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5
1
作者 薛建元 尹浩然 +3 位作者 朱正纲 李树发 燕敏 林言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龄老年胃癌 ,探讨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 1984~1993年间 2 12例 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 :高龄老年胃癌起病隐匿 ,常伴有出血、梗阻及贫血 ;绝大多数合并有... 目的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龄老年胃癌 ,探讨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 1984~1993年间 2 12例 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 :高龄老年胃癌起病隐匿 ,常伴有出血、梗阻及贫血 ;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疾病。手术证实绝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 ,病理检查无明显特殊性。 16 3例行胃癌切除术 ,切除率为 76 9% ;其中根治性切除 10 3例 (6 3 2 % )。切除术死亡率 3 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3 2 %。切除术后 5年生存率为 37 9% ,根治性切除达 5 9 3%。姑息性切除平均生存期 11 8个月。临床早期胃癌 (Ⅰa、Ⅰb期 )切除术后 5年生存率达 92 5 % ,中期胃癌 (Ⅱ、Ⅲa期 )为 43 2 % ,晚期 (Ⅲb、Ⅳ期 )仅 2 9%。结论 :近年高龄老年胃癌逐渐增多 ,应争取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经术前充分准备 ,术后积极处理 ,老年人多能耐受手术。对早期和中期胃癌 ,力争行根治性切除术 (D2 ) ,可以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老年人 外科手术 D2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PDTC对胃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琦 于颖彦 +5 位作者 朱正纲 刘炳亚 纪玉宝 张轶 陈雪华 林言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特异性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AMTM NF κBP65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PDTC作用胃癌细胞株AGS、SGC 7901 12h、24h后,NF ...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特异性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AMTM NF κBP65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PDTC作用胃癌细胞株AGS、SGC 7901 12h、24h后,NF κB亚基P65活性的变化。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观察PDTC作用 24h、48h、72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利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活化型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胃癌细胞NF κB的活性受到抑制(P<0. 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 05)。经PDTC处理后的实验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颗粒状或块状荧光,胞质检测到活性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论:核因子NF κB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调控,PDTC可通过抑制NF κB活性上调caspase 3表达,从而诱导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PDTC 胃癌 细胞增殖 凋亡 CASPASE-3 培养的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严超 朱正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75-479,共5页
淋巴管对实体瘤的转移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表明 ,淋巴管生成因子 (VEGF C和VEGF D)可通过激活其位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 (VEGFR 3)促进肿瘤内淋巴管生成 ,进而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同时 ,阻断VEGFR 3信号通道可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对实体瘤的转移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表明 ,淋巴管生成因子 (VEGF C和VEGF D)可通过激活其位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 (VEGFR 3)促进肿瘤内淋巴管生成 ,进而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同时 ,阻断VEGFR 3信号通道可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 ,因此 ,抗肿瘤淋巴管生成有望成为肿瘤转移抑制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淋巴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CR方法检测实体瘤微转移及其研究进展
4
作者 夏加增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Z1期127-129,共3页
目前肿瘤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血清标记物分析等方法,这些技术的一个明显不足是不能对微转移和最小残留病灶(MRD)进行诊断。80年代后期,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出现使肿瘤微转移的诊断成为可能。PCR技术相... 目前肿瘤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血清标记物分析等方法,这些技术的一个明显不足是不能对微转移和最小残留病灶(MRD)进行诊断。80年代后期,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出现使肿瘤微转移的诊断成为可能。PCR技术相当灵敏,可以在短短数小时内使目的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转移 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1、MAGE-3基因在胃癌和胃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雪华 刘炳亚 +4 位作者 张冬青 张奕 张轶 李建芳 朱正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1、 3(MAGE 1和MAGE 3)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索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 ,以及 3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 ,MAGE 1和MAG...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1、 3(MAGE 1和MAGE 3)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索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 ,以及 3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 ,MAGE 1和MAGE 3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 ,并对RT PCR扩增产物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 :36例胃癌组织中 ,MAGE 1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 72 .2 2 % (2 6 / 36 ) ,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 6 9.4 4 % (2 5 / 36 )。MAGE 1、MAGE 3的表达均为阳性者为 5 2 .78% (19/ 36 )。癌旁“正常”黏膜中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7.2 2 % (17/ 36 )和4 4 .4 4 % (16 / 36 ) ;MAGE 1、MAGE 3基因表达双阳性者为 30 .5 5 % (11/ 36 )。在 37例胃慢性炎症患者中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 ,分别为 2 9.73% (11/ 37)和 2 7.0 3% (10 /37)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双阳性者为 8.1% (3/ 37)。胃癌组织中 ,MAGE 1和MAGE 3基因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和胃慢性炎症患者 ;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 ;而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基于MAGE 1和MAGE 3基因在胃癌中的高表达率 ,可利用这两种蛋白作为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慢性胃炎 MAGE-1 MAGE-3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计骏 陈国庭 +3 位作者 于颖彦 张俊 朱正纲 尹浩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75-576,共2页
错配修复基因是限制其他生长调控基因突变的一类高度保守的基因[1],hMSH2是其中的一种,它与细菌中MutS基因同源,位于染色体人类2p22-21,其mRNA长7.3kb,含16个外显子,编码100kDa的蛋白质[2].
关键词 乳腺癌 错配修复基因 HMSH2蛋白 雌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和药饼灸对5-Fu治疗中所致荷结肠癌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正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雪华 刘炳亚 +7 位作者 袁民 纪玉宝 李建芳 朱正纲 张冬青 马安伦 余奇文 李宁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芪、药饼灸对经 5 FU抗瘤治疗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正向调节作用。方法C2 6小鼠结肠癌细胞株 5× 10 5于BALB c小鼠皮下注射建立小鼠结肠癌实验模型。接种肿瘤细胞后 2 4h开始治疗实验。实验共分 5组 ,分别为生理盐... 目的 研究黄芪、药饼灸对经 5 FU抗瘤治疗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正向调节作用。方法C2 6小鼠结肠癌细胞株 5× 10 5于BALB c小鼠皮下注射建立小鼠结肠癌实验模型。接种肿瘤细胞后 2 4h开始治疗实验。实验共分 5组 ,分别为生理盐水组 (A组 ) :即穴位 (足三里 )注射生理盐水 0 .1mL ,隔d 1次 ,共 2wk ;5 FU治疗组 (B组 ) :腹腔注射 5 FU 0 .2 5mg 0 .1mL(12 .5mg kg) ,每隔 2d 1次 ,共2wk ;5 FU联合黄芪组 (C组 ) :腹腔注射 5 FU 0 .2 5mg 0 .1mL(12 .5mg kg) ,每隔 2d 1次 ,同时隔d穴位 (足三里 )注射黄芪注射液 0 .1mL(2 g mL) ,共 2wk ;5 FU联合药饼灸组(D组 ) :腹腔注射 5 FU 0 .2 5mg 0 .1mL(12 .5mg kg) ,每隔 2d 1次 ,同时中腕、神阙、关云穴位用药饼灸 ,每穴灸 3壮 ,隔d 1次 ,共 2wk ;5 FU联合黄芪加药饼灸组 (E组 ) ;治疗方法同上。治疗结束后 ,获取小鼠脾脏单个细胞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 (FACS)测定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及NK细胞表面标志。采用 4hLDH释放法 ,检测小鼠淋巴细胞 (NK、CTL)的杀伤功能。结果本实验结果表明 ,药饼灸加黄芪联合 5 FU组的上述免疫指标 (包括CTL、NK细胞的杀伤活性 )与 5 FU治疗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加药饼灸联合 5 FU ,对单经 5 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黄芪注射液 药饼灸 穴位注射 C26结肠癌细胞 动物实验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抗原相关基因MPS-1的融合表达及兔抗GST-MPS-1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运伟 朱正纲 +4 位作者 顾琴龙 李建芳 瞿颖 刘炳亚 林言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GST-MPS-1融合蛋白并制备兔抗GST-MPS-1抗体。方法将MPS-1全长cDNA克隆至pGEX-5X载体内,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GST-MPS-1融合蛋白的表达。以分离纯化表达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GST-MPS-1抗体。用Western ...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GST-MPS-1融合蛋白并制备兔抗GST-MPS-1抗体。方法将MPS-1全长cDNA克隆至pGEX-5X载体内,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GST-MPS-1融合蛋白的表达。以分离纯化表达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GST-MPS-1抗体。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兔抗GST-MPS-1抗体的特异性。结果经测序和酶切鉴定确认,MPS-1基因以正确的方式插入到载体中。此重组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可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为36000的GST-MPS-1融合蛋白。以融合蛋白免疫兔获得的抗血清,经ELISA检测效价达到1×105。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该多克隆抗体能与MPS-1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兔抗MPS-1特异性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检测MPS-1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相关抗原 MPS-1 融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