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混合A^(*)的智能汽车时空联合规划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杰 张志豪 +4 位作者 陈瑞楠 陈锐鹏 刘昊岩 朱琪 陈晖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3-1133,共11页
运动规划是自动驾驶系统生成轨迹的关键模块,现有运动规划多采用路径和速度解耦的方法,但解耦的规划方法在复杂动态场景下易陷入轨迹次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搜索和数值优化结合的时空联合运动规划方法,直接求解可行驶轨迹。首先使用... 运动规划是自动驾驶系统生成轨迹的关键模块,现有运动规划多采用路径和速度解耦的方法,但解耦的规划方法在复杂动态场景下易陷入轨迹次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搜索和数值优化结合的时空联合运动规划方法,直接求解可行驶轨迹。首先使用改进混合A^(*)在时空范围内进行轨迹粗搜索获得初始轨迹,然后以初始轨迹为参考构建可行驶时空走廊,并综合考虑车辆动力学和轨迹连续性约束等条件,使用数值优化的方法进一步平滑初始轨迹。选取换道超车和旁车切入两类典型复杂动态场景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时空联合规划方法相较于传统时空解耦规划方法更加灵活、规划结果更加合理,同时具有较好的计算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联合规划 改进混合A^(*) 时空走廊 数值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电动汽车起步工况仿真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文礼 陆宇 +3 位作者 汪杨凡 郑维东 严海燕 徐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5,共8页
为提高电动汽车起步工况时的性能,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驾驶员模型,建立了纯电动汽车整车模型和驾驶员模型。将驾驶员意图转化为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的开度变化,利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上层控制器得到期望加速度,下层控制器根据... 为提高电动汽车起步工况时的性能,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驾驶员模型,建立了纯电动汽车整车模型和驾驶员模型。将驾驶员意图转化为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的开度变化,利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上层控制器得到期望加速度,下层控制器根据期望加速度得到加速指令和减速指令,从而对车辆进行起步工况的加、减速控制。利用起步时间、驱动电机电压电流和冲击度3个评价指标对提出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和常规PID控制方法进行起步工况仿真的控制性能比较。分析了不同坡度(0%、10%和20%)和加速踏板开度下电驱动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驱动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仿真分析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复杂扰动的轻型商用车路径跟踪混合控制方法
3
作者 胡杰 张志凌 +4 位作者 钟杰锋 赵文龙 郑嘉辰 周思龙 屈紫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6-1586,共11页
外界扰动、模型不确定性和参数摄动等复杂扰动直接影响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的精度和行驶安全性。商用车的载重特性使其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复杂扰动更为明显,为提升自动驾驶商用车路径跟踪精度和平顺性,提出一种路径跟踪混合控制方法。... 外界扰动、模型不确定性和参数摄动等复杂扰动直接影响智能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的精度和行驶安全性。商用车的载重特性使其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复杂扰动更为明显,为提升自动驾驶商用车路径跟踪精度和平顺性,提出一种路径跟踪混合控制方法。首先,建立鲁棒性强的基于扩张观测器的滑模控制器和变化平稳的增量式LQR控制器,其中增量式LQR的参数使用粒子群算法整定。然后,使用模糊控制器将两者相结合,根据车速和横向误差调整权重系数,在提升系统鲁棒性的同时削弱抖振。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试验数据表明,SMC+LQR具备较好的控制效果,能应对外界的复杂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跟踪 复杂扰动 滑模控制 扩张观测器 增量式LQR 模糊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LPV模型的自动驾驶轻型货车横向控制
4
作者 颜伏伍 向博文 +4 位作者 胡杰 陈锐鹏 张志豪 刘昊岩 高宠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3-1413,共11页
本文为适应物流自动驾驶轻型货车载荷显著变化的特点,满足低计算负载和高稳定性等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LPV-MPC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首先构建线性参变模型,并制定该模型与调度变量-速度和载荷的非线性映射规则,旨在提高行车稳定性并降低... 本文为适应物流自动驾驶轻型货车载荷显著变化的特点,满足低计算负载和高稳定性等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LPV-MPC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首先构建线性参变模型,并制定该模型与调度变量-速度和载荷的非线性映射规则,旨在提高行车稳定性并降低系统对参数的灵敏度;然后在滚动优化部分,为解决规划层提供的离散轨迹点稠密程度不匹配控制模块预测层需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轨迹重构的方法,构建了适应预测层时域尺度的平滑轨迹序列,能有效降低预测状态与真实状态的偏差;同时采用了多点状态量偏差预测方式代替单点偏差预测,充分利用了参考轨迹信息从而提高跟踪精度;最后通过联合仿真和实车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轻型货车 路径跟踪 LPV-MPC 轨迹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MPC的自动驾驶货车路径跟踪控制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杰 陈锐鹏 +4 位作者 张志豪 向博文 刘昊岩 朱琪 郭启翔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92-2103,共12页
针对自动驾驶货车相较于普通乘用车具有较大模型不确定性、执行器偏差以及存在曲率扰动等外部影响因素导致路径跟踪精度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鲁棒模型预测控制(robus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RMPC)的分层式控制方法。首先,在转... 针对自动驾驶货车相较于普通乘用车具有较大模型不确定性、执行器偏差以及存在曲率扰动等外部影响因素导致路径跟踪精度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鲁棒模型预测控制(robust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RMPC)的分层式控制方法。首先,在转角增量式控制误差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车辆系统与标称模型之间的偏差,设计鲁棒控制律并构建上层多目标约束RMPC控制器,提高跟踪精度。然后,针对自动驾驶货车不足转向以及定位误差问题,设计下层转角补偿器和基于中值滤波的状态估计器,改善执行响应,提升车辆稳定性。最后,通过TruckSim/Simulink联合仿真和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处理模型失配和不确定性扰动,具备良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货车 路径跟踪 RMPC 转角补偿 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驱动系统机电耦合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文礼 刘永康 +3 位作者 郭栋 陆宇 石晓辉 郑维东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3-770,共8页
为探究电磁参数和机械参数变化对伺服驱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基于机械动力学和电磁学相关理论,建立一种包括电机电磁刚度和电磁阻尼的四惯量机电耦合模型;采用变步长4~5阶Runge-Kutta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系统的时间历程曲线、相... 为探究电磁参数和机械参数变化对伺服驱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基于机械动力学和电磁学相关理论,建立一种包括电机电磁刚度和电磁阻尼的四惯量机电耦合模型;采用变步长4~5阶Runge-Kutta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系统的时间历程曲线、相平面图、庞加莱映射和幅频特性曲线;分析电磁刚度、激励频率和传动综合误差等参数的变化对机电耦合系统运动状态的影响。系统在不同电磁刚度取值下会导致系统经倍周期分岔转变为周期1运动,而后转变为混沌运动;当电磁刚度由5×10^(5)N·m/rad减小至10^(5)N·m/rad时,系统的最大幅值增大了7%;齿轮啮合误差等机械参数取值变化会使得系统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综合传动误差波动系数由0.05增大至0.2时,系统的最大幅值增大了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系统 机电耦合 电磁刚度 非线性动力学 传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变啮合刚度的多惯量伺服系统机械谐振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礼 陆宇 +3 位作者 郭栋 刘永康 石晓辉 严海燕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64-171,179,共9页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多惯量伺服系统振动的机理,考虑齿轮传动过程中时变啮合刚度对机械谐振的影响,在传统双惯量伺服系统模型基础上建立四惯量伺服系统模型;分析系统机械谐振产生机理,利用时变波形近似表示齿轮副啮合刚度值,对比有无齿轮...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多惯量伺服系统振动的机理,考虑齿轮传动过程中时变啮合刚度对机械谐振的影响,在传统双惯量伺服系统模型基础上建立四惯量伺服系统模型;分析系统机械谐振产生机理,利用时变波形近似表示齿轮副啮合刚度值,对比有无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的伺服系统模型机械谐振表现特征。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对包含时变啮合刚度的四惯量伺服系统的机械谐振进行抑制控制;设计了基于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型预测控制器,通过仿真试验对比常规PID控制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能有效的抑制多惯量伺服系统的机械谐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惯量伺服系统 机械谐振分析 时变啮合刚度 模型预测控制 机械谐振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车驾驶室惯性参数辨识
8
作者 田哲文 司豪杰 +1 位作者 于根稳 宣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1期183-187,共5页
惯性参数是进行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传统的惯性参数测试方法不仅实际操作复杂,而且难以保证测试的精度。根据驾驶室的结构特征,结合模态理论与惯性参数的关系,提出基于剩余导纳和频响函数的惯性参数辨识方法。分析了影响惯... 惯性参数是进行驾驶室悬置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传统的惯性参数测试方法不仅实际操作复杂,而且难以保证测试的精度。根据驾驶室的结构特征,结合模态理论与惯性参数的关系,提出基于剩余导纳和频响函数的惯性参数辨识方法。分析了影响惯性参数辨识的因素,并就如何提高辨识精度提出解决方法。最后,通过模态试验得到驾驶室的频响函数曲线,并选择合适频段计算其惯性参数。结果表明,质心位置、主惯性轴方向符合驾驶室结构特点,转动惯量值数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模态试验 频响函数 剩余导纳法 惯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发动机稳态油耗MAP图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健 曾迥立 +2 位作者 钱立军 潘开胜 黎华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26-1428,1523,共4页
文章通过对某车平路面等速行驶各档负载曲线与发动机MAP图的匹配分析,探讨了发动机MAP图中等油耗率曲线的走向、分布和数值大小对整车等速行驶油耗的影响,指出了具有良好等油耗率曲线分布的发动机MAP图应具备的特征。
关键词 汽车 发动机万有特性图 燃油经济性 匹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全线控底盘纵臂式悬架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淇 李全通 +4 位作者 杜秋月 陈松 王翔宇 詹伟梁 尹思维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80-1895,共16页
汽车在越野类极限路况下行驶,对车身高度有一定范围的调节需求,传统悬架方案与全线控底盘进行技术融合时,存在机构运动干涉、底盘升降过程中车轮外倾程度过大、车轮发生侧向位移等现象,易导致轮胎过度磨损,致使行驶失稳.将车身高度变化... 汽车在越野类极限路况下行驶,对车身高度有一定范围的调节需求,传统悬架方案与全线控底盘进行技术融合时,存在机构运动干涉、底盘升降过程中车轮外倾程度过大、车轮发生侧向位移等现象,易导致轮胎过度磨损,致使行驶失稳.将车身高度变化对轮胎侧向参数的影响转化为车轮纵向滚动,进而实现稳定的大行程车身高度调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研究建立整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悬架系统导向机构展开力学分析,集两者作为系统研究的输入信息;通过正弦波激振台对弹性元件、减振器进行相关特性参数获取,基于数据驱动开展一体化电动轮的运动学仿真测试,包括对悬架系统关键铰接位置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对电动轮整体结构进行运动学特性研究,以此定义系统关键性能指标,结合理论研究与仿真测试,确定双纵臂式主动悬架系统方案.仿真结果与实车验证综合表明,搭载本研究系统方案的全线控平台,进行大行程高度调节过程中,车轮外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体化电动轮具备良好的独立运行能力,本研究对提高车辆在极限路况下的通过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线控底盘 纵臂式悬架 高度调节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