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诊疗环境细菌群落的时间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加震 张颖 +5 位作者 刘育含 李帆 曾飞 李修珍 马玉莹 杨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口腔诊疗环境细菌群落特征,及其随着投入使用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为口腔诊疗环境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装修口腔内科诊室3间,分别于投入使用前(G1组)、使用1月(G2组)、使用3月(G3... 目的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口腔诊疗环境细菌群落特征,及其随着投入使用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为口腔诊疗环境感染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装修口腔内科诊室3间,分别于投入使用前(G1组)、使用1月(G2组)、使用3月(G3组),采集环境表面样本,利用IlluminaMiSeq测序技术对16S rRNAV3-V4区测序,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分析。结果G1组的物种丰富度高于G3组(P<0.05),3组间的菌落结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群落主要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7个门,不同时间组的优势菌门占比相对稳定(P>0.05);丰度前30的细菌属中检测到埃希氏菌-志贺氏菌、链球菌、假单胞菌等7种潜在致病菌,其中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在诊室使用3月时明显增高(P<0.05),而假单胞菌明显降低(P<0.05)。结论口腔诊疗环境呈现出丰富的细菌多样性,随着诊室投入使用周期延长,菌落结构更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诊疗环境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敏剂对活髓牙全瓷修复影响的相关实验研究
2
作者 沈旭阳 孙雨婷 +5 位作者 胡启航 汪莹 何莎莎 张玲玲 曹罡 郭婷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脱敏剂对活髓牙牙本质小管封闭以及全瓷修复黏接效果的影响,为临床上活髓牙全瓷修复选用脱敏剂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健康完好离体第三磨牙12颗,牙体预备后制备牙本质片,将牙冠分为两半,共分出牙体24块,随机分为4组,每组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脱敏剂对活髓牙牙本质小管封闭以及全瓷修复黏接效果的影响,为临床上活髓牙全瓷修复选用脱敏剂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健康完好离体第三磨牙12颗,牙体预备后制备牙本质片,将牙冠分为两半,共分出牙体24块,随机分为4组,每组6块:对照组(仅清洁牙本质表面并吹干)、双氟-12组(涂布氟化物脱敏剂:双氟-12脱敏剂)、奥敏清组(涂布生物活性玻璃为主要成分的脱敏剂:奥敏清脱敏剂)、Gluma组(涂布HEMA-戊二醛类脱敏剂:Gluma脱敏剂)。SEM电镜扫描不同实验组表面特征,计算牙本质小管封闭率。在各组实验件表面按规范程序黏接瓷块后,万能力学测试仪检测最大剪切力,分析实验结果。结果电镜扫描结果显示,Gluma组界面光滑平整,沉积物少,视野内仅有少数牙本质小管口可见。奥敏清组的牙本质小管封闭率(33.6%)显著高于对照组(10.7%),显著小于Gluma组(82.1%)和双氟-12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Gluma组显著增强了最大剪切力(P<0.05),奥敏清组和双氟-12组最大剪切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含有HEMA-戊二醛类脱敏剂是一种合适的全瓷冠修复活髓隐裂牙的脱敏剂,而氟化物和生物活性玻璃类脱敏剂均不建议用于全瓷冠修复活髓隐裂牙的脱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牙本质敏感 全瓷冠修复 黏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外矿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璧瑶 穆睿 +10 位作者 朱磊 于泓川 毕博 刘鹃 陈博 荣亮 王玥 史小蕾 帅逸 臧圣奇 金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9-925,共7页
目的目前利用基因转染靶向干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优化人牙髓干细胞(hDPSCs)体外矿化性能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利用基因转染调控hDPSCs中IGF-1的表达,探讨对hDPSCs体外矿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培养hDPSCs,流式细... 目的目前利用基因转染靶向干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优化人牙髓干细胞(hDPSCs)体外矿化性能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文中旨在利用基因转染调控hDPSCs中IGF-1的表达,探讨对hDPSCs体外矿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培养hDP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并检测其克隆形成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再用IGF-1过表达慢病毒转染hDPSCs获取过表达IGF-1,分为:hDPSCs-1组(hDPSCs未转染)、Con-over组(hDPSCs转染空载体)、IGF-1-over组(hDPSCs转染过表达IGF-1慢病毒)。用IGF-1低表达慢病毒转染hDPSCs获取低表达IGF-1,分为:hDPSCs-2组(hDPSCs未转染)、Con-inhibition组(hDPSCs转染空载体)、IGF-1-inhibition组(hDPSCs转染低表达IGF-1慢病毒)。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评估基因转染对hDPSCs中IGF-1基因、细胞内蛋白以及分泌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hDPSCs增殖能力变化,通过ALP活性、茜素红染色及基质钙含量检测hDPSCs的矿化性能。最后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成牙及成骨分化关键分子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骨钙素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hDPSCs-1组、Con-over组IGF-1基因、蛋白表达量比较,IGF-1-over组显著升高(P<0.01)。与hDPSCs-2组、Con-inhibition组IGF-1基因、蛋白表达量比较,IGF-1-inhibition组显著降低(P<0.01)。IGF-1-over组较hDPSCs-1组、Con-over组可产生更多矿化结节,染色程度更深,基质钙含量更高(P<0.01)。IGF-1-over组DSPP基因表达(1.32±0.06)较hDPSCs-1组(1.03±0.03)、Con-over组(0.97±0.03)显著升高(P<0.01),骨钙素基因表达亦升高(P<0.05)。IGF-1-inhibition组DSPP基因、蛋白的表达较hDPSCs-2组、Con-inhibition组显著降低(P<0.01),骨钙素蛋白表达亦降低(P<0.05)。结论慢病毒转染可有效干预hDPSCs中IGF-1的表达,过表达IGF-1慢病毒转染可增强hDPSCs的成牙和成骨向分化能力,低表达IGF-1慢病毒转染可抑制hDPSCs的成牙和成骨向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基因转染 人牙髓干细胞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修饰三维氧化锆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魏小翠 穆睿 +7 位作者 毕博 韩璧瑶 于泓川 陈博 王玥 史小蕾 臧圣奇 金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7-802,共6页
目的为满足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需要,文中旨在构建氧化石墨烯(GO)修饰的三维联通纳米氧化锆(ZrO2)骨组织工程支架,并评价GO修饰后复合支架的表面形貌、机械强度以及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改良Hummers法制备GO,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傅里叶... 目的为满足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需要,文中旨在构建氧化石墨烯(GO)修饰的三维联通纳米氧化锆(ZrO2)骨组织工程支架,并评价GO修饰后复合支架的表面形貌、机械强度以及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改良Hummers法制备GO,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硅烷介导下,将ZrO2支架与不同浓度(0.5、1、1.5mg/mL)GO分散液结合,选择表面均匀结合GO的复合支架进行压缩强度测试,并与人牙髓干细胞(hDPSCs)共培养,肌动蛋白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生长情况,MTS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表征结果显示:扫描电镜下观察,GO呈片状,可见褶皱的表面形貌,部分GO片层在边缘折叠翘起;透射电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GO呈轻纱状半透明微皱的片状结构,高分辨过滤像中可见该区域的晶体结构显示出与石墨一样的六元环结构。高倍电镜下1.0mg/mLGO-ZrO2支架可见到薄层的GO沉积在支架骨架的裂纹处,连接裂纹两端,并且可观察到陶瓷颗粒表面沉积带有褶皱的层状GO。机械性能对比结果显示,GO-ZrO2支架的压缩强度为([1.292±0.087)Mpa]较ZrO2支架([1.031±0.076)Mpa]显著增加(P<0.05)。与单纯ZrO2支架相比,在GO-ZrO2支架上均可见细胞更为密集的伸展黏附于支架表面,表现出更为活跃的细胞增殖状态。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hDPSCs在GO-ZrO2支架上培养1、3、5d时,细胞活力均显著高于单纯ZrO2支架(P<0.05)。结论GO修饰ZrO2支架可改善机械性能,促进hDPSCs的早期增殖,呈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氧化锆支架 牙髓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修饰壳聚糖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毕博 臧圣奇 +8 位作者 何懋典 穆睿 于泓川 刘鹃 李军霞 陈博 荣亮 史小蕾 金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0-356,共7页
目的目前修复骨缺损的方式中,自体骨供量有限,异体骨或异种骨移植常出现术后排异反应,针对牙槽骨缺损修复而设计出一种来源广、价格低且生物相容性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迫在眉睫。文章旨在构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修饰的壳聚糖骨组织工程... 目的目前修复骨缺损的方式中,自体骨供量有限,异体骨或异种骨移植常出现术后排异反应,针对牙槽骨缺损修复而设计出一种来源广、价格低且生物相容性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迫在眉睫。文章旨在构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修饰的壳聚糖骨组织工程支架,评价其表面形貌、理化特性及生物学性能。方法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rGO,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表征。再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出CS/GP、0.1%rGO/CS/GP、0.25%rGO/CS/GP和0.5%rGO/CS/GP四组复合支架,SEM下观察支架表面形貌;计算各组支架的孔径、孔隙率、吸水率和降解率;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压缩强度测试,筛选出修饰支架的合适rGO浓度后,MTS检测两组支架细胞增殖速率,激光共聚焦观察两组支架鬼笔环肽染色。结果TEM下可更明显地观察到rGO的薄层结构,呈半透明状态,选区电子衍射图可见明显的六角衍射光斑。CS/GP组支架的网状骨架上较为平整;0.1%rGO/CS/GP组支架的个别网状骨架上可见rGO片层附着其上,但是数量较少,不易发现;0.25%rGO/CS/GP组支架的大多数网状骨架上均可观察到rGO片层的附着,使大多数的网状骨架上均呈现出褶皱状态;0.5%rGO/CS/GP组支架则可以发现很多的网状结构内有多数rGO片层堆叠,堵塞住许多原本的孔状结构。0.5%rGO/CS/GP组支架的孔隙率比CS/GP、0.25%rGO/CS/GP组低(P<0.05)。0.1%、0.25%、0.5%rGO/CS/GP吸水率(535.87%±13.21%、621.48%±15.99%、637.19%±11.73%)均高于CS/GP复合支架(343.98%±1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GP复合支架的降解速率最快,在第7和21天时分别达到46.47%±3.13%和81.35%±0.85%,均高于0.1%、0.25%、0.5%rGO/CS/GP组支架(P<0.05)。复合支架的弹性模量也随着支架内rGO含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CS/GP:(1.10±0.14)MPa;0.1%rGO/CS/GP:(1.24±0.21)MPa;0.25%rGO/CS/GP:(1.47±0.21)MPa;0.5%rGO/CS/GP:(1.87±0.25)MPa],其中0.5%rGO/CS/GP复合支架的弹性模量高于CS/GP支架(P<0.05)。MTS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hDPSCs在两组支架上均能进行有效地细胞增殖,但是0.25%rGO/CS/GP组的细胞增殖更为迅速,在第5天和第7天时,两组间的增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的rGO修饰壳聚糖骨组织支架可改善其机械性能,提高原有支架的吸水率并降低降解速率,同时促进hDPSCs黏附及增殖速度,在骨组织工程领域表现出极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还原氧化石墨烯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表面复合纳米微球涂层的构建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程义成 孔祥伟 +3 位作者 吴江 尹伟 沈彬 刘向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在纯钛表面构建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的复合涂层。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通过渗涂交联法在微弧氧化纯钛表面构建复合涂层,PBS透析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扫描电镜下可见微球主要... 目的:在纯钛表面构建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的复合涂层。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乳酸纳米微球,通过渗涂交联法在微弧氧化纯钛表面构建复合涂层,PBS透析法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扫描电镜下可见微球主要黏附在微弧氧化涂层的微孔中,通过明胶彼此交联至微孔壁。该涂层释药特性表现为前8h的少量药物快速释放和随后30d的药物缓慢释放。结论:在纯钛表面构建出来的复合涂层,是一种潜在的应用于牙科种植体基台表面的促进软组织封闭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纳米微球 软组织封闭 种植体基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单核细胞增殖和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孔祥伟 刘向辉 程义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单核细胞增殖和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外泌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方法离心法培养hMSCs,收集培养的hMSCs上清液,利用试剂盒提取外泌体,电镜下观察其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其CD63和CD81的... 目的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单核细胞增殖和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外泌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方法离心法培养hMSCs,收集培养的hMSCs上清液,利用试剂盒提取外泌体,电镜下观察其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其CD63和CD81的表达水平。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培养的单核细胞中加入外泌体,MTT法检测单核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的分泌量。结果 hMSCs来源的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呈小球状,Western blot显示外泌体CD63和CD81表达阳性。MTT检测显示,在LPS的刺激下,单核细胞增殖增加;加入外泌体后单核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外泌体具有促进单核细胞凋亡的作用。ELISA检测结果表明,外泌体能够抑制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及IL-8的分泌。结论 h MSCs来源的exosmes能够抑制单核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同时抑制了单核细胞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及IL-8。初步证明了h MSCs来源的外泌体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单核细胞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在腺样囊性癌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芷 陈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42-1045,共4页
腺样囊性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分泌腺恶性肿瘤,最好发于涎腺。它具有嗜神经侵袭和早期血行转移的特征,这是其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腺样囊性癌的发展和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Notch通路成员有望作为腺... 腺样囊性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分泌腺恶性肿瘤,最好发于涎腺。它具有嗜神经侵袭和早期血行转移的特征,这是其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腺样囊性癌的发展和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Notch通路成员有望作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指标和药物靶点。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调控作用和靶向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NOTCH信号通路 预后生物指标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单支锉对于弯曲根管预备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雨婷 胡启航 +1 位作者 曹罡 郭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 镍钛根管预备单支锉系列是近年来新兴的根管预备器械,然而不同单只锉根管预备效果各不相同。文中旨在对比分析不同单支锉在弯曲根管治疗中根管预备的效果。方法 将60个模拟弯曲根管树脂块随机分为:WOG组(使用Wave One Gold进行根... 目的 镍钛根管预备单支锉系列是近年来新兴的根管预备器械,然而不同单只锉根管预备效果各不相同。文中旨在对比分析不同单支锉在弯曲根管治疗中根管预备的效果。方法 将60个模拟弯曲根管树脂块随机分为:WOG组(使用Wave One Gold进行根管预备)、RPB组(使用Reciproc Blue进行根管预备)、M3-L组(使用M3-L进行根管预备),每组20个。记录根管预备时间、根尖碎屑溢出量、根管偏移率、台阶形成率等指标,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WOG组根尖碎屑溢出量[(0.081±0.026)mg]明显小于RPB组[(0.132±0.039)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OG组根备用时间[(29.158±2.739)s]显著低于M3-L组、RPB组[(60.474±13.335)s、(117.200±40.00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B组在距根尖3 mm、7 mm处中心定位能力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M3-L组在根距根尖5 mm处中心定位能力较其余两组明显升高(P<0.05),3组仅M3-L组出现1例根管台阶。结论 Wave One Gold具有较好的根备性能,能显著减少临床操作时间及根尖碎屑推出量,适合大部分类型的根管;Reciproc Blue中心定位能力强,M3-L适用于弯曲度小的根管,临床上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根管 根管预备 单支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L-乳酸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义成 孔祥伟 +3 位作者 梅盛林 尹伟 王晨辰 刘向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以聚L-乳酸为载体材料制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纳米微球。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L-乳酸纳米微球,检测微球特征,并观察微球表面形貌,最后研究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结果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L-乳酸纳米微球平均粒径为(376.5... 目的以聚L-乳酸为载体材料制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纳米微球。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L-乳酸纳米微球,检测微球特征,并观察微球表面形貌,最后研究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结果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L-乳酸纳米微球平均粒径为(376.5±18.2)nm,包封率为(68.62±1.34)%,载药量为(34.26±0.73)μg/mg。微球呈现良好的球面形貌,表面圆整无明显裂纹和孔隙。该微球释药特性表现为前12 h的药物快速释放和随后30 d的药物缓慢释放。结论该研究制备出来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聚L-乳酸纳米微球是应用于牙科种植体基台表面的理想微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纳米微球 体外释药 种植体基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促进炎症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祥伟 尹伟 +2 位作者 王晨辰 张林 程义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去乙酰化酶1(Sirt1)对炎症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及炎症PDLSCs,观察Sirt1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将炎症PDLSCs进行成骨诱导,同时使用Sirt1激动剂白芦藜醇上调炎症PDLSCs... 目的探讨去乙酰化酶1(Sirt1)对炎症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正常及炎症PDLSCs,观察Sirt1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将炎症PDLSCs进行成骨诱导,同时使用Sirt1激动剂白芦藜醇上调炎症PDLSCs中的Sirt1,观察炎症PDLSCs的成骨分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Runx2、乙酰化NF-κB、乙酰化FoxO1和FoxO1的表达。结果炎症PDLSCs中Sirt1的表达较正常PDLSCs减少(P<0.01);白芦藜醇可上调炎症PDLSCs中Sirt1的表达;与成骨诱导组比较,成骨诱导+白芦藜醇组炎症PDLSCs中BSP(t=14.045,P<0.01)、Runx2(t=3.349,P<0.01)、OCN(t=7.218,P<0.01)和Osx(t=4.544,P<0.01)mRNA的表达增加,ALP染色增强(P<0.01);炎症PDLSCs成骨诱导后FoxO1(t=8.737,P<0.01)和Runx2(t=6.152,P<0.01)的表达增强;使用白芦藜醇上调Sirt1的表达后,FoxO1(t=5.912,P<0.01)和Runx2(t=6.277,P<0.01)的表达较成骨诱导组进一步增加,而乙酰化NF-κB(F=184.033,P<0.01)和乙酰化FoxO1(F=301.454,P<0.01)的表达较对照组和成骨诱导组明显降低。结论去乙酰化酶Sirt1可以通过去乙酰化NF-κB和FoxO1,从而促进炎症PDLSCs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化酶Sirt1 炎症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