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袭性曲霉病患者Toll样受体4基因变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晨 徐小勇 +4 位作者 谢浩 孙辉明 陈菲 方明 赵蓓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4-948,共5页
目的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家族是最重要的病原识别受体,动物实验发现TLR4-/-小鼠更容易感染曲霉。文中探讨我国汉族人群TLR4基因编码区变异情况以及该基因变异与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家族是最重要的病原识别受体,动物实验发现TLR4-/-小鼠更容易感染曲霉。文中探讨我国汉族人群TLR4基因编码区变异情况以及该基因变异与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确诊为IA的25例住院患者设为IA组,其中男性17例,平均年龄(52.4±12.3)岁,有基础疾病12例、无基础疾病的13例;健康体检者103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0例,平均年龄(56.0±17.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汉族人群。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提取外周血中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TLR4基因编码区序列后测序,测序结果与NCBI Gen Bank中的TLR4编码序列进行比对,并分析基因突变引起的氨基酸改变以及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比较IA组与对照组TLR4基因突变率的差异。结果研究共发现2个突变点,分别为219 C>G和1420 C>T,均为错义突变。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219 C>G突变导致TLR4识别病原体的功能区改变,TLR4 1420 C>T未引起结构域改变。IA组TLR4的突变频率为8%(2/25),2例TLR4基因突变的患者均无基础疾病;对照组未发现突变,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IA患者存在TLR4基因编码区错义突变(219C>G与1420C>T),该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机体对IA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TOLL样受体4 基因测序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纳米镍对秀丽线虫的发育毒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孔璐 唐萌 +1 位作者 王大勇 浦跃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3-628,共6页
应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研究金属纳米镍的生殖发育毒性。采用20nm和90nm镍分别以2.5和5.0μg·cm-2两个剂量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并以微米镍和生理盐水作对照,采用后代数目、世代时间、形态和体长、寿命和半数致死率等生殖发... 应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研究金属纳米镍的生殖发育毒性。采用20nm和90nm镍分别以2.5和5.0μg·cm-2两个剂量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染毒,并以微米镍和生理盐水作对照,采用后代数目、世代时间、形态和体长、寿命和半数致死率等生殖发育相关评价指标,对纳米镍生殖发育毒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微米镍组比较,秀丽线虫暴露于20nm和90nm镍的两个剂量组后,均表现出生殖和发育的异常(P<0.01),并有剂量依赖性。且90nm镍暴露对秀丽线虫后代数目、世代时间、形态和体长、寿命和半数致死天数等指标的缺陷作用均显著于20nm镍。研究表明,纳米镍可影响秀丽线虫的生殖和发育功能,这一效应与纳米粒径和暴露浓度有关。此结论可为制定纳米镍的接触限值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生物 秀丽隐杆线虫 纳米镍 发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神经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居静娟 浦跃朴 +1 位作者 尹立红 王大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8-22,共5页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蓝藻产生的主要毒素,中毒人群或动物会表现出神经毒害症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神经毒害及毒理。MCs可能由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转运并穿过血脑屏障,在动物脑组织中分布与蓄积。MCs会严重影响神...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蓝藻产生的主要毒素,中毒人群或动物会表现出神经毒害症状,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神经毒害及毒理。MCs可能由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转运并穿过血脑屏障,在动物脑组织中分布与蓄积。MCs会严重影响神经发育,损害动物的神经系统功能。MCs可能通过影响脑组织中的解毒与抗氧化系统,诱发其对动物神经系统发育与功能的伤害。在分析与讨论MCs神经毒理研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研究策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神经毒理 模式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细胞自然衰老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家瑱 万亚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6,共8页
衰老是任何生物都无法避免的生理现象,它由多种因素引起,其过程极其复杂.酵母细胞是目前衰老研究领域公认的模式生物,一系列影响衰老的分子作用机理及调控因素的发现均源自于对酵母细胞的研究.自然衰老是酵母细胞的衰老模式之一,由于该... 衰老是任何生物都无法避免的生理现象,它由多种因素引起,其过程极其复杂.酵母细胞是目前衰老研究领域公认的模式生物,一系列影响衰老的分子作用机理及调控因素的发现均源自于对酵母细胞的研究.自然衰老是酵母细胞的衰老模式之一,由于该衰老过程与其他高等真核细胞(特别是哺乳动物细胞)极为相似,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全面比较酵母细胞衰老的两种模式,详细介绍自然衰老过程中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复杂的自然寿命调控通路,包括卡路里限制以及药物添加对Ras/PKA、Sch9、Tor等营养依赖型调控通路的影响,并展望未来该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为全面深入了解高等生物,特别是人类自身的衰老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自然衰老 自然衰老调控通路 营养依赖型调控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组蛋白变体Htz1调控基因转录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慧颖 张家瑱 万亚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在真核生物染色质中,作为核心组蛋白的H2A是构成核小体重要组分,其变体之一H2A.Z高度保守,对真核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模式生物酿酒酵母中的H2A.Z被称作Htz1.在对多种生物H2A.Z的研究中,以对酿酒酵母组蛋白变体Htz1的探讨最为... 在真核生物染色质中,作为核心组蛋白的H2A是构成核小体重要组分,其变体之一H2A.Z高度保守,对真核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模式生物酿酒酵母中的H2A.Z被称作Htz1.在对多种生物H2A.Z的研究中,以对酿酒酵母组蛋白变体Htz1的探讨最为深入全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酿酒酵母Htz1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机制,涵盖其蛋白结构、染色质上的定位、翻译后修饰、结合机制、生物功能及其分子伴侣的作用等,并对未来该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组蛋白变体Htz1 表观遗传学 转录调控 分子伴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p70的细胞定位分析及在微管聚合中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张俞 史兴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Cep70的细胞定位及其在微管聚合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原核表达质粒p MALp2TCep70,在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MBP-Cep70。用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获得特异性的抗Cep70抗体。首先用该抗体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显微分析...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Cep70的细胞定位及其在微管聚合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原核表达质粒p MALp2TCep70,在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MBP-Cep70。用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获得特异性的抗Cep70抗体。首先用该抗体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显微分析,检测Cep70在细胞内的定位,再利用荧光标记的微管体外组装试剂盒研究Cep70在体外微管聚合中对微管形态的调节,最后利用微管混浊度试验,验证Cep70对微管聚合的功能影响。[结果]通过从细菌中诱导纯化蛋白,获得了大量高纯度的融合蛋白MBP-Cep70。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后得到了靶向Cep70的抗体。免疫荧光显微分析发现Cep70定位在微管组织中心(MTOC),即中心体上。通过对荧光标记的微管蛋白进行体外组装分析,发现Cep70增加了体外聚合微管的长度。进一步通过微管浑浊度试验,发现Cep70促进了体外微管的聚合。[结论]Cep70在细胞内定位在微管组织中心上,且在体外微管聚合上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70 抗体 免疫荧光 微管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