的溶解有关,剥离时间影响钴的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电池 电解浸出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丁氧丙基-N′-乙氧羰基硫脲对硫化矿物的浮选行为与吸附机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狄宁 肖静晶 +4 位作者 刘广义 钟宏 黄志强 曹占芳 王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1-568,共8页
通过考察N-丁氧丙基-N′-乙氧羰基硫脲(BOPECTU)对黄铜矿、黄铁矿和闪锌矿的浮选行为,研究其与Cu2+、Zn^2+、Fe^3+或Fe^2+的作用及其在这3种硫化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OPECTU可通过其分子中的硫和氮原子与溶液中的Cu^2... 通过考察N-丁氧丙基-N′-乙氧羰基硫脲(BOPECTU)对黄铜矿、黄铁矿和闪锌矿的浮选行为,研究其与Cu2+、Zn^2+、Fe^3+或Fe^2+的作用及其在这3种硫化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OPECTU可通过其分子中的硫和氮原子与溶液中的Cu^2+作用而生成螯合物,而BOPECTU与Zn^2+、Fe^3+或Fe^2+之间的作用较弱,实验条件下可能不存在化学作用。BOPECTU是黄铜矿的优良捕收剂,其浮选黄铜矿适宜的pH值范围为6.0-10.0,而其对黄铁矿和闪锌矿的捕收能力较弱。红外光谱结果表明,BOPECTU主要以化学作用方式吸附在黄铜矿表面,而其在黄铁矿和闪锌矿表面的吸附可能为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丁氧丙基-N′-乙氧羰基硫脲 吸附 浮选 硫化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膜及其耐蚀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小勤 曾冬铭 +2 位作者 徐钦建 黄凤祥 刘中兴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88,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合成了一种新的聚合物膜——聚8-羟基喹啉膜,推测了聚合的机理,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聚合膜的组成。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成膜条件,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法形成聚8-羟基喹啉膜的最佳条件是:8-羟基喹啉浓度为0.002 mol/L,氢氧... 采用循环伏安法合成了一种新的聚合物膜——聚8-羟基喹啉膜,推测了聚合的机理,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聚合膜的组成。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成膜条件,结果表明,循环伏安法形成聚8-羟基喹啉膜的最佳条件是:8-羟基喹啉浓度为0.002 mol/L,氢氧化钠浓度为0.4 mol/L,扫描速度30 mV/s,扫描8圈。采用该成膜条件在镀镍工件上电沉积聚8-羟基喹啉,其表面形成了一层浅黄色明亮光滑的致密薄膜,达到封孔目的,使得工件的耐蚀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聚8-羟基喹啉 防腐蚀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头孢吡肟缓释微球的制备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东明 王春燕 +4 位作者 刘艳飞 李永欣 苏小爱 帅海涛 盛毓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07-913,共7页
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载体、戊二醛(GA)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包覆盐酸头孢吡肟(CD)的药物缓释微球。以OCMC质量分数、CD与OCMC质量比(m(CD)/m(OCMC))、交联剂用量(V(GA)/m(OCMC))及油相乳化剂Span80质量分数为自变量,以载药... 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载体、戊二醛(GA)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包覆盐酸头孢吡肟(CD)的药物缓释微球。以OCMC质量分数、CD与OCMC质量比(m(CD)/m(OCMC))、交联剂用量(V(GA)/m(OCMC))及油相乳化剂Span80质量分数为自变量,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验证。所得最优制备条件如下:OCMC质量分数为2.7%,m(CD)/m(OCMC)为0.665,交联剂用量V(GA)/m(OCMC)为8mL/g,Span80质量分数为4%;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7μm,粒度跨距为1.52,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1.4±0.5)%和(42.3±0.7)%,缓释时间达到10d以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头孢吡肟 O-羧甲基壳聚糖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缓释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于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紫外光固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东明 苏小爱 +2 位作者 刘艳飞 帅海涛 盛毓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04-3611,共8页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分别以2-甲基-1,3-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与3-巯基丙酸进行酯化反应,合成2-甲基-1,3-丙二醇缩二(3-巯基丙酸)酯(PD3ME)、三羟甲基丙烷缩三(3-巯基丙酸)酯(HPT3ME)和季戊四醇缩四(3-巯基丙酸)酯(PT3ME),...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分别以2-甲基-1,3-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与3-巯基丙酸进行酯化反应,合成2-甲基-1,3-丙二醇缩二(3-巯基丙酸)酯(PD3ME)、三羟甲基丙烷缩三(3-巯基丙酸)酯(HPT3ME)和季戊四醇缩四(3-巯基丙酸)酯(PT3ME),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结构确证。考察酸醇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带水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PD3ME,HPT3ME和PT3ME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将合成的系列巯基化合物用于环氧甲基丙烯酸酯(EA)的紫外光固化,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巯基化合物(EAM)光聚合双键转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巯基化合物后,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的紫外光聚合不受凝胶阻聚和氧阻聚的影响,双键转化率大大提高,由20%提高到7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巯基丙酸 巯基化合物 环氧甲基丙烯酸酯 紫外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TiO_2复合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珂臻 李洁 +1 位作者 李文章 陈启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2-1359,共8页
以钛酸四正丁酯和偏钨酸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模板法制备复合WO3-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WO3-... 以钛酸四正丁酯和偏钨酸铵为原料,采用水热-模板法制备复合WO3-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WO3-TiO2复合半导体中的TiO2为锐钛矿晶型,焙烧后的WO3-TiO2呈中空球形结构,粒径在320 nm左右,且粒径分布均匀,其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40.95 m2/g和16.91 nm,WO3-TiO2复合半导体的紫外-可见吸收边带较TiO2的红移约50 nm,并在400~500 nm处有吸收。光降解甲基橙(MO)实验显示:经过80 min光照后,WO3-TiO2复合半导体在紫外和可见光下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分别为99.2%和81%,而TiO2的仅为64%和25%,且在紫外和可见光下WO3-TiO2复合半导体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是TiO2的3.2和4.9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TiO2 空心球 水热-模板法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氨基硫脲Ni(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DNA相互作用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闵睿 范晓瑞 +3 位作者 周攀 颜军 周建良 张寿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71-1777,共7页
合成了一种缩氨基硫脲Ni髤配合物[Ni(QCMT)2]Cl2·2CH3OH·1.5H2O(QCMT为喹啉-2-甲醛-N4-甲基缩氨基硫脲)。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00 2(2)nm,b=1.093 9(2)nm,c=1.583 6(3)nm,α=93.99(3)°,β=105.25(3)&... 合成了一种缩氨基硫脲Ni髤配合物[Ni(QCMT)2]Cl2·2CH3OH·1.5H2O(QCMT为喹啉-2-甲醛-N4-甲基缩氨基硫脲)。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00 2(2)nm,b=1.093 9(2)nm,c=1.583 6(3)nm,α=93.99(3)°,β=105.25(3)°,γ=108.46(3)°。中心离子Ni2+处于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中。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分析表明该配合物通过静电作用方式与DNA相结合。测定了该Ni髤配合物与配体(QCMT)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及人非小细胞肺癌耐顺铂细胞系A-549/CDDP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Ni髤配合物对MCF-7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强于顺铂,同时该配合物对MCF-7和SKOV-3两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明显优于其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配合物 缩氨基硫脲 DNA相互作用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状LiV3O8软模板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在水系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帅 孙旦 +3 位作者 王海燕 侯天丽 肖仲星 唐有根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9-584,共6页
负极材料是目前制约水溶液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软模板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片状LiV3O8材料.XRD和SEM测试表明,目标材料为纯相的片状结构LiV3O8,属单斜晶系,P21/m点群.组装LiMn2O4//Li2SO4//LiV3O8水溶液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是目前制约水溶液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软模板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片状LiV3O8材料.XRD和SEM测试表明,目标材料为纯相的片状结构LiV3O8,属单斜晶系,P21/m点群.组装LiMn2O4//Li2SO4//LiV3O8水溶液锂离子电池,测试发现片状LiV3O8具有较高的倍率性能和较好的循环寿命.在0.1C下,LiV3O8的放电比容量为154 mAh·g-1.在1C、5C和10C时,放电容量分别为134 mAh·g-1、78 mAh·g-1和54 mAh·g-1.1C前170周循环的容量保持率约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锂离子电池 LiV3 O8 溶胶-凝胶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硅酸钠溶液的恒压热容
18
作者 杨俊 肖刘萍 +1 位作者 满雪玉 刘士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0,55,共7页
采用C80微量热量计步进升温法,测定了常压及298~363 K温度范围内一系列不同浓度(总离子强度I=0.8790~6.0165 mol.kg-1)及不同模数(k=nSiO2/nNa2O=0.079 0~0.425 0)的碱性硅酸钠溶液体系(NaOH-Na2SiO3-H2O)的升温焓变,并由此得到了各... 采用C80微量热量计步进升温法,测定了常压及298~363 K温度范围内一系列不同浓度(总离子强度I=0.8790~6.0165 mol.kg-1)及不同模数(k=nSiO2/nNa2O=0.079 0~0.425 0)的碱性硅酸钠溶液体系(NaOH-Na2SiO3-H2O)的升温焓变,并由此得到了各溶液的恒压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通过模型研究,建立了该溶液体系恒压热容与温度及各溶质组分含量关系的经验模型,用该模型计算的恒压热容值与实验测定结果相符.结果表明一定温度下碱性硅酸钠溶液的恒压热容随溶液中总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总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呈指数关系;在温度及离子强度相同时,溶液的模数越大,热容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硅酸钠溶液 恒压热容 模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极子DNA修饰金纳米棒的制备及其用于荧光光谱法测定铅(Ⅱ)
19
作者 甘浩 邓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69-1273,共5页
采用四极子(G4)DNA修饰的金纳米棒通过荧光对铅(Ⅱ)进行检测。由于铅(Ⅱ)对四极子DNA结构具有极高的稳定效率,能够驱使四极子DNA形成四极子结构与荧光探针锌原卟啉(ZnPPIX)螯合。金纳米棒不仅作为DNA的载体,而且金纳米棒的荧光... 采用四极子(G4)DNA修饰的金纳米棒通过荧光对铅(Ⅱ)进行检测。由于铅(Ⅱ)对四极子DNA结构具有极高的稳定效率,能够驱使四极子DNA形成四极子结构与荧光探针锌原卟啉(ZnPPIX)螯合。金纳米棒不仅作为DNA的载体,而且金纳米棒的荧光增强效应还可以提高ZnPPIX-G4的荧光强度,从而构建了一个灵敏的铅(Ⅱ)荧光传感器。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吸收光谱法等表征该四极子DNA-金纳米棒复合材料。该荧光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0nmol·L^-1以内和150~1 000nmol·L^-1之间,检出限(3S/N)为0.1nmol·L^-1。采用该检测器对自来水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测定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铅(Ⅱ) 荧光光谱法 四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