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主义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及其启示 |
贾建芳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2
|
“创先争优”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种实践形态 |
陈冬生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2 |
2
|
|
3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起点——五四时期李大钊与胡汉民唯物史观研究异同之启示 |
王巍
|
《云梦学刊》
|
2012 |
2
|
|
4
|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四大理论来源 |
蔡青竹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5
|
论“卡夫丁峡谷”隐喻的本义和转义——一种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互文性解读 |
张亮亮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6
|
试论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产生 |
张富文
|
《保定学院学报》
|
2009 |
0 |
|
7
|
多元社会的价值重建——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生成与自觉建构 |
王虎学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1
|
|
8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还是其他 |
王中汝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9
|
|
9
|
美国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启示 |
吴广庆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11 |
4
|
|
10
|
主体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动力的逻辑演进 |
田丽
|
《改革与开放》
|
2013 |
0 |
|
11
|
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溯源 |
马力昉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2
|
资本主义精神生成的伦理动因探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读 |
赵亮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3
|
美国通识教育与我国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
巫阳朔
|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4
|
社区归属感的自发与自觉 |
吴广庆
|
《社会工作》
|
2011 |
5
|
|
15
|
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
巫阳朔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4
|
|
16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三问 |
薛广洲
|
《毛泽东研究》
|
2015 |
1
|
|
17
|
后危机时代对“中国模式”的理性分析 |
李伟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8
|
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
周为民
|
《南方农业》
|
2014 |
0 |
|
19
|
从违法强拆事件看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
张莉莉
|
《领导科学论坛》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