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役多车道空心板梁桥弯矩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聂瑞锋 石雪飞 +1 位作者 阮欣 耿少波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60,共5页
为提高在役多车道空心板梁桥弯矩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的准确性,提出考虑结构性能退化的弯矩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不同参数组合的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跨径和斜交角桥梁的弯矩横向分布状况,分析单侧、双侧铰缝不同... 为提高在役多车道空心板梁桥弯矩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的准确性,提出考虑结构性能退化的弯矩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不同参数组合的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跨径和斜交角桥梁的弯矩横向分布状况,分析单侧、双侧铰缝不同损伤对弯矩横向传递的影响;以关键参数为自变量,弯矩比为变量,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法拟合得到弯矩横向分布系数简化计算公式,以及铰缝损伤引起的弯矩横向分布修正系数。实桥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用方便,计算结果可信,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在役多车道空心板梁桥弯矩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梁桥 弯矩横向分布系数 跨径 斜交角 铰缝损伤 有限元法 非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高层框架结构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淑萍 耿少波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为探究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Dynamic Cross Interaction,DCI)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对上海地区典型深厚软弱场地上包含两相邻12层带桩筏基础框架结构的DCI体系以及只含单个上述框架结构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体系进行了三... 为探究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Dynamic Cross Interaction,DCI)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对上海地区典型深厚软弱场地上包含两相邻12层带桩筏基础框架结构的DCI体系以及只含单个上述框架结构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体系进行了三维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中土体的动力本构模型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利用三维粘弹性人工边界作为土体的侧向截断边界,研究了两种体系在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DCI体系比SSI体系具有更小的自振频率,其差异有随着阶次增高而变大的趋势;DCI体系中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一般要大于SSI体系中的结构反应,顶部几层的差异大于底部几层的;与此相反,DCI体系中地基土的加速度反应小于SSI体系中的土体反应,其差异在土表附近土体中最为明显。由此可见,深厚软弱场地上的DCI效应对整体结构地震反应有着重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深厚软弱场地 框架结构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级配土的级配方程及其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朱俊高 郭万里 +1 位作者 王元龙 温彦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31-1936,共6页
提出了一个描述连续级配土的级配方程,研究了方程的基本性质、对不同土体级配曲线的反映能力,验证了方程对各种连续级配土的普适性。研究表明:该级配方程能够描述出双曲线形、反S形和近乎直线等三种典型的土体级配曲线,而且对于黏土、... 提出了一个描述连续级配土的级配方程,研究了方程的基本性质、对不同土体级配曲线的反映能力,验证了方程对各种连续级配土的普适性。研究表明:该级配方程能够描述出双曲线形、反S形和近乎直线等三种典型的土体级配曲线,而且对于黏土、粉土、砂土和粗粒土等不同土料的级配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方程参数分析得知b主要决定级配曲线的形状,即双曲线形或反S形,而且,当m较小时,曲线很缓,近似于直线。参数m主要决定曲线的倾斜程度,且曲线主体部分的斜率与m成正相关。和Swamee提出的级配方程相比,本文的级配方程有明显的优越性和更宽广的适用性。对6座国内外土石坝人工爆破堆石料的级配研究表明,级配参数b和m大致在-0.28~0.64和0.45~0.75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配曲线 级配方程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形配筋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压弯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韩云山 郑亮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0,55,共5页
应用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对配筋及不配钢筋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轴心和偏心受压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数值模拟,研究了其受力性能、变形能力和破坏形态,给出了其配筋及不配钢筋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数值模拟的荷载-位移曲线和变形形式;分析了配筋... 应用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对配筋及不配钢筋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的轴心和偏心受压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数值模拟,研究了其受力性能、变形能力和破坏形态,给出了其配筋及不配钢筋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数值模拟的荷载-位移曲线和变形形式;分析了配筋对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变形形式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加配钢筋以后,提高了其极限能力,并且轴向受压时其变形形式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柱 配筋钢管混凝土 荷载-位移曲线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二青会终点塔悬挂钢桁架结构施工工况模拟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宏 刘凯 +1 位作者 薛建英 邹泽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53-4859,共7页
对太原二青会水上运动中心终点塔钢结构的吊装及临时支撑胎架的卸载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吊装的施工过程模拟来确定临时支撑卸载的先后顺序以及卸载后桁架的下挠度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通过迈达斯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的模拟计算... 对太原二青会水上运动中心终点塔钢结构的吊装及临时支撑胎架的卸载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吊装的施工过程模拟来确定临时支撑卸载的先后顺序以及卸载后桁架的下挠度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通过迈达斯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的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比较,顶部钢桁架施工及临时支撑卸载后的变形均符合设计要求,卸载方案合理可行。研究结果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一种模拟分析比较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钢桁架结构 有限元模拟 临时支撑卸载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石土地层桩侧摩阻力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军 梁仁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4,58,共4页
桩基承载力的确定与计算其所需的地基土层土工参数和原位测试参数关系密切,规范中只给出了取值原则,不涉及具体的方法。在此,以太原某工程桩基设计为研究对象,立足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土工参数,对卵石土地基桩侧摩阻力标准值... 桩基承载力的确定与计算其所需的地基土层土工参数和原位测试参数关系密切,规范中只给出了取值原则,不涉及具体的方法。在此,以太原某工程桩基设计为研究对象,立足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土工参数,对卵石土地基桩侧摩阻力标准值取值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进而预估了桩的抗拔承载力,并利用抗拔静载试验验证了预估结果的正确性,从而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石土 侧摩阻力 标准值 承载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曲约束支撑应用于纯框架结构加固项目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韩云山 师欣莹 +2 位作者 高营 刘兰 付肇晖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2,共6页
对于纯框架结构的加固项目,根据原结构地震动响应特性,选取薄弱部位布置屈曲约束支撑,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法计算和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判断加固方法是否可行。分析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在小震下保持弹性状态,为结构提供抗侧刚度... 对于纯框架结构的加固项目,根据原结构地震动响应特性,选取薄弱部位布置屈曲约束支撑,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法计算和罕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判断加固方法是否可行。分析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在小震下保持弹性状态,为结构提供抗侧刚度;大震下进入屈服状态,发挥消能减震作用。布置支撑后,结构的扭转特性得到改善,层间位移角、变形等各项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达到了消能减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消能减震 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李建军 梁仁旺 白晓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5,168,共5页
建立了带垫层的水泥土群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弹塑性模型,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分析了群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指出沿桩身摩阻力传递规律与群桩相似,但中间桩变化小,边桩变化大;不同位置处桩身轴力分布也不均匀,边桩的轴力比中... 建立了带垫层的水泥土群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弹塑性模型,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分析了群桩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指出沿桩身摩阻力传递规律与群桩相似,但中间桩变化小,边桩变化大;不同位置处桩身轴力分布也不均匀,边桩的轴力比中间桩要高出一倍多;桩间土应力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桩 复合地基 荷载传递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襄地区膨胀土边坡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李建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4,共3页
以荆襄地区水利水电工程膨胀土边坡稳定性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天然状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边坡稳定所需强度参数。随后设计了1∶0.75到1∶1.50等0.25间距坡率,高度4 m、6 m8、m、10 m、12 m计算工况;放2级坡,1 m平台,每级坡... 以荆襄地区水利水电工程膨胀土边坡稳定性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天然状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边坡稳定所需强度参数。随后设计了1∶0.75到1∶1.50等0.25间距坡率,高度4 m、6 m8、m、10 m、12 m计算工况;放2级坡,1 m平台,每级坡高度4 m和6 m,1∶0.75到1∶2.00坡率6个计算方案;放2级坡,每级坡高度4 m和6m,台阶宽1 m2、m3、m4、m等4类计算工况。研究发现:高度引起安全系数由大到小非线性衰减,坡率和台阶宽度带来的稳定影响均呈现线性增加。坡率和阶宽安全系数谱数据稳定,设计可根据公路等级和既定参数插值确定坡型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边坡 稳定性 安全系数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职业资格相衔接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研究
10
作者 韩云山 乔红彬 +1 位作者 董彦莉 郭宏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1期273-274,共2页
主要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特点,在中北大学开展了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提出了在本科阶段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本领域研究生阶段相应的高等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的模拟训练及工程实务的教学,培养学生... 主要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特点,在中北大学开展了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提出了在本科阶段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本领域研究生阶段相应的高等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的模拟训练及工程实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激发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使其将来能够承担本领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与土木工程 专业学位 职业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林林 薛建阳 张锡成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0-1401,共12页
为评估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完好(不考虑榫卯节点松动)古建筑木结构模拟振动台试验,获得了完好结构的破坏特征、模态参数、动力响应曲线等。采用OpenSee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完好和考虑节点松动的残损结构的精细化计算模型,对... 为评估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完好(不考虑榫卯节点松动)古建筑木结构模拟振动台试验,获得了完好结构的破坏特征、模态参数、动力响应曲线等。采用OpenSee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完好和考虑节点松动的残损结构的精细化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完好计算模型和试验模型的模态参数和动力响应曲线。以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和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和反应参数对残损模型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通过对各模型进行地震概率需求分析研究了残损模型的地震易损性。结果表明:完好计算模型与试验模型的主要模态参数相差小于10%,柱脚和柱顶动力时程响应曲线基本一致,表明了计算模型分析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残损模型回归概率地震需求函数的决定系数介于0.83578~0.85761,较接近1,表明线性回归函数与数据点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当古建筑木结构的节点残损程度达到13.3%时,残损结构已不满足现有规范对结构抗震设防的要求,必须立即对其进行加固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损古建筑 地震易损性 节点松动 精细化建模 增量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榫卯松动的古建筑木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林林 薛建阳 +1 位作者 张锡成 耿少波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3-1093,共11页
通过缩尺比为1∶3.52的完好古建筑木结构当心间模型振动台试验,得到了完好古建筑木结构模型的破坏模式、加速度时程曲线及相对位移时程曲线。在验证完好结构有限元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榫卯松动的残损古建筑木结构有限元模型,... 通过缩尺比为1∶3.52的完好古建筑木结构当心间模型振动台试验,得到了完好古建筑木结构模型的破坏模式、加速度时程曲线及相对位移时程曲线。在验证完好结构有限元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榫卯松动的残损古建筑木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残损古建筑木结构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模态分析和动力响应分析,探讨了榫卯松动对古建筑木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榫卯松动的古建筑木结构自振频率较完好结构的低,且随榫卯连接残损程度的增大,模型自振频率显著降低;残损结构柱脚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柱架加速度响应及模型结构基底剪力较完好结构的小,柱架位移响应较完好结构的大,且随榫卯连接残损程度的增大,柱脚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柱架加速度响应及模型结构基底剪力明显变小,柱架位移响应显著变大。随PGA的增大,残损结构模型累积耗能不断变大;随榫卯连接残损程度的增大,模型各结构层的累积耗能先逐渐增大,当松动量超过一定值后,其累积耗能不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损木结构 榫卯松动 地震响应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铵/氢氧化镁复配填充聚氨酯硬泡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薛建英 高艺璇 +2 位作者 胡志勇 孟繁敏 张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12507-12511,共5页
为了增强聚氨酯硬泡在燃烧过程中的的阻燃性能和抑烟性能,以聚磷酸铵与氢氧化镁组成协效阻燃剂加入聚氨酯中制备了阻燃聚氨酯硬泡。通过临界氧指数测定仪、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锥形量热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聚磷酸铵和氢氧化镁不... 为了增强聚氨酯硬泡在燃烧过程中的的阻燃性能和抑烟性能,以聚磷酸铵与氢氧化镁组成协效阻燃剂加入聚氨酯中制备了阻燃聚氨酯硬泡。通过临界氧指数测定仪、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锥形量热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聚磷酸铵和氢氧化镁不同配比对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和压缩强度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阻燃材料燃烧后残炭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加入30份聚磷酸铵和10份氢氧化镁的聚氨酯硬泡的氧指数达27.5%,最大热释放速率为113.5 kW/m2,比纯聚氨酯硬泡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下降了22.3%,最大烟释放速率下降58.9%。成炭致密,有良好的阻燃效果。证明复合阻燃剂加入能够增强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阻燃 聚磷酸铵 氢氧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