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孔昕瑜 《乡村论丛》 2023年第2期32-40,共9页
当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面临着人的主体意识不强、人的价值地位不明、人的能动能力不够的现实困境。以“现实的人”为立论基石,以“精神生产理论下主客体统一”为内在机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归属,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人的存... 当下,乡村文化振兴实践面临着人的主体意识不强、人的价值地位不明、人的能动能力不够的现实困境。以“现实的人”为立论基石,以“精神生产理论下主客体统一”为内在机理,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归属,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人的存在、价值、未来三个维度上为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提供丰富的人学理论根据。以此为关照,乡村文化振兴应当站稳人民立场、汇聚人民力量、实现人民幸福,将组织动员农民群体不断发挥主动性、构建高素质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加大优质文化资源分配共享力度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人学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马克思主义人学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方法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2,共9页
文章首先认为总体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根本方法,且有三个基本维度: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维度、历史考察的维度、社会体系的系统结构性维度,总体方法论即是这三个维度的综合。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通过总体方法论构建起来的综合的科... 文章首先认为总体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根本方法,且有三个基本维度: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维度、历史考察的维度、社会体系的系统结构性维度,总体方法论即是这三个维度的综合。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通过总体方法论构建起来的综合的科学体系,总体性是它的根本特征。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性,社会历史存在的总体性,事实、方法及阶级理想之间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总体性特征的三个方面。第三,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上述理解,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建设事业具有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习近平的系列讲话则是运用总体方法论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典范,系列讲话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谱系上具有"正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总体方法论 总体性特征 正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政关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基于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论的视野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侃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0,155,共8页
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以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领域全覆盖为特点的总体性理论。在这个总体性的治理框架中,只有当治理主体各安其位并建立起和谐的相互关系,才能使它们充分释放治理能量,共同致力于实现国... 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以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领域全覆盖为特点的总体性理论。在这个总体性的治理框架中,只有当治理主体各安其位并建立起和谐的相互关系,才能使它们充分释放治理能量,共同致力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法治的方式明确执政党、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的"共治"边界,尤其是以法治的方式规范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的权力配置关系(党政关系现代化),便成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
4
作者 姜澄 郑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4,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到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萌生于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艰难求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既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到中国式研究生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文化自信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萌生于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的艰难求索,发展于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选择,确立于新时代文化思想创新的价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自信,是在摸索开拓中国研究生教育道路中牢固的“文化自立”,是在变革更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中形成的“文化自建”,是在凝练总结中国研究生教育理论中追求的“文化自强”。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历史主动、坚持回归人本和坚持开放包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文化的凝聚力、推动力、创造力和引领力,稳步提升对其在意识和心理层面的信心和认同,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 研究生教育 文化自信 历史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党的建设--基于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侃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4,共10页
中国的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总体性改革。三十余年改革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使中国的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就必须将党的建设纳入总体性改革的范畴。而党在推进自身建设的时候... 中国的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总体性改革。三十余年改革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使中国的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就必须将党的建设纳入总体性改革的范畴。而党在推进自身建设的时候,也必须自觉运用马克主义总体方法论,一方面要按照适应市场经济的原则改革和改善党的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不断提高党对市场经济的政策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节制资本,防止党从人民利益的代表异化为资本利益的代表,防止党员从人民公仆异化为资本同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总体性 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概念考辨——刍议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观中国化时代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1,共8页
不断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在完整准确理解“社会革命”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内涵及重大意义。深刻辨析“社会”和“革命”的内涵是完整准确理... 不断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在完整准确理解“社会革命”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内涵及重大意义。深刻辨析“社会”和“革命”的内涵是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概念的基础;科学认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联系与区别是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概念的关键;系统把握社会革命的理论特征是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概念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既是党领导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不断推进社会变革的历史,也是通过持续推进社会革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更是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百年伟大社会革命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观指导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 社会革命 政治革命 马克思主义革命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的不懈追求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侃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6-34,46,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性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一开始就已掌握这种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而是通过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逐步接近其科学内核,并在习近平改革发展思想的形...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性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一开始就已掌握这种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而是通过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逐步接近其科学内核,并在习近平改革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历史与现实证明,用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和总体性方法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必然能够把握发展的脉搏,掌握发展的规律,引导人民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发展 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8
作者 王侃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4,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求"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求"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马克思主义 科学态度 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武器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理论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体系研究——以浙江省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卢宁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70,共8页
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专门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是传统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生态资源整合与管理升级的创新模式。参考我国台湾、云南、贵州、黑龙江、浙江等地区在建立国家公园方面做出... 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专门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是传统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生态资源整合与管理升级的创新模式。参考我国台湾、云南、贵州、黑龙江、浙江等地区在建立国家公园方面做出的实践探索,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为例,剖析传统生态资源保护模式的局限性,提出生态资源系统保护和生态经济转型升级的生态整合是国家公园模式创新的发展方向,生态自然资源、生态文化资源、生态经济资源的三元共同发展构成国家公园的发展目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浙江开化 国家东部公园 生态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历史总体观视角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实质和路径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2,155,共9页
文章从马克思的社会历史总体观出发,探讨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社会历史时间的涵义、实质和实现路径,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是要把国家权力建立在权利平等的社会基础之上,以保障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在这里,... 文章从马克思的社会历史总体观出发,探讨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社会历史时间的涵义、实质和实现路径,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是要把国家权力建立在权利平等的社会基础之上,以保障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在这里,核心的是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打破和扫除一切身份等级制的残余束缚和影响,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体系;其次,积极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在保证有序实现人民的权利主张,有序推进人民的权利实现、权利发展的同时,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以降低乃至杜绝权力的任性;最后,当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优化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提升公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以提高国家行动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权利管理 马克思历史总体观 民主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自然观的方法论和核心观点、基本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承槐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它运用"人、自然、活动、社会、历史"五位一体的总体方法论,将自然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提高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来考察,指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根本路径在于改造"工业和社会结构&q... 马克思的自然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它运用"人、自然、活动、社会、历史"五位一体的总体方法论,将自然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提高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来考察,指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根本路径在于改造"工业和社会结构";具有"总体的系统性"、"历史生成的超越性"和"实践的批判性"三大基本特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自然观,有助于进一步夯实党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理基础,有助于进一步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自信,有助于进一步扩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对象性 现实的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的基本涵义——“抽象到具体”方法论行进路线及“哲学革命”的再解释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0-110,159-160,共12页
马克思的方法论是总体方法论,它内含'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图景。文章简练地归纳分析了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的基本内涵,指证了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是哲学社会科学学说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在方法论上... 马克思的方法论是总体方法论,它内含'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图景。文章简练地归纳分析了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的基本内涵,指证了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八维社会时空结构学说是哲学社会科学学说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在方法论上将人类的哲学社会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到现代的水平。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总体方法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学术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方法论 八维社会时空结构 关系实体 时空折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总体观视度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历史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承槐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4,共10页
"全面深化改革"是马克思历史总体观的现实运用和具体化。其社会历史意义在于:当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之后,仍需复活并主导商品经济历史阶段,仍需遵循马克思的历史总体观,通过总体性的改革,在推进生产力进一... "全面深化改革"是马克思历史总体观的现实运用和具体化。其社会历史意义在于:当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之后,仍需复活并主导商品经济历史阶段,仍需遵循马克思的历史总体观,通过总体性的改革,在推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推进整个社会结构、社会体系的全面变革和进步,在推进经济体系市场化,实现完全市场经济体系的同时,推进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政治上层领域的深度改革,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其中经济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具有基础性功能作用,党的自身建设和改革,政治民主化的制度创新、制度供给则是保证改革沿着历史总体观的轨道和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政治保障,即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绝不改旗易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总体观 市场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整体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青竹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3期113-120,共8页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是以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学说。马克思首先从社会基本结构着眼,确立社会结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继而以此为逻辑起点,展开对社会功能结构内在特征和相互联系的阐述,并在社会基本结构的框架中分析...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是以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学说。马克思首先从社会基本结构着眼,确立社会结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继而以此为逻辑起点,展开对社会功能结构内在特征和相互联系的阐述,并在社会基本结构的框架中分析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系统回答了社会结构的产生、形成和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结构、社会功能结构及社会关系结构体现了马克思对社会结构不同维度的深刻考察,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完整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理论 经典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解读——科学理解和运用马克思政治学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5,共12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理论,更不是关于私人赚钱的工具指导学,与其他任何经济学理论相比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理论特色就在于它的"政治性":抱着为工人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辩护,为无产阶级求解放指...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理论,更不是关于私人赚钱的工具指导学,与其他任何经济学理论相比较,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最大理论特色就在于它的"政治性":抱着为工人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辩护,为无产阶级求解放指引方向的价值观,用他创立的总体方法论结合历史、社会、法律、政治全景式地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资本的秘密和社会本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和历史宿命,并据此提出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原则和策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大体上是由价值学说、生产劳动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所组成的有机体系,进而,需要我们同时运用"三只眼"即"劳动价值论之眼"、"劳动方式进化之眼"和"缩短工作日之眼"去观照、领悟和理解它的博大与精深,并将它运用于改造现实世界,运用于劳动者的解放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关系 总体性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本溯源,感恩、学习马克思
16
作者 胡承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1,共3页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追本溯源,纪念马克思,为的是感恩马克思,向马克思致敬,为的是更好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更好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感恩马克思,首先感谢他为人类尤其是全世界...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追本溯源,纪念马克思,为的是感恩马克思,向马克思致敬,为的是更好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更好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感恩马克思,首先感谢他为人类尤其是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创立了一套全新的认识世界的立场、方法、范畴、逻辑和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感恩 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认识世界 劳动人民 无产阶级 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存在总体观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17
作者 胡承槐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0,共6页
依据马克思主义现代社会将趋向"自由人联合体"、国家(阶级职能)将趋向消亡的规律性表述和预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当可理解为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在特定历史时段的具体表现以及人们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段的主观努力。故而,推进国... 依据马克思主义现代社会将趋向"自由人联合体"、国家(阶级职能)将趋向消亡的规律性表述和预见,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当可理解为这一历史发展规律在特定历史时段的具体表现以及人们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段的主观努力。故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最为首要的意识和任务是不断增强国家的社会职能、强化国家的公共性、服务性,依据现实条件的可能性弱化国家的阶级职能。其次,不断增进国家权力形态存在方式的现代化,不断增强适应和形塑社会现代化的能力,在社会形塑国家现代化和国家形塑社会现代化的双向互动过程中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职能 社会形塑国家 国家形塑社会 国家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总体观视域下的意识形态构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18
作者 王侃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9,共9页
"意识形态"作为人类社会现象,是一个流动的生成过程。当它上升为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就会成为照耀国家治理的"精神的太阳",发挥出强烈的导向、整合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强调"国家治... "意识形态"作为人类社会现象,是一个流动的生成过程。当它上升为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就会成为照耀国家治理的"精神的太阳",发挥出强烈的导向、整合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但是,在关注"制度和制度执行"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观 意识形态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叙事话语的体系建构: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润峰 梁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的唯一道路选择。以上基于不同维度分别表达出“中国道路”的基础轨道、文明形态、鲜明底色、发展动力、胸怀天下等核心要义,构成了研究和阐释“中国道路”命题的崭新视角。准确把握上述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有助于站在更宏大的视域中审视和理解“中国道路”命题的多维性、正确性、价值性,从而在有效应对和化解“中国改旗易帜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的基础上,推动“中国道路”的发展实践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结构优势与治理效能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5,共11页
权力结构,是人类阶级社会的基本存在,成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讲,权力结构体现的是生产力、权力、权利的互动演变关系,不同的权力结构,适应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构成不同的政治制度,提供不同的权利保障,产生不同的国家... 权力结构,是人类阶级社会的基本存在,成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又一种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讲,权力结构体现的是生产力、权力、权利的互动演变关系,不同的权力结构,适应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构成不同的政治制度,提供不同的权利保障,产生不同的国家治理效能。权力结构关系政治制度"好""坏",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治理成败。事物发展呈现结构转换下的质量互变规律,社会形态的演变、国家治理的"好""坏"同样呈现权力结构转换下的质量互变规律,科学的权力结构是价值圈、能力圈、支持圈"耐克区"的最大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权力结构思想内涵丰富,引领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科学权力结构构建,不断把中国特色权力结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结构 国家治理效能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