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诺贝尔奖成果案例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分子与细胞”中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姜晖 李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探索了以诺贝尔奖成果案例为主干线索牵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的改革试点,遴选课程11个核心章节的15个获奖案例,建议学生以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报告为蓝本开展合作调研,重点关注科学家的研究背景、发现发明的... 探索了以诺贝尔奖成果案例为主干线索牵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的改革试点,遴选课程11个核心章节的15个获奖案例,建议学生以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报告为蓝本开展合作调研,重点关注科学家的研究背景、发现发明的亮点、成果的理论或应用价值。在课堂实践中,构筑导入-汇报-互动-总结的研讨单元,采用同行组引导讨论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融入国家需求、科学艺术、应对挑战、创新精神等要素,通过课外调研和课堂研讨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生物医学基本素质和理念,在有限学时下取得良好成效,90%的学生认为学习收获显著。进一步提出该课程的方法优化、观点更新、思政融合、视野提升等改进设想,对生物医学类专业生物基础课程教学的提质增效具有潜在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与细胞 诺贝尔奖 教学创新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研究生培养 被引量:1
2
作者 洪宗训 温恬 顾宁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11期54-54,60,共2页
创建于187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位于马利兰州的巴尔的摩.其医学系和生物系及与生物有关的专业,都在美国名声斐然,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和生物化学等.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霍普金斯 研究生培养 约翰 美国 大学 生物化学 生物系 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大学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研究团队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1,共3页
东南大学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以发展针对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器件(器械)并积极推进临床应用为目标,研发医学影像增强用磁性、超声和金属等纳米材料及探针,以及显微医... 东南大学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以发展针对重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及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器件(器械)并积极推进临床应用为目标,研发医学影像增强用磁性、超声和金属等纳米材料及探针,以及显微医学影像仪器与肿瘤治疗用纳米药物与技术;探索可能存在的纳米生物效应;建立生物纳米材料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评价的新方法。为纳米生物材料及技术安全应用于临床铺垫基础,为建立和发展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新策略和方法创造条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纳米技术 东南大学 生物纳米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疾病诊断 临床应用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对比——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宇 姜飞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57,共5页
霍普金斯大学首创了“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该校在参考德国的“学徒式”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的基本国情进行了重大创新,形成了独具美国特色的“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推动研究生的规模培养和研究型大学的改革都产生... 霍普金斯大学首创了“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该校在参考德国的“学徒式”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的基本国情进行了重大创新,形成了独具美国特色的“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推动研究生的规模培养和研究型大学的改革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学校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招收研究生,1996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东南大学在如今已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通过对两所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进行研究,比较两所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总结出异同点,提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东南大学 管理模式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思政主题模块构建和思政元素矩阵设计——以东南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思政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肖可 邢柯雪 +2 位作者 谢建明 白云飞 孙啸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S01期18-21,共4页
以专业为单位,对相关课程进行统筹考虑、总体设计,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思考专业自身意义,从国家、文化、职业等多层面立体展开政治认同和道德修养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相关的伦理、法规,并对专业自身的理论特色适当引申,... 以专业为单位,对相关课程进行统筹考虑、总体设计,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思考专业自身意义,从国家、文化、职业等多层面立体展开政治认同和道德修养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相关的伦理、法规,并对专业自身的理论特色适当引申,是构建专业思政基本主题模块的有效思路。本文以东南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思政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顶层设计,凝练出专业使命感、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工匠精神、伦理法规、生物系统观等六大主题模块,进一步归纳各模块包含的思政元素,建立系统的生物信息学专业思政元素矩阵,并根据专业特点,统一规划思政教学体系,必将促进课程思政落细落实并在专业思政中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思政 思政元素矩阵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实证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秦学燕 张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1期136-140,共5页
当前,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 当前,志愿服务已成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锻炼并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总体评价八个维度对东南大学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现状调查和实证分析。从发挥组织优势、推动长效发展,拓展志愿项目、锻炼专业技能,搭建实践平台、培养创新能力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高校志愿服务育人机制,强化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推进高校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育人 东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的研究生创造力倾向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孙雪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1期141-144,共4页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创造力倾向因此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随机选取东南大学111名在校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基于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编制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校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水平较...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创造力倾向因此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随机选取东南大学111名在校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基于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编制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校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水平较为一般,性别、年级、本科学校层次和学科门类对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的影响甚小,而学生干部任职经历与其存在显著正相关。应从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综合入手,形成关于创造力提升的系统工程,有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创造力倾向 东南大学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现状和发展建议——基于东南大学与台湾大学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梦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S02期123-125,共3页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以及更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发展学生社团,该文以大陆(东南大学)和台湾地区(台湾大学)两所高校的学生社团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以及更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发展学生社团,该文以大陆(东南大学)和台湾地区(台湾大学)两所高校的学生社团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管理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陆地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社团 东南大学 台湾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评促教:中小学科学素养培养的创新路径
9
作者 邓晓棠 柏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9-151,共3页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各国也将科技人才看作最核心的竞争力。基于此时代背景,我国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评价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我国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虽然在短期内有助于...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各国也将科技人才看作最核心的竞争力。基于此时代背景,我国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评价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我国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虽然在短期内有助于选拔人才,但其长期危害不容忽视,给学生带来了创造力受限、学习兴趣低、片面发展等问题。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将从科学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教育体系中科学素养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从国际四大科学素养评测出发,探究以评促教的理念及实践路径,以期能够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科学素养 素养评价 以评促教 国际评测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琪 李明熹 +1 位作者 杨芳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6,48,共7页
近些年来,微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十分迅速。微纳米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材料组成在一个单元结构里,藉此具有多功能的、功能增强或协同增强的特性。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分支,在当前生物医学应用中取得了众多的功... 近些年来,微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十分迅速。微纳米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材料组成在一个单元结构里,藉此具有多功能的、功能增强或协同增强的特性。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分支,在当前生物医学应用中取得了众多的功能集成或功能增强等研究成果。主要综述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两类微纳复合材料,首先总结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微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原位生成/还原法、空穴法、离子交换法、一锅法、种子法、静电作用法以及胶束法等;其次,总结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复合材料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学成像、抗菌抗癌、免疫检测、电化学检测、催化降解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聚合物微纳米复合材料 银/氧化铁微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传感器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兆 黄雷 付德刚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利用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前沿性科研成果,将一系列优良资源转化为教学实验,建立了新型生物...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利用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前沿性科研成果,将一系列优良资源转化为教学实验,建立了新型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验的相辅相成,构建了"翻转课堂"新型授课模式,探索了实验教学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可行性。同时,从新型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实践体系构建的基础支撑、具体内容、实践效果、现实意义等方面来看,改革后的课程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科研创新及综合设计能力。这一探索为实验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融合 科研成果转化 翻转课堂 生物医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诊疗用磁性微纳材料
12
作者 蔡晓巍 阮晓博 +2 位作者 房坤 杨芳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6,55,共7页
磁性微气泡是由包膜微气泡和磁性纳米粒子组成的微纳复合结构,由于其具有超声对比剂和核磁共振对比剂的双重特性,已被应用于双模造影领域。声致穿孔现象(Sonoporation)使得磁性微气泡能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使其在药物输运和基因转染等... 磁性微气泡是由包膜微气泡和磁性纳米粒子组成的微纳复合结构,由于其具有超声对比剂和核磁共振对比剂的双重特性,已被应用于双模造影领域。声致穿孔现象(Sonoporation)使得磁性微气泡能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使其在药物输运和基因转染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而磁性微气泡与各种生物分子(抗体、肿瘤标记物等)的偶联,又扩展了磁性微气泡的应用领域,可用于分子影像诊断和靶向治疗肿瘤等方面,可以说磁性微气泡是新一代的生物医学诊疗用磁性微纳材料。总结了磁性微气泡的制备方法,磁性纳米颗粒与微气泡的结合方式,磁性微气泡的功能扩展,以及磁性微气泡在生物医学诊疗领域的实验研究,最后对磁性微气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构想,展望了磁性微气泡在诊疗学上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气泡 诊疗学 微纳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蛋白质结构生物信息学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祝云篪 陆祖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89-1999,共11页
本文总结了高通量蛋白质结构生物信息学的最新进展,包括结构数据管理、工具软件开发和结构数据挖掘三个主要方面。结构数据管理方面,得益于类AlphaFold系统的发展,蛋白质结构数据量实现爆发式增长,直接促进了压缩技术的升级,也吸引了研... 本文总结了高通量蛋白质结构生物信息学的最新进展,包括结构数据管理、工具软件开发和结构数据挖掘三个主要方面。结构数据管理方面,得益于类AlphaFold系统的发展,蛋白质结构数据量实现爆发式增长,直接促进了压缩技术的升级,也吸引了研究者对结构数据管理的关注。工具软件开发方面,以Foldseek为代表的新算法实现了高速的结构比对,突破了结构分析的通量瓶颈,此外深度学习模型的大量应用从多个方面改进了基于结构的蛋白质功能注释。结构数据挖掘方面,研究者以组学思维处理结构大数据,在持续的探索中提炼分析要素、优化方法,并在新工具的帮助下推动着结构数据挖掘的进阶。随着高通量方法的发展,结构生物信息学有望在生命科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结构生物信息学 高通量 类AlphaFold系统 结构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解读、特性探析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雨 张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31,共3页
大学生生命教育拓宽了生命教育研究对象,它既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的教育,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广博性、理念超前性、方... 大学生生命教育拓宽了生命教育研究对象,它既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的教育,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生命化的教育,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广博性、理念超前性、方式多样性的特征,可通过融合多元教育元素、拓展教育平台与载体、结合后疫情时代背景与联动多教育主体打造有深度、有精度、有温度、有广度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教育 内涵 特性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凯妮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S02期64-67,共4页
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与经济变革的背景下,全面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教育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与过硬的教育质量,在全球工程教育界居于领先地位,其... 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与经济变革的背景下,全面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教育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与过硬的教育质量,在全球工程教育界居于领先地位,其工程教育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支持等方面的做法极具特色,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麻省理工学院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和组学方法的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德武 张鵾 +1 位作者 何小青 谢建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介绍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细胞色素c、菌毛蛋白、电子介体等多种分子在EET过程中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利用网络方法和组学方法研究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的相关工作。从蛋白网络... 介绍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细胞色素c、菌毛蛋白、电子介体等多种分子在EET过程中的作用,综述近年来利用网络方法和组学方法研究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的相关工作。从蛋白网络、调控网络与整合网络等方面总结网络分析方法在关键电子传递分子识别、电子传递模块挖掘、电子传递途径推断等方面的应用;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多组学与宏组学等方面总结使用组学方法识别电子传递基因及其功能分析方面的研究;介绍整合生物网络与组学数据在产电微生物EET过程生物分子协调利用、关键基因与基因簇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整合多种生物网络和组学数据开展产电微生物EET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生物网络 组学方法 胞外电子传递 产电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塑形与锁钉分布及术后愈合状态对接骨板生物力学的影响
17
作者 周望 徐剑晴 +9 位作者 何思渊 张述 王俊文 焦竞 米博斌 刘国辉 朱威威 何智圣 张柳云 刘梦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4-650,共7页
目的分析塑形对接骨板弯曲强度以及不同锁钉分布情况对接骨板受力的影响,为临床上对接骨板进行塑形与选择不同的锁钉分布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根据YY/T 0342—2020标准对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应用理论分析及... 目的分析塑形对接骨板弯曲强度以及不同锁钉分布情况对接骨板受力的影响,为临床上对接骨板进行塑形与选择不同的锁钉分布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根据YY/T 0342—2020标准对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应用理论分析及有限元仿真方法对不同锁钉分布的假体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结果在30°折弯时,3.7 mm厚接骨板比2.7 mm厚接骨板的等效塑性应变高28%;3.7、2.7 mm厚接骨板的极限折弯角度分别为55°、67°。折痕对接骨板受力影响较小,未塑形结构四点弯曲强度为2.64 N·m,等效弯曲刚度为1.12 N·m^(2);带折痕四点弯曲强度为2.63 N·m,等效弯曲刚度为1.10 N·m^(2);正反折弯后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由2.64 N·m降低至2.45 N·m,降低约7.72%,等效弯曲刚度由1.12 N·m^(2)降低至0.98 N·m^(2),降低了12%,影响较为明显。植入填塞螺钉后单孔接骨板四点弯曲强度改善较为明显,由2.64 N·m提升至3.15 N·m,提升约19.32%,等效弯曲刚度由1.12 N·m^(2)提升至1.14 N·m^(2),提升幅度为2.1%。骨折线两侧至少各留出两个锁定孔不植入锁钉比打满锁钉应力降低约50%。在未形成骨痂的情况下,术后16周下地行走,TC4材质应力达到852.7 MPa,出现屈服。结论在需要进行较大塑形的临床场景下,不适合厚度过大的接骨板,厚度大塑形后更易出现接骨板断裂问题,可指导临床基于塑形角度选择合适厚度接骨板,极端情况可选择植入填塞螺钉。建议临床固定锁钉时,避免打满螺钉的固定锁钉方式;骨折线两端各保留两个锁定孔不固定锁钉,生物力学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形 接骨板 锁钉分布 四点弯曲强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咬合负载对牙髓治疗磨牙的生物力学影响
18
作者 朱芸熙 范丽敏 折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2-432,共1页
目的垂直根折是导致牙齿根管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超过10%。本研究旨在通过有限元建模仿真,探讨咬合力对健康和牙髓治疗过的下颌磨牙牙根应力的影响。方法使用CBCT扫描图像构建了下颌骨、牙骨质、牙周韧带,以及健康单根和牙髓... 目的垂直根折是导致牙齿根管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超过10%。本研究旨在通过有限元建模仿真,探讨咬合力对健康和牙髓治疗过的下颌磨牙牙根应力的影响。方法使用CBCT扫描图像构建了下颌骨、牙骨质、牙周韧带,以及健康单根和牙髓治疗后的双根牙齿三维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在施加75 N垂直咬合力、近中或远中倾斜力的情况下,这些载荷对单根和双根牙齿的位移、牙根和下颌骨的最大主应力的影响。此外,还模拟了正畸切割,研究了3 mm或5 mm的平切和30°斜切对牙根潜在断裂风险的影响。结果在所有载荷条件下,根表面的颈1/3处的应力最大,而不是在根尖部位。对于牙髓治疗后的双根牙齿,近中倾斜力导致远中根受拉力,而远中倾斜力导致近中根受拉力。远中倾斜力产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45.8 MPa。对同样的远中倾斜力,5 mm、30°斜切的双根牙齿会在牙槽骨引发应力集中,最大拉应力达5.4 MPa,超过了松质骨的极限拉伸强度。结论静态咬合力不会在根尖部位引起应力集中,从而不会在正常咀嚼负荷下导致根折。由近中和远中倾斜力引起的应力模式,可以帮助解释在未修复的健康磨牙中报告的垂直根折现象。30°斜切的双根牙齿可能导致牙槽骨极端负载和变形,这对牙髓治疗后的牙齿康复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治疗 牙槽骨 根尖部 牙周韧带 下颌磨牙 根折 双根 远中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和夹层升主动脉组织各层的生物力学和微观结构性质对比
19
作者 郭小亚 孙浩亮 +1 位作者 Dalin Tang 王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9-539,共1页
目的主动脉夹层疾病对主动脉血管壁各层的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尚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比正常和发生A型夹层的人体升主动脉组织各层的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来探究该问题。方法从13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和5例无主动脉疾病的供体... 目的主动脉夹层疾病对主动脉血管壁各层的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尚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比正常和发生A型夹层的人体升主动脉组织各层的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来探究该问题。方法从13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和5例无主动脉疾病的供体中共采集了18个升主动脉标本。对每个升主动脉标本进一步分解以获得3个组织样本:主动脉壁全层、内膜-中膜层和外膜层。对每个组织样本进行双轴拉伸测试获得实验应力拉伸比数据,采用Fung-Type材料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组织硬度。采用Elastin Van Gieson染色和Masson染色来量化组织中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密度。采用统计分析以确定夹层主动脉和正常主动脉组织各层的力学和微观结构性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在拉伸比为1.30时,夹层组内膜-中膜层样本的硬度在长轴方向上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68),而在其他方向或其他层组织中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尽管两组之间的弹性纤维或胶原纤维密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夹层组的所有3个组织层的弹性纤维密度通常较低,但胶原纤维密度较高。结论与正常主动脉组织相比,夹层主动脉组织中内膜-中膜层的弹性纤维密度较低,而组织硬度却较高,表明内膜-中膜层组织硬度可能是主动脉夹层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 主动脉疾病 动脉血管壁 主动脉组织 主动脉壁 弹性纤维 胶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在膝关节MR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
作者 王超 谢晓亮 +4 位作者 朱熹 黄文诺 尚松安 叶靖 王志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环境中通过优化扫描参数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在提升膝关节MRI扫描效率和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搜集110例行膝关节MRI平扫的患者,先后进行常规(常规组)与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扫描(复合组),采... 目的:探讨临床环境中通过优化扫描参数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在提升膝关节MRI扫描效率和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搜集110例行膝关节MRI平扫的患者,先后进行常规(常规组)与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扫描(复合组),采用双盲法比较两组主客观图像质量。结果:相较常规组,复合组PD和T1序列的骨髓、软骨、半月板、韧带、肌肉、脂肪、关节液的SNR分别提升89.3%、52.5%、65.3%、73.8%、60.3%、103.9%、58.9%和78.0%、172.9%、78.0%、72.5%、75.4%、63.4%、97.0%。相较常规组,复合组PD和T1序列的软骨-关节液、软骨-骨髓、半月板-关节液、韧带-关节液、骨髓-关节液、脂肪-关节液、肌肉-关节液的CNR分别提升119.5%、83.3%、116.2%、109.2%、109.2%、99.3%、116.8%和61.7%、23.1%、78.7%、32.5%、161.7%、44.9%、39.2%。复合组的峰值信噪比(PSNR)相较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结构相似度(SSIM)均>0.999。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中复合组病灶边缘区分度、运动伪影和综合诊断度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灶辨别度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优化扫描参数并结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复合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可在提升扫描效率的同时显著提高膝关节MRI的图像质量和综合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超分辨率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