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零部件疲劳分析载荷谱加速编辑法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董国疆 韩杰 +1 位作者 颜峰 郎玉玲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3-552,共10页
以某试验场实车采集的轮心六分力信号和关键点监测信号为基础数据,分别采用伪损伤保留法、损伤保留法和峰谷值抽取法对实测信号加速编辑;从时间压缩比例、功率谱密度、统计参数、穿级计数和雨流计数等5个方面对加速谱进行了讨论分析;从... 以某试验场实车采集的轮心六分力信号和关键点监测信号为基础数据,分别采用伪损伤保留法、损伤保留法和峰谷值抽取法对实测信号加速编辑;从时间压缩比例、功率谱密度、统计参数、穿级计数和雨流计数等5个方面对加速谱进行了讨论分析;从疲劳仿真角度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加速编辑法分析零部件疲劳问题求解结果精度的差别,并对加速谱效率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3种加速编辑法分析得出的转向节疲劳寿命的相对误差差距较小,均在3.72%以内,但疲劳仿真效率较原始载荷谱有大幅提高。综合考虑多方面分析角度,损伤保留法可准确删除原始信号中的无损伤段,获取时间最短加速谱的同时功率谱密度吻合程度最好,分析零部件疲劳问题效率及分析结果的精度最高,损伤保留法相对伪损伤保留法和峰谷值抽取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谱加速编辑 损伤保留法 伪损伤保留法 峰谷值抽取法 疲劳寿命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悬架零部件载荷谱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董国疆 颜峰 +1 位作者 韩杰 郎玉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优选载荷谱提取方法是提高汽车悬架零部件疲劳性能分析精度的关键。基于此,以某紧凑型SUV和某中级轿车为测试车型,通过实车试验场强化路面和室内振动台架试验采集得到轮心六分力和悬架多个监测部位的加速度、位移响应信号;实测整车参数... 优选载荷谱提取方法是提高汽车悬架零部件疲劳性能分析精度的关键。基于此,以某紧凑型SUV和某中级轿车为测试车型,通过实车试验场强化路面和室内振动台架试验采集得到轮心六分力和悬架多个监测部位的加速度、位移响应信号;实测整车参数并在ADAMS软件中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虚拟迭代法和约束加载法对多种振动台工况进行仿真,获取整车模型中监测点响应数据;在时域和均方根值两方面对比分析车身和悬架监测点的仿真与实测曲线。研究表明:约束加载法更适用于高频率、低幅值振动工况;虚拟迭代法相比约束加载法适用范围更广、仿真精度更高,但更耗时;同时,通过试验场搓板路和长波路工况验证了上述结论,分别使用虚拟迭代和约束加载两种方法提取了转向节载荷谱,基于伪损伤值分析了结果差异,并且发现约束加载法提取的载荷谱分析转向节疲劳寿命较虚拟迭代法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谱 多体动力学仿真 虚拟迭代 约束加载 伪损伤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载荷强化效应的汽车转向节疲劳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国疆 杜飞 +1 位作者 王威 郎玉玲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6-415,共10页
本文中基于试验场强化道路实车测试,结合零部件有限元动力学仿真和疲劳耐久性能仿真,探求考虑小载荷强化效应与Miner准则两种疲劳分析方法对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预测的差异性。通过室内实车振动测试与有限元仿真联合分析,确定前转向节疲... 本文中基于试验场强化道路实车测试,结合零部件有限元动力学仿真和疲劳耐久性能仿真,探求考虑小载荷强化效应与Miner准则两种疲劳分析方法对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预测的差异性。通过室内实车振动测试与有限元仿真联合分析,确定前转向节疲劳损伤危险点(即路试应变监测点);提取试验场强化道路实测应变监测点应变时间历程,经过预处理、时域加速、雨流矩阵外推和载荷谱分级得到10级等效应力谱。结合低载荷强化理论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10级等效应力谱的疲劳效应和损伤效应进行分析,相对于传统Miner准则而言,考虑了小载荷强化效应使构件在加载过程中疲劳极限呈现上升规律,进而需要修正构件S-N曲线(简化),较初始S-N曲线向上偏移,基于修正后构件S-N曲线并应用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预估的转向节疲劳寿命较Miner准则提高了40.6%。此种方法考虑了材料强化行为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Miner理论未考虑各级载荷间相互影响和材料硬化瞬态行为影响的缺陷,对实际零部件疲劳寿命估计与轻量化设计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损伤 低载荷强化 Miner准则 转向节 载荷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迭代法转向节载荷谱提取与验证 被引量:6
4
作者 董国疆 王威 +1 位作者 杜飞 郎玉玲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3-1331,共9页
汽车底盘零部件载荷谱是分析构件疲劳、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关键要素,但是在实车强化道路载荷谱提取流程,关键环节处理以及误差评估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实践和直接验证。基于此,以某型汽车转向节为研究对象,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模... 汽车底盘零部件载荷谱是分析构件疲劳、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关键要素,但是在实车强化道路载荷谱提取流程,关键环节处理以及误差评估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实践和直接验证。基于此,以某型汽车转向节为研究对象,建立整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试验场强化道路试验校准,对标实测关键点监测信号与迭代仿真的误差小于30%,验证了整车多体模型的响应精度;实车采集试验场耐久性测试强化路面载荷谱,运用虚拟迭代法进行仿真分解获取转向节连接点载荷谱;以石块路丙和搓板路典型工况为例,采用惯性释放法将连接点载荷谱作为输入激励,求解转向节时域应变场,获取监测点应变时域曲线,对比实测信号分析相对误差小于20%,满足载荷谱后续使用的精度要求。研究表明,应变标定法是对虚拟迭代载荷谱提取效果的直接验证,证明了载荷谱提取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和精确度,为汽车底盘零部件的开发和疲劳耐久性分析验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谱 刚柔耦合多体模型 虚拟迭代 转向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