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池熔炼中金属硫酸盐分解过程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群 谭军 +5 位作者 刘常青 尹周澜 陈启元 廖舟 谢富春 张平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9-1636,共8页
利用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求得冶炼废渣熔池熔炼过程中5种金属硫酸盐(FeSO4, In2(SO4)3, Fe2(SO4)3, ZnSO4, PbSO4)的分解压,确定硫酸盐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的温度;采用热重(TG)及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各金属硫酸盐的... 利用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求得冶炼废渣熔池熔炼过程中5种金属硫酸盐(FeSO4, In2(SO4)3, Fe2(SO4)3, ZnSO4, PbSO4)的分解压,确定硫酸盐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的温度;采用热重(TG)及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各金属硫酸盐的分解过程,验证热力学计算结果。结果表明,5种硫酸盐发生分解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FeSO4、In2(SO4)3、Fe2(SO4)3、ZnSO4、PbSO4;热力学计算得到的相变温度、分解温度与DSC曲线吸热峰位置、TG曲线质量损失阶段相吻合,且理论计算温度比TG-DSC测定温度低7.5~283.1 K;熔炼炉温度达到1316.1 K以上可使浸锌渣、沉铁渣中的硫酸盐分解脱硫较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废渣 金属硫酸盐 熔池熔炼 热力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唑沙宗在SC-CO2中的溶解及微粒制备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凯利 潘春跃 +1 位作者 易健民 刘永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774-3779,共6页
用静态法测定氯唑沙宗在超临界C02中的溶解度,考察温度(308~328K)和压力(10~30MPa)对溶解度的影响,并用经验关联方程对其进行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氯唑沙宗的溶解度可达到10~mol/mol,满足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RESS)的实验... 用静态法测定氯唑沙宗在超临界C02中的溶解度,考察温度(308~328K)和压力(10~30MPa)对溶解度的影响,并用经验关联方程对其进行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氯唑沙宗的溶解度可达到10~mol/mol,满足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RESS)的实验要求;经验方程Chrastil及其修正式的关联效果比Mendez-Santiago-Teja方程好,特别是Adachi和Lu-Chrastil修正式,平均值绝对相关偏差(AARD)为O.0170。另外,通过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制备长度为0.5~5μm,宽度为0.1~1μm的氯唑沙宗棒状颗粒,体积为原料的1/20,甚至更小。实验证明,粒子的具体大小和形状与平衡温度(308~328K)、平衡压力(10~30MPa)、喷嘴温度(343~383K)、喷嘴直径(0.1~0.4mm)和喷射距离(10~30mm)等操作参数密切相关。因为这些操作参数影响着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度、过饱和度和扩散情况等,从而决定了晶核的形成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唑沙宗 溶解度 粒子尺寸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锰矿还原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武芳芳 钟宏 王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443-1447,共5页
介绍焙烧还原和湿法还原两大类还原浸出氧化锰矿的还原工艺和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相对传统的焙烧工艺,湿法还原浸出法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应用背景,且生物质湿法浸出氧化锰矿的过程将成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氧化锰矿 还原剂 还原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共沉淀法制备LiCo_(1/3)Ni_(1/3)Mn_(1/3)O_2正极材料 被引量:2
4
作者 谌谷春 唐新村 王志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780-3784,共5页
采用改进共沉淀法制备LiC01/3Nil/3Mnl/3O2正极材料,该法与传统共沉淀法相比,在共沉淀的过程中增加络合N(Nrl3H20)和分散N(PEO)。对比研究2种方法制得的产品的形貌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的NIl/3Co1... 采用改进共沉淀法制备LiC01/3Nil/3Mnl/3O2正极材料,该法与传统共沉淀法相比,在共沉淀的过程中增加络合N(Nrl3H20)和分散N(PEO)。对比研究2种方法制得的产品的形貌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的NIl/3Co1/3Mnl/3(OH)2前躯体呈球形二次颗粒,粒径为2μm左右,是由球形和片状的一次颗粒组装而成;其与LiOH充分研磨煅烧制得的正极材料LiC01/3Nil,3Mnl,302,振实密度达到2.78g/cm3,在0.2C倍率和2.80~4.25V的电压范围内,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5.2和158.3mA-h/g,3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42.8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0.2%,电化学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共沉淀法 LiCol 3Nil 3Mnl 302 球形二次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道Al_2O_3/SiO_2对NaAlH_4-Tm_2O_3体系储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马俊 李洁 +2 位作者 唐仁英 李文章 陈启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59-1666,共8页
以机械球磨法制备具有可逆吸放氢性能的NaAlH4-Tm2O3储氢材料体系。利用相同制备方法进一步研究两种不同孔道材料(大孔Al2O3与介孔SiO2)对NaAlH4-Tm2O3体系储氢性能的影响,测试样品的循环吸放氢性能,并对样品吸放氢前后的结构进行表征... 以机械球磨法制备具有可逆吸放氢性能的NaAlH4-Tm2O3储氢材料体系。利用相同制备方法进一步研究两种不同孔道材料(大孔Al2O3与介孔SiO2)对NaAlH4-Tm2O3体系储氢性能的影响,测试样品的循环吸放氢性能,并对样品吸放氢前后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大孔Al2O3材料的添加并不能明显改善NaAlH4-Tm2O3体系的放氢速率和放氢量,而介孔SiO2的加入使NaAlH4-Tm2O3体系在150℃条件下5 h内的首次放氢量(质量分数)达到4.61%,高于NaAlH4-Tm2O3体系的4.27%,增加了约8.0%。此外,添加介孔SiO2的NaAlH4-Tm2O3体系放氢速率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AlH4 Tm2O3 大孔Al2O3 介孔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