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纤通信可编程复接集成电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文虎 王志功 +1 位作者 吴微 朱恩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97-1200,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编程复接方法和结构 ,通过对编程端的设置可得到 2∶1、3∶1、4∶1及 5∶1的复接模式 .该方法鲁棒性强、应用范围广 ,其组合可实现除包含大于 6的质数之外所有路数的复接 ,解决了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同复接模式对应不同复...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编程复接方法和结构 ,通过对编程端的设置可得到 2∶1、3∶1、4∶1及 5∶1的复接模式 .该方法鲁棒性强、应用范围广 ,其组合可实现除包含大于 6的质数之外所有路数的复接 ,解决了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同复接模式对应不同复接结构的问题 .通过理论推导 ,本文着重分析了器件延时和时钟相位对芯片工作的影响 ,并指出了解决途径 .基于本方法和结构的全定制单片集成电路采用 0 35 μmCMOS工艺制造 ,芯片面积为 2 4 19mm2 ,实现了串行输出最高数据速率为 1 6 2Gbps的 10∶1复接 .在 1 2 5Gbps标准速率 ,工作电压 3 3V ,负载为 5 0Ω的条件下 ,功耗仅为174 84mW ,输出电压峰 峰值可达到 2 4 2V ,占空比为 4 9% ,抖动为 35psrms.测试结果表明芯片在复接性能、速度、功耗和面积优化方面的先进性 ,可满足不同吉比特率通信系统的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复接器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 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兆以太网物理层时钟产生/倍频单片集成电路设计
2
作者 孟凡生 朱恩 +2 位作者 熊明珍 王志功 孙玲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给出了一个基于TSMC 0 1 8μmCMOS工艺设计的千兆以太网物理层时钟产生 /倍频单片集成电路 .芯片采用电荷泵结构的锁相环实现 ,包括环形压控振荡器、分频器、鉴频鉴相器、电荷泵和环路滤波器等模块 ,总面积为 1 1mm× 0 8mm .采... 给出了一个基于TSMC 0 1 8μmCMOS工艺设计的千兆以太网物理层时钟产生 /倍频单片集成电路 .芯片采用电荷泵结构的锁相环实现 ,包括环形压控振荡器、分频器、鉴频鉴相器、电荷泵和环路滤波器等模块 ,总面积为 1 1mm× 0 8mm .采用 1 8V单电源供电 ,测得在负载为 5 0Ω时电路的输出功率大于 5dBm .芯片在PCB板上键合实现锁相环路的闭环测试 ,测得锁定范围为1 30MHz;当环路锁定在 1GHz时 ,振荡器输出信号的占空比为 5 0 4% ,rms抖动为 5 4ps,单边带相位噪声为 - 1 2 4dBc/Hz @1 0MHz .该电路适当调整可应用于千兆以太网IEEE80 2 3规范1 0 0 0BASE X的物理层发信机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钟产生/倍频 千兆以太网 锁相环 电荷泵 压控振荡器 分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兆以太网同步检测集成电路设计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文虎 王志功 +1 位作者 吴微 李本靖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5,共5页
采用两级分接电路结构 ,并将同步码字检测电路置于其间 ,设计了千兆以太网同步检测集成电路 .实现 1 .2 5Gb s速率的千兆以太网数据由 1路到 1 0路的串并转换以及同步码字的检测 .分析了RC网络效应对超高速集成电路中互连线的影响 ,基于... 采用两级分接电路结构 ,并将同步码字检测电路置于其间 ,设计了千兆以太网同步检测集成电路 .实现 1 .2 5Gb s速率的千兆以太网数据由 1路到 1 0路的串并转换以及同步码字的检测 .分析了RC网络效应对超高速集成电路中互连线的影响 ,基于TSMC 0 .35 μmCMOS工艺建立电路模型 .使用Smartspice工具在不同温度 ( 0~ 70℃ )、电源电压 ( 3.1 5~ 3.45V)及输入信号等条件下进行仿真 .结合版图参数提取后仿真的比较 ,证明了该设计在减小规模 ,简化结构和加快仿真流程方面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兆以太网 码组检测 互连线 同步检测集成电路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 Mbit/s和622 Mbit/s速率0.6μm CMOS工艺光纤用户网专用集成电路的部分核心芯片 被引量:4
4
作者 梁帮立 王志功 +2 位作者 田俊 章丽 熊明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4,共4页
采用国内的CSMC HJ 0 .6 μmCMOS工艺实现了 15 5Mb/s和 6 2 2Mb/s速率的光纤用户网专用集成电路的部分核心芯片。芯片测试结果表明 ,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LDD) ,前置放大器 (Pre Amp)和限幅放大器 (LA)集成电路达到了世界同类集成电路... 采用国内的CSMC HJ 0 .6 μmCMOS工艺实现了 15 5Mb/s和 6 2 2Mb/s速率的光纤用户网专用集成电路的部分核心芯片。芯片测试结果表明 ,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LDD) ,前置放大器 (Pre Amp)和限幅放大器 (LA)集成电路达到了世界同类集成电路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前置放大器集成电路 限幅放大器集成电路 CMOS工艺 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bit/s0.18μmCMOS1∶4分接集成电路
5
作者 沈桢 朱恩 +1 位作者 赵文虎 王志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6-429,共4页
研究了万兆以太网接收芯片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流片和测试了高速 1∶4分接芯片 ,采用 0 .1 8μmCMOS工艺设计的1∶4分接电路 ,实现了满足 1 0GBASE R的 1 0 .31 2 5Gbit/s数据的 1∶4串 /并转换 ,芯片面积 1 1 0 0 μm× 80 0 ... 研究了万兆以太网接收芯片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流片和测试了高速 1∶4分接芯片 ,采用 0 .1 8μmCMOS工艺设计的1∶4分接电路 ,实现了满足 1 0GBASE R的 1 0 .31 2 5Gbit/s数据的 1∶4串 /并转换 ,芯片面积 1 1 0 0 μm× 80 0 μm ,在输入单端摆幅为 80 0mV ,输出负载 5 0Ω条件下 ,输出2 .5 78Gbit/s数据信号电压峰峰值为 2 2 8mV ,抖动为 4psRMS ,眼图的占空比为 5 5 .9% ,上升沿时间为 5 8ps .在电源为 1 .8V时 ,功耗为 5 0 0mW .电路最高可实现 1 3.5Gbit/s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兆以太网 高速分接芯片 CMOS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bit/s 0.18μm CMOS激光驱动器的集成电路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恺 冯军 +1 位作者 黄璐 王志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0-513,共4页
为了得到低电压、低功耗、高速率的激光驱动器电路,采用0.18μmCMOS工艺设计了10Gbit/s的激光驱动器集成芯片.电路的核心单元为两级直接耦合的差分放大器和电流输出电路.为扩展带宽、降低功耗,电路中采用了并联峰化技术和放大级直接耦... 为了得到低电压、低功耗、高速率的激光驱动器电路,采用0.18μmCMOS工艺设计了10Gbit/s的激光驱动器集成芯片.电路的核心单元为两级直接耦合的差分放大器和电流输出电路.为扩展带宽、降低功耗,电路中采用了并联峰化技术和放大级直接耦合技术,整个芯片面积为0.94mm×1.25mm.经测试,该芯片在1.7V电源电压时,最高可工作在11Gbit/s的速率上;当输入10Gbit/s、单端峰峰值为0.3V的信号时,在50Ω负载上的输出电压摆幅超过1.7V,电路功耗约为77.4mW.进一步优化后,该电路可适用于STM64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驱动器 CMOS 直接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无线接收机射频前端结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建政 王志功 +1 位作者 李莉 王科平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61,共7页
论证了宽带无线接收机宜采用上边注入、固定中频的二次正交混频低中频结构.文中推导出单双正交与双双正交这两种二次正交混频结构中分别存在4种镜像抑制比及这4种镜像抑制比与其结构中的幅度失配ΔA或相位失配Δθ之间的定量关系.两种... 论证了宽带无线接收机宜采用上边注入、固定中频的二次正交混频低中频结构.文中推导出单双正交与双双正交这两种二次正交混频结构中分别存在4种镜像抑制比及这4种镜像抑制比与其结构中的幅度失配ΔA或相位失配Δθ之间的定量关系.两种结构的性能比较表明,宽带无线接收机射频前端更适合采用单双正交结构.为提高系统的镜像抑制性能,射频前端在单双正交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两个模块:射频滤波器与第2次混频之前的多相滤波器.最后,给出了整个射频前端系统的镜像抑制性能关系式,并给出一个设计实例(DRM接收机射频前端).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本射频前端结构具有良好的镜像抑制性能(当-10°≤Δθ≤10,°-0.1≤ΔA≤0.1时,4个镜像抑制比IRR≥61.16 dB),结合低中频结构固有的便于高集成度,支持多通信标准,且可避免寄生低频噪声影响等特点,使之成为实现宽带无线接收机的理想结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接收机 射频前端 二次变频 正交混频 镜像抑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高镜像抑制比DAB接收机射频前端架构的研究
8
作者 徐建 王志功 +1 位作者 牛小康 江汉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74-978,共5页
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数字音频广播(DAB)的接收机射频前端架构,并对其镜像抑制比(IRR)性能做了研究。它采用双正交直接下变频一上变频的镜像抑制结构,其中第一级下变频采用双正交直接变频,第二级上变频到2.048MHz中频。直接下变... 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数字音频广播(DAB)的接收机射频前端架构,并对其镜像抑制比(IRR)性能做了研究。它采用双正交直接下变频一上变频的镜像抑制结构,其中第一级下变频采用双正交直接变频,第二级上变频到2.048MHz中频。直接下变频具有高集成度的优点,而双正交下变频结构对正交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失配不敏感,从而提高了镜像抑制能力。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表明,这种新的接收机射频前端架构降低了镜像抑制对第一级高频正交信号相位和幅度失配的敏感程度,因此大大改善了镜像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音频广播(DAB) 射频前端 失配 镜像抑制比(I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M接收机射频前端芯片的频率规划设计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建政 王志功 +1 位作者 李莉 王科平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0-486,共7页
基于 DRM 标准,研究并设计了一种 DRM 广播接收机射频前端芯片的结构,该射频前端选用了上边注入、固定中频的二次正交混频低中频结构。经理论推导,给出了该结构的4种镜像抑制比(IRR)与相位误差或幅度误差的定量关系。经综合考虑镜像干... 基于 DRM 标准,研究并设计了一种 DRM 广播接收机射频前端芯片的结构,该射频前端选用了上边注入、固定中频的二次正交混频低中频结构。经理论推导,给出了该结构的4种镜像抑制比(IRR)与相位误差或幅度误差的定量关系。经综合考虑镜像干扰、互调干扰、低频本振谐波干扰、寄生低频噪声等因素与中频频率的定量或定性关系,确定了系统频率规划。该结构中除射频滤波器外其它模块均为片上实现,继承了低中频结构的所有优点。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频率规划的接收机射频前端完全满足 DRM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要求。此频率规划设计为射频前端芯片的电路级设计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M接收机 射频前端 频率规划 二次正交混频 低中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M-R光纤直放站中射频光收发模块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建 王志功 +1 位作者 江汉 马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7-690,共4页
对铁路GSM-R标准的光纤直放站中的射频光收发模块进行了设计、制造和测试.光发射部分的设计采用自动功率控制(APC)技术实现激光器功率的稳定输出,光接收部分采用冗余备份设计实现模块的高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光反射损耗小于-45 ... 对铁路GSM-R标准的光纤直放站中的射频光收发模块进行了设计、制造和测试.光发射部分的设计采用自动功率控制(APC)技术实现激光器功率的稳定输出,光接收部分采用冗余备份设计实现模块的高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光反射损耗小于-45 dB,接收时延低于60 ns.带外抑制和带内波动分别大于30 dB和小于0.5 dB,输入输出驻波比小于1.3.射频输出增益调节精度为1 dB,调节范围高达25 dB以上.同时,模块底噪声小于132 dBm/Hz,三阶互调达到-60 dBc以下.此外,模块提供了很好的告警和检测等功能.因此,该模块具有优异的射频光收发特性.模块最终在铁路GSM-R直放站中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完全达到铁路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R 光纤直放站 射频光收发模块 激光驱动器 FSK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M系统高速CMOS单片集成复用/解复用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文虎 王志功 +1 位作者 沈桢 朱恩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25-829,共5页
本文分析了TDM系统中复用器和解复用器的电路结构 ,通过比较各种结构之间的优缺点和应用特点 ,提出了 10Gb/s速率工作的复用和解复用器结构及其内部所应采用的电路 .进而 ,本文着重研究了系统中关键的同步电路 ,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和优化... 本文分析了TDM系统中复用器和解复用器的电路结构 ,通过比较各种结构之间的优缺点和应用特点 ,提出了 10Gb/s速率工作的复用和解复用器结构及其内部所应采用的电路 .进而 ,本文着重研究了系统中关键的同步电路 ,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采用TSMC 0 .2 5 μmCMOS工艺 ,本文制作了四种不同的同步触发器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比较 ,其中双预充电TSPC触发器可工作在 4GHz .以此为基础 ,本文还设计了半静态结构工作在 1.2 5Gb/s速率的 10 :1复用器、1∶10解复用器以及TSPC结构工作在 1.5 6 2 5Gb/s速率的 5∶1复用器和CML结构工作在 10Gb/s速率的1∶4解复用器 ,通过在晶片测试 ,其结果表明电路功能正确、工作稳定 ,达到了设计要求 ,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用器 解复用器 CMOS工艺 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2.4GHz低功耗低中频射频接收前端的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萌 李智群 沈董军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3-420,共8页
在0.18μm CMOS工艺下设计了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具有低功耗、低中频特性的2.4GHz射频前端。该射频前端由一个共栅结构的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VGLNA)和一个低功耗折叠正交吉尔伯特结构混频器构成,内部同时集成了一个给混频器提供I... 在0.18μm CMOS工艺下设计了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具有低功耗、低中频特性的2.4GHz射频前端。该射频前端由一个共栅结构的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VGLNA)和一个低功耗折叠正交吉尔伯特结构混频器构成,内部同时集成了一个给混频器提供IQ差分本振信号的二分频器以及一组缓冲器。其低噪声放大器具有高、低两个增益模式。为了弥补共栅低噪声放大器在增益和噪声等性能方面的不足,选取有一定增益的折叠吉尔伯特有源混频器结构。对共栅结构的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过程、相关负载电感建模过程及混频器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整个射频前端芯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射频前端核心电路在1.8V电源电压下工作电流为3.2mA,功耗为5.76mW;在高增益模式下,具有26dB的转化电压增益及8dB的噪声系数;在低增益模式下,输入1dB压缩点为-20d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前端 可变增益 低功耗 低噪声放大器(LNA) 折叠正交混频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 Gbit/s光接收机电路的全集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莹梅 王志功 +1 位作者 章丽 熊明珍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5,31,共4页
提供了应用于光纤传输系统同步数字体系(SDH)STM-16级别(2.5 Gb it/s)的全集成光接收机电路的设计。采用TSMC 0.25μm CMOS工艺进行流片。芯片对应于5μA的2.5 Gb it/s的PRBS输入码流(231-1),可恢复出一路1.25 GHz时钟,同时将2.5 Gb it/... 提供了应用于光纤传输系统同步数字体系(SDH)STM-16级别(2.5 Gb it/s)的全集成光接收机电路的设计。采用TSMC 0.25μm CMOS工艺进行流片。芯片对应于5μA的2.5 Gb it/s的PRBS输入码流(231-1),可恢复出一路1.25 GHz时钟,同时将2.5 Gb it/s的PRBS数据分接成4路625 Mb it/s数据,输出的时钟与数据均为标准的400 mV的PCML电平。芯片面积为1.04 mm×0.97 mm,电源电压为3.3 V时功耗为850 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输系统 时钟恢复电路 数据判决 1:4分接 电荷泵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网射频芯片中4.8GHz低功耗压控振荡器设计
14
作者 樊祥宁 曾军 +2 位作者 李斌 朱薇薇 陈晓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3-437,共5页
为满足无线传感网射频收发芯片中频率综合器的应用需求,采用TSMC 0.18μm RF 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个4.8 GHz低功耗LC压控振荡器.电路核心采用电流源偏置的互补差分负阻LC振荡器结构以及3 bit开关电容阵列,输出采用共源级缓冲.给出了... 为满足无线传感网射频收发芯片中频率综合器的应用需求,采用TSMC 0.18μm RF 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一个4.8 GHz低功耗LC压控振荡器.电路核心采用电流源偏置的互补差分负阻LC振荡器结构以及3 bit开关电容阵列,输出采用共源级缓冲.给出了电路设计,对噪声抑制进行了分析,并在Cadence环境下完成了版图设计,版图面积为700μm×900μm.在电源电压为1.8V条件下进行了后仿真,并采用2组SSGSS及1组三针直流探针完成了流片验证和芯片测试.结果表明:电路的后仿真调谐范围大于25%,能够有效地补偿工艺角偏差;在载波频率为4.8 GHz处,后仿真相位噪声为-126.8 dBc/Hz@3 MHz.实际测试中,电路的调谐范围为24%,在应用要求的3 MHz频偏处,相位噪声达到-121.12 dBc/Hz,核心电路工作电流仅为2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 压控振荡器 开关电容阵列 相位噪声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M-R光纤直放站中射频功放模块的设计
15
作者 徐建 姚子龙 +4 位作者 曾贤文 王蓉 王志功 陈建平 吉荣新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622,共7页
对满足铁路GSM-R标准的光纤直放站中的射频功放模块进行了设计、制造和测试。设计采用功率回退与预失真及双平衡输出级相结合的方法以实现射频功放模块的高线性度指标。采用自动增益控制、自动电平控制技术保证功放的增益稳定以及输出... 对满足铁路GSM-R标准的光纤直放站中的射频功放模块进行了设计、制造和测试。设计采用功率回退与预失真及双平衡输出级相结合的方法以实现射频功放模块的高线性度指标。采用自动增益控制、自动电平控制技术保证功放的增益稳定以及输出功率稳定。设计中增加了驻波比检测、控制电路等数控模块以保证功放模块的高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输出功率为16W,三阶交调失真(IMD3)达到-63dBc,表现出了优异的线性度,完全达到铁路GSM-R高铁直放站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M-R 光纤直放站 射频功放模块 自动增益控制(AGC) 自动电平控制 (ALC) 预失真 功率回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B射频接收机中的高性能电荷泵设计
16
作者 唐路 王志功 +2 位作者 朱存良 徐建 俞菲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7-1051,共5页
实现了一种用于DAB数字广播射频接收机的改进型电荷泵电路.电路核心部分采用带有运算放大器的改进型的共源共栅极电流镜结构实现,以改善电荷泵的电流匹配度.电荷泵中的带隙基准源采用自偏置宽摆幅电流镜结构以增加输出电压的范围.电荷... 实现了一种用于DAB数字广播射频接收机的改进型电荷泵电路.电路核心部分采用带有运算放大器的改进型的共源共栅极电流镜结构实现,以改善电荷泵的电流匹配度.电荷泵中的带隙基准源采用自偏置宽摆幅电流镜结构以增加输出电压的范围.电荷泵中的运算放大器采用叠式共源共栅极结构以获得更大的输入共模范围与更高的增益.芯片采用0.18μm CMOS工艺实现.测试结果显示,电荷泵的电流为0.3 mA.电流失配率在0.3~1.6 V输出电压范围内小于1%.在1.8 V供电电压下,芯片功耗约为4 mW.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电路结构实现了充放电电流的匹配,且功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泵 锁相环 电流失配 运算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耗全集成微电子神经桥接电路的设计
17
作者 沈晓燕 王志功 谢书珊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神经传导束中断是脊髓损伤后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微电子神经桥是利用微电子芯片或模块旁路受损神经传导束,重建因神经通路中断而丧失的功能。设计了一种基于0.5μm CMOS工艺的低功耗、全集成微电子神经桥电路,版图面积为1.21 mm×1... 神经传导束中断是脊髓损伤后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微电子神经桥是利用微电子芯片或模块旁路受损神经传导束,重建因神经通路中断而丧失的功能。设计了一种基于0.5μm CMOS工艺的低功耗、全集成微电子神经桥电路,版图面积为1.21 mm×1.18 mm。详细介绍了微电子神经桥核心单元电路低功耗两级运算放大器和输入/输出轨至轨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微电子神经桥接系统的通频带完全覆盖神经信号的频谱范围,增益可调至足够大,适用于神经信号探测和功能电激励。系统在±2.5 V供电情况下,功耗仅为3.4 mW,低功耗和系统全集成使得微电子神经桥向最终实现体内植入迈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重建 微电子神经桥 神经信号探测 低功耗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0.35μm CMOS工艺的单片集成微机械陀螺仪接口电路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旭程 冯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68-1872,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读取角速度信号的单片集成微机械陀螺仪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采用了相关双采样技术以抑制1/f噪声和运算跨导放大器的失调.为了方便系统仿真和测试,本文设计了一种微机械陀螺仪的等效电路.该接口电路采用0.35μm CMOS...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读取角速度信号的单片集成微机械陀螺仪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采用了相关双采样技术以抑制1/f噪声和运算跨导放大器的失调.为了方便系统仿真和测试,本文设计了一种微机械陀螺仪的等效电路.该接口电路采用0.35μm CMOS工艺设计并制造,芯片总面积为1.09mm×0.87mm.后仿真结果表明,该接口电路能达到0.58aF的电容分辨精度,动态范围达99.7dB.测试结果表明,接口电路系统增益为26.6mV/fF,在3.5V电源电压下系统总功耗为20.4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口电路 微机械陀螺仪 相关双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b/s0.35μmCMOS单片集成光接收机电路设计与实现
19
作者 黄璐 冯军 +2 位作者 王欢 盛志伟 王志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52,共4页
采用0.35μm 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单片集成光接收机电路.该芯片能将光电检测器检测到的速率为2.5Gb/s的信号进行放大,进行时钟恢复、数据判决,并通过一到四路分接输出四路速率为622Mb/s的信号.恢复出的经过四分频的时钟抖动以及最后分... 采用0.35μm 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单片集成光接收机电路.该芯片能将光电检测器检测到的速率为2.5Gb/s的信号进行放大,进行时钟恢复、数据判决,并通过一到四路分接输出四路速率为622Mb/s的信号.恢复出的经过四分频的时钟抖动以及最后分接输出的四路数据抖动的均方值分别为1.9ps和13ps.芯片在标准的5V电源电压下,功耗为2.05W,整个芯片面积为1600μm×87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机电路 单片集成 设计与实现 2.5GB/S 光电检测器 工艺设计 CMOS 时钟恢复 MB/S 时钟抖动 芯片面积 均方值 信号 速率 数据 输出 分接 分频 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GHz 0.25μmCMOS 1:2动态分频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欢 王志功 +6 位作者 冯军 朱恩 陆建华 陈海涛 谢婷婷 熊明珍 章丽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5-50,共6页
基于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 ,采用TSMC 0 .2 5 μmCMOS工艺 ,成功地实现了12GHz 1:2动态分频器。经测试 ,该分频器在输入信号频率为 10 .5 3GHz时 ,最小可分频幅度小于 2mV ,输入信号单端幅度小于 30 0mV时 ,可分频范围为 7GHz~ 12GHz。电... 基于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 ,采用TSMC 0 .2 5 μmCMOS工艺 ,成功地实现了12GHz 1:2动态分频器。经测试 ,该分频器在输入信号频率为 10 .5 3GHz时 ,最小可分频幅度小于 2mV ,输入信号单端幅度小于 30 0mV时 ,可分频范围为 7GHz~ 12GHz。电源电压 3.3V ,核心功耗 2 4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分频器 D触发器 CMOS工艺 电路设计 锁存器 分频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