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解浆的质量要求及其生产技术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一山 陈春霞 +3 位作者 李建国 段超 郑林强 倪永浩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1,共6页
溶解浆是一种高纯度的化学浆,是生产再生纤维素及纤维素衍生物的重要原料。本文在介绍溶解浆主要用途的基础上,对其质量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并介绍了溶解浆生产上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溶解浆 质量要求 冷碱处理 热碱处理 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油墨柔性版印刷用于壁纸印刷的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葛纪者 薛美贵 +4 位作者 洪文楚 汪代锟 黄汝权 崔嘉晖 卢文鑫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5,105,共8页
为研究水基油墨柔性版印刷方式用于壁纸印刷的工艺条件,以探究壁纸印刷以柔代凹的可行性,本研究以黄、青、橙、墨绿各色凹版印刷样张为标准样,使用IGT柔性版印刷适性仪在壁纸原纸上印刷,对比柔性版印刷图像在色相、CIEL^(*)a^(*)b^(*)... 为研究水基油墨柔性版印刷方式用于壁纸印刷的工艺条件,以探究壁纸印刷以柔代凹的可行性,本研究以黄、青、橙、墨绿各色凹版印刷样张为标准样,使用IGT柔性版印刷适性仪在壁纸原纸上印刷,对比柔性版印刷图像在色相、CIEL^(*)a^(*)b^(*)值以及颜色效果的稳定性等方面与凹版印刷效果的符合程度。结果表明,在印刷压力为150N、网纹辊压力为200N、印刷速度为0.5m/s的条件下,使用线数为60线/厘米的金属网纹辊,可以印刷出与凹版印刷色块(网穴深度30μm,载墨量4.2cm^(3)/m^(2)处)的色相、CIEL^(*)a^(*)b^(*)值均相符的效果,并且印刷图文的色彩稳定性以及耐摩擦效果均较好。综上,水基油墨柔性版印刷壁纸在技术方面具有可行性,有望成为壁纸印刷的优选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纸 柔性版印刷 水基油墨 室内装饰 印刷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布纸水性柔版印刷质量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冰 何亮 +2 位作者 陈春霞 柴欣生 陈润权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0-175,共6页
目的研究涂布纸水性柔版印刷过程中关键参数对印刷效果的影响。方法改变涂布纸水性柔版印刷中的关键过程参数,并结合统计学分析技术研究其对印刷效果的影响。结果网纹辊加网线数对涂布纸印刷品的密度、色差、印刷光泽度、颜色明度、墨... 目的研究涂布纸水性柔版印刷过程中关键参数对印刷效果的影响。方法改变涂布纸水性柔版印刷中的关键过程参数,并结合统计学分析技术研究其对印刷效果的影响。结果网纹辊加网线数对涂布纸印刷品的密度、色差、印刷光泽度、颜色明度、墨层耐磨性的影响很大;网纹辊压力、印刷压力和印刷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对涂布纸印刷品的实地密度、色差、印刷光泽度、明度、墨层耐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在涂布纸柔性版水基油墨印刷过程中,正确选用网纹辊线数是获得高质量印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版印刷 水基油墨 涂布纸 统计学分析 印刷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差分演化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耀光 陈伟权 +2 位作者 吴镇邦 秦勇 黄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32,49,共5页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入侵检测算法是目前网络设备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网络入侵检测源数据的多样性是影响机器学习方法在该领域实际应用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通过设计多扰动向量混合差分演化算法,稳定地优化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关...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入侵检测算法是目前网络设备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网络入侵检测源数据的多样性是影响机器学习方法在该领域实际应用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通过设计多扰动向量混合差分演化算法,稳定地优化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关键参数;在不增加测试集检测计算复杂性的前提下,通过最优化参数的方式,提高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入侵检测的精度和稳定性.KDD Cup 99测试集的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基于混合差分演化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比目前多种同类算法有着更好的平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入侵检测 测试稳定性 混合差分演化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质食品包装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SPME-HSGC-MS追踪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薛美贵 柴欣生 +2 位作者 李伟 李小东 陈润权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7-84,共8页
目的 对一次性纸质食品包装制品(盒、袋、桶、杯等)中挥发性饱和烃矿物油(MOSH)组分的含有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以确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各挥发性MOSH组分向外挥发的性能以及对所包装食品(食品模拟物)的潜在危害性。方法 将样品裁切... 目的 对一次性纸质食品包装制品(盒、袋、桶、杯等)中挥发性饱和烃矿物油(MOSH)组分的含有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以确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各挥发性MOSH组分向外挥发的性能以及对所包装食品(食品模拟物)的潜在危害性。方法 将样品裁切(5 mm×5 mm)后,取适量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进行萃取富集,然后使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检测,通过NIST质谱库检索、特征离子碎片检索以及标准样品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同时,为确定各样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的迁移性能,在时隔6个月之后,对以上样品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最后,根据2次检测的结果,判断市售一次性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的迁移性,以确定其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情况。结果 结果表明,所测的16种样品中均含有挥发性MOSH组分,并且其含量随着时间而降低;同时发现,没有印刷图文或印刷图文面积极小的纸质包装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向外迁移的速度较低。结论 SPME-HSGC-MS适用于纸质包装材料或制品中挥发性(半挥发性)MOSH组分的检测与分析。为降低由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建议纸质包装材料或制品制作完成后,在不增加仓储压力的情况下,放置一段时间,并加大其存储空间的通风,再用于食品包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食品包装制品 饱和烃矿物油 固相微萃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张转印墨斑检测方法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春霞 徐梅英 +5 位作者 邓健信 王玉峰 黎伟波 陈健鸿 欧海龙 邱玉桂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7,共7页
利用IGT印刷适性仪,在不同印刷条件下探讨了新闻纸、单面涂布白纸板和铜版纸转印墨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新闻纸的优化印刷条件为:油墨量0.10 mL、印刷压力650 N、速度0.4 m/s;主客观判定结果有差异,最少墨量时客观判定效果好,中... 利用IGT印刷适性仪,在不同印刷条件下探讨了新闻纸、单面涂布白纸板和铜版纸转印墨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新闻纸的优化印刷条件为:油墨量0.10 mL、印刷压力650 N、速度0.4 m/s;主客观判定结果有差异,最少墨量时客观判定效果好,中等墨量时主观判定效果较好。两种涂布白纸板的优化印刷条件为:油墨量0.35 mL、印刷压力200 N、速度0.3 m/s;铜版纸优选出的印刷条件为:油墨量0.50 mL,印刷压力500 N,速度0.2 m/s。2人组及4人组主观判定结果的相关性较强;3种客观判定方法中,光谱法与主观判定的一致性最好,PTS法次之,灰度法最差,光谱法和PTS法有望作为评价纸张转印墨斑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纸 铜版纸 单面涂布白纸板 转印墨斑 主观评定 客观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张墨斑性能检测方法研究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春霞 邓健信 +5 位作者 徐梅英 王玉峰 黎伟波 陈健鸿 欧海龙 邱玉桂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探讨了不同平滑度纸张的墨斑性能检测及评判方法。结果表明,4种墨斑测试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纸和纸板在实际印刷过程中的墨斑产生情况;主观判定采用成对比较法较为稳定可靠;通过与成对比较法的相关性分析,PTS分析软件采用的光谱法能够较... 探讨了不同平滑度纸张的墨斑性能检测及评判方法。结果表明,4种墨斑测试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纸和纸板在实际印刷过程中的墨斑产生情况;主观判定采用成对比较法较为稳定可靠;通过与成对比较法的相关性分析,PTS分析软件采用的光谱法能够较客观地定量评价墨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效果 墨斑 检测 评估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张印刷墨斑检测方法初探
8
作者 欧海龙 陈春霞 +5 位作者 黎伟波 徐梅英 邓健信 王玉峰 陈健鸿 邱玉桂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41,共7页
使用IGT印刷适性仪,对新闻纸、单面涂布白纸板和铜版纸的印刷墨斑变化规律及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试样本身质量的差异,新闻纸优化的印刷条件中除油墨量0.10mL相同外,印刷压力和速度均不相同;涂布白纸板(F)和铜版纸E优化... 使用IGT印刷适性仪,对新闻纸、单面涂布白纸板和铜版纸的印刷墨斑变化规律及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试样本身质量的差异,新闻纸优化的印刷条件中除油墨量0.10mL相同外,印刷压力和速度均不相同;涂布白纸板(F)和铜版纸E优化的印刷条件为:油墨量0.20 mL、印刷压力325 N、速度0.4 m/s;涂布白纸板(H)优化的印刷条件为:油墨量0.05 mL、印刷压力525 N、速度0.3 m/s,光谱法与主观判定结果一致性较好。实验结果也表明,两种主观判定结果的一致性较好;3种客观判定方法中,光谱法和PTS法判定结果较稳定,与主观判定的一致性也较好,经进一步完善,可望作为评价纸张印刷墨斑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纸 铜版纸 单面涂布白纸板 印刷墨斑 主观判定 客观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产品中低含量黏纤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方方 刘艳君 《针织工业》 2015年第2期73-76,共4页
为了解决标准方法中对于黏纤含量低于10%的棉产品中纤维含量"检不准、检不快"的难题,通过对10个代表性样品分别用根数法和两种化学溶解法进行测试,将试验测试结果与参考值、样品标称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选两种溶解法均... 为了解决标准方法中对于黏纤含量低于10%的棉产品中纤维含量"检不准、检不快"的难题,通过对10个代表性样品分别用根数法和两种化学溶解法进行测试,将试验测试结果与参考值、样品标称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选两种溶解法均不适用于棉产品中低含量黏纤的测定,40℃时测得黏纤含量偏低,70℃时则偏高;根数法测试时,当计数总根数超过1 000根时其纤维质量含量可以近似用纤维根数含量的平均值来替代。因此选用根数法快速定量棉产品中低含量黏纤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数据稳定、环保无污染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纤 低含量 纤维含量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亚麻、锦纶花式纱纤维含量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方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7-70,共4页
通过分析棉、亚麻、锦纶花式纱中各纤维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溶解性能,确定先测出锦纶含量,方法为溶解法和拆分法两种;再确定棉、亚麻纤维含量,方法为借助CU-Ⅱ纤维细度仪,分别测试花式纱中的棉和亚麻含量(A方法)、拆分或者溶解出锦纶后的... 通过分析棉、亚麻、锦纶花式纱中各纤维的物理特征和化学溶解性能,确定先测出锦纶含量,方法为溶解法和拆分法两种;再确定棉、亚麻纤维含量,方法为借助CU-Ⅱ纤维细度仪,分别测试花式纱中的棉和亚麻含量(A方法)、拆分或者溶解出锦纶后的棉麻混纺纱中棉和亚麻的含量(B、C方法);组合成6种方案,分别计算出花式纱中各组分纤维含量,得出6种结果。对这6种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最优定量方案为:手工拆分出锦纶,得出锦纶和棉麻混纺纱的百分比含量,然后将棉麻混纺纱按照标准FZ/T 30003—2009要求进行制片测量,得出其各自的混纺比,最后综合计算出花式纱中各组分纤维的质量分数。同时可以得出,手工拆分结果优于化学溶解法检测结果,因为纤维经试剂处理后,其平均直径将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麻混纺纱 锦纶 花式纱 纤维含量 溶解法 拆分法 CU-Ⅱ纤维细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混凝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玉峰 陈克复 +1 位作者 莫立焕 周志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39,共5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为混凝剂,4种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进行混凝处理,分别考察了pH值、混凝剂用量、助凝剂用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与PFS对COD、氨氮和悬浮物(SS)去除率...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为混凝剂,4种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进行混凝处理,分别考察了pH值、混凝剂用量、助凝剂用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与PFS对COD、氨氮和悬浮物(SS)去除率效果相当,但PAC的脱色效果更佳。相对分子质量700万、离子化度为15%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4)与PAC的复配体系具有最佳的混凝效果,在pH值为6.5、PAC用量为500 mg/L、PAM4用量为5 mg/L的优化工艺条件下,COD、氨氮、色度和SS去除率分别为70.8%、84.8%、72.3%和98.5%。废水的铝含量分析表明,该体系非但没有产生残留铝,而且大幅去除了原水中的铝。处理后废水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有机物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 混凝 聚合氯化铝 聚合硫酸铁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梅阳寒 张锐豪 +2 位作者 张文龙 刘志伟 刘梓苗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1-676,共6页
针对某新型六自由度机械臂末端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严重抖动的问题,研究了机械臂各运动关节和本体对末端振动特性的影响。构建了机械臂刚柔耦合动力学简化模型,仿真得到了本体在不同工作姿态下的固有频率特性,并结合机械振动测试理论,建立... 针对某新型六自由度机械臂末端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严重抖动的问题,研究了机械臂各运动关节和本体对末端振动特性的影响。构建了机械臂刚柔耦合动力学简化模型,仿真得到了本体在不同工作姿态下的固有频率特性,并结合机械振动测试理论,建立了基于激励+单体+本体+末端振动的路径传递模型;提出了一种机械臂本体固有频率测试和单轴工作模式振动测试相结合的模态试验方法,应用AVANT MI-7008动态频谱分析测试仪,提取了各轴启停时的的振动频率和机械臂本体的一二阶固有频率,获得了机械臂各关节避开共振频率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模态测试获得固有频率和MATLAB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提高机械臂末端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频率特性 模态测试 振动特性 机械臂本体 六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酱加工工艺优化及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国兵 李朝军 胡婷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58,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健康食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主流消费产品。香菇酱不仅含有香菇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也拥有调味酱的风味。香菇酱是近些年兴起的调味酱产品,目前其加工工艺尚不完善。基于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健康食品逐渐成为消费者的主流消费产品。香菇酱不仅含有香菇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也拥有调味酱的风味。香菇酱是近些年兴起的调味酱产品,目前其加工工艺尚不完善。基于此,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香菇酱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同时也对香菇酱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了测定,旨在为香菇酱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酱 加工工艺 优化 营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有机硒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亮 熊珺 余以刚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65,共4页
建立食品中有机硒直接测定的方法。在pH值为7.0的水溶液中加入环己烷超声萃取有机硒,萃取液经微波消解后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有机硒的含量。在最佳测试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0.45μg/kg,定量限为1.5μg/kg,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3.5%... 建立食品中有机硒直接测定的方法。在pH值为7.0的水溶液中加入环己烷超声萃取有机硒,萃取液经微波消解后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有机硒的含量。在最佳测试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0.45μg/kg,定量限为1.5μg/kg,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3.5%~103.0%。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有机硒含量的测定,在实际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超声萃取 微波消解 有机硒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自清洁整理剂制备及在涤棉织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海霞 李建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0,36,共6页
Tb掺杂的TiO2粉体材料,能有效增加纳米材料在紫外光区的吸收,提高光催化效率。以纳米Tb掺杂的TiO2复合粉体为原料,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对粉体进行有效分散,制得一种分散均匀、平均粒径约为50 nm的自清洁整理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分... Tb掺杂的TiO2粉体材料,能有效增加纳米材料在紫外光区的吸收,提高光催化效率。以纳米Tb掺杂的TiO2复合粉体为原料,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对粉体进行有效分散,制得一种分散均匀、平均粒径约为50 nm的自清洁整理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分散工艺条件为:纳米TiO2粉体1 g/L、聚乙二醇分散剂1 g/L,pH 7.0,高剪切作用时间30 min,剪切机转速为5 000 r/min,超声波作用时间10 min。采用合适的整理工艺对涤棉织物进行功能性整理,并对整理试样滴上红色辣椒油,最后对含有辣椒油的织物的K/S值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自清洁整理剂整理过的织物具备良好的可见光催化自清洁性能,相对织物质量整理剂质量分数在11%及以上的织物试样,在24~48 h内就可以将其上的辣椒油污完全分解,显示良好的光催化自清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分散 整理 自清洁 涤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体系在食品包装纸及其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玉峰 陈克复 石葆莹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4,共3页
探讨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在食品包装纸及其制品生产中的应用,根据HACCP的基本原理,对食品包装纸及其制品的生产流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危害因素,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 探讨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在食品包装纸及其制品生产中的应用,根据HACCP的基本原理,对食品包装纸及其制品的生产流程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危害因素,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并对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和纠偏措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CP体系 食品包装纸及其制品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振动特性的模态试验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梅阳寒 张文龙 +1 位作者 樊开夫 杨卫平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7-1152,共6页
针对某新批次风机出现振动和噪声超标等问题,应用AVANT-7008大型数据采集分析仪,对风机的整机、外框和网罩在不同转速工况下的振动时域和频域特性进行了研究,对风机组件进行自由悬挂模态试验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三... 针对某新批次风机出现振动和噪声超标等问题,应用AVANT-7008大型数据采集分析仪,对风机的整机、外框和网罩在不同转速工况下的振动时域和频域特性进行了研究,对风机组件进行自由悬挂模态试验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一种多传感器三轴向振动噪声采集和分析试验方法;同时结合Modal Genius模态仿真分析软件,根据实际传感器安放位置确定了模型数据驱动点,对风机外框自由悬挂模型的模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外框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分析了外框结构的主要脆弱点。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风机振动较大的频率范围为280 Hz^300 Hz之间及频率23.13 Hz附近(风机转速1400 r/min时);横向振动比纵向振动幅度要大,且外框结构脆弱位置改进后,在X,Y和Z向上的振动噪声明显降低,验证了设计的模态试验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特性 模态试验 锤击激励 固有频率 加速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的AR保护膜涂胶制程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梅阳寒 舒盛荣 +2 位作者 樊开夫 杨卫平 陈永刚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95,共5页
针对触摸屏保护膜脱胶、残胶和剥离强度差等工艺问题,总结传统涂胶工艺特点,采用正交实验L16(2^4)分析了压合温度、滚轮压力、预热时间和保压时间等,四种工艺参数对保护膜粘结性能的影响,基于灰色关联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对AR保护膜粘结... 针对触摸屏保护膜脱胶、残胶和剥离强度差等工艺问题,总结传统涂胶工艺特点,采用正交实验L16(2^4)分析了压合温度、滚轮压力、预热时间和保压时间等,四种工艺参数对保护膜粘结性能的影响,基于灰色关联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对AR保护膜粘结力学性能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得知影响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滚轮压力和压合温度,其次为保压时间,最后为预热时间。得出最佳的性能条件为:温度160℃、压力120 kg/cm^2、预热时间15 s、保压时间140 s;对优化组合工艺和传统经验法结果进行180°剥离测试和显微观察,优化工艺参数组合获得的表面形态发生了明显的相分离,微孔面积增长了4倍,粘结性能提升20%,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对涂胶工艺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 响应曲面 田口法 AR保护膜 剥离强度 残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针织面料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艳君 王迪 方方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根据液态水传导理论和针织物线圈形成原理,选用甲壳素、棉和Coolplus短纤纱为原料,设计出两种组织结构的针织面料,单层蜂巢网眼运动休闲面料和双层吸湿速干抗菌面料。分别介绍它们的产品结构与织造工艺。然后对能够反映面料耐用性、热... 根据液态水传导理论和针织物线圈形成原理,选用甲壳素、棉和Coolplus短纤纱为原料,设计出两种组织结构的针织面料,单层蜂巢网眼运动休闲面料和双层吸湿速干抗菌面料。分别介绍它们的产品结构与织造工艺。然后对能够反映面料耐用性、热湿舒适性及抗菌、抑菌性能的指标进行研究,得出:双层面料的顶破强力和耐磨性略高于单层面料;单层面料的透气量、抑菌率大于双层结构;两者的顶破强力、耐磨性、芯吸速率、干燥速率、抑菌率都明显高于普通棉纤维面料(对比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两种抗菌功能性面料均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吸湿速干和抑菌、抗菌功能,适合开发高档休闲运动服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面料 抗菌性能 织造工艺 性能测试 耐用性能 热湿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六轴机器人末端抖动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永刚 樊开夫 +2 位作者 谭晶晶 周智勇 苏德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47,共4页
为研究某新型工业六轴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剧烈抖动问题,对机器人末端的抖动特性进行分析。基于激励-本体-末端的振动传递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工业六轴机器人运动时末端抖动分析测试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将振动实验测试、单轴工作振动... 为研究某新型工业六轴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剧烈抖动问题,对机器人末端的抖动特性进行分析。基于激励-本体-末端的振动传递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工业六轴机器人运动时末端抖动分析测试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将振动实验测试、单轴工作振动实验测试和机器人本体固有频率测试相结合,可有效分析出机器人运动中末端抖动的影响因素,提高机器人工作中的运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末端抖动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