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多糖结合蛋白抑制肽抑制脂多糖与人单核巨噬细胞株的结合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学玲 钱桂生 +2 位作者 赵云峰 徐德彬 陈维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研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抑制肽对脂多糖(LPS)与人单核巨噬细胞株U937细胞结合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LBP抑制肽阻断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的机制。方法:夹心ELISA检测LBP抑制肽与LPS的相对亲和力;流式细胞检测分析(FACS)异硫氰酸荧光素... 目的:研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抑制肽对脂多糖(LPS)与人单核巨噬细胞株U937细胞结合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LBP抑制肽阻断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的机制。方法:夹心ELISA检测LBP抑制肽与LPS的相对亲和力;流式细胞检测分析(FACS)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LPS(FITC-LPS)与U937细胞的结合;ELISA检测U93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在相同的浓度下,LBP抑制肽与LPS的亲合力比LBP高,约为LBP的1.15倍。LPS组平均荧光强度(MFI)明显高于对照组,LBP显著增强了LPS与U937细胞的结合,促进了LPS的内在化;LBP抑制肽组MFI显著低于LBP组(P<0.01),即P12减弱了FITC-LPS与U937细胞的结合。而且P12抑制了LPS诱导的U937细胞TNF-α的生成。结论:LBP抑制肽与LPS有一定的亲和力,LBP抑制肽与LBP的致炎位点竞争结合FITC-LPS,从而抑制LPS与单核巨噬细胞的结合,阻止了LPS的内在化,并显著降低了LPS诱导的TNF-α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937细胞 脂多糖结合蛋白抑制肽 脂多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远 彭小华 林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研究寡核甘酸免疫刺激序列(CpGoligonucleotides,CpG ODN)对急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和CpG ODN干预组,建... 目的:研究寡核甘酸免疫刺激序列(CpGoligonucleotides,CpG ODN)对急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和CpG ODN干预组,建立急性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分类计数;取左叶肺组织切片做HE染色观察气道和肺组织炎症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气道上皮组织中STAT6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EOS绝对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上述炎症细胞计数比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HE染色示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程度较哮喘组减轻。STAT6在气道上皮细胞表达,哮喘组气道上皮细胞中STAT6表达较对照组增强,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STAT6表达与哮喘组比较有明显减少(P<0.05),较对照组增加。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6蛋白表达与BALF中的EOS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r=0.748),而地塞米松组和CpG ODN组之间的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地塞米松和CpG ODN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CpGODN可能通过下调肺组织中STAT6蛋白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依赖于STAT6/IL-4通路的急性气道炎症,减轻哮喘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非甲基化胞嘧啶-乌嘌呤寡核苷酸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原性与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的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梅 赵云峰 +5 位作者 骆益民 王忠江 刘磷琛 杨远 王西华 林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595-159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隐原性与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的机化性肺炎(OP)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06年2月—2012年1月期间37例经病理证实的OP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和胸部高分辨率C... 目的对比分析隐原性与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的机化性肺炎(OP)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06年2月—2012年1月期间37例经病理证实的OP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等结果,结合典型的OP组织病理表现,经有经验的呼吸科、风湿科、放射科及病理科医生会诊后,剔除5例病因为药物、放射性治疗或感染所致的OP患者,最终纳入3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组(14例)及继发于结缔组织病机化性肺炎(CTD-OP)组(18例)。两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3~12个月,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呼吸困难发生率、氧合指数(PaO2/FiO2)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OP组的女性比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均高于COP组(P〈0.05)。两组间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残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肺动脉氧分压差〔P(A-a)O2〕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TLC%、RV%、FEV1/FVC、DLCO%、PaO2、P(A-a)O2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激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8%(30/32);两组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80,P=0.038);COP组的痊愈率(50.0%)高于CTD-OP组(16.7%),复发率(7.1%)低于CTD-OP组(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4.20,P=0.04、0.03)。结论 COP与CTD-OP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相似,表现为轻、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异常,轻度低氧血症;激素治疗早期阶段有效率高,在后期的随访中发现CTD-OP患者较COP患者复发率高、痊愈率低,故对OP患者需要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原性 结缔组织疾病 机化性肺炎 体征和症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志物指导化疗药物选择的策略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立 黄静 +1 位作者 朱晓莉 魏晓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4-79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等分子标志物已发现和化疗药物的疗效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预测疗效以及指... 背景与目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等分子标志物已发现和化疗药物的疗效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预测疗效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价分子标志物指导化疗药物选择的策略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73例Ⅲ或Ⅳ期NSCLC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充足与否,分为免疫组化指导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RRM1以及Ⅲ型β微管蛋白,并根据分子标志物指导化疗药物的选择。B组则使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57.9%vs 34.3%,P=0.043)。A组及B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56 d和12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85 d和354 d;生存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A组及B组1年生存率、Ⅲ级以上化疗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71.4%vs 34.3%,P=0.018)。结论:免疫组化检测分子标志物指导化疗的策略能够提高化疗有效率,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在分子标志物指导化疗药物选择的策略下应用,将取得更高的治疗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化疗药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RRM1预测NSCLC患者G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蔷 朱晓莉 +1 位作者 张立 林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对比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rodent repair deficiency,complementationgroup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低表达患者选择健择联合顺铂(gemcitabine andcispl... 目的:对比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rodent repair deficiency,complementationgroup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低表达患者选择健择联合顺铂(gemcitabine andcisplatin,GP)方案和未经筛选经验性选用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方法,根据组织标本是否适宜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子标志物,在确诊为晚期NSCLC的患者中,ERCC1和RRM1低表达者归为A组,未经分子标志物检测的经验治疗者归为B组,经过4~6个周期的G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ve-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基于分子标志物结果选用GP方案较经验性选用GP方案有效率明显提高(χ2=5.377,P=0.02),PFS明显延长(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OS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ERCC1和RRM1低表达患者选择GP方案可以明显提高化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酸还原酶M1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尼司特对实验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重塑的干预
6
作者 张伟 林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实验大鼠气道重塑的干预。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另取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均用烟熏和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 目的:观察曲尼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实验大鼠气道重塑的干预。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另取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均用烟熏和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每日胃管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或曲尼司特(400mg·kg-1·d-1);对照组胃管内灌注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每组动物分别于处理后d7、14、28各处死8只进行相关检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取肺组织作HE染色,行病理形态学检查;天狼猩红偏振光法观察大鼠Ⅰ、Ⅲ型胶原分布和沉积情况,并行图像分析。结果:同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各组的BALF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中巨噬细胞的比率均明显下降(P<0.05);病理图像分析提示治疗组的气道壁厚度及腺体厚度/气道壁厚度、血管壁厚度等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胶原沉积以Ⅰ型为主,28d时增生明显;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Ⅰ型胶原的沉积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曲尼司特可能通过减轻COPD实验大鼠的巨噬细胞在气道的聚积,以及减少Ⅰ型胶原的沉积,从而改善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尼司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泡灌洗液 胶原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自身抗体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7
作者 贾金芳 黄静 朱晓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1-276,共6页
目的:评价一组肿瘤相关自身抗体(tumor-associated autoantibodies,T-AABs),包括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和CAGE,在恶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评估7-AABs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 目的:评价一组肿瘤相关自身抗体(tumor-associated autoantibodies,T-AABs),包括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和CAGE,在恶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评估7-AABs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 21-1)水平和Mayo模型联合诊断恶性肺结节的价值,并分析7-AABs与CT影像学征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02月经手术取得的208例肺结节患者病理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AABs水平,同时对比并结合CEA、NSE、CYFRA 21-1和Mayo模型,分析其在恶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分析AABs阳性表达与CT征象的相关性。结果:7-AABs在恶性肺结节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分别为54.7%、87.9%和92.1%。7-AABs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达70.0%。7-AABs与Mayo模型联合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9。7-AABs阳性表达与短毛刺征、空泡征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7-AABs水平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有一定价值,联合肿瘤标志物、Mayo模型检测可提高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7-AABs阳性表达与短毛刺征、空泡征相关,可能有助于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自身抗体 恶性肺结节 肺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夫林通过抑制NLRP3形成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 被引量:5
8
作者 许容容 孔辉 +3 位作者 徐健 陈雪松 朱晓莉 解卫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9-803,841,共6页
目的:探讨帕夫林(paeoniflorin,PA)对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 operation,SH)、对照组+帕夫林组(SH+PA)、模型组(BLM)、模型组+帕夫林(B... 目的:探讨帕夫林(paeoniflorin,PA)对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 operation,SH)、对照组+帕夫林组(SH+PA)、模型组(BLM)、模型组+帕夫林(BLM+PA);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2 mg/kg)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从造模当天开始,SH+PA、BLM+PA组小鼠每日给予50 mg/kg帕夫林灌胃,SH、BLM组小鼠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造模第14天处死小鼠,留取小鼠肺组织。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统计各组小鼠生存率;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定量评估肺组织胶原蛋白含量;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8、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NLRP3、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帕夫林可显著提高小鼠生存率;经帕夫林治疗14 d后,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病变较模型组减轻;小鼠肺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IL-18、IL-1β含量较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NLRP3蛋白水平以及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帕夫林可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程度,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形成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夫林 肺纤维化 NLRP3 博莱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冠肺炎预后与气道流阻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个体化模型
9
作者 潘诗雨 丁明 +2 位作者 黄静 黄英姿 蔡彦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8-198,共1页
目的为定量评估COVID-19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变化,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进行病人个体化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形态学、流体动力学因素与病情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20年2月1日~2020年3月20日在黄石市收治的重症COVID-19患者中选取5... 目的为定量评估COVID-19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变化,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进行病人个体化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形态学、流体动力学因素与病情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20年2月1日~2020年3月20日在黄石市收治的重症COVID-19患者中选取5例符合标准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分为生存组(3人)和死亡组(2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数据 计算流体力学 呼吸功能 病情转归 重症患者 个体化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