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胡卫华 王净 +4 位作者 何向锋 褚莉莉 赵枫姝 蒋翠莲 李晓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UHSC)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体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从脐血中分离CD34+UH-SC,加入细胞因子SCF、IL-3和IL-6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特性。应用... 目的:建立稳定的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UHSC)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体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及免疫磁珠法从脐血中分离CD34+UH-SC,加入细胞因子SCF、IL-3和IL-6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观察细胞形态及其生长特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其CD34分子的表达,研究其增殖、生长和分化特性。以RT-PCR法检测干细胞高表达基因ABCG2的转录表达。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CD34+UHSC悬浮生长,约1周后易形成克隆球,增殖旺盛,呈现指数生长期;细胞增殖周期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趋缓;CD34+UHSC表面标志亦随体外培养时间延长而表达下降,同时ABCG2基因的表达亦逐步下调。结论:体外获得纯化的CD34+UHSC,生长稳定、增殖能力强,但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CD34+分子标志逐步丢失,提示在增殖旺盛的指数生长期7~21d内最适用于各项相关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造血干细胞 体外培养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β-榄香烯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琳 沈洪 王立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小鼠巨噬细胞(Mφ)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阐明黄芪、莪术的抗肿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黄芪甲苷、β-榄香烯体外作用小鼠Mφ细胞株J447A.1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分子(MHCⅡ、MHCⅠ、CD40、CD86),吞噬...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β-榄香烯对小鼠巨噬细胞(Mφ)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阐明黄芪、莪术的抗肿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黄芪甲苷、β-榄香烯体外作用小鼠Mφ细胞株J447A.1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分子(MHCⅡ、MHCⅠ、CD40、CD86),吞噬中性红实验检测Mφ的吞噬能力。结果经黄芪甲苷、β-榄香烯处理,J447A.1细胞表面MHCⅡ、MHCⅠ、CD40、CD86分子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其中黄芪甲苷组MHCⅠ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β-榄香烯组CD40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黄芪甲苷联合β-榄香烯组MHCⅡ、CD86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黄芪甲苷作用12h后,Mφ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β-榄香烯作用24h后,Mφ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尤以100μg/ml的作用浓度最佳;经黄芪甲苷与β-榄香烯联合作用后,Mφ吞噬中性红的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甲苷、β-榄香烯及其联用能增强Mφ表面MHC分子和免疫共刺激因子表达,促进Mφ的吞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Β-榄香烯 巨噬细胞 表面分子 吞噬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不同编码区重组抗原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乔伟振 孟继鸿 +3 位作者 李丽 梁久红 耿全林 周镇先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不同编码区重组蛋白片段的免疫反应性及其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以 4种HCV单片段抗原 (C、NS3、NS4或NS5 )检测抗 HCV抗体阳性血清 ;以 4种单片段抗原的混合物 (MIX)检测抗 HCV抗体阳性血清、大...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不同编码区重组蛋白片段的免疫反应性及其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以 4种HCV单片段抗原 (C、NS3、NS4或NS5 )检测抗 HCV抗体阳性血清 ;以 4种单片段抗原的混合物 (MIX)检测抗 HCV抗体阳性血清、大学生体检血清和抗 HCV抗体阴性质控血清。结果  90份抗 HCV抗体阳性血清中共有 75份可与一种或多种单片段抗原反应 ,阳性率分别为 70 .0 % (C)、6 1.1% (NS3)、5 2 .2 % (NS4 )、4 4 .4 % (NS5 ) ,其中仅与C、NS3、NS4和NS5一种抗原发生反应的分别有 8份、1份、2份和 3份血清标本 ;90份抗 HCV阳性血清经MIX抗原检测 ,阳性率为 83.3% (75 / 90 ) ;10 0份大学生血清和39份阴性质控血清经混合抗原检测均阴性。结论 HCV不同编码区重组蛋白片段有不同的免疫反应性 ,在发展抗 HCV抗体诊断试剂时 ,应采用各种不同编码区的混合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重组抗原 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嵌合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原夹心ELISA检测抗HCV总抗体 被引量:12
4
作者 韩振格 孟继鸿 周镇先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建立检测抗HCV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将与His或GST融合表达的HCV基因工程抗原,分别用作ELISA的包被和酶标记抗原,建立用于抗HCV总抗体检测的双抗原夹心ELISA。用此方法检测1 968份临床血清标本,并以间接ELISA... 目的建立检测抗HCV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将与His或GST融合表达的HCV基因工程抗原,分别用作ELISA的包被和酶标记抗原,建立用于抗HCV总抗体检测的双抗原夹心ELISA。用此方法检测1 968份临床血清标本,并以间接ELISA(北京万泰试剂)与之对照;此外,用套式RT-PCR检测部分血清的HCV RNA。结果有1 761份血清2种ELISA检测均为阴性,有190份血清均为阳性,两种方法符合率为99.1%;有17份血清的检测结果不相符,间接法阳性而本法阴性的14份,其中HCV RT-PCR阳性1份;本法阳性而间接ELISA阴性的3份,其中RT-PCR阳性2份。双抗原夹心ELISA与间接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9.48%、98.96%,特异性分别为99.94%、99.27%。结论新研制的检测抗HCV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抗体检测 双抗原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型特异性PCR基因分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丽 张建琼 +1 位作者 夏梅 孟继鸿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丙型肝炎病毒型特异性PCR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对 4 7份血液透析患者HCVRNA阳性的标本 ,用 5′非编码区 (5′ NCR) 1、2、3、1b型特异性引物 ,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分型。结果  4 7份HCVRNA样本 4 3例可以分型 ;优势株... 目的 建立一种丙型肝炎病毒型特异性PCR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对 4 7份血液透析患者HCVRNA阳性的标本 ,用 5′非编码区 (5′ NCR) 1、2、3、1b型特异性引物 ,进行逆转录巢式PCR扩增分型。结果  4 7份HCVRNA样本 4 3例可以分型 ;优势株为 1b亚型 ,1b及 1b相关型占总样本数的 87.2 3% (4 1 / 4 7) ;7例为混合感染 ,占可分型数的 1 6 .2 7% (7/ 4 3)。结论 本组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HCV基因型的分布可能与地区流行及医源性传播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型 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NK细胞及其表面KIR受体的配体HLA-G和HLA-E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乔东艳 于红 +3 位作者 张爱凤 潘宁 付波 翟敬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60-762,共3页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天然杀伤(NK)细胞及其表面KIR受体的配体HLA-G和HLA-E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及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60例,包括子痫前期...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天然杀伤(NK)细胞及其表面KIR受体的配体HLA-G和HLA-E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及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60例,包括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孕妇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NK细胞分布和数量以及NK细胞表面KIR受体的配体HLA-G和HLA-E蛋白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各10例)胎盘组织HLA-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NK细胞主要分布在胎盘组织的蜕膜层。子痫前期组NK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HLA-G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两组间HLA-E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母胎界面NK细胞数量异常增高以及HLA-G的表达降低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天然杀伤细胞 KIR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G 人类白细胞抗原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C1介导多药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雅婷 窦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30-433,共4页
多药耐药性是肿瘤化疗失败最常见的原因,ATP结合盒(ABC)药物转运蛋白在肿瘤多药耐药性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ABCC1是ABC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通过介导细胞内药物排出、改变药物在细胞内分布,进而引起肿瘤耐药。作者就ABCC1介导的多药耐药... 多药耐药性是肿瘤化疗失败最常见的原因,ATP结合盒(ABC)药物转运蛋白在肿瘤多药耐药性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ABCC1是ABC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通过介导细胞内药物排出、改变药物在细胞内分布,进而引起肿瘤耐药。作者就ABCC1介导的多药耐药及逆转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C1 多药耐药 肿瘤化疗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R及其HLA配体基因多态性与人类肿瘤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建琼 潘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天然杀伤(NK)细胞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体的多态性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生殖系统疾病和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本... 天然杀伤(NK)细胞表面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体的多态性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生殖系统疾病和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本文重点介绍KIR及其配体HLA基因与白血病、黑色素瘤、鼻咽癌、宫颈癌、肝癌等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以及该领域新发现的意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汉族人群KIR配体HLA-Cw位点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丽 崔燕 +1 位作者 何成涛 缪凤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使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江苏地区汉族人群KIR配体HLA-Cw的基因多态性。方法合成10对特异性分型引物及1对内参照引物,对183例江苏地区汉族无关个体进行HLA-Cw低分辨率分型。用χ2检验对等位基因表现频率进行... 目的使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江苏地区汉族人群KIR配体HLA-Cw的基因多态性。方法合成10对特异性分型引物及1对内参照引物,对183例江苏地区汉族无关个体进行HLA-Cw低分辨率分型。用χ2检验对等位基因表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8种等位基因;HLA-Cw01~08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7、0.01、0.19、0.07、0.00、0.11、0.15、0.11,其中HLA-Cw01、03、06、07型为常见型;有12例样本未扩增出HLA-Cw01~08等位基因型,占总人数的6.60%。经吻合度χ2检验验证,所有样本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χ2=223.5,df=28,P>0.05)。第一组的HLA-Cw02、04、05、06基因频率之和(GF=0.186 9)小于第二组的HLA-Cw01、03、07、08型之和(GF=0.606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江苏地区汉族人群HLA-Cw基因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和独特的地理和人种特征。HLA-Cw01~08等位基因的分布以HLA-Cw01、03、06、07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 多态性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启东地区人群KIR基因型及单倍型与HBsAg清除相关 被引量:1
10
作者 缪凤琴 潘宁 +3 位作者 孙杭 张莹 陈建国 张建琼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的多态性、KIR基因型及单倍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肝癌高发的启东地区HBV感染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随访10年后对其再...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的多态性、KIR基因型及单倍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转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肝癌高发的启东地区HBV感染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随访10年后对其再次进行血清学检测,按照HBsAg是否转阴分为HBsAg转阴组(161例)和HBsAg持续阳性组(493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方法进行KIR分型,用χ2检验对KIR等位基因阳性率、KIR基因型、KIR单倍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sAg转阴组KIR2DS4(d)、单倍型1和基因型AG的频率高于HBsAg持续阳性组(P=0.014、P=0.029、P=0.048);KIR2DL5的频率低于HBsAg持续阳性组(P=0.044)。结论江苏启东地区KIR2DS4(d)、单倍型1和基因型AG可能是HBsAg转阴的保护因素,KIR2DL5可能是HBsAg持续阳性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若干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窦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79-82,共4页
随着干细胞(stem cells,SC)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肿瘤细胞和SC之间有惊人的相似处,如自我更新和分化。肿瘤可能通常起源于正常SC的转化,相似的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既调节SC也调节肿瘤细胞的自我更新。许多证据表明,大多数的肿瘤组织... 随着干细胞(stem cells,SC)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肿瘤细胞和SC之间有惊人的相似处,如自我更新和分化。肿瘤可能通常起源于正常SC的转化,相似的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既调节SC也调节肿瘤细胞的自我更新。许多证据表明,大多数的肿瘤组织中存在着具有SC特征的“起始肿瘤细胞”,称之为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或癌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其具备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和肿瘤增长及复发的根源,由此而产生了TSC学说。本文就TSC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自我更新 分化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