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5
1
作者 薛建元 尹浩然 +3 位作者 朱正纲 李树发 燕敏 林言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龄老年胃癌 ,探讨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 1984~1993年间 2 12例 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 :高龄老年胃癌起病隐匿 ,常伴有出血、梗阻及贫血 ;绝大多数合并有... 目的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龄老年胃癌 ,探讨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 1984~1993年间 2 12例 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 :高龄老年胃癌起病隐匿 ,常伴有出血、梗阻及贫血 ;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疾病。手术证实绝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 ,病理检查无明显特殊性。 16 3例行胃癌切除术 ,切除率为 76 9% ;其中根治性切除 10 3例 (6 3 2 % )。切除术死亡率 3 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3 2 %。切除术后 5年生存率为 37 9% ,根治性切除达 5 9 3%。姑息性切除平均生存期 11 8个月。临床早期胃癌 (Ⅰa、Ⅰb期 )切除术后 5年生存率达 92 5 % ,中期胃癌 (Ⅱ、Ⅲa期 )为 43 2 % ,晚期 (Ⅲb、Ⅳ期 )仅 2 9%。结论 :近年高龄老年胃癌逐渐增多 ,应争取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经术前充分准备 ,术后积极处理 ,老年人多能耐受手术。对早期和中期胃癌 ,力争行根治性切除术 (D2 ) ,可以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老年人 外科手术 D2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燕敏 陈尔真 +2 位作者 曹伟新 费旭峰 陈雪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5期268-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在结肠中的酵解产物丁酸(butyrate)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人传代结肠癌细胞株SW 1116经不同浓度(0、2、3、4、7和10 mmol/L)丁酸处理后,在不同时段(6、24、48和72 h)分别收集细胞,用RT-PCR和W estern ...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在结肠中的酵解产物丁酸(butyrate)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人传代结肠癌细胞株SW 1116经不同浓度(0、2、3、4、7和10 mmol/L)丁酸处理后,在不同时段(6、24、48和72 h)分别收集细胞,用RT-PCR和W estern B lotting检测肿瘤细胞bcl-2和bax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定量法分别测定其p53蛋白浓度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实验过程中,肿瘤细胞的bc l-2 mRNA及其蛋白均无表达,但随着培养液中丁酸浓度的不断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其bax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则逐渐增强,同时伴有p53蛋白浓度和caspase-3活性的增加。结论:丁酸以p53依赖方式通过上调肿瘤细胞bax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而诱导SW 1116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 结肠癌 细胞凋亡 BCL-2/BAX MRNA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1、MAGE-3基因在胃癌和胃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雪华 刘炳亚 +4 位作者 张冬青 张奕 张轶 李建芳 朱正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1、 3(MAGE 1和MAGE 3)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索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 ,以及 3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 ,MAGE 1和MAG...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1、 3(MAGE 1和MAGE 3)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索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 ,以及 3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 ,MAGE 1和MAGE 3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 ,并对RT PCR扩增产物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 :36例胃癌组织中 ,MAGE 1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 72 .2 2 % (2 6 / 36 ) ,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 6 9.4 4 % (2 5 / 36 )。MAGE 1、MAGE 3的表达均为阳性者为 5 2 .78% (19/ 36 )。癌旁“正常”黏膜中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7.2 2 % (17/ 36 )和4 4 .4 4 % (16 / 36 ) ;MAGE 1、MAGE 3基因表达双阳性者为 30 .5 5 % (11/ 36 )。在 37例胃慢性炎症患者中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 ,分别为 2 9.73% (11/ 37)和 2 7.0 3% (10 /37)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双阳性者为 8.1% (3/ 37)。胃癌组织中 ,MAGE 1和MAGE 3基因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和胃慢性炎症患者 ;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 ;而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基于MAGE 1和MAGE 3基因在胃癌中的高表达率 ,可利用这两种蛋白作为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慢性胃炎 MAGE-1 MAGE-3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对结肠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燕敏 陈尔真 +2 位作者 曹伟新 费旭峰 陈雪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5期274-278,共5页
目的 :观察膳食纤维在结肠中的酵解产物丁酸对人结肠癌细胞株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机制。 方法 :人传代结肠癌细胞株SW 1116经不同浓度 (2、3、4、7和 10mmol/L)丁酸处理后 ,在不同时段 (6、2 4、4 8和 72h)收集细... 目的 :观察膳食纤维在结肠中的酵解产物丁酸对人结肠癌细胞株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机制。 方法 :人传代结肠癌细胞株SW 1116经不同浓度 (2、3、4、7和 10mmol/L)丁酸处理后 ,在不同时段 (6、2 4、4 8和 72h)收集细胞 ,分别用四唑蓝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的增殖率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 ,以及用电镜观察其形态学改变。 结果 :随着培养液中丁酸浓度的不断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 ,SW 1116细胞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 ,最高抑制率达 5 9.19%。同时G1期细胞明显增多 ,而S期细胞明显减少 ,而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 ,最高达 30 .6 2 % ,电镜观察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 结论 :丁酸既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又能诱导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细胞 细胞凋亡 丁酸 电镜观察 形态学改变 癌细胞株 流式细胞仪检测 四唑 产物 酸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甲硫氨酸对胃癌细胞作用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冀红 曹伟新 +5 位作者 纪玉宝 张轶 刘炳亚 朱正纲 燕敏 林言箴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1期20-23,28,共5页
目的 :探讨右旋甲硫氨酸 (D Met)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用两种培养液培养 6株胃癌细胞 ,含D Met的培养液为实验组 ,含L Met的培养液为对照组。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 目的 :探讨右旋甲硫氨酸 (D Met)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用两种培养液培养 6株胃癌细胞 ,含D Met的培养液为实验组 ,含L Met的培养液为对照组。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 结果 :实验组各株胃癌细胞的吸光度 (A值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且其差异随时间延长而加大。实验组SUN 16、NCI N87和SGC 790 1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余细胞株的实验组凋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KATO Ⅲ细胞的G0 /G1期比例显著增高 (P <0 .0 5 ) ,NCI N87、AGS、MKN4 5、SGC 790 1细胞的S期比例显著增高 (P <0 .0 1)。 结论 :这 6株胃癌细胞都具有Met依赖性。用D Met替代L Met培养胃癌细胞 ,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 ,这可能是通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或 (和 )周期阻滞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 对照组 凋亡率 NCI SGC-7901细胞 甲硫氨酸 实验 初探 结论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硫氨酸环境加化疗药物对人胃癌原代细胞生长的阻抑 被引量:4
6
作者 欧敬民 曹伟新 +2 位作者 朱正纲 尹浩然 纪玉宝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索人胃癌原代细胞在体外去除甲硫氨酸 (Met)但含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培养基 (Met-Hcy+)中能否正常生长和去Met状态是否增加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 :将 40例新鲜人胃癌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 ,分别置于Met-Hcy+和Me... 目的 :探索人胃癌原代细胞在体外去除甲硫氨酸 (Met)但含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培养基 (Met-Hcy+)中能否正常生长和去Met状态是否增加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 :将 40例新鲜人胃癌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 ,分别置于Met-Hcy+和Met+Hcy-(含Met不含Hcy)的培养基中培养 48h ,利用MTT等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以及在不同培养基中分别加入ADM、DDP、5 FU、MMC和MTX化疗药物后对各组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 结果 :①人胃癌原代细胞在Met-Hcy+培养基中表现为细胞总数减少 ;②Met-Hcy+培养基分别与ADM、DDP、5 FU、MMC和MTX联合时 ,可显著提高各化疗药物对胃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论 :①人胃癌原代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表现出对Met的依赖性 ;②Met-Hcy+培养环境联合应用各化疗药物 ,可提高对人胃癌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 ;③MTT法是检测“Met饥饿法”联合个体化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氨酸依赖 胃癌原代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与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亚青 陈澍周 +2 位作者 陈玉泉 尹浩然 朱正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I型受体 (TβRⅠ )与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关系 ,并探讨TβRⅠ在胆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5例原发性胆囊癌 ,1 0例胆囊腺瘤及 1 0例慢性胆囊炎进行TβR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I型受体 (TβRⅠ )与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关系 ,并探讨TβRⅠ在胆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5例原发性胆囊癌 ,1 0例胆囊腺瘤及 1 0例慢性胆囊炎进行TβR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两种基因蛋白的检测。 结果 :胆囊癌中TβRⅠ阳性率为 34 .2 9% ,显著低于胆囊腺瘤、胆囊炎 (阳性率均为 70 % ) (P <0 .0 5) ,伴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TβRⅠ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 (P <0 .0 5) ,Nevin分期与TβRⅠ强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r =- 0 .3986 ,P =0 .0 1 77)。胆囊癌TβRⅠ表达水平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LI)呈负相关 (r =- 0 .40 2 4 ,P =0 .0 1 66)。TβRⅠ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胆囊癌TβRⅠ表达减少 ,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 ;TβRⅠ的低表达而导致的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负性生长调控作用的逃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I型受体 胆囊癌 细胞增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抗原相关基因MPS-1的融合表达及兔抗GST-MPS-1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运伟 朱正纲 +4 位作者 顾琴龙 李建芳 瞿颖 刘炳亚 林言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GST-MPS-1融合蛋白并制备兔抗GST-MPS-1抗体。方法将MPS-1全长cDNA克隆至pGEX-5X载体内,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GST-MPS-1融合蛋白的表达。以分离纯化表达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GST-MPS-1抗体。用Western ...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GST-MPS-1融合蛋白并制备兔抗GST-MPS-1抗体。方法将MPS-1全长cDNA克隆至pGEX-5X载体内,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GST-MPS-1融合蛋白的表达。以分离纯化表达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GST-MPS-1抗体。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兔抗GST-MPS-1抗体的特异性。结果经测序和酶切鉴定确认,MPS-1基因以正确的方式插入到载体中。此重组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可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为36000的GST-MPS-1融合蛋白。以融合蛋白免疫兔获得的抗血清,经ELISA检测效价达到1×105。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该多克隆抗体能与MPS-1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兔抗MPS-1特异性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检测MPS-1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相关抗原 MPS-1 融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甲硫氨酸与紫杉醇联合应用治疗胃癌
9
作者 刘冀红 曹伟新 +3 位作者 纪玉宝 刘炳亚 朱正纲 林言箴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研究右旋甲硫氨酸(D-Met)与紫杉醇联用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选用D-Met培养液培养7株胃癌细胞5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然后再用D-Met培养液培养7株胃癌细胞达96h后,添加紫杉醇继续培养24h,用氮四唑(MTT)法检测其吸光度(A490)... 目的:研究右旋甲硫氨酸(D-Met)与紫杉醇联用治疗胃癌的效果。方法:选用D-Met培养液培养7株胃癌细胞5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然后再用D-Met培养液培养7株胃癌细胞达96h后,添加紫杉醇继续培养24h,用氮四唑(MTT)法检测其吸光度(A490)。另设L-Met培养液组为阴性对照组,Met-培养液组为阳性对照组,不添加紫杉醇组为平行对照组。结果:与L-Met组相比,D-Met培养液组中除NCI-N87细胞的S期比例显著增高(P<0.01)外,其余6株胃癌细胞的G2/M期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Met-培养液组的7株胃癌细胞的G2/M期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添加紫杉醇的D-Met和Met-培养液中,各株胃癌细胞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同种培养液不加药组(P<0.05)和添加紫杉醇的L-Met培养液组(P<0.01);D-Met培养液加紫杉醇组对MKN45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Met-培养液加紫杉醇组(P<0.05)。结论:D-Met环境作用于胃癌细胞5d,可将大多数胃癌细胞阻滞于G2/M期,其效果与Met-环境相似;D-Met与紫杉醇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对于MKN45细胞D-Met与紫杉醇联用的效果大于Met-与紫杉醇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甲硫氨酸 胃癌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