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与视觉模拟评分法的相关性 被引量:58
1
作者 谢志强 傅君舟 +6 位作者 陈敢 关昌杰 刘文虎 王丽妍 森竹贞宜 吴雯婷 川岛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9-542,共4页
目的以患有瘙痒症的成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初步验证改良川岛(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对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进行改良,建立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患者根据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以及视觉模... 目的以患有瘙痒症的成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初步验证改良川岛(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对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进行改良,建立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患者根据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每日自我评价日间及夜间的瘙痒状态,连续记录两周。采用患者在第2周的记录,分析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与VA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134例病例,其中128例有效病例数据纳入分析。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 (患者评价)与VAS呈正相关(基于日间瘙痒状态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32,95%可信区间为0.810~0.851,P<0.01;基于夜间瘙痒状态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848,95%可信区间为0.828~0.865,P<0.01);此外,基于年龄或性别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呈现相似的相关性。结论谢-川岛瘙痒严重度评价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与VAS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且不受患者的年龄或性别影响,可应用于临床诊疗或研究时瘙痒严重度的测评或补充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 评价方法 血液透析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P、ASiR和VEO三种重建算法对常规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7
2
作者 吴瑶媛 王万勤 +2 位作者 刘斌 Isao Tanaka 张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商品名"VEO")三种重建技术对常规剂量胸部薄层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能谱CT对15例成年患者行胸部增强CT扫描,扫描条件:100kVp,自... 目的探讨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商品名"VEO")三种重建技术对常规剂量胸部薄层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能谱CT对15例成年患者行胸部增强CT扫描,扫描条件:100kVp,自动毫安,噪声指数15,螺距0.984∶1,球管转速0.4秒/圈。分别用FBP、50%ASiR(50%比例ASiR和FBP混合以降低噪声)和VEO三种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行0.625mm薄层重建,测量图像噪声及胸主动脉与背部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并对3组图像分别进行质量评分,然后行对比分析。结果FBP、50%ASiR和VEO三组图像的噪声分别为24.30±3.55、17.11±2.55及11.69±1.74,50%ASiR和VEO组图像噪声分别较FBP组降低29.59%和51.89%(P均<0.01);胸主动脉与背部肌肉的CNR FBP、50%ASiR和VEO三组图像分别为10.56±3.05、15.15±3.88及21.69±5.62,50%ASiR和VEO组图像CNR较FBP组分别提高43.47%和105.40%(P均<0.0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FBP、50%ASiR和VEO三组图像分别为4.03±0.72、4.63±0.41及5.75±0.25,50%ASiR和VEO组图像较FBP组分别提高14.89%和42.68%(P均<0.01)。结论与FBP重建算法比较,在相同剂量条件下,50%ASiR和VEO能显著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并提高图像质量;其中VEO重建算法降噪及提高图像质量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 放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新宇 杨树源 高仓公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78-380,共3页
烟雾(moyamoya)病又称为自发性Willis环闭塞症.该病脑血管造影的特点不仅是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或闭塞,而且双侧脑底可见程度不同的异常网状血管.有时一些主要的脑动脉也会出现不显影的情况,如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甚... 烟雾(moyamoya)病又称为自发性Willis环闭塞症.该病脑血管造影的特点不仅是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或闭塞,而且双侧脑底可见程度不同的异常网状血管.有时一些主要的脑动脉也会出现不显影的情况,如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甚至包括大脑后动脉(PCA).国际医学界40多年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烟雾病的研究结果.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诊断烟雾病已不再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自发性Willis环闭塞症 血管造影 脑血流 脑代谢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血清淀粉样蛋白A家族对肺Lewis细胞株体外迁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敏 欧阳建 +1 位作者 富田毅 丸羲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6-420,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通常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主要蛋白之一,然而近来的许多研究提示SAA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鼠SAA家族所有成员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表达和纯化鼠SAA1-... 背景与目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通常被认为是炎症反应的主要蛋白之一,然而近来的许多研究提示SAA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鼠SAA家族所有成员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表达和纯化鼠SAA1-GST、SAA2-GST、SAA3-GST、SAA4-GST融合蛋白,采用体外迁移实验,观察和比较鼠4种融合蛋白对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细胞、Ba/mTLR4/mMD2细胞及其对照Ba/κB细胞的迁移作用。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观察4种融合蛋白作用后LLC细胞的pI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表达和纯化了鼠SAA1-GST、SAA2-GST、SAA3-GST、SAA4-GST融合蛋白。与GST相比,鼠4种融合蛋白均能显著地促进LLC细胞的迁移(P<0.05),其作用是GST的3.1~4.1倍,并且它们四者间的作用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鼠4种融合蛋白与GST相比,均能明显地促进Ba/mTLR4/mMD2细胞的迁移(P<0.05),其作用是GST的1.6~2.1倍,而对照Ba/κB细胞无此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A1-GST、SAA2-GST、SAA3-GST、SAA4-GST较GST作用的LLC细胞的pIK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鼠SAA家族的4个成员可以促进某些细胞株细胞的体外迁移,并且它们可能通过激活由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介导的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发挥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肿瘤 转移 迁移 TOLL样受体 核因子KAPP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提高腹部增强效果的可行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记航 福井利佳 +4 位作者 町田治彦 田中功 沈云 上野惠子 彭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14-1918,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GSI)提高腹部增强效果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因病情需要先后接受腹部双期增强CT扫描的27例患者,于第1次均采用传统120kV单电压CT进行扫描(对照组),复查时采用GSI扫描(试验组),两次检查对比剂总量均为600mgI/kg体质量。于增... 目的探讨能谱CT(GSI)提高腹部增强效果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因病情需要先后接受腹部双期增强CT扫描的27例患者,于第1次均采用传统120kV单电压CT进行扫描(对照组),复查时采用GSI扫描(试验组),两次检查对比剂总量均为600mgI/kg体质量。于增强图像上腹主动脉、肝脏、胰腺、肾脏、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选取ROI进行分析,记录GSI图像上各器官相对于120kV单电压扫描的等价CT值时的平均单能量值(等价亚组),以及CT值提高50%(150%亚组)、100%(200%亚组)时的MEI,并记录所对应的噪声值,比较各亚组间单能量值、CT值与噪声值的差异,评估2名医师对MEI各亚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一致性。结果等价亚组能量值(71.92±3.54)keV,图像噪声为(23.07±3.99)HU,与对照组比较,各器官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50%亚组能量值(57.39±2.77)keV,图像噪声为(35.30±7.56)HU,较等价亚组增高了53.01%;200%亚组能量值(49.94±2.72)keV,图像噪声为(44.01±8.59)HU,较等价亚组增高了90.77%。与对照组比较,150%亚组、200%亚组间单能量值、CT值与噪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名医师对试验组3个亚组的主观评分一致性均很好(P均<0.01)。结论采用GSI的单能量技术于72keV时可以达到常规120kV的腹部增强CT效果,57keV、50keV时增强效果可分别提高5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部 对比剂 宝石能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膜血流量和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盐酸对胃粘膜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董秀云 郑芝田 +3 位作者 林三仁 森治树 佐藤弘 庄野纪子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观察了不同浓度盐酸对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的影响,探讨GMBF和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的关系。用0.6mol/LHCl灌胃产生胃粘膜损伤,用廓氢法测GMBF。结果:(1)0.01、0.04mol/LHCl使正常大鼠GMBF增加,不引起胃粘膜损伤;(2)0.6 mol/LHCl使正常... 观察了不同浓度盐酸对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的影响,探讨GMBF和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的关系。用0.6mol/LHCl灌胃产生胃粘膜损伤,用廓氢法测GMBF。结果:(1)0.01、0.04mol/LHCl使正常大鼠GMBF增加,不引起胃粘膜损伤;(2)0.6 mol/LHCl使正常大鼠胃粘膜血流量减少,并产生明显的胃粘膜损伤;(3)0.04mol/LHCl减轻了0.6mol/LHCl所致的胃粘膜损伤,翻转了0.6mol/LHCl所致的GMBF下降。提示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中,GMBF的增加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血流量 细胞保护 廓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胼胝体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治平 大泽真木子 福山幸夫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1-192,共2页
本文应用矢状位MRI,对24例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FCMD)患者进行胼胝体形态学研究,并与20名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显示1例FCMD患者胼胝体完全缺如,其余患者胼胝体形态完整,但小而短,且形态呈圆隆状。与正常对照组测量比较,FCMD组胼胝体... 本文应用矢状位MRI,对24例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FCMD)患者进行胼胝体形态学研究,并与20名正常对照者比较。结果显示1例FCMD患者胼胝体完全缺如,其余患者胼胝体形态完整,但小而短,且形态呈圆隆状。与正常对照组测量比较,FCMD组胼胝体各部厚度、长度明显减小,高度明显增大,α角增大,δ角减小(P均<0.01)。以上结果被认为能提示FCMD患者胼胝体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胼胝体 形态学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肾移植体液性排斥反应与抗HLA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北 石田英树 +4 位作者 古泽美由纪 土埼大介 饭田洋一 山口裕 田边一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研究活体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与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的关系。方法87例活体肾移植患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前1天及术后6个月行流式细胞法群体反应抗体检测(Flow PRA screening test)。同时应用独立抗原免疫磁珠分析法(LAB Single an... 目的研究活体肾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与抗HLA抗体及其特异性的关系。方法87例活体肾移植患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前1天及术后6个月行流式细胞法群体反应抗体检测(Flow PRA screening test)。同时应用独立抗原免疫磁珠分析法(LAB Single antigen analysis)检测抗HLA抗体的特异性。全部患者于术中、术后两周、术后6个月和1年4个时间段进行移植肾穿刺病理检查。结合患者一般情况、病理诊断及抗HLA抗体检测结果,在体液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预后、相关抗体种类及特异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群体反应抗体(PRA)术前1天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时28例(32.2%,28/87)为阳性。其中,15例(53.6%,15/28)为非供体特异性抗HLA抗体;13例(46.4%,13/28)存在供体特异性抗体。病理结果提示,供体特异性抗体患者中11例(84.6%,11/13)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了严重的抗体介导的体液性排斥反应;术后1年时仍然有5例持续存在体液性排斥,移植肾3年内完全丧失功能,恢复到规律透析状态。非供体特异性抗体患者术后无体液性排斥反应发生。术后抗HLA抗体阴性组与阳性组3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6.6%和75.0%。结论活体肾移植患者抗HLA抗体的出现与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明显相关,特别是术后出现供体特异性抗HLA抗体的患者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更高,预后更差。肾移植术后严密监测抗HLA抗体的出现对于及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改善移植肾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 体液性排斥反应 抗HLA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对P_(a-E′)CO_2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希龙 小柳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9-29,共1页
心肺转流对P_(a-E′)CO_2的影响张希龙,小柳仁近年来临床上常以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PE′CO2)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具有无创、连续和方便的优点。但也发现某些病理因素可致PaCO2与PECO2... 心肺转流对P_(a-E′)CO_2的影响张希龙,小柳仁近年来临床上常以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PE′CO2)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具有无创、连续和方便的优点。但也发现某些病理因素可致PaCO2与PECO2之差[P(a-E′)CO2]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二氧化碳 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胃粘膜抗再损伤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秀云 森治树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9-11,共3页
观察了胃粘膜大面积损伤愈合后,对第二次损伤产生抵抗或耐受作用的机理,在第一次损伤后不同时间取胃粘膜组织,进行DNA合成速率、PGE2含量及胃粘膜血流量(GMBF)的测定。损伤后第17天,胃粘膜完全愈合,粘膜DNA合成... 观察了胃粘膜大面积损伤愈合后,对第二次损伤产生抵抗或耐受作用的机理,在第一次损伤后不同时间取胃粘膜组织,进行DNA合成速率、PGE2含量及胃粘膜血流量(GMBF)的测定。损伤后第17天,胃粘膜完全愈合,粘膜DNA合成速率、粘膜PGE2的含量及GEBF均增加。结果提示:胃粘膜抗再损伤作用似与粘膜DNA、PGE2合成和GMBF的增加有关,与GMBF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损伤 血液供给 DNA 生物合成 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大型囊性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11
作者 杨新宇 崛智胜 杨树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85-287,共3页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 囊性动脉瘤 外科手术治疗 椎动脉 占位效应 压迫症状 介入治疗 增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患者OKT_3作用机制及CD_3调变影响因素
12
作者 周同 安尾美年子 董德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1-13,共3页
检测31例肾移植急性排斥患者血中OKT_3水平,发现经OKT_3治疗有效患者明显低于无效者(P<0.005),体外实验证实有效患者血清有致T细胞CD_3抗原调变作用;这一状况与OKT_3在含人血清淋巴细胞培养基中所致CD... 检测31例肾移植急性排斥患者血中OKT_3水平,发现经OKT_3治疗有效患者明显低于无效者(P<0.005),体外实验证实有效患者血清有致T细胞CD_3抗原调变作用;这一状况与OKT_3在含人血清淋巴细胞培养基中所致CD_3调变相符。去除残留OKT_3,有效患者在含不致CD_3调变浓度OKT_3存在下仍有上述效果。提示有效患者体内存有促进CD_3调变的影响因素。推测这一因素可能与抗鼠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免疫学 OKT3 C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心肺机对P_((a-E^1))CO_2的影响
13
作者 张希龙 小柳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2-364,共3页
本文观察了34例心脏手术患者在人工心肺机(CPB)转流前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之差〔P_(a-E^1)CO_2〕的变化,按转流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3组。各组CPB转流后P_(a-E^1)CO_2均有增大趋势,且C组(CPB转流158~186min)较A组(... 本文观察了34例心脏手术患者在人工心肺机(CPB)转流前后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之差〔P_(a-E^1)CO_2〕的变化,按转流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3组。各组CPB转流后P_(a-E^1)CO_2均有增大趋势,且C组(CPB转流158~186min)较A组(CPB转流82~106min)相差显著(P<0.05)。观察结果表明:CPB停机后P_(E^1)CO_2可进一步低估PaCO_2,且低估程度随CPB转流时间延长而增加,提示CPB停机后以P_(E^1)CO_2代替PaCO_2是不可靠的,及时的血气分析仍然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体外循环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症的室性心动过速的低能量电消融治疗
14
作者 于世龙 梅村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6期326-327,共2页
本文报告4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患者,因为反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而经心内膜起搏标测,在右室心尖部(3例)与右室流出道(1例)找出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灶,用70~100J直流电进行经导管电消融。术中无心包填塞及肺水肿等并发... 本文报告4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患者,因为反复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而经心内膜起搏标测,在右室心尖部(3例)与右室流出道(1例)找出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灶,用70~100J直流电进行经导管电消融。术中无心包填塞及肺水肿等并发症。术后不再能诱发出临床型室性心动过速。随访半年,其中2例无心律失常出现,另2例分别在1周与3个月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室发育不良 电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T细胞亚群对超抗原SEA反应性的差异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瑞华 陈露秋 +3 位作者 储以微 刘瑞梓 王缨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 在体内和体外研究SEA再次刺激后Vβ3+ CD4+ 和Vβ3+ CD8+ T细胞亚群的免疫反应 ,探讨CD4+ 和CD8+ T细胞亚群对超抗原SEA反应性的差异。方法 分离小鼠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应答性Vβ3+ CD4+ 和Vβ3+ CD8+ 两个T细胞亚... 目的 在体内和体外研究SEA再次刺激后Vβ3+ CD4+ 和Vβ3+ CD8+ T细胞亚群的免疫反应 ,探讨CD4+ 和CD8+ T细胞亚群对超抗原SEA反应性的差异。方法 分离小鼠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应答性Vβ3+ CD4+ 和Vβ3+ CD8+ 两个T细胞亚群 ,检测其对SEA再次刺激的增殖反应及产生IL 2活性。结果 Vβ3+ CD4+ 和Vβ3+ CD8+ T细胞亚群对SEA再次刺激所诱导的增殖反应以及产生IL 2活性的能力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SEA单次刺激时Vβ3+ CD4+ 和Vβ3+ CD8+ T细胞亚群反应性相似 ,再次刺激时Vβ3+ CD8+ 呈显著低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超抗原SEA 反应性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神经节位置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Kazuo Ohmori 刘洪 +1 位作者 张全 马忠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87-590,共4页
目的 探 讨极 外 型腰 椎间 盘 突出 症患 者 的临 床特 点 与神 经节 位 置的 相关 性 方 法:通过 术前 神 经根 造影 : 。确定 受压 神 经根 的背 根 神经 节的 位 置,根 据 其神 经节 的 位置 ,将 27 例极 外侧 腰 椎间 盘突 出 症... 目的 探 讨极 外 型腰 椎间 盘 突出 症患 者 的临 床特 点 与神 经节 位 置的 相关 性 方 法:通过 术前 神 经根 造影 : 。确定 受压 神 经根 的背 根 神经 节的 位 置,根 据 其神 经节 的 位置 ,将 27 例极 外侧 腰 椎间 盘突 出 症患 者 分为 三 组 :椎管内 组,5 例;椎间 孔内 组 ,15 例 ;椎 间孔 外组 ,7 例 。分 别比 较神 经 节的 位置 与 临床 参数 ,如 受压 神 经根 的水 平 ,直腿 抬高 试 验的 度数 ,术 前和 术 后症 状(腿痛 ,下 腰痛 和 行走 能力 )及 体 征(感 觉 和运 动障 碍 )的 严重 程 度 及 与恢复率 之间 的 关系 。结 果:与椎 管 内和 椎间 孔 内组 相比 ,椎 间孔 外 组患 者直 腿 抬高 试验 的 度数 较低 ,下 腰 痛的 程度较轻 ,术 前的 腿痛 明 显重 ,而 行走 能 力低 于椎 管 内和 椎间 孔 组。 背根 神 经节 的位 置 与术 前的 感 觉和 运 动 障 碍以及手 术效 果 没有 明显 差 异。结论 :神 经节 的 位置 会影 响 极外 型腰 椎 间盘 突出 患 者根 性症 状 (腿痛 和 行走 能力 )的严重 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 椎间孔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前 患者 椎管内 腿痛 行走能力 位置 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心搏冠状动脉扫描中优化对比剂注入时间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豆 胡智军 +6 位作者 贾永军 刘振堂 王琦 沈云 李馨 李爱华 魏东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7-469,共3页
冠状动脉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血管造影术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体模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芮 张成亮 +3 位作者 沈云 陈大治 町田治彦 蔡磊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17-1622,共6页
目的:基于体模研究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的图像质量是否优于传统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Apex CT机对分辨率体模(JIS体模)进行常规剂量(CTDI为11.50 mGy;A组)和低剂量(CTDI为4.22 mGy;B组... 目的:基于体模研究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的图像质量是否优于传统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方法:使用GE Revolution Apex CT机对分辨率体模(JIS体模)进行常规剂量(CTDI为11.50 mGy;A组)和低剂量(CTDI为4.22 mGy;B组)扫描。对A组的原始扫描数据采用常规30%权重ASIR-V进行图像重建,B组采用滤波反投影(FBP)、30%-ASIR-V、60%-ASIR-V、90%-ASIR-V及不同级别的深度学习重建(DLIR-L、DLIR-M、DLIR-H)算法进行图像重建。在每组重建图像上测量JIS体模试管内各ROI(圆形,大小135 mm2)的CT值及其SD(图像噪声),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同时由3位放射科医师对扫描图像的噪声和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两个方面对不同重建算法的图像采用5分法(5分,图像清晰;4分,图像基本清晰;3分,满足临床诊断要求;2分,图像部分勉强辨认;1分,完全不能辨认)进行主观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重建算法图像上测得的CT值、SD及SNR,采用Fleiss Kappa检验比较医师之间主观评分的一致性。结果:B组的CTDI为4.22 mGy,较A组(11.50 mGy)下降了63.3%。在相同权重迭代算法(30%-ASIR-V)下,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图像的SD升高了68.33%,低剂量图像噪声和图像分辨率的主观评分低于常规剂量。在低剂量组中,FBP、30%-ASIR-V、60%-ASIR-V、90%-ASIR-V及DLIR-L、DLIR-M、DLIR-H重建图像的SD分别为31.33±2.51、25.21±2.47、19.43±1.76、13.76±1.39和21.33±2.09、21.33±2.09、13.84±1.42,与FBP算法相比,不同权重迭代算法和不同级别的DLIR算法均可减低图像噪声(P<0.05),且随着ASIR-V权重或DLIR级别的升高,SD值越低。图像分辨率主观评分随着ASiR-V权重的升高而降低,但随着DLIR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与FBP、30%-ASIR-V、60%-ASIR-V和DLIR-L、DLIR-M算法相比,DLIR-H算法可显著降低图像噪声(P均<0.05);DLIR-H算法的图像噪声和分辨率的主观评分高于其它算法(P均<0.05)。结论:应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能够提高图像质量(噪声和分辨率),低剂量扫描结合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能达到常规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深度学习 图像重建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