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地对苦荞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淼 成圆 +2 位作者 李爽 樊梓鸾 王思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13-2521,共9页
为评价产地对苦荞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的影响,测定了7个不同产区苦荞的活性成分(总多酚、总黄酮和D-手性肌醇)、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 为评价产地对苦荞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的影响,测定了7个不同产区苦荞的活性成分(总多酚、总黄酮和D-手性肌醇)、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降糖活性(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了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苦荞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具有显著差异。华北地区的一种苦荞(编号DT)总多酚和D-手性肌醇含量最高,分别为37.24和3.97 mg/g;总多糖含量最低,为14.42 mg/g;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半数清除质量浓度(IC_(50))为0.630和0.119 g/L;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IC_(50)为1.228和1.327 g/L。华中地区的一种苦荞(编号SQ)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5.47 mg/g。西南地区的一种苦荞(编号QJ)总多糖含量最高,为24.98 mg/g。发挥抗氧化能力和降糖活性的活性成分为总多酚、总黄酮和D-手性肌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抗氧化能力 降糖活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食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红松林退化演替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18
2
作者 孙雪 隋心 +2 位作者 韩冬雪 刘岩 冯富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1-919,共9页
为了全面了解原始红松林退化演替为次生林后土壤生境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小兴安岭典型的原始阔叶红松林、退化演替后先锋阶段的白桦林及亚顶级阶段的硬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分析三者0~<10 c... 为了全面了解原始红松林退化演替为次生林后土壤生境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小兴安岭典型的原始阔叶红松林、退化演替后先锋阶段的白桦林及亚顶级阶段的硬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分析三者0~<10 cm和10~20 cm表层土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林型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平均颜色变化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培养初期表现为原始阔叶红松林>硬阔叶林>白桦林;培养末期表现为原始阔叶红松林>白桦林>硬阔叶林,三者的AWCD值在0~<10 cm土层分别为1.06、0.86、0.81,10~20 cm土层分别为0.68、0.47、0.45,原始林显著高于次生林(P<0.05),说明原始林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代谢活性显著高于次生林;同一林型下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均表现为0~<10 cm土层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和Richness丰富度指数也均表现为原始林显著高于次生林(P<0.05).原始林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综合利用强度均大于次生林,不同林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碳源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碳水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多聚物类碳源是原始林退化演替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碳源利用上发生变化的敏感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退化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系WSC-6的菌种组成特性及其木质纤维素分解能力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伟东 王小芬 +3 位作者 李玉花 刘长莉 李文哲 崔宗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0-215,共6页
利用平板分离法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研究了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复合系WSC-6的菌种组成,平板法分离得到了9株好气性的细菌,它们与Pseudoxanthomonas taiwanensis、Tepidiphilus margaritif er、Bacillus sp.E53-10、Proteo... 利用平板分离法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研究了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微生物复合系WSC-6的菌种组成,平板法分离得到了9株好气性的细菌,它们与Pseudoxanthomonas taiwanensis、Tepidiphilus margaritif er、Bacillus sp.E53-10、Proteobacterium S072、Beta proteobacterium HMD444、Rhizobiaceae str.M100、Petrobacter succinimandens BON4、Bacillus thermoamylovorans、Paenibacillus sp.SAFN-016的相似率分别达到了97.5%,99.0%,98.4%,100%,98.9%,99.3%,98.1%,99.5%,99.8%。利用DGGE分析表明,复合系中还存在利用平板法难以培养的5株厌氧或者兼性厌氧细菌,它们的16SrDNA V3区的序列与Ureibacillus thermosphaericu、Clostridium thermosuccinogenes、Clostridium thermopalmarium、Uncultured Clostridium sp.clone A1-3、Uncultured bacterium tbr4-24具有很高的相似率。在50℃静置培养条件下,接种3d后复合系WSC-6可以分解添加稻秆总量的81.3%。好氧菌与厌氧菌共存于复合系中,复合系表现出了高的细菌组成多样性,从而保证了复合系具有强的稳定性和多菌协同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明确菌种组成多样性对于研究复合系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机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分解 微生物复合系 菌种组成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斑长跗萤叶甲对几种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9
4
作者 刘航 迟德富 +2 位作者 陈海一 宇佳 李晓灿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8-493,共6页
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和风洞的方法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出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的植物挥发物,为该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02、103倍的薄... 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和风洞的方法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出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的植物挥发物,为该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02、103倍的薄荷精油和1 mol.L-1的香叶醇能引发双斑长跗萤叶甲强烈的EAG反应(P<0.01),且嗅觉测试表明,薄荷精油(稀释102倍)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驱避率为(74±5.47)%,香叶醇(1 mol.L-1)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引诱率为(70±10.00)%。风洞行为趋性研究表明:稀释102倍的薄荷精油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驱避率为(72±8.37)%,而1 mol.L-1的香叶醇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佳引诱率为(66±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EAG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7S、11S球蛋白亚基缺失突变体豆腐加工特性的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刁桂珠 潘俊波 +7 位作者 姜自芹 葛玉君 郑天慧 曾蕊 吴帅 宋波 拓云 刘珊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5,共7页
以4份7S、11S球蛋白不同亚基组成大豆种质为试材,采用小样本大豆加工方法制作豆腐,测定其豆腐产量、豆腐干重(DTW)、豆腐蛋白含量(PC)、豆腐硬度和豆浆蛋白率(RPA)等豆腐品质指标,并分析和鉴定其豆腐加工特性来明晰以上四种大豆种质在... 以4份7S、11S球蛋白不同亚基组成大豆种质为试材,采用小样本大豆加工方法制作豆腐,测定其豆腐产量、豆腐干重(DTW)、豆腐蛋白含量(PC)、豆腐硬度和豆浆蛋白率(RPA)等豆腐品质指标,并分析和鉴定其豆腐加工特性来明晰以上四种大豆种质在豆腐品质加工上的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大豆7S球蛋白亚基表现分别为:α'-亚基缺失,[(α'+α)+11S(Ⅱb+Ⅱa)]-亚基缺失和β-亚基极少型变异种质日A-5、日B-1和越南褐脐做成的豆腐在豆腐产量、豆腐干重、豆腐蛋白质含量、豆腐硬度和豆浆蛋白率等品质性状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四个大豆材料间的湿、干豆腐产量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α'-亚基缺失型日A-5是适用于以硫酸钙作为凝固剂加工豆腐的大豆种质资源。低大豆7S球蛋白品系日B-1因同时伴随有11S酸性亚基缺失,所制豆腐硬度低、成型差。越南引进的越南褐脐(β-少型)可在优质豆腐用品种亲本选配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球蛋白 亚基缺失种质 豆腐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强和光质对白桦幼树体内三萜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新宇 尹静 +4 位作者 詹亚光 任春林 邱伟 陈秀福 景丽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75-478,共4页
来源于白桦树皮中的五环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白桦酯醇和齐墩果酸,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是具开发潜力的抗癌和抗艾滋病毒类天然物质。本研究以白桦幼树为研究试材,通过不同光质和光强处理,检测白桦树各部位白桦酯醇和齐墩果酸含量变化。... 来源于白桦树皮中的五环三萜类次生代谢产物白桦酯醇和齐墩果酸,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是具开发潜力的抗癌和抗艾滋病毒类天然物质。本研究以白桦幼树为研究试材,通过不同光质和光强处理,检测白桦树各部位白桦酯醇和齐墩果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白光)相比,红、黄、蓝、绿4种光质处理均降低白桦茎外皮中这两种三萜物质的积累;绿光处理下可显著提高叶片中齐墩果酸含量,而蓝光处理下可显著提高叶片中白桦酯醇含量,两种物质分别为对照的13.28倍和1.959倍。生长季节内,茎皮中齐墩果酸和白桦酯醇含量以八月份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月份,且以遮光处理(50%自然光)的效果较佳,齐墩果酸和白桦酯醇含量比正常光处理分别提高30.50%和45.09%。白桦植株中白桦酯醇和齐墩果酸含量的变化显著受到季节的调控。该研究为白桦树中三萜物质高效积累的栽培技术建立和代谢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白桦酯醇 齐墩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鱼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荻 刘红柏 +2 位作者 卢彤岩 华育平 孙大江 《水产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4-89,共6页
鲟鱼是一种有着较高经济及科研价值的稀有、大型鱼类。但近年来,一些危害较大的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给鲟鱼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发现,病毒性疾病所占比重较大,是造成鲟鱼苗种大批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首鲟虹彩病毒,高... 鲟鱼是一种有着较高经济及科研价值的稀有、大型鱼类。但近年来,一些危害较大的流行性疾病的发生,给鲟鱼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发现,病毒性疾病所占比重较大,是造成鲟鱼苗种大批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首鲟虹彩病毒,高首鲟疱疹病毒—Ⅰ,Ⅱ和铲鲟虹彩病毒是已知引发鲟鱼病毒性疾病的主要病毒。本文针对这四种病毒病的临床症状、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原分离的方法以及该病的预防、治疗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病毒性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新品种哈菜豆8号的选育 被引量:5
8
作者 冯国军 刘大军 +3 位作者 叶永亮 王杰 王玉莉 闫国柱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8-29,共2页
哈菜豆8号是以96-9为母本、紫花油豆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经6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蔓生菜豆新品种,从播种到采收55d(天)左右;嫩荚绿色,扁条形,荚长13cm、宽2cm,单荚质量18g,肉质面,无背缝线和腹缝线纤维;抗炭疽病能力强于紫花油豆;每667m2产... 哈菜豆8号是以96-9为母本、紫花油豆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经6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蔓生菜豆新品种,从播种到采收55d(天)左右;嫩荚绿色,扁条形,荚长13cm、宽2cm,单荚质量18g,肉质面,无背缝线和腹缝线纤维;抗炭疽病能力强于紫花油豆;每667m2产量2000kg左右,适于棚室和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哈菜豆8号 早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眠宝与眠乃宁对梅花鹿麻醉效果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利 赵生财 +3 位作者 肖建华 李静 范宏刚 化育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对比试验 麻醉效果 眠乃宁 梅花鹿 鹿眠宝 846合剂 复合麻醉 反刍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石油降解真菌的生长及降解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洪柏 曲丽娜 王秋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61-1367,共7页
通过对4株石油降解真菌的生长速率及其对液体培养基中的原油和土壤中污油的降解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J12(Fusarium sp.)菌株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最大。在原油液体培养基培养30d后,色谱... 通过对4株石油降解真菌的生长速率及其对液体培养基中的原油和土壤中污油的降解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J12(Fusarium sp.)菌株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最大。在原油液体培养基培养30d后,色谱-质谱检测表明:J12菌株对C16~C31的直链烃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J3(Bionectria sp.)和J4(Stachybotrys sp.)菌株能够完全降解原油中的芳香烃和支链烃,并且J4菌株还可以完全降解C33的直链烃,但是新增了C14的直链烃和一种C16H22O4;J11(Fusarium sp.)菌株可以完全降解C10的芳香烃,但是产生了两种C16H22O4。从原油降解后的组分及土壤中污油的组分检测结果推断,C7和C10芳香烃可能是石油烃降解的中间产物;J12菌株对原油和污油30d的降解率都最高,分别为64.25%和30.58%;除了J3菌株外,其他3个菌株对土壤中的污油降解率都低于原油的降解率。通过对菌株的生长速率及降解率比较发现,试验中石油的降解率与菌株的生长速率没有必然联系,主要与菌株的降解特性及石油的组分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真菌 组分分析 生长特性 降解特性 石油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抗原表位预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洪一 孙立娜 +1 位作者 张杰 任静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7-70,共4页
探索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抗原表位,为基于抗原表位策略制备CGMMV抗血清打下基础。利用MEGA软件中的邻近算法对CGMMV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不同CGMMV分离物可分... 探索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抗原表位,为基于抗原表位策略制备CGMMV抗血清打下基础。利用MEGA软件中的邻近算法对CGMMV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不同CGMMV分离物可分为2个类群,不同分离物间未见明显的寄主相关性和地理相关性。应用不同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GMMV外壳蛋白不同区域的抗原指数、蛋白二级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外壳蛋白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综合分析,CGMMV外壳蛋白抗原表位区可能位于N端3-15、80-90、90-100位氨基酸残基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抗原表位 系统进化分析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眠宝与复方氯胺酮对梅花鹿麻醉效果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利 赵生财 +3 位作者 王洪斌 李静 肖建华 化育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麻醉效果 对比试验 氯胺酮 鹿眠宝 梅花鹿 复方 846合剂 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漆酶活性与石油降解率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洪柏 曲丽娜 王秋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7期2097-2100,共4页
[目的]研究真菌漆酶活性与原油降解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株石油降解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漆酶活性、菌丝干重、原油降解率及石油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漆酶在原油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探讨真菌漆酶活性与原油降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目的]研究真菌漆酶活性与原油降解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株石油降解真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漆酶活性、菌丝干重、原油降解率及石油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漆酶在原油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探讨真菌漆酶活性与原油降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基础液体培养基中,不同菌株的菌丝干重和漆酶活性差异较大,培养7 d后菌株DQ7(Aspergillus sp.)的菌丝干重最大,培养15 d后菌株D2(Actinomucor sp.)的漆酶活性最高;相关分析表明菌株的菌丝干重与漆酶活性相关不显著。在原油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0 d后菌株D2对原油的降解率和漆酶活性最大,分别为42.41%和48.26 IU/ml;菌株DQ5(Fusarium sp.)和DQ7对原油的降解率及漆酶活性最低;不同菌株对石油组分降解情况不同;仅菌株D2的漆酶活性与原油的降解速率相关性较大(r=0.869),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漆酶是影响真菌降解原油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提高真菌对原油的降解速率和降解率,但真菌对原油的降解率还与菌株的种类及其生长特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真菌 漆酶活性 菌丝干重 原油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酶液和H_2O_2处理对水曲体胚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倩 杨玲 +1 位作者 沈海龙 李玉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8期13694-13697,共4页
[目的]研究3种外源氧化酶液和H2O2处理对水曲柳体胚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溶液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 [目的]研究3种外源氧化酶液和H2O2处理对水曲柳体胚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溶液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处理未成熟水曲柳合子胚子叶,探索不同处理对水曲柳体胚发生中子叶外植体生长、褐化以及体胚发生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在水曲柳体胚发生中的作用,揭示水曲柳体胚发生中外植体褐化与体胚发生的关系。[结果]H2O2处理使水曲柳外植体褐化提前发生,且抑制了外植体的生长和体胚发生;不同浓度PPO处理促进外植体生长和褐化,并提高体胚发生率;GOD和SOD处理均提高外植体的褐化率;经过酶处理的外植体,当体胚发生提前时,各体胚发生率都很低,而当处理30 d的体胚诱导率与处理60 d的体胚诱导率相差较大时,其体胚发生率较高。[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提高水曲柳体胚诱导率、改善水曲柳体胚发生状况和优化水曲柳体胚发生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体胚发生 PPO GOD SOD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酶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俊男 迟德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315-2317,2431,共4页
[目的]考察盐胁迫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酶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黑龙江省桑树品种青龙桑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盐浓度下对桑苗进行盐胁迫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1-脱氧野尻酶素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桑树叶片的1-脱氧野尻... [目的]考察盐胁迫对桑叶中1-脱氧野尻酶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黑龙江省桑树品种青龙桑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盐浓度下对桑苗进行盐胁迫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1-脱氧野尻酶素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桑树叶片的1-脱氧野尻酶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50 mmol/L NaCl溶液处理下桑树叶片中1-脱氧野尻酶素含量在第31天达到最大值,为1.51 mg/g;并且,在NaCl胁迫下桑树上部叶的1-脱氧野尻酶素含量大于下部叶。[结论]适当的盐浓度能有效提高桑苗叶片中1-脱氧野尻酶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Morus ALBA L ) 盐胁迫 1-脱氧野尻酶素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竹锐顶镰孢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洪一 周阳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12期57-59,共3页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扣培养法和圆盘滤膜法研究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竹锐顶镰孢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锐顶镰孢菌菌丝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木霉的抑制效果较差,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中枯草芽...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扣培养法和圆盘滤膜法研究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竹锐顶镰孢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锐顶镰孢菌菌丝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木霉的抑制效果较差,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株Dc10的抑制作用最强,其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顶镰孢菌 玉竹 木霉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与婴儿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及其微生物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凯丽 刘明璞 +1 位作者 孙立娜 任静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33,共7页
早期生命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母乳微生物区系直接或间接影响婴儿早期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定植和发育。分娩方式、妊娠时间、泌乳阶段、孕妇身体健康情况、地理位置及环境、喂养方式、母体使用抗生素、益生菌等因素... 早期生命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母乳微生物区系直接或间接影响婴儿早期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定植和发育。分娩方式、妊娠时间、泌乳阶段、孕妇身体健康情况、地理位置及环境、喂养方式、母体使用抗生素、益生菌等因素均会影响母乳微生物、婴儿肠道微生物组成以及母乳微生物向婴儿肠道的转移。研究中还总结发现了母乳微生物与婴儿肠道微生物之间存在的联系,母乳是婴儿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母乳微生物存在向婴儿肠道“垂直转移”的可能,传递给婴儿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的微生物。经分析总结发现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和乳杆菌(Lactobacillus)从母乳转移到婴儿肠道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微生物 婴儿肠道微生物 影响因素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STAT3基因表达对胰腺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旭艳 翟文君 +4 位作者 马明君 陈振宝 孙玉林 赵娟 李永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6-281,共6页
目的:探讨敲减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的表达对胰腺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靶向STAT3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胰腺祖细胞,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STAT3基因表达下调,通过光学显微镜、活细胞计数法和CCK8法检测ST... 目的:探讨敲减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的表达对胰腺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靶向STAT3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胰腺祖细胞,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STAT3基因表达下调,通过光学显微镜、活细胞计数法和CCK8法检测STAT3基因沉默对胰腺祖细胞增殖和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2(CCND2)的表达水平。结果:干扰片段有效沉默STAT3基因的表达,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了(78.62±0.08)%,与对照组相比,敲减STAT3基因的表达使胰腺祖细胞数量减少了(45.62±0.03)%,活力降低了(43.68±0.05)%,细胞周期阻滞在G 0/G 1期,CCND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敲减STAT3基因表达通过抑制CCND2蛋白表达,阻滞细胞周期在G0/G1期,抑制胰腺祖细胞的增殖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胰腺祖细胞 RNA干扰 细胞增殖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龄及接种量协同作用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洪柏 许超 +2 位作者 刘军 何凡 丁宏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3,10,共4页
[目的]分析菌种种龄和接种量的协同作用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为生产纤维素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对单菌种(DQ1)和混合菌种(DQ1+DQ2)不同种龄和接种量进行发酵培养试验,测定各处理的纤维素酶活力,分析不同处理纤维素的变化趋势及... [目的]分析菌种种龄和接种量的协同作用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为生产纤维素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对单菌种(DQ1)和混合菌种(DQ1+DQ2)不同种龄和接种量进行发酵培养试验,测定各处理的纤维素酶活力,分析不同处理纤维素的变化趋势及差异。[结果]在培养过程中,不同种龄的纤维素酶活力都在第8天达到最大;单菌种接种量为1%和2%时种龄4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分别达到19.57和20.50 IU/mL;混合菌种接种量为1%和2%时种龄1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分别为21.21和20.82 IU/mL。在第8天时,相同菌种和接种量的不同种龄的纤维素酶活力有一定差异。[结论]采用该研究的单菌或混合菌生产纤维素酶时,最优接种条件是种龄4、接种量2%,可以获得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并且生产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龄 接种量 协同作用 纤维素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2a与miR-19b对小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旭艳 翟文君 +1 位作者 付娜 田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139-2147,共9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92a(miR-92a)和微小RNA-19b(miR-19b)对小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qPCR检测小鼠胰岛素瘤MIN6细胞内源性miR-92a和miR-19b的相对表达水平。将MIN6细胞分为对照组及实验Ⅰ、Ⅱ组(每组n=3),分别转染阴性... 目的:探讨微小RNA-92a(miR-92a)和微小RNA-19b(miR-19b)对小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qPCR检测小鼠胰岛素瘤MIN6细胞内源性miR-92a和miR-19b的相对表达水平。将MIN6细胞分为对照组及实验Ⅰ、Ⅱ组(每组n=3),分别转染阴性对照miRNA(NC)、miR-92a和miR-19b,qPCR验证miRNAs的过表达,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q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表达情况,生物信息学预测、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分析miR-92a和miR-19b调控胰岛素表达的可能机制。结果:与成体胰腺祖细胞相比,MIN6细胞内源性miR-92a和miR-19b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R-92a和miR-19b对MIN6细胞活力没有影响,但抑制胰岛素mRNA和蛋白表达;miR-19b显著抑制NeuroD13'UTR萤光素酶活性和NeuroD1蛋白表达(P<0.05),而miR-92a对NeuroD13'UTR萤光素酶活性和NeuroD1蛋白表达起到微调作用。结论:miR-92a和miR-19b抑制小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92a 微小RNA-19b 胰岛素 MIN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