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中国医学遗传学研究领域若干重要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元丰 韩玉波 +9 位作者 曹鹏博 孟金凤 李海北 秦庚 张锋 靳光付 杨勇 邬玲仟 平杰 周钢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3-390,共28页
2015年中国医学遗传学稳步发展,众多具有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中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的诸多领域,如罕见疾病的致病基因、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癌症的体细胞突变、遗传学新方法新技术、疾病相关微小RNA(micro RNA,mi ... 2015年中国医学遗传学稳步发展,众多具有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中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的诸多领域,如罕见疾病的致病基因、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癌症的体细胞突变、遗传学新方法新技术、疾病相关微小RNA(micro RNA,mi RNA)、疾病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疾病相关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 RNA)、疾病相关可变剪接和分子进化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研究中逐步从常见变异延伸到罕见变异,从遗传学现象的描述到功能机制的确证,从单组学分析扩展至多组学数据整合,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同时,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本文概括性综述了2015年中国科学家在医学遗传学领域取得的若干重要研究进展,旨在追踪当前中国医学遗传学领域发展的前沿,与国内读者分享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医学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研究进展 20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X连锁隐性遗传耳聋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牛志杰 冯永 +7 位作者 梅凌云 孙捷 陈红胜 贺楚峰 刘亚兰 王雪萍 文杰 蒋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分析一个X连锁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规律。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并进行听力学检测、专科检查及全面体查,对临床听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绘制遗传图谱,并对先证者进行GJB2、GJB3以及线粒体全序列进... 目的分析一个X连锁隐性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规律。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并进行听力学检测、专科检查及全面体查,对临床听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绘制遗传图谱,并对先证者进行GJB2、GJB3以及线粒体全序列进行筛查。结果家系成员共28人,其中男性患者5人,分布于第二、三及四代,耳聋发生于0~5岁,迅速进展为双侧对称性中高频下降的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典型听力图表现为特征性的‘U’型或陡降型。4例为语后聋,1例语前聋患儿未能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根据系谱图分析,该家系均为男性患病,双亲正常,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模式,同时先证者耳聋基因筛查亦为阴性。结论本家系的临床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分析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进一步将通过外显子测序探索该家系耳聋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X连锁隐性遗传 表型 遗传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家系的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牛志杰 蒋璐 +7 位作者 梅凌云 冯永 陈红胜 贺楚峰 刘亚兰 王雪萍 刘畅 熊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家系的听力学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收集到的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家系成员进行家系调查、听力学检测和全身体格检查,绘制家系图谱,整理、分析家系成员的听力学和遗传学特征;提取... 目的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家系的听力学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收集到的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家系成员进行家系调查、听力学检测和全身体格检查,绘制家系图谱,整理、分析家系成员的听力学和遗传学特征;提取外周血DNA,对已知常见耳聋基因GJB2、GJB3、COCH、EYA4以及线粒体DNA全序列进行筛查。结果该家系由5代53名成员组成,现存4代42人,耳聋患者11人;耳聋表型连续遗传,男女均可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均表现为对称性语后感音神经性聋(12~36岁之间发病),起初为高频听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累及中低频听力。已知常见致聋基因全编码序列突变检测分析无阳性发现。结论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家系中耳聋者表现为对称性、迟发性、进行性、高频下降为主的语后感音神经性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聋 基因突变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遗传学(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辉 胡正茂 +1 位作者 赵靖平 夏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03-711,共9页
孤独症是一组具有病因和临床异质性的神经发育性疾病,通常发病于3岁以前。孤独症具有3个典型的核心症状:语言交流缺陷,社交障碍以及狭隘兴趣和重复的行为。孤独症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双生子和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 孤独症是一组具有病因和临床异质性的神经发育性疾病,通常发病于3岁以前。孤独症具有3个典型的核心症状:语言交流缺陷,社交障碍以及狭隘兴趣和重复的行为。孤独症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双生子和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遗传度〉90%)。遗传学研究发现了孤独症的一些易感基因和位点,但仍然有70%~80%的孤独症患者遗传病因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异质性 表观遗传学 拷贝数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志杰 孙捷 +8 位作者 梅凌云 蒋璐 陈红胜 贺楚峰 刘亚兰 王雪萍 文杰 熊俊 冯永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8-662,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临床及遗传学表型,并筛查常见耳聋致病基因。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测,完成该湖南籍耳聋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绘制家系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对最常见的GJB2,SLC26A4... 目的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临床及遗传学表型,并筛查常见耳聋致病基因。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测,完成该湖南籍耳聋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绘制家系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对最常见的GJB2,SLC26A4和12S r RNA共3个耳聋基因八个位点以及线粒体DNA全组序列进行初步筛查。结果该家系共5代,现存家系成员35人,耳聋患者10人,除两人发病较晚,余均为自幼发病,听力曲线呈盆覆型,造成部分言语功能障碍,进展性加重,起初为中频受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逐渐累积高低频,表现为全频听力损失,发展为重度-极重度耳聋。对候选致病基因突变筛查,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该耳聋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进一步将通过新一代测序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其致病基因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迟发性非综合征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表型特征及致病基因初步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鸿涵 冯永 +9 位作者 王行炜 梅凌云 陈红胜 蒋璐 门美超 张华 李海波 刘亚兰 卢焰梅 贺楚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9-313,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迟发性遗传性聋大家系的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个湖南籍耳聋大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其中两名患者做了颞骨CT检查。绘制家系图。以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 目的分析一个迟发性遗传性聋大家系的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耳聋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对一个湖南籍耳聋大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查,其中两名患者做了颞骨CT检查。绘制家系图。以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候选致病基因进行涵盖全部编码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纯化后用ABI 3730测序仪直接测序,用DNASTAR-Laser-gene SeqMan Pro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系谱分析得知该家系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家系。患者临床表现高度一致,均表现为在9~25岁时首先出现"嗡嗡样"耳鸣,然后自觉双耳听力下降,纯音测听显示早期为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神经性聋,之后听力下降程度逐步加重并波及低频。对候选致病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征,其致病基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非综合征型 基因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孟德尔遗传性疾病基因组序列变异解析与临床规范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北沙 曾胜 李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471-476,共6页
随着二代基因测序(NGS)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临床应用和研究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科研或医疗机构开始应用该项技术[主要包括全基因组测序(WGS)、全外显子测序(WES)、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进行人类孟德尔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学... 随着二代基因测序(NGS)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在临床应用和研究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科研或医疗机构开始应用该项技术[主要包括全基因组测序(WGS)、全外显子测序(WES)、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进行人类孟德尔遗传性疾病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学研究。临床实践中,基因组检测流程需规范化、基因组序列变异判断需标准化、测序技术需严格质控、具体测序技术需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基因 突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类遗传资源收集、保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遗传病致病基因定位与克隆(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家辉 夏昆 +5 位作者 潘乾 龙志高 戴和平 邬玲仟 梁德生 蔡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associated genes will demonstrate the genetic basis for the human geneticdisorders, and provide the fundamental data for elucidation of pathogenesis mechanismof the disorders. Gen...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associated genes will demonstrate the genetic basis for the human geneticdisorders, and provide the fundamental data for elucidation of pathogenesis mechanismof the disorders. Genetic re-sources, including pedigree information, blood sample, and tissues, etc., are essential materials for finding of thelinked locus and gene for certain genetic disease. Genome wide scanning, positional cloning and candidate ap-proach ar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s or strategy, by which, thousands of diseases responsible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National laboratory of medical genetics of China (NLMG) has initiated the study on genetic resourcescollection,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associated gene since 1970s, here we summarize the major find-ings in this area achieved by NL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分析 染色体图 克隆 分子 基因组 人类遗传 遗传病 致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F基因突变致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发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华 陈红胜 +4 位作者 李家大 罗洪金 梅凌云 贺楚峰 冯永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8-385,共8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小眼球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突变基因功能,初步探讨其致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野生型MITF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质...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小眼球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突变基因功能,初步探讨其致Ⅱ型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 syndrome,WS)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野生型MITF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MV-MITF-Flag为模板分别构建二个致Ⅱ型WS的MITF基因新发突变R217I和T192fsX18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野生MITF和突变R217I和T192fsX18表达质粒瞬时转染黑色素瘤细胞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应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分别检测其表达和亚细胞定位;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系统通过对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报告基因活性检测观察野生/突变MITF蛋白对其靶基因TYR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以及二个突变蛋白对野生MITF蛋白功能的影响;应用生物素标记的含E box基序(CATGTG)的DNA寡核苷酸链探针分别沉淀MITF、R217I及T192fsX18蛋白,检测野生/突变MITF蛋白与靶基因TYR启动子的结合力。结果成功构建了突变型R217I、T192fsX18真核细胞重组表达质粒pCMV-R217I-Flag和pCMV-T192fsX18-Flag,MITF蛋白与R217I、T192fsX18突变蛋白在黑色素瘤细胞中正确表达,进一步验证了重组质粒构建的正确性。突变R217I蛋白与野生MITF蛋白一样仅在细胞核中分布,而T192fsX18蛋白则出现异常亚细胞定位,仅在细胞质中分布。尽管R217I蛋白仍残余部分功能可增加TYR启动子转录活性,但与野生MITF蛋白相比,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T192fsX18蛋白则完全失去调控TYR启动子转录活性作用(P<0.01);二者均未对野生MITF蛋白功能产生显性负效应(P>0.05)。突变R217I蛋白与野生MITF蛋白均可与TYR启动子特异DNA序列E-box结合,而突变T192fs X18蛋白则不能与之结合。结论 R217I和T192fsX18突变蛋白通过影响靶基因TYR转录活性,使其表达下调、黑色素合成减少,以单倍体剂量不足效应致Ⅱ型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小眼球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基因突变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志杰 冯永 梅凌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健康问题,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X染色体基因突变可引起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其中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位点报道甚少。本文针对引起非综合征型耳聋和部分综合征型耳聋的X连锁耳聋基因与位点进行... 耳聋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健康问题,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X染色体基因突变可引起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其中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位点报道甚少。本文针对引起非综合征型耳聋和部分综合征型耳聋的X连锁耳聋基因与位点进行综述,并探讨X连锁耳聋家系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 遗传性耳聋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的遗传与动物进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文正 曾养志 夏家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大多数学者认为脊椎动物的线粒体DNA遗传是严格的母系遗传,因而mtDNA分析成了动物进化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分类工具,为了和严格母系遗传相一致,以至于"精子线粒体被删除丢失"的说法被人视为存在而得以传播,因为这种说法支持了人... 大多数学者认为脊椎动物的线粒体DNA遗传是严格的母系遗传,因而mtDNA分析成了动物进化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分类工具,为了和严格母系遗传相一致,以至于"精子线粒体被删除丢失"的说法被人视为存在而得以传播,因为这种说法支持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非洲夏娃"理论模式。而且线粒体母系遗传模式在假说争论中从未受到真正挑战。本文通过阐述动物线粒体DNA母系遗传假说在动物进化研究中的不严谨性,推测脊椎动物的线粒体DNA的遗传可能不是严格的母系遗传,而是一种随机性的遗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母系遗传 动物进化 受精过程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分析耳聋基因功能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肖自安 谢鼎华 +3 位作者 房海燕 黄亮群 施小六 夏家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5-238,T002,共5页
目的 在耳聋基因功能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建立酵母双杂交实验技术 ,探讨第三代酵母双杂交系统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第三代MATCHMAKER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最常见的耳聋基因GJB2(Cx2 6 )为诱饵 ,以人胎脑cDNA文库为猎... 目的 在耳聋基因功能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建立酵母双杂交实验技术 ,探讨第三代酵母双杂交系统在该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第三代MATCHMAKER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最常见的耳聋基因GJB2(Cx2 6 )为诱饵 ,以人胎脑cDNA文库为猎物 ,钓取Cx2 6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阳性克隆 ,DNA测序阳性克隆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从胎脑文库筛选到Cx2 6互作蛋白的 5 6个阳性克隆 ,对其中 2 6个克隆分析认定为 11个独立克隆 ,DNA测序发现 3个克隆是已克隆基因 ,8个克隆是新基因序列。结论 第三代MATCHMAKER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筛选Cx2 6相互作用蛋白质的一个可靠的实验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技术 耳聋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寻常性鱼鳞病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惠勇 张静 +8 位作者 胡正茂 邬玲仟 梁德生 谢志国 潘乾 卜枫啸 彭聿 夏昆 夏家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3-850,共8页
为了对寻常性鱼鳞病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收集了2个湖南寻常性鱼鳞病家系,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号染色体和10号染色体上2个已知寻常性鱼鳞病位点的微卫星标记对这两个家系进行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寻常性鱼鳞病家系1... 为了对寻常性鱼鳞病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收集了2个湖南寻常性鱼鳞病家系,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号染色体和10号染色体上2个已知寻常性鱼鳞病位点的微卫星标记对这两个家系进行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寻常性鱼鳞病家系1的致病基因位于D1S498(1q21)附近,与已知定位区间重叠;寻常性鱼鳞病家系2的致病基因位点与已知的寻常性鱼鳞病位点不连锁,可能存在新的致病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鱼鳞病 微卫星标记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多样性上限假说所揭示的进化历程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益敏 夏梦颖 黄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9-606,共8页
作为生物进化的两个主流理论,中性学说和现代达尔文进化理论相对系统地揭示了进化机理和历程,但也都有缺陷,比如对某些重大进化现象如遗传等距离和重叠位点(Overlap sites)的忽视,对复杂性的视而不见,对遗传多样性的片面解读,以及与化... 作为生物进化的两个主流理论,中性学说和现代达尔文进化理论相对系统地揭示了进化机理和历程,但也都有缺陷,比如对某些重大进化现象如遗传等距离和重叠位点(Overlap sites)的忽视,对复杂性的视而不见,对遗传多样性的片面解读,以及与化石证据相悖等。遗传多样性上限假说(Maximum genetic diversity hypothesis,MGD)通过对遗传等距离现象的重新解读,给出了复杂性的量化定义和可操作研究手段,提出了重叠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具有上限等结论。它对人猿分类关系和现代人多地区起源的分子解读结论,与独立的化石证据契合度较高,重新肯定了中国在人类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点出了流行分子结论的荒谬在于误用了极限距离。该理论同时对复杂性状和复杂疾病的遗传机制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文章对多种酵母、鱼类、灵长类的细胞色素c进行序列比对,独立验证了MGD假说的部分论断,并解释了重叠位点在遗传距离计算上的重要意义。MGD假说中的上限或最佳平衡概念,与传统国学和中医阴阳中庸思想对宇宙基本规律的描述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上限 重叠特征 SNP 分子钟假说 慢变基因 快变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遗传连锁分析法对伴传导功能障碍的扩张型心肌病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
15
作者 徐伟 张宝荣 +8 位作者 胡正茂 潘乾 刘小平 梁德生 邬伶仟 蔡芳 龙志高 夏昆 夏家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扩张型心肌病(famili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FDCM)家系进行基因定位.方法: 收集FDCM 家系, 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详细心血管内科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且伴发有传导功能障碍;采集外周血3~5 mL,并抽提基因...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扩张型心肌病(famili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FDCM)家系进行基因定位.方法: 收集FDCM 家系, 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详细心血管内科检查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且伴发有传导功能障碍;采集外周血3~5 mL,并抽提基因组DNA;选取与该表型相关的已定位区间CMD1A(1q21.2-q21.3),CMD1H(2q14-q22), CMD1E(3p22-p25)和CMD1F(6q22-23)内的共计18个微卫星DNA标记,在该家系中进行排除性定位分析;最后,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结果:①已定位区间的18个微卫星DNA标记位点的LOD值均<-2,证实该家系与已知DCM位点不连锁;②全基因组扫描及两点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与遗传标记D3S1614(3q26)连锁, 在θ= 0时得到最大LOD值2.68.结论: 该家系与已知的4个DCM位点均不连锁,其致病基因位于D3S1614(3q26)附近的一个新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微卫星标记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性X综合征的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邬玲仟 潘乾 +6 位作者 龙志高 朱俊真 戴和平 郑多 夏昆 黄幸青 夏家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了探讨简便、快速、准确、价廉的脆性X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对6个智能低下家系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以及PCR直接扩增FMR15′端(CGG)n重复序列、RT-PCR扩增FMR1基因的cDNA序列的分子遗传学检查。A家系先证者脆性X染色体高表达(35 273),... 为了探讨简便、快速、准确、价廉的脆性X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对6个智能低下家系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以及PCR直接扩增FMR15′端(CGG)n重复序列、RT-PCR扩增FMR1基因的cDNA序列的分子遗传学检查。A家系先证者脆性X染色体高表达(35 273),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为脆性X综合征全突变患者;B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无脆性X染色体表达,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为非脆性X综合征患者;C家系的男性胎儿脆性X染色体表达(5 93),先证者及其母亲未发现脆性X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男性胎儿为脆性X综合征全突变患者,其母亲为前突变携带者,哥哥为嵌合体患者;D家系先证者脆性X染色体高表达17%,其姐姐脆性X染色体5%,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先证者为脆性X综合征全突变患者,其姐姐为嵌合体患者;E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F家系先证者发现可疑脆性X染色体,分子遗传学检查证实为非脆性X综合征家系。结论:PCR直接扩增FMR1基因(CGG)n重复序列联合RT-PCR扩增FMR1基因cDNA序列简便、快速、价廉。可用于脆性X综合征的筛查、诊断及产前诊断,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FMR1基因 PCR RT-PCR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如旭 郭鹏 +7 位作者 任志军 赵国华 刘三妹 刘婷 资晓宏 胡正茂 夏昆 唐北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7-823,共7页
为了分析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突变特点,文章分别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6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2... 为了分析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突变特点,文章分别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6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病例进行LITAF和RAB7基因突变分析;应用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14个常染色体遗传的CMT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患者进行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发现:LITAF基因c.269G→A、c.274A→G序列变异和LMNA基因c.1243G→A、c.1910C→T序列变异,未发现RAB7和MTMR2基因的序列变异。其中LITAF基因c.269G→A、LMNA基因c.1243G→A和c.1910C→T为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LITAF基因c.274A→G为已知多态。说明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在中国人CMT患者中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脂多糖诱导肿瘤坏死因子а(LITAF) Ras相关GTP结合蛋白7(RAB7) 核纤层蛋白A/C(LMNA) 肌管蛋白相关蛋白2(MTMR2)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脑组织DNA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雅岑 徐倩 +9 位作者 郭纪峰 艾三喜 宋承远 孙启英 翁翎 周琳 江泓 沈璐 严新翔 唐北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7-285,共9页
为研究DNA甲基化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用环境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连续腹腔给药诱导小鼠帕金森病(Parkison's disease,PD)模型,应用ELISA检测小鼠黑质脑组织总体甲基化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为研究DNA甲基化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用环境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连续腹腔给药诱导小鼠帕金森病(Parkison's disease,PD)模型,应用ELISA检测小鼠黑质脑组织总体甲基化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表达水平,探讨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部位是否存在DNA甲基化异常.进一步应用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结合DNA甲基化芯片方法,构建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脑组织DNA甲基化谱,并寻找DNA甲基化修饰异常的PD相关基因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黑质脑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Dnmt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利用DNA甲基化芯片在全基因组内筛选出甲基化差异修饰位点共48个,涉及44个基因,这些甲基化差异基因参与信号转导、分子转运、转录调控、发育、细胞分化、凋亡调控、氧化应激、蛋白质降解等生物学过程.在甲基化差异修饰基因中,对Uchl1基因及Arih2基因进行了甲基化水平以及表达水平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黑质脑组织Uchl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增高,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Arih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降低,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增高.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DNA甲基化修饰异常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MPTP)可以通过改变DNA甲基化修饰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DNA甲基化 总体甲基化 DNA甲基转移酶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TGF-β1致人腹膜间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映红 刘伏友 +5 位作者 段绍斌 肖平 袁芳 彭佑铭 成枚初 夏家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 :探讨黄芪对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作体外培养 ,在第三代 ,将细胞转板至细胞融合后 ,将其分为对照组 (F12 ) ,TGF β1组 (F12 +TGF β15ng/ml) ,TGF β1加黄芪 1组(F12加TGF β1加黄芪 ,黄芪终... 目的 :探讨黄芪对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作体外培养 ,在第三代 ,将细胞转板至细胞融合后 ,将其分为对照组 (F12 ) ,TGF β1组 (F12 +TGF β15ng/ml) ,TGF β1加黄芪 1组(F12加TGF β1加黄芪 ,黄芪终浓度为 10 0 μg/ml,TGF β1加黄芪 2组 (F12加TGF β1加黄芪 ,黄芪终浓度为 1mg/ml) ,分别在 2 4,48h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 (FN)和纤溶酶原抑制剂 (PAI 1)的含量 ;FNmRNA ,PAI 1mRN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mRNA的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结果 :①HPMC表达FN ,PAI 1和bFGF ;②HPMC在 5ng/mlTGF β1刺激下分泌FN及PAI 1明显的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③HPMC在TGF β1和不同浓度的黄芪刺激后 ,在 2 4h内可使FN及PAI 1减少 ,尤其是PAI 1与TGF β1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④HPMC经TGF β1作用 12h后 ,FNmRNA ,PAI 1mRNA和bFGFmRNA半定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其表达量分别上调 18.5 4%,8.6 %和 6 6 .9%,HPMC经 10 0μg/ml和 1mg/ml黄芪作用 12h后FN ,PAI 1和bFGFmRNA的表达与TGF β1组比较均下调 ,其结果分别为5 .3 %,1.3%,3 .8%和 5 .4%,74.3 %,2 3 .7%。结论 :TGF β1可促进HPMC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TGF-Β1 腹膜间皮细胞 分泌 细胞外基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病理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殷鑫浈 张宝荣 +3 位作者 丁美萍 张灏 夏昆 胡正茂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5,共5页
为了明确两个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临床、病理特征、角蛋白9在局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KRT9基因的突变,对2名先证者的手掌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直接测序分析的方法,对家系中46名成员的KRT9基... 为了明确两个弥漫性掌跖角化病家系的临床、病理特征、角蛋白9在局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KRT9基因的突变,对2名先证者的手掌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直接测序分析的方法,对家系中46名成员的KRT9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发现两名先证者的表皮都呈显著的角化过度,颗粒层和棘层明显增厚,真皮浅层有轻度的炎症细胞浸润,上基底的棘层和颗粒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中都有特征性的空泡变性存在;角蛋白9只在棘层和颗粒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两个家系患者分别存在KRT9基因的点突变N160S和L167S;说明这两个家系都属于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家系,KRT9基因N160S和L167S突变分别导致这两个家系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 角蛋白9 KRT9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