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动追踪技术下女性健身裤要素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山金晶 李敏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58,共5页
为了解上海在读大学生对于女性健身裤的消费心理与购买偏好,帮助品牌从消费者角度进行产品设计,在已有理论基础和资料收集中,筛选出9个健身裤感知属性,结合8个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品牌,根据线上调研筛选出30款健身裤,整理出主要的健身裤设... 为了解上海在读大学生对于女性健身裤的消费心理与购买偏好,帮助品牌从消费者角度进行产品设计,在已有理论基础和资料收集中,筛选出9个健身裤感知属性,结合8个具有代表性的运动品牌,根据线上调研筛选出30款健身裤,整理出主要的健身裤设计要素。通过眼动仪与配套问卷,从大学生消费者角度对健身裤的造型设计进行视觉体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身裤的色彩、图案、裤型、Logo位置和结构线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均有影响,且除造型设计外的感知因素中,面料质感、功能和价格也对大学生购买健身裤时的选择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裤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眼动追踪技术 感知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与皮肤动态接触下的湿感觉阈限与强度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昭华 唐香宁 +1 位作者 李俊 李璐瑶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3-100,共8页
为研究织物以不同速度与皮肤动态接触过程中对湿感觉的影响,分析了湿感觉绝对阈限与阈上强度的影响机制。通过向织物内添加定量的水,让受试者应用心理学标尺对湿感觉的阈上强度进行评分;然后通过注射泵向织物持续加水直至受试者感觉到湿... 为研究织物以不同速度与皮肤动态接触过程中对湿感觉的影响,分析了湿感觉绝对阈限与阈上强度的影响机制。通过向织物内添加定量的水,让受试者应用心理学标尺对湿感觉的阈上强度进行评分;然后通过注射泵向织物持续加水直至受试者感觉到湿,记录此时的加水量为绝对阈限;最后采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测试皮肤区域的温度变化,计算皮肤冷却率。结果表明:皮肤冷却率与湿感觉阈上强度呈正相关,与绝对阈限呈负相关;湿感觉阈上强度可根据织物的最大瞬态热流量、含水量和摩擦因数进行预测,绝对阈限可根据织物的润湿时间和摩擦因数进行预测;绝对阈限适用于评价皮肤在初始出汗状态下的湿敏感性,在皮肤大量出汗时用阈上强度可更好地评价湿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皮肤 动态接触 湿感觉 绝对阈限 阈上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环境下局部电加热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昭华 陈雪 +2 位作者 倪军 杨玉桐 邹一凡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7-194,共8页
为探究冷环境下电加热服加热位置对人体热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利用碳纤维加热片分别对人体8个部位进行加热,探究局部热敏感性及热偏好的差异,并根据局部热敏感分区的结果进行两两组合加热,校验局部热敏感分区的科学性。结果表明:不同部位... 为探究冷环境下电加热服加热位置对人体热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利用碳纤维加热片分别对人体8个部位进行加热,探究局部热敏感性及热偏好的差异,并根据局部热敏感分区的结果进行两两组合加热,校验局部热敏感分区的科学性。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间的热敏感性与偏好加热温度存在显著差异,脚部对整体热感觉影响最大(影响因子为0.112),其次是背部(影响因子为0.082),四肢偏好加热温度高于躯干2.1~3.7℃;单部位加热时(除脚部)不能达到全身热舒适性,应采用组合加热,且组合加热脚部与背部效果最佳;从能耗角度分析,局部加热时应首先加热脚部,其次可组合加热胸腰、腹腰部位,加热需求更大时可组合加热背部与脚部。本文研究结果为局部电加热服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加热片 加热部位 电加热服装 局部热敏感性 热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局部皮肤的气流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昭华 陈之瑞 +3 位作者 李璐瑶 肖平 彭浩然 张钰涵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5-130,137,共7页
为探究人体不同体段皮肤对气流的敏感性差异及影响因素,测试了人体前胸、后背上、后背下、大腿前和大腿后5个体段在接受低于皮肤温度5℃、等于皮肤温度和高于皮肤温度5℃的气流刺激时,各体段的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率以及主观气流强度感觉,... 为探究人体不同体段皮肤对气流的敏感性差异及影响因素,测试了人体前胸、后背上、后背下、大腿前和大腿后5个体段在接受低于皮肤温度5℃、等于皮肤温度和高于皮肤温度5℃的气流刺激时,各体段的局部皮肤温度变化率以及主观气流强度感觉,应用韦伯分数分析各体段对气流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通风温度对人体气流敏感性有显著影响,当通风温度与局部皮肤温度相等时,皮肤气流敏感性最差,说明温度感受器对皮肤气流感知发挥重要作用;后背上部与大腿前部对热气流最敏感,而后背下部与大腿后部对冷气流最敏感,但各部位之间并未发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温度 气流敏感性 通风服 热感觉 生理效应 局部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针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永荣 左凯悦 朱雨桦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26,共6页
针对服用聚酰亚胺在冬季针织产品应用中的热湿舒适性问题,选择聚酰亚胺、棉纤维、黏胶纤维和羊毛单纱合股编织21种纬平针组织织物、四平针组织织物和罗纹空气层组织织物,测试织物结构参数和热湿舒适性能。结果表明,纤维成分、纱线种类... 针对服用聚酰亚胺在冬季针织产品应用中的热湿舒适性问题,选择聚酰亚胺、棉纤维、黏胶纤维和羊毛单纱合股编织21种纬平针组织织物、四平针组织织物和罗纹空气层组织织物,测试织物结构参数和热湿舒适性能。结果表明,纤维成分、纱线种类和织物组织结构影响织物的保暖性、透湿性、透气性和液态水传递性;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各织物试样的热湿舒适性能,综合评价值依次为M_(15)>M_(1)>M_(6)>M_(7)>M_(8)>M_(13)>M_(20)>M_(21)>M_(5)>M_(12)>M_(4)>M_(14)>M_(3)>M_(19)>M_(2)>M_(17)>M_(18)>M_(11)>M_(9)>M_(10)>M_(16),纯聚酰亚胺罗纹空气层组织的热湿舒适性能最优,其次为纯聚酰亚胺纬平针组织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热湿舒适性 结构参数 模糊综合评判 针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对平纹织物折皱回复规律的影响
6
作者 赵娜娜 丁雪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46,共5页
为了分析湿度在织物折皱回复中所发挥的作用,搭建了温湿度可调的试验平台,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测量织物折皱角回复全过程变化。选用6种平纹机织物(棉、桑蚕丝、羊毛各2种)为试验面料,以30 N压力压制织物折痕24 h预制折皱试样,置于温度2... 为了分析湿度在织物折皱回复中所发挥的作用,搭建了温湿度可调的试验平台,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测量织物折皱角回复全过程变化。选用6种平纹机织物(棉、桑蚕丝、羊毛各2种)为试验面料,以30 N压力压制织物折痕24 h预制折皱试样,置于温度20℃、相对湿度70%和90%条件的平台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各织物经纬向折皱随时间变化的折皱角散点图,发现湿度对织物折皱回复起显著作用,且受面料规格参数影响;湿度作用下,织物折皱最终回复效果与纱线线密度成反比,与纱线捻度成正比;同时证明本文搭建的试验平台具有可操作性,为深入研究织物在热、湿、力等多变外界环境影响因素下折皱回复性能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皱 回复 湿度 角度 平纹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