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定位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伟杰 汪涌 +2 位作者 张志勇 杨驰 余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35-437,共3页
目的对CT定位下进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5年回顾、分析及总结。 方法随防 4 0 3例治疗后三叉神经痛患者 ,包括疼痛缓解率、复发率、并发症及面部麻木发生率等。 结果 4 0 3例患者均获访 ,其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后即刻... 目的对CT定位下进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5年回顾、分析及总结。 方法随防 4 0 3例治疗后三叉神经痛患者 ,包括疼痛缓解率、复发率、并发症及面部麻木发生率等。 结果 4 0 3例患者均获访 ,其手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后即刻疼痛缓解率 99.3% ;近期疼痛缓解率 97.5 % ,复发率 2 .4 8% ;远期疼痛缓解率 92 .1% ,复发率为 7.85 % ;总缓解率 94 .3% (380 4 0 3) ,总复发率 5 .7% (2 3 4 0 3) ;并发症发生率 7.4 % ,其中角膜麻痹发生率 2 .2 % ;面部麻木发生率为 98.7%。 结论CT定位使卵园孔穿刺技术不单纯依赖经验 ,能极大提高治疗成功率 ,从而提高疼痛缓解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位 射频温控热凝术 治疗 三叉神经痛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CT在颅底缺损重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秉玉 吴逸群 +3 位作者 陈若平 丁美修 竺涵光 张俭国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51-452,464,共3页
目的用三维CT技术进行颅底重建手术的分析、设计 ,提高一期重建的成功率。 方法手术前联合采用三维CT、MRI或CT了解病变与颅底的关系 ,颅底缺损的大小、范围及所涉及的重要结构。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相应手术方案 ,以自体骨、颞肌瓣和硅... 目的用三维CT技术进行颅底重建手术的分析、设计 ,提高一期重建的成功率。 方法手术前联合采用三维CT、MRI或CT了解病变与颅底的关系 ,颅底缺损的大小、范围及所涉及的重要结构。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相应手术方案 ,以自体骨、颞肌瓣和硅橡胶为修复材料。 结果 10例中 1例颅骨纤维结构不良者发生脑膜炎。 3周后痊愈。余 9例无类似或脑组织下垂、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 结论三维CT为分析颅底重建手术方案提供了立体分析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 颅底缺损 外科手术 颅底重建术 手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颈动脉阻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仲骏 丁美修 +3 位作者 张志愿 王秉玉 竺涵光 顾章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75-76,共2页
目的预测颈动脉阻断的耐受性。 方法回顾总结颈动脉阻断 1 7例 ,其中 1 1例术前行Matas试验、旁路术、脑血管造影 (CAG)以及经颅多普勒 (TCD)、局部脑氧饱和度 (rSO2 )、体感诱发电位 (SSEP)和残端压等监测 ,5例行急诊颈动脉阻断。 ... 目的预测颈动脉阻断的耐受性。 方法回顾总结颈动脉阻断 1 7例 ,其中 1 1例术前行Matas试验、旁路术、脑血管造影 (CAG)以及经颅多普勒 (TCD)、局部脑氧饱和度 (rSO2 )、体感诱发电位 (SSEP)和残端压等监测 ,5例行急诊颈动脉阻断。 结果颈动脉阻断后大脑中动脉 (MCA)平均血流速度下降 (31± 1 2 ) % (P =0 .0 0 1 ) ,rSO2减小 (4± 1 .6 ) % (P =0 .0 0 1 )。 5例 (2 9.1 % )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结论颈动脉安全阻断的关键是术前行耐受性试验 ,其中球囊阻断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同时应尽量避免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阻断 耐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畸形整复治疗的初步小结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正炎 张锡泽 +1 位作者 刘侃 胡国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18,共3页
颌骨整复(Surgical Orthoguathism)也称为正颌外科,其适应证为先天性、发育性和损伤性畸形的手术整复。该类畸形往往伴有咬合紊乱和软组织的异常,既有碍颜面容貌,又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现将我科收治的166例进行总结分析(牙源性错(牙... 颌骨整复(Surgical Orthoguathism)也称为正颌外科,其适应证为先天性、发育性和损伤性畸形的手术整复。该类畸形往往伴有咬合紊乱和软组织的异常,既有碍颜面容貌,又影响咀嚼、语言等功能。现将我科收治的166例进行总结分析(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牙颌整复将另文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畸形 正颌外科 颌骨整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姚隆浩 袁文化 +3 位作者 唐友盛 夏炯 杨育生 俞创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4-76,共3页
腭裂修复的主要目的是重建腭咽闭合恢复语言功能。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强调腭帆提肌对腭咽闭合的作用,主张通过手术恢复腭裂病人腭帆提肌的正常位置。这类手术属“功能性修复”,一般称为提肌重建术。
关键词 腭裂 提肌重建术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的音声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先锋 王国民 +3 位作者 陈阳 吴忆来 胡勤刚 王铁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研究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的音声特点。方法 采集68例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30例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和30例正常语音样本,测量其共振峰频率、带宽、音高、音强等声学特性值以及其语音清晰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 目的 研究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的音声特点。方法 采集68例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30例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和30例正常语音样本,测量其共振峰频率、带宽、音高、音强等声学特性值以及其语音清晰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的8项声学特性值和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语音清晰度为75.48%,明显高于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35.00%)。结论 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和正常语音有着不同的声学本质,其语音清晰度较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腭咽闭合不全型腭裂语音 音声特点 共振峰 语音清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A联合IFNγ对Tca8113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万涛 何荣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干扰素-γ(IFNγ)对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的凋亡作用,并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航向电镜、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等凋亡测定手段,对细胞凋亡进行了定性、定量...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干扰素-γ(IFNγ)对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的凋亡作用,并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航向电镜、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等凋亡测定手段,对细胞凋亡进行了定性、定量观察。结果 透射电镜细胞开矿观察、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术凋亡检测等结果都证实ATRA联合IFNγ可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ATRA(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全反式维甲酸 干扰素-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实体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兴坤 何荣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55-257,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实体瘤 维甲酸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颌骨矫正对人工腭裂大鼠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
9
作者 房兵 邱蔚六 +5 位作者 袁文化 唐友盛 沈国芳 朱敏 陈建宇 张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 :探讨前颌骨矫正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检测上颌骨周围骨缝成骨的活跃程度。方法 :以40 d Wistar大鼠建立人工双侧腭裂模型 ,L atham矫正器前颌骨矫正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上颌骨周围骨缝 TGF- β的表达。结果 :免... 目的 :探讨前颌骨矫正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检测上颌骨周围骨缝成骨的活跃程度。方法 :以40 d Wistar大鼠建立人工双侧腭裂模型 ,L atham矫正器前颌骨矫正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上颌骨周围骨缝 TGF- β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 ,矫正第 7,14天后实验组大鼠 TGF- β的阳性表达与两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原位杂交检测 ,从第 7天开始实验组 TGF- β m R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前颌骨矫正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手术 腭裂 上颌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腭平面评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者的颌骨发育状况
10
作者 陈振琦 钱玉芬 +1 位作者 沈刚 王国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4,85,共3页
目的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中确立替代腭平面,估算前后向不调指标(APDI)和覆(牙合)深度指标(ODI),以此评价UCLP患者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发育状况。方法12-15岁的安氏Ⅰ类、Ⅲ类、正常覆(牙合)、开(牙合)和UCLP术后患者各30例,摄头... 目的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中确立替代腭平面,估算前后向不调指标(APDI)和覆(牙合)深度指标(ODI),以此评价UCLP患者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发育状况。方法12-15岁的安氏Ⅰ类、Ⅲ类、正常覆(牙合)、开(牙合)和UCLP术后患者各30例,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绘,确立替代腭平面,测量计算相应的APDI值和ODI值并进行比较。结果UCLP术后患者以替代腭平面估算的APDI值与安氏Ⅰ类、Ⅲ类患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ODI值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开(牙合)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CLP术后患者较安氏Ⅰ类患者存在明显的Ⅲ类倾向,即上颌发育不足、后缩,而程度又较安氏Ⅲ类为轻。UCLP术后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明显的开(牙合)倾向,即上颌骨前部垂直向发育不足或下颌存在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腭平面 颌骨发育 覆he深度指标 前后向不调指标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诱导在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愈合过程中作用的比较——免疫组化研究
11
作者 金行晴 邱蔚六 +2 位作者 林国础 刘瑗如 夏伟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0-72,共3页
应用抗骨形成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愈合过程中骨诱导作用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骨诱导在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愈合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其规律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再变弱,最终消失。血管化骨移植的骨诱导现象... 应用抗骨形成蛋白单克隆抗体对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愈合过程中骨诱导作用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骨诱导在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愈合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其规律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再变弱,最终消失。血管化骨移植的骨诱导现象仅发生在连接端,非血管化骨移植则不仅发生在连接端,而且发生在整个移植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骨移植 骨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软骨提取总RNA和CDMP-1成熟肽片段的克隆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秦 邱蔚六 +3 位作者 费俭 李文刚 陈富林 徐蓬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09-511,共3页
目的克隆人软骨来源形态发生蛋白 - 1(CDMP - 1)成熟肽编码区的基因片段。 方法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从人软骨组织和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中分别抽提总RNA ,利用RT -PCR方法扩增出人CDMP -1成熟区的基因片段 (约 1.0kbp) ,将所得... 目的克隆人软骨来源形态发生蛋白 - 1(CDMP - 1)成熟肽编码区的基因片段。 方法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从人软骨组织和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中分别抽提总RNA ,利用RT -PCR方法扩增出人CDMP -1成熟区的基因片段 (约 1.0kbp) ,将所得基因片段插入 pBluescript质粒载体 ,重组质粒DNA ,通过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阳性克隆。 结果从软骨组织直接抽取到总RNA ,其质量与从等重量软骨组织中的原代软骨细胞所抽取的基本一致 ,人CDMP - 1酶切图谱正确 ,测序得到的部分序列与基因库公布序列一致。 结论从软骨组织可以直接抽取总RNA ,克隆到人CDMP - 1成熟肽编码区的基因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来源形态发生蛋白-1 软骨组织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托蒽醌与维拉帕米合用对ACC—2细胞周期运行的影响
13
作者 陈纪伟 邱蔚六 +1 位作者 何荣根 林国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6-40,共5页
应用流式细胞计(FCM)研究了经抗癌药物米托蒽醌(DHAD)和钙拮抗剂(VP)单独或联合处理的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ACC—2细胞的周期运行情况。发现:VP 在20μg/ml浓度范围内对ACC—2细胞增殖周期无明显影响。DHAD 使细胞阻滞在 G_2M 期,并呈剂... 应用流式细胞计(FCM)研究了经抗癌药物米托蒽醌(DHAD)和钙拮抗剂(VP)单独或联合处理的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ACC—2细胞的周期运行情况。发现:VP 在20μg/ml浓度范围内对ACC—2细胞增殖周期无明显影响。DHAD 使细胞阻滞在 G_2M 期,并呈剂量依赖性;当剂量一定时,随时间延长,对G_2M 期阻断作用减轻,细胞周期运行有恢复趋向。DHAD 佐以 VP 则明显增强对 ACC—2细胞 G_2M 期的阻断作用。本实验结果为阐明 VP 增强 DHAD 抗癌作用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 维拉帕米 ACC-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