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亚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志霞 王玉丰 +2 位作者 许丽 赵梅 邢晓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 195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阳性病原菌356株,阳性率为11.14%,其中革兰阴性菌215株(占60.39%),...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 195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阳性病原菌356株,阳性率为11.14%,其中革兰阴性菌215株(占60.39%),革兰阳性菌122株(占34.27%),真菌19株(占5.34%)。革兰阴性菌分离菌株数较多的是大肠埃希菌(90株,25.28%)、肺炎克雷伯菌(60株,16.85%)及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24株,6.74%);革兰阳性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11.8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8株,10.67%)及链球菌属细菌(33株,9.27%)居多。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及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于10.00%。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10.00%。主要革兰阳性菌未检测出耐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近期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分离率较其他地区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修饰及其DNA结合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雄辉 孙虹 +2 位作者 邢晓为 黄利华 黄苏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33-2236,2241,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的表面修饰对DNA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水热合成法制备nHA;应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对修饰及未修饰纳米粒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及Zeta电位检...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的表面修饰对DNA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水热合成法制备nHA;应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对修饰及未修饰纳米粒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及Zeta电位检测;凝胶电泳检测纳米粒修饰前后在不同pH值、不同浓度下与DNA结合及保护DNA抗核酸酶消化的能力。结果经PEI表面修饰的nHA透射电镜下呈短棒状,粒径较均匀,分散程度良好;而未修饰的纳米粒较易团聚及分散性差。纳米粒经表面修饰后其Zeta电位为正,在不同pH值、不同浓度下与DNA具有较强的结合及抗核酸酶消化的能力;而未修饰的nHA表面带负电荷,与DNA结合及抗核酸酶消化的能力较差。在pH为7.0环境条件下经表面修饰的nHA浓度为250μg/ml时能更有效结合和保护DNA。结论 nHA经PEI表面修饰后可成为一种有效的DNA结合及转运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颗粒 表面修饰 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三甲胺通过ALDH2/ROS/NLRP3/GSDMD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焦亡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佳玲 闾宏伟 +3 位作者 陈淑华 向红 刘恒道 赵少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1-1181,共11页
目的: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是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然而,TMAO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TMA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TMAO刺激人脐静脉内... 目的: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是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然而,TMAO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TMA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TMAO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诱导细胞焦亡和质膜完整性丧失。采用Hoechst 33342/PI染色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测定细胞质膜完整性,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或免疫荧光法测定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质的表达。用乙醛脱氢酶2(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ALDH2的活性,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TMAO可诱导内皮细胞焦亡,表现为细胞死亡增加、乳酸脱氢酶外渗、成孔蛋白GSDMD-N段产生和质膜孔形成。同时,TMAO诱导细胞中炎性体成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ASC)和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质的表达升高。此外,TMAO显著抑制线粒体ALDH2活性并增加细胞内ROS的产生,ALDH2的激活还可减弱TMAO诱导的炎症小体活化和GSDMD-N生成。结论:TMAO通过ALDH2/ROS/NLRP3/GSDMD信号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焦亡,这可能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内皮细胞焦亡 内皮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肾上腺素受体与心衰、高血压和心肌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小丽 邢晓为 +2 位作者 黄利华 黄志军 袁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40-1644,共5页
β1肾上腺素受体(β1 adrenergic receptor,β1-AR)是心脏组织中肾上腺素受体的主要亚型。β1-AR基因表达变化与心衰、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β1-AR激活后,启动经典的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 β1肾上腺素受体(β1 adrenergic receptor,β1-AR)是心脏组织中肾上腺素受体的主要亚型。β1-AR基因表达变化与心衰、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β1-AR激活后,启动经典的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Gs-AC-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但当机体发生病理性改变时,β1-AR信号通路发生变化。持久兴奋β1-AR,从而激活CaMKII,使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加快,诱发心肌细胞肥大及凋亡,最终导致心肌重塑、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深入了解β1-AR调控在心衰、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β1-AR基因多态性和甲基化对个体化治疗的影响,将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制定合理化用药方案提供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高血压 CAMKII 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38及ERK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侯德仁 田怡 +2 位作者 周军 陈坤 万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92-1595,共4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38、ERK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影响和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通过向大鼠海马内注射Aβ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喂养60d后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38、ERK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影响和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通过向大鼠海马内注射Aβ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喂养60d后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P38和ERK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海马CA1区P38阳性细胞增多,皮层ERK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CA1区P38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皮层ERK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抑制P38、增加ERK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丁苯酞 P38 ERK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组织caspase-3、Akt与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温蒲圆 罗浩 +3 位作者 周丽 宋治 李闻文 周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大鼠脑组织Akt、NF-κB、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和TanⅡA治疗组。在大鼠脑海马内注射Aβ方法建立AD动物模型。免疫荧光法检测Aβ...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大鼠脑组织Akt、NF-κB、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模型组和TanⅡA治疗组。在大鼠脑海马内注射Aβ方法建立AD动物模型。免疫荧光法检测Aβ1-16标记部位和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kt、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Aβ1-16在假手术组中无表达,而在AD模型组和TanⅡA治疗组二者间Aβ1-16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kt的表达在模型组低于假手术组和TanⅡA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NF-κB与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TanⅡ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TanⅡA可降低模型鼠NF-κB与caspase-3的表达水平,且上调Akt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凋亡 丹参酮Ⅱ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易感性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卓颖 江杰 +4 位作者 黄利华 戴红梅 陈佳 蔡骞 杨作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57-967,共11页
目的:调查中国儿童人群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相关。方法:招募103名KD患者(其中23名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和158名对照组。选择EPCR基因的7个... 目的:调查中国儿童人群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相关。方法:招募103名KD患者(其中23名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和158名对照组。选择EPCR基因的7个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rs6088738,rs2069940,rs2069945,rs2069952,rs867186,rs9574和rs1415774)进行TaqMan等位基因鉴别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3名KD和52名健康儿童血浆可溶性EPCR(soluble EPCR,sEPCR)水平。结果:rs2069952,rs9574,rs1415774与KD的发生显著相关,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无关。具有rs2069952,rs9574,rs1415774和rs2069945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大的KD风险。KD患儿血浆sEPCR水平不能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成,而KD患者rs867186等位基因G与血浆sEPCR水平升高有关。结论:中国汉族儿童EPC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KD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指/趾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虢毅 梁卉 邓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22-1528,共7页
短指/趾(Brachydactyly,BD)是指(趾)骨和/或掌(跖)骨短小、缺失或融合导致的手/足先天畸形,是一组以骨发育障碍为特征的肢体畸形疾病。BD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综合征的一种体征,还可伴随其他的手/足畸形如并指/趾、多指/趾、短缺畸形和指... 短指/趾(Brachydactyly,BD)是指(趾)骨和/或掌(跖)骨短小、缺失或融合导致的手/足先天畸形,是一组以骨发育障碍为特征的肢体畸形疾病。BD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综合征的一种体征,还可伴随其他的手/足畸形如并指/趾、多指/趾、短缺畸形和指/趾骨关节融合出现。绝大多数单纯型B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存在表现度不同和外显不全。大多数单纯型BD和一些综合征型BD的致病基因缺陷已经被鉴定。BMP(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通路参与正常指/趾发育,且已知的BD致病基因直接或间接参与该通路。文章综述了BD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将有助于BD致病机制的研究和基因诊疗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指 骨发育不良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DI及P53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侯德仁 薛俐 +2 位作者 唐交春 周军 孙娟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04-2107,2110,共5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DI、P53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通过向大鼠海马内注射Aβ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喂养60d后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DI、P53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通过向大鼠海马内注射Aβ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喂养60d后用Y型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PDI和P5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其海马CA1区PDI阳性细胞减少,皮层P53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CA1区PDI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皮层P53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增加PDI、抑制P5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丁苯酞 PDI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霞 袁洪 邢晓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369,共6页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种复杂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与DNA甲基化密切相关.11β-HSD-2、ECE-1和AT1b等基因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会影响代谢酶和受体的表达,从而通过肾素...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种复杂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与DNA甲基化密切相关.11β-HSD-2、ECE-1和AT1b等基因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会影响代谢酶和受体的表达,从而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以及肾性水钠潴留等途径引起高血压的发生,这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基因组低甲基化(如:高同型半胱氨酸所引起的)会诱发AT1b、ECE-1等受体和代谢酶基因发生去甲基化,从而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深入了解DNA甲基化调控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药物代谢酶和受体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将为临床制定合理化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DNA甲基化 基因 发病机制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制及提取方法对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阳国平 袁洪 +3 位作者 闾宏伟 黄志军 谭鸿毅 吴海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关木通 炮制 马兜铃酸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Alzheimer模型大鼠海马S1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德仁 万顺 +2 位作者 周军 陈坤 田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探讨Alzheimer模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应用海马内注射αβ,建立Alzheimer病模型,喂养60d后取大鼠... 目的探讨Alzheimer模型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及丁苯酞对其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应用海马内注射αβ,建立Alzheimer病模型,喂养60d后取大鼠脑组织,行S100和GFAP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各区S100及GFAP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大鼠海马各区S100阳性细胞及GFAP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lzheimer病大鼠海马各区S100及GFAP的表达增多;丁苯酞可抑制Alzheimer病模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S100及GFA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S100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丁苯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SARG4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HeLa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幼波 向红 邢晓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目的:构建人TSARG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La细胞,建立稳定转染TSARG4的HeLa细胞系。方法:应用RT-PCR从人睾丸中扩增TSARG4的开放阅读框(ORF),并将PCR产物插入到pUCm-T载体中测序验证。随后,将TSARG4进一步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 目的:构建人TSARG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La细胞,建立稳定转染TSARG4的HeLa细胞系。方法:应用RT-PCR从人睾丸中扩增TSARG4的开放阅读框(ORF),并将PCR产物插入到pUCm-T载体中测序验证。随后,将TSARG4进一步克隆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用脂质体将经过测序、验证的pcDNA3.1(+)/TSARG4质粒转染HeLa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TSARG4稳定转染的HeLa细胞系。RT-PCR和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SARG4在稳定转染的HeLa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1(+)/TSARG4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转染的HeLa细胞系。RT-PCR和组织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TSARG4基因在该细胞系中成功表达。结论:TSARG4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和稳定转染HeLa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体外研究TSARG4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ARG4 基因表达 转染 RT-PCR 组织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MEF2A基因与冠状动脉疾病的易感性(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洪 闾宏伟 +3 位作者 胡靖 陈淑华 阳国平 黄志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MEF2A基因与CAD的易感性关系。方法:对175例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和228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PCR扩增MEF2A基因的11个外显子,然后采用SSCP方法检测外显子的突变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结果:MEF2A基因的第1...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MEF2A基因与CAD的易感性关系。方法:对175例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和228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PCR扩增MEF2A基因的11个外显子,然后采用SSCP方法检测外显子的突变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和测序分析。结果:MEF2A基因的第11外显子存在三核苷酸(CAG)重复多态性,CAD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发现4例CAD患者在第11外显子存在1个CCG的缺失突变,突变率约为2.3%,而正常对照未见此突变;CA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MEF2A基因的其它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结论:中国人群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存在1个CCG的缺失突变可能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增强因子2A 基因 冠状动脉疾病 三核苷酸重复多态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Aβ_(1-42)处理的体外培养海马脑片组织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丽 周军 刘艳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0-1154,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干预Aβ1-42处理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脑片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海马脑片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β高、低剂量模型组和Aβ模型组联合TanⅡA...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干预Aβ1-42处理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脑片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海马脑片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β高、低剂量模型组和Aβ模型组联合TanⅡA高、低剂量组,共7组。其中正常组仍用完全培养液培养,Aβ高剂量模型组为完全培养基加5μg Aβ1-42,Aβ低剂量模型组为完全培养基加0.5μg的Aβ1-42,TanⅡA药物处理组分别为Aβ模型组加8μg或16μg TanⅡ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anⅡA处理后各组NeuN、GFAP和CD11b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剂量Aβ处理组NeuN表达均减少,其中高剂量组下降明显(P<0.05),用高剂量TanⅡA干预后NeuN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对比正常对照组,Aβ处理组中GFAP和CD11b表达量均上升,其中高剂量Aβ处理组中两种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TanⅡA处理组2种蛋白表达均下降,高剂量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TanⅡA干预Aβ诱导的AD海马脑片模型,可有效的减少组织中GFAP和CD11b的表达水平,抑制胶质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元特异核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CD1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对AD模型鼠脑组织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军 周丽 +4 位作者 曾庆仁 侯德仁 陈坤 田怡 万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94-1597,共4页
目的:观察丹皮酚(paeonol,Pae)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大鼠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蛋白(GFAP)和S100β蛋白的表达,探讨丹皮酚(Pae)对老年痴呆症(Alzheimer disease AD)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β淀粉样蛋... 目的:观察丹皮酚(paeonol,Pae)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大鼠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蛋白(GFAP)和S100β蛋白的表达,探讨丹皮酚(Pae)对老年痴呆症(Alzheimer disease AD)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AD模型构建组(模型组)和AD模型+丹皮酚治疗组(Pae组)。动物喂养40d后取大鼠脑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Aβ标记部位以及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和GFAP与的S100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脑组织病变在Pae组明显轻于模型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β的表达水平在模型组和Pae组二者间无明显差异,但对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作用在模型组要大于Pae组(P<0.05)。GFAP和S100β表达水平在模型组也明显高于Pae组和正常组。结论:用丹皮酚治疗可降低AD模型鼠胶质细胞GFAP和S100β蛋白的表达水平,丹皮酚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改善Aβ对脑组织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老年痴呆症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鼠睾丸细胞涂片的快速制备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梦 左笑丛 +2 位作者 李艳 黄利华 邢晓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免疫荧光实验的小鼠睾丸细胞涂片的快速制备新方法。方法分别给出生后16、21、28 d和120 d的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3 h后取睾丸组织剔除白膜,分离曲精小管进行剪碎,加入冷PBS重悬细胞,过滤,并用冷PBS洗涤细胞3次,然后...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免疫荧光实验的小鼠睾丸细胞涂片的快速制备新方法。方法分别给出生后16、21、28 d和120 d的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3 h后取睾丸组织剔除白膜,分离曲精小管进行剪碎,加入冷PBS重悬细胞,过滤,并用冷PBS洗涤细胞3次,然后低渗处理,最后经多聚甲醛固定后铺片。对细胞核进行DAPI染色,并以21 d小鼠睾丸涂片为例进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所制备的细胞涂片的质量。结果所制备的小鼠睾丸细胞涂片经DAPI染色,每张细胞涂片均分布大量生殖细胞,背景清晰,根据细胞核的大小与着色,可初步判断生殖细胞类型;用不同发育阶段小鼠所制备的睾丸细胞涂片,细胞分布类型有很大差异,其中28 d小鼠制备的睾丸细胞涂片中生殖细胞类型最多;以21 d小鼠睾丸细胞涂片为例进行免疫荧光实验,红色和绿色荧光标记的目标蛋白在精母细胞中表达清晰,背景干净,说明所制备的细胞涂片适合于免疫荧光检测。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制备小鼠睾丸细胞涂片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睾丸 细胞涂片 低渗处理 免疫荧光技术 精子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B3对不同营养状态的HeLa细胞mTOR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成亮 陈淳媛 +3 位作者 杨作成 朱咏贵 黄利华 闾宏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HeLa细胞后mTOR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方法:HeLa细胞的培养方法:非饥饿法用常规含10%胎牛血清细胞培养液换液培养24 h后次日再用CVB3干预;饥饿法用不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换液培养24 h后次...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对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HeLa细胞后mTOR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方法:HeLa细胞的培养方法:非饥饿法用常规含10%胎牛血清细胞培养液换液培养24 h后次日再用CVB3干预;饥饿法用不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换液培养24 h后次日再干预。将HeLa细胞分为非饥饿法病毒组与对照组、饥饿法病毒组与对照组4组,采用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HeLa细胞CVB3外壳蛋白、mTOR和p70S6K mRNA表达。结果:非饥饿法:病毒组mTOR,p70S6K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仅在12,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饥饿法病毒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饥饿法病毒组和对照组HeLa细胞mTOR表达均高于非饥饿法(均P<0.05),而p70S6K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VB3使HeLa细胞mTOR-p70S6K信号通路表达下调,饥饿法mTOR表达高于非饥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3 HELA细胞 营养剥夺 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震颤的遗传学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卉 虢毅 邓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就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遗传学基础作一探讨.ET是最常见的神经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因机制尚不清楚.常有家族史,目前已定位3个疾病基因位点,最近发现多巴胺受体D3(the dopamine receptor D3 gene,DRD3)和LINGO1... 就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遗传学基础作一探讨.ET是最常见的神经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因机制尚不清楚.常有家族史,目前已定位3个疾病基因位点,最近发现多巴胺受体D3(the dopamine receptor D3 gene,DRD3)和LINGO1基因变异可能与ET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震颤 易感基因 DRD3 LINGO1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睾丸新基因SPAG4L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先镇 杨明刚 邢晓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47-2050,共4页
目的原核表达人睾丸生精相关基因SPAG4L,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为下一步研究SPAG4L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运用RT-PCR从人睾丸中扩增编码SPAG4L126-379的基因片段,并将PCR产物克隆至pUCm-T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Hind III消化... 目的原核表达人睾丸生精相关基因SPAG4L,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为下一步研究SPAG4L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运用RT-PCR从人睾丸中扩增编码SPAG4L126-379的基因片段,并将PCR产物克隆至pUCm-T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Hind III消化后,将目的片段克隆至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重组质粒PQE-30-SPAG4L经酶切和测序验证后,转化大肠杆菌JM15,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SPAG4L融合蛋白以westernblot进行鉴定,最后用NI-NTA磁性琼脂糖珠进行纯化。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QE-30-SPAG4L,并能够在大肠杆菌JM15中诱导表达,经Western blot分析证实,IPTG诱导表达的是SPAG4L融合蛋白。建立小规模的SPAG4L融合蛋白表达、纯化系统,获得了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纯化的SPAG4L融合蛋白。结论成功地对人睾丸生精相关基因SPAG4L进行了体外原核表达,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精子发生中的生物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G4L 克隆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