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5
1
作者 薛建元 尹浩然 +3 位作者 朱正纲 李树发 燕敏 林言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龄老年胃癌 ,探讨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 1984~1993年间 2 12例 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 :高龄老年胃癌起病隐匿 ,常伴有出血、梗阻及贫血 ;绝大多数合并有... 目的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龄老年胃癌 ,探讨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 1984~1993年间 2 12例 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 :高龄老年胃癌起病隐匿 ,常伴有出血、梗阻及贫血 ;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疾病。手术证实绝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 ,病理检查无明显特殊性。 16 3例行胃癌切除术 ,切除率为 76 9% ;其中根治性切除 10 3例 (6 3 2 % )。切除术死亡率 3 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3 2 %。切除术后 5年生存率为 37 9% ,根治性切除达 5 9 3%。姑息性切除平均生存期 11 8个月。临床早期胃癌 (Ⅰa、Ⅰb期 )切除术后 5年生存率达 92 5 % ,中期胃癌 (Ⅱ、Ⅲa期 )为 43 2 % ,晚期 (Ⅲb、Ⅳ期 )仅 2 9%。结论 :近年高龄老年胃癌逐渐增多 ,应争取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经术前充分准备 ,术后积极处理 ,老年人多能耐受手术。对早期和中期胃癌 ,力争行根治性切除术 (D2 ) ,可以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老年人 外科手术 D2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神经外科术前评估中的初步应用经验 被引量:25
2
作者 胡锦清 沈建康 +5 位作者 张仲伟 丁晓毅 胡秉诚 李国文 赵卫国 林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CTA)在神经外科疾患术前诊断及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患者(23例脑血管病、4例颈部血管性病变和13例颅底或高血供脑瘤)进行了43次CTA和26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CT血管造影(CTA)在神经外科疾患术前诊断及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患者(23例脑血管病、4例颈部血管性病变和13例颅底或高血供脑瘤)进行了43次CTA和26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CTA的诊断与DSA结果相同并被手术证实。CTA不仅发现8例动脉瘤和8例动静脉畸形,并且显示了这些病变的三维构造和毗邻的骨结构。CTA准确地显示了颈动脉、椎动脉的狭窄并可显示颅内肿瘤与毗邻血管及颅骨的关系。结论CTA具有简单、快速、无创和可靠等优点,适合于脑血管病、血供丰富的颅内肿瘤及颅底肿瘤的术前诊断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造影 DSA 脑血管疾病 颅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动态监测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懿 蔡瑜 +2 位作者 林东 胡锦清 沈建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9期394-396,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监测22例脑血管病患者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体感诱发电位N20波形的变化,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术中、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结果 在脑血管内介入...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监测22例脑血管病患者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体感诱发电位N20波形的变化,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术中、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结果 在脑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出现改变,并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18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改变,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一侧肌力减退。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中、术后脑缺血有相关性(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动态监测 神经外科 血管内治疗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中线和旁中线部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建康 冯东侠 +7 位作者 赵卫国 卞留贯 张怡璐 周新民 成侃 孙青芳 高恒 徐卫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索改良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以提高颅底中线和旁中线部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01年12月施行手术治疗的168例颅底中线和旁中线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前颅底者64例、中颅底23例以及后颅底81... 目的探索改良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以提高颅底中线和旁中线部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01年12月施行手术治疗的168例颅底中线和旁中线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前颅底者64例、中颅底23例以及后颅底81例;中型(2~4cm)91例、大型(>4cm)77例。采用扩大前颅底入路、单侧额下入路、额下眶上匙孔入路、翼点入路、眶颧入路、眶颧颞极入路、岩骨联合入路、远外侧枕下入路及口-咽入路等9种不同手术入路方法施行手术。结果168例颅底部肿瘤患者,138例(82.1%)全切除,其中脑膜瘤全切除率为88.8%(79/89)、神经鞘瘤83.3%(35/42)、脊索瘤31.3%(5/16)、斜坡胆脂瘤93.3%(14/15)以及其他肿瘤83.3%(5/6)。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53例(91.1%),中度致残包括手术后失明或持久性精神症状者11例,重残3例,死亡1例(0.6%)。手术后新产生脑神经功能障碍25例(14.9%),与入路有关的并发症4例(2.4%)。结论合适的颅底手术入路、精良的手术技巧和正确的手术策略可以改善手术显露,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适应证 并发症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监护病房非发酵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瞿洪平 闵东 +1 位作者 汤耀卿 倪语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观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非发酵菌357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0年版判断... 目的:观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非发酵菌357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0年版判断标准。结果: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0.4%(357/50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90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7.5%,居首位;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4株(14.6%)、鲍曼不动杆菌45株(8.9%)及木糖氧化产碱杆菌20株(3.9%)和脑膜脓毒黄杆菌12株(2.4%)等。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0.5%,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仅为17.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敏感,敏感率均为87.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5.6%;脑膜脓毒黄杆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敏感(100%),对亚胺培南都不敏感。结论:非发酵菌已成为ICU中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非发酵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腹腔镜外科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7期509-51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腹腔镜 手术外科 肥胖症 消化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恶性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25-827,共3页
关键词 消化系恶性肿瘤 微创外科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腹腔镜技术 微创技术 生存情况 肿瘤手术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8
作者 朱良纲 邱维诚 +3 位作者 陈中元 杭均彪 车嘉铭 任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纵隔肿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结肠癌182例的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35
9
作者 曹奕鸥 罗国荣 郁宝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 :探讨高龄结肠癌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4年 1月— 1998年12月手术治疗的 182例 70岁以上高龄结肠癌病例。结果 :手术切除 176例 (96 .7%) ,其中根治性切除 12 9例(70 .9%) ,姑息性切除 47例 (2 5 .... 目的 :探讨高龄结肠癌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 1994年 1月— 1998年12月手术治疗的 182例 70岁以上高龄结肠癌病例。结果 :手术切除 176例 (96 .7%) ,其中根治性切除 12 9例(70 .9%) ,姑息性切除 47例 (2 5 .8%)。单纯结肠造瘘或捷径术 6例 (3.3%)。术后并发症 6 7例 (36 .8%) ,围手术期死亡 8例 ,病死率 4.4%。结论 :高龄并非是决定结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主要因素。重视合并症的诊断与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简巧细快的老年人手术原则、加强术中与术后监测和防治术后并发症 ,是减少高龄结肠癌手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切除率尤其根治性切除率、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高龄患者 外科治疗 围手术期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1、MAGE-3基因在胃癌和胃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雪华 刘炳亚 +4 位作者 张冬青 张奕 张轶 李建芳 朱正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1、 3(MAGE 1和MAGE 3)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索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 ,以及 3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 ,MAGE 1和MAG...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1、 3(MAGE 1和MAGE 3)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索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 ,以及 3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 ,MAGE 1和MAGE 3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 ,并对RT PCR扩增产物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 :36例胃癌组织中 ,MAGE 1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 72 .2 2 % (2 6 / 36 ) ,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 6 9.4 4 % (2 5 / 36 )。MAGE 1、MAGE 3的表达均为阳性者为 5 2 .78% (19/ 36 )。癌旁“正常”黏膜中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7.2 2 % (17/ 36 )和4 4 .4 4 % (16 / 36 ) ;MAGE 1、MAGE 3基因表达双阳性者为 30 .5 5 % (11/ 36 )。在 37例胃慢性炎症患者中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 ,分别为 2 9.73% (11/ 37)和 2 7.0 3% (10 /37)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双阳性者为 8.1% (3/ 37)。胃癌组织中 ,MAGE 1和MAGE 3基因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和胃慢性炎症患者 ;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 ;而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基于MAGE 1和MAGE 3基因在胃癌中的高表达率 ,可利用这两种蛋白作为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慢性胃炎 MAGE-1 MAGE-3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抗肿瘤作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1
作者 郭建忠 沈建康 周洪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关键词 榄香烯 抗肿瘤药物 基础研究 细胞凋亡 活性氧 细胞免疫功能 肿瘤转移 莪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被引量:30
12
作者 郁宝铭 崔巍 +2 位作者 陆爱国 郑民华 李东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丫啶橙荧光染色、Td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在形态学及细胞周期分布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形态学观察发现As2 O3 诱导的...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丫啶橙荧光染色、Td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在形态学及细胞周期分布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形态学观察发现As2 O3 诱导的LoVo细胞死亡呈现凋亡特征 ,研究表明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加。As2 O3 在低浓度时主要干扰细胞在S期的通过 ,高浓度时则选择性诱导S期细胞凋亡。结论 :As2 O3 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LoVo细胞增殖 ,这种杀伤作用存在周期特异性。对此研究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细胞凋亡 结肠肿瘤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PDTC对胃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琦 于颖彦 +5 位作者 朱正纲 刘炳亚 纪玉宝 张轶 陈雪华 林言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特异性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AMTM NF κBP65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PDTC作用胃癌细胞株AGS、SGC 7901 12h、24h后,NF ...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特异性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AMTM NF κBP65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PDTC作用胃癌细胞株AGS、SGC 7901 12h、24h后,NF κB亚基P65活性的变化。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观察PDTC作用 24h、48h、72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利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活化型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胃癌细胞NF κB的活性受到抑制(P<0. 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 05)。经PDTC处理后的实验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颗粒状或块状荧光,胞质检测到活性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论:核因子NF κB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调控,PDTC可通过抑制NF κB活性上调caspase 3表达,从而诱导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PDTC 胃癌 细胞增殖 凋亡 CASPASE-3 培养的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朱良纲 杭钧彪 +2 位作者 车嘉铭 邱维诚 陈中元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2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并与常规补液作一比较。 方法 :4 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第 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 (EN组 ,n =2 4 )和普通输液 (对照组 ,n =18)两组 ,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并与常规补液作一比较。 方法 :4 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第 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 (EN组 ,n =2 4 )和普通输液 (对照组 ,n =18)两组 ,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 ,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病例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 ,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 (P <0 .0 1) ,体重下降减慢。同时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 ,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有显著作用 ,并可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后 应用 食管癌 贲门癌 早期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胃癌大鼠脾脏免疫杀伤细胞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正纲 陈雪华 +3 位作者 纪玉宝 尹浩然 朱寿柱 林言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64-366,共3页
分别检测了正常大鼠与胃癌大鼠(各15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及脾细胞(SC)的NK与LAK细胞活性。结果发现,胃癌大鼠的NK与LAK细胞活性均低于正常者,尤以SC更为显著,提示胃癌大鼠脾脏内存在某些抑制因子,能明显地抑制SC的NK活性及其对rIL-2... 分别检测了正常大鼠与胃癌大鼠(各15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及脾细胞(SC)的NK与LAK细胞活性。结果发现,胃癌大鼠的NK与LAK细胞活性均低于正常者,尤以SC更为显著,提示胃癌大鼠脾脏内存在某些抑制因子,能明显地抑制SC的NK活性及其对rIL-2刺激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脾脏 NK细胞 LA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对结肠癌细胞腹腔种植的影响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军 尹浩然 林言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0-213,共4页
采用人结肠癌裸鼠腹腔种植瘤模型,进行表阿霉素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观察其对癌细胞腹腔内种植的影响。15只雄性裸鼠腹腔内接种Lovo细胞后,随机分成对照组、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3组。早期腹腔内化疗组以0.8mg/kg/d表阿霉素于接种... 采用人结肠癌裸鼠腹腔种植瘤模型,进行表阿霉素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观察其对癌细胞腹腔内种植的影响。15只雄性裸鼠腹腔内接种Lovo细胞后,随机分成对照组、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3组。早期腹腔内化疗组以0.8mg/kg/d表阿霉素于接种后1~3天行腹腔注射,延期组用相同剂量于接种后5~7天行腹腔注射。结果显示,早期腹腔内化疗组裸鼠平均荷瘤生存时间最长;延期腹腔内化疗组次之;对照组最短。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实验提示早期腹腔内化疗的抑瘤作用明显高于延期腹腔内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药物疗法 腹腔内 表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腔胃肠管在上消化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7
作者 尹路 陈桂明 +3 位作者 钱篟健 林谋彬 金艳 李宏为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三腔胃肠管(FT,Freka Trelumina)在上消化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上消化道手术病人48例,根据置管情况分成鼻胃管+单腔普通空肠营养管(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经鼻置三腔胃肠管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三组...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三腔胃肠管(FT,Freka Trelumina)在上消化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上消化道手术病人48例,根据置管情况分成鼻胃管+单腔普通空肠营养管(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经鼻置三腔胃肠管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三组。通过对置入成功率、出现恶心、呕吐及不耐受情况的比率、达到预期营养目标的比率、感染发生率等分析,对三腔胃肠管术中置管应用途径进行了临床研究和评估。 结果:在用新型三腔胃肠管进行空肠肠内营养的同时,进行胃内减压,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论:运用新型三腔胃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靠,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较少的并发症,与其他营养管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胃肠管 肠内营养 上消化道手术 临床研究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燕敏 李树发 +4 位作者 李琛 张俊 纪福 许函 曹伟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6 2例伴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病人 ,随机分为肠内营养 (EN组 ,n=32 )和常规补液 (对照组 ,n=30 )两组。所有病例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6 2例伴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病人 ,随机分为肠内营养 (EN组 ,n=32 )和常规补液 (对照组 ,n=30 )两组。所有病例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浆蛋白、Hb、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血胃泌素 ,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营养支持后 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P<0 .0 5 ) ,体重下降减缓 ,血胃泌素水平在肠道营养后明显升高 (P<0 .0 5 ) ,所有病例的免疫功能均有改善 ,临床观察 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 T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 (P<0 .0 5 )。 结论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 ,并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 ,同时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早期肠内营养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成彦 孙伯民 +6 位作者 潘力 郎黎琴 李殿友 占士坤 沈健康 周良辅 赵永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DBS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42例植入STN DBS患者,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和产生的副作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与手术方式有关的并发症为出血1例,囊袋渗液2例,电极位置不当1例。②与装置有关的电极移位和断裂各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DBS手术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42例植入STN DBS患者,手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和产生的副作用,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与手术方式有关的并发症为出血1例,囊袋渗液2例,电极位置不当1例。②与装置有关的电极移位和断裂各1例,功能间断2例。③与刺激有关的异动症11例,感觉异常15例,头痛2例,肌张力障碍4例,构音障碍7例,复视2例。结论 正确地选择病人和适宜的DBS手术方式,合理调整刺激参数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治疗 帕金森病 并发症 预防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入肝血流的超声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蒋莹 邵堂雷 +2 位作者 郝燕 杨伟平 诸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观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入肝血管(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探讨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35例正常健康人和3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入肝血管的血流参数,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入... 目的观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入肝血管(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探讨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35例正常健康人和3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入肝血管的血流参数,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入肝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肝硬化分级关系。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充血指数增高,肝动脉血流阻力增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内径无显著差异(P>0.05),Child C级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减少,Child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的充血指数有关。结论测定入肝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助于判断肝硬变门脉高压症的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超声检查 血流动力学 肝动脉 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