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在某中型柴油机平台及其衍生的混动平台上开展了电动增压系统匹配方案对于整机性能影响的研究。基于柴油机平台研究了不同电动压气机布置形式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并在基于同一柴油机升级的混合动力平台上研...基于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在某中型柴油机平台及其衍生的混动平台上开展了电动增压系统匹配方案对于整机性能影响的研究。基于柴油机平台研究了不同电动压气机布置形式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并在基于同一柴油机升级的混合动力平台上研究了应用电动压气机的效果。结果表明:柴油机平台上,电动压气机串联布置形式优于并联式。串联前置时低速转矩提升了13%,进气量提升了44%,制动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改善了12%;串联后置时转矩提升了11%,进气量提升了37%,BSFC改善了11%。混合动力发动机在功率转矩均可达到相同目标的情况下,串联后置布置形式优于串联前置,BSFC最大可优化11%,采用后置布置须另外加入中冷器,会导致成本提升。总体而言,基于混动平台的电动增压系统,不仅具有动态响应快能解决涡轮的迟滞问题的优势,而且通过优化匹配涡轮增压器和电动增压系统,可以更大程度上提升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展开更多
以某型柴油机的油底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声振特性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设计穿孔板隔声罩的共振频带范围。使用粒子群算法针对共振频率进行穿孔板参数的优化设计,再通过阻抗管试验确定小孔分布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并对穿孔板隔声罩进行多目...以某型柴油机的油底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声振特性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设计穿孔板隔声罩的共振频带范围。使用粒子群算法针对共振频率进行穿孔板参数的优化设计,再通过阻抗管试验确定小孔分布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并对穿孔板隔声罩进行多目标形貌优化设计以避开共振及激励频率。目标柴油机上加装优化的油底壳穿孔板隔声罩后,整机总声压级降低0.5 d B,降噪效果较好。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发动机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在某中型柴油机平台及其衍生的混动平台上开展了电动增压系统匹配方案对于整机性能影响的研究。基于柴油机平台研究了不同电动压气机布置形式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并在基于同一柴油机升级的混合动力平台上研究了应用电动压气机的效果。结果表明:柴油机平台上,电动压气机串联布置形式优于并联式。串联前置时低速转矩提升了13%,进气量提升了44%,制动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改善了12%;串联后置时转矩提升了11%,进气量提升了37%,BSFC改善了11%。混合动力发动机在功率转矩均可达到相同目标的情况下,串联后置布置形式优于串联前置,BSFC最大可优化11%,采用后置布置须另外加入中冷器,会导致成本提升。总体而言,基于混动平台的电动增压系统,不仅具有动态响应快能解决涡轮的迟滞问题的优势,而且通过优化匹配涡轮增压器和电动增压系统,可以更大程度上提升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
文摘以某型柴油机的油底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声振特性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设计穿孔板隔声罩的共振频带范围。使用粒子群算法针对共振频率进行穿孔板参数的优化设计,再通过阻抗管试验确定小孔分布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并对穿孔板隔声罩进行多目标形貌优化设计以避开共振及激励频率。目标柴油机上加装优化的油底壳穿孔板隔声罩后,整机总声压级降低0.5 d B,降噪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