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春燕 吕蓓 +1 位作者 沈卫峰 陆国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 (PCI)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方法  2 4 8例UAP患者 ,其中保守组 12 3例 ,接受阿司匹林、肝素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组 12 5例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 ,于入院后...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 (PCI)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方法  2 4 8例UAP患者 ,其中保守组 12 3例 ,接受阿司匹林、肝素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组 12 5例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 ,于入院后平均 4 .4d行PCI治疗 ,随访两组首次入院后 1年内终点事件 :死亡、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绞痛复发和再入院等。结果 介入组与保守组住院期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分别为 0 .8%和 1.6 % ,P >0 .0 5 ) ,但介入组住院天数缩短 ,分别为 (10 .3± 5 .6 )d和 (14 .6± 10 .7)d ,(P <0 .0 .0 1) ;介入组较保守组 1年的AMI发生率 (分别为 2 .4 %和8.9% ,P <0 .0 3)、病死率 (分别为 1.6 %和 6 .5 % ,P <0 .0 5 )、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 (分别为 4 .0 %和 13.0 % ,P <0 .0 2 )、心绞痛复发率 (分别为 2 6 .4 %和 4 8.7% ,P <0 .0 0 1)、CABG率 (分别为 1.6 %和 10 .5 % ,P <0 .0 1)、再入院率 (分别为 2 4 .8%和 4 5 .5 % ,P <0 .0 1)均显著降低。 1年无发生死亡或AMI复合终点的生存率 :介入组显著高于保守组 (分别为 96 .0 %和 86 .9% ,P <0 .0 2 )。亚组分析显示 ,PCI降低UAP患者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的人群主要是高危患者 ,如静息型心绞痛、TNT阳性、3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疗效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的质量控制
2
作者 郑鹏翔 华尔铨 +3 位作者 张大东 何祚祐 张书富 陈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的可行性。 方法分析 1 997年 6月~ 1 999年 7月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 (CAG)病例资料。 结果 1 5 1例CAG ,阴性 73例 ,阳性 78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6 9例 ,成功率 89.9% ;冠脉内支架... 目的探讨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的可行性。 方法分析 1 997年 6月~ 1 999年 7月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 (CAG)病例资料。 结果 1 5 1例CAG ,阴性 73例 ,阳性 78例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6 9例 ,成功率 89.9%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39例 ,成功率 92 .3%。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二级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治必须加强冠心病理论学习 ,加紧队伍建设 ;具备基本设备 ;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对“特殊病例”及时总结 ;在上级医院专家指导下开展工作 ,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造影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罗晓颖 戚文航 +2 位作者 陆国平 何汝敏 黄啸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探讨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方法 93例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和9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冠心病对照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对E-选择素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翼的部... 目的 探讨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方法 93例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和9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冠心病对照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对E-选择素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两翼的部分内含子进行筛查。 结果 发现3个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2号外显子5’非翻译区存在G98→T所致的G98T多态性(G/T等位基因);4号外显子EGF结构域中存在A561→C所致的Ser128Arg多态性(A/C等位基因);11号外显子膜结构域中存在一个新的A1856→G所致的A1856G多态性(A/G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T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3)。 结论 T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群中年龄≤60岁冠心病患者的遗传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选择素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相关性 发病机制 PCR-SSCP 动脉粥样硬化 遗传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耳壁厚及梳状肌间凹深度测定对起搏电极定位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玉华 沈卫峰 +5 位作者 章惠英 何正瑞 顾峻 张俊峰 王瑾 周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右心耳壁厚度及梳状肌间凹深度,为临床心房起搏电极的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50具经福尔马林处理尸体的右心耳,按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分成内上、外上、内中、外中、内下、外下6个区域,测量各区的心肌壁厚度及梳状肌间凹... 目的通过测量右心耳壁厚度及梳状肌间凹深度,为临床心房起搏电极的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将50具经福尔马林处理尸体的右心耳,按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分成内上、外上、内中、外中、内下、外下6个区域,测量各区的心肌壁厚度及梳状肌间凹。另用5具尸体于福尔马林处理前后行上述数据测定,以获得心壁厚度和梳状肌间凹深度的增减百分率,并对50具处理尸体的测值作校正。结果50具经福尔马林处理尸体和5具未经福尔马林处理尸体的心耳壁厚度和梳状肌间凹的深度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女性右心耳较男性小(P<0.05)。结论经福尔马林处理尸体的测值校正后能反映新鲜尸体的情况。右心耳内上、外上区域(梳状肌间凹的深度>6 mm)适宜翼状电极定位。内上、外上及内中区域(心耳壁厚度≥2 mm)用螺旋电极定位是安全的;女性患者电极定位要注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耳 壁厚 梳状肌间凹深 导管电极 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双单抗夹心ELISA测定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谢玉才 丁怀翌 +3 位作者 蔡伟菁 吴春芳 戚文航 龚兰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74-375,共2页
脂蛋白(a)[Lp(a)]是不同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一种独立脂蛋白,其血清浓度的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制备Lp(a)单克隆抗体(单抗)
关键词 脂蛋白 单克隆抗体 ELISA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冠心病与血清性激素和尿酸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宇 沈卫峰 +4 位作者 张建盛 张瑞岩 施新明 张宪 郑爱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82-384,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冠心病与血清性激素和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绝经后女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6 0例 )和对照组 (5 5例 ) ,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和尿酸水平及其与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应用逐步logisti...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冠心病与血清性激素和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绝经后女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6 0例 )和对照组 (5 5例 ) ,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和尿酸水平及其与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应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两组雌二醇、孕激素及雄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 ,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与年龄、血清尿酸及糖尿病显著相关。 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尿酸浓度显著高于单支及 2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结论 血清尿酸升高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并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而性激素无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性激素类 尿酸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尿激酶治疗91例急性心肌梗塞报道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立群 傅文中 +3 位作者 唐礼江 沈卫峰 戚文航 龚兰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用国产尿激酶(UK)100万IU静脉溶栓治疗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结果发现:1.国产UK的血管再通率为59.3%,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但... 用国产尿激酶(UK)100万IU静脉溶栓治疗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结果发现:1.国产UK的血管再通率为59.3%,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5%.但无致命性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2.溶栓对AMI左心室功能的改善及病死率的降低.依赖于梗塞相关动脉(IRA)的再通;3.UK静脉注射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纤溶酶活性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抗原显著下降。提示,血浆已处于明显的溶解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国产U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溶栓疗法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氏丹参片佐治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的长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罗晓颖 张凤如 戚文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评价丹参片长期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00例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丹参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3片),疗程1年。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 目的:评价丹参片长期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00例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丹参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3片),疗程1年。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6 m in步行距离和心超指标的变化,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丹参组对心功能分级和6 m in步行距离的改善较常规组显著有效(P<0.05);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能进一步缩小左心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丹参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长期加用丹参片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室重构,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片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止凝血功能与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志红 吴方 沈卫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止凝血功能和血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50例冠心病患者和80例对照者的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P-选择素(P-selectin)、D-二聚体(D-D)水平,以Cla... 目的探讨止凝血功能和血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50例冠心病患者和80例对照者的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P-选择素(P-selectin)、D-二聚体(D-D)水平,以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Lp(a)浓度,并检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FG、TAT、vWF:Ag、P-selectin、D-D及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除HDL-C逐渐降低外,其余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FG、LDL-C、Lp(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0.05),且LDL-C、Lp(α)与FG水平相关。结论FG、LDL-C、Lp(α)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对冠心病发生和发展起协同促进作用;血浆FG、TAT、vWF:Ag、P-selectin、D-D浓度的动态连续监测对体内高凝状态和冠心病预防具重要意义;临床抗凝和降纤治疗与降脂治疗宜同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纤维蛋白原 脂蛋白类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对心功能不全及心肌肥厚的疗效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志红 焦洁茹 +1 位作者 沈卫峰 胡厚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福辛普利在治疗心肌肥厚和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NHY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EF≤ 5 0 %的病人 80例 ,随机单盲分为氯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 ,于服药...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福辛普利在治疗心肌肥厚和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NHY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EF≤ 5 0 %的病人 80例 ,随机单盲分为氯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 ,于服药前和服药后 6个月测定临床症状和超声心动图。 结果二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改善 ,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减低 ,但左心室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福辛普利组中 5例出现干咳症状(11 6 3% ) ,而氯沙坦组耐受性较好。 结论尽管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均能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逆转心肌肥厚 ,但氯沙坦的耐受性较福辛普利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福辛普利 心功能不全 心肌肥厚 治疗 疗效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伴糖尿病的死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凤如 于金德 +3 位作者 顾刚 王书成 龚兰生 陈一山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91-93,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着重分析病史、包括临床表现、血压、血糖、血脂、血清心肌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死亡原因。材料与方法选择1986~1995年住院的AMI伴糖尿病患...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着重分析病史、包括临床表现、血压、血糖、血脂、血清心肌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死亡原因。材料与方法选择1986~1995年住院的AMI伴糖尿病患者112例(A组),并从同期754例A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糖尿病 死亡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疗效及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奇 沈卫峰 +3 位作者 张建盛 张瑞岩 胡健 张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15-,共1页
目的 研究左心室 (左室 )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包括 6 6例左室功能不全 (射血分数≤ 0 .35 )行冠脉内支架术患者 (左室功能不全组 )和同期 6 6例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匹配但左室功能正常的... 目的 研究左心室 (左室 )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包括 6 6例左室功能不全 (射血分数≤ 0 .35 )行冠脉内支架术患者 (左室功能不全组 )和同期 6 6例年龄、性别及一般情况匹配但左室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比较两组冠脉病变程度 ,冠脉内支架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左室功能不全组多支冠脉病变患者明显增多 (6 7%和 4 7% ,P <0 .0 5 ) ,完全血运重建率降低 (6 5 %和 82 % ,P <0 .0 5 ) ;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支架术成功率均相似 (分别为 3%和 0 % ;95 %和 96 % ,P >0 .0 5 )。平均随访 2年发现左室功能不全组支架术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 (术后0 .35± 0 .11和术前 0 .30± 0 .0 4 ,P <0 .0 5 ) ,无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生存率和对照组相似 (80 %和 86 % ,P >0 .0 5 )。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能对左室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 ,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与左室功能正常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不全 支架术 左室功能 冠脉病变 左心室 患者 预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激素、血尿酸与老年女性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宇 沈卫峰 +4 位作者 张建盛 张瑞岩 施新明 张宪 郑爱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53-55,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冠心病与性激素和血清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绝经后女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n =6 0 )和正常对照组 (n =5 5 ) ,测定两组血清性激素及尿酸水平 ,并进行比较。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冠心病与性激素和血清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绝经后女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n =6 0 )和正常对照组 (n =5 5 ) ,测定两组血清性激素及尿酸水平 ,并进行比较。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表示。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雌二醇、孕激素及雄激素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与年龄、血尿酸及糖尿病有显著相关性。冠心病组内 3支病变患者血尿酸浓度显著高于单支病变及 2支病变患者。结论 血尿酸升高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并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性激素 冠心病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乃立 戚文航 +1 位作者 邱喜胜 朱鼎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心室肥厚和血管紧张素 (Ang )受体的关系。  方法 :雄性 SHR自 10周龄始 ,给予依那普利 [enalapril2 0 mg/ (kg· d) ],氯沙坦 [losartan2 5 mg/ (kg· d) ],或二者半剂量合用 [依那普利 ...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心室肥厚和血管紧张素 (Ang )受体的关系。  方法 :雄性 SHR自 10周龄始 ,给予依那普利 [enalapril2 0 mg/ (kg· d) ],氯沙坦 [losartan2 5 mg/ (kg· d) ],或二者半剂量合用 [依那普利 10 mg/ (kg· d) ,氯沙坦 12 .5 mg/ (kg· d) ]6周 ,并以鼠龄、性别、数量相同的未治疗 SHR和WKY作对照。测量收缩压、左心室重量 (L VM)及左心室重量指数 (L VMI)。采用 RT- 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内 AT1和AT2受体基因信使核糖核酸 (m RNA)表达 ,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心肌组织内 Ang 受体密度。  结果 :SHR对照组的收缩压、L VM和 L VMI均显著高于 WKY对照组 (P<0 .0 0 1) ,SHR各治疗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其 WKY对照组 (收缩压 ,P<0 .0 0 1;L VM和 L VMI,P<0 .0 1) ,依那普利和氯沙坦之间无显著差别 ,二者合用比单用对降低 L VMI更有效 (P<0 .0 5 )。 SHR对照组 AT1受体 m RNA表达和 Ang 受体密度显著高于 WKY对照组 (P<0 .0 0 1) ,SHR+氯沙坦组较 SHR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0 1) ,而 AT2受体无改变。 SHR+依那普利组 AT1、AT2受体m RNA表达及 Ang 受体密度均无改变。  结论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时出现 Ang 受体主要是 AT1受体上调 ,这可能与血压和心脏肥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肥厚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建忠 施仲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17,520,共4页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评价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数量与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7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1例)、二支病变组(19例)、三支病变组(25例...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评价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数量与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7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1例)、二支病变组(19例)、三支病变组(25例)。用DTI测定室间隔和左室侧壁舒张早期、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峰值速度之比值(Ea/Aa),并与超声心动图常规指标E/A比值等作对照分析。结果单支病变与二支病变、三支病变与二支病变的患者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三支病变较单支病变患者A峰高(P<0.05),E/A比值下降(P<0.05);DTI室间隔和侧壁部Ea下降(P<0.01),室间隔和侧壁部Ea/Aa下降(P<0.05);室间隔和侧壁部E/Ea增高(P<0.01,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与冠脉病变数量有关,三支病变较单支病变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更为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舒张功能 心绞痛患者 稳定型 超声研究 左室整体舒张功能 多普勒组织成像 E/A比值 超声心动图 单支病变 三支病变 二支病变 运动峰值速度 二尖瓣环 病变数量 室间隔 运动速度 技术检测 造影结果 冠状动脉 舒张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受体GPⅢa基因P1A1/P1A2多态性与心肌梗塞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林 于金德 +6 位作者 乐玮 陶蓉 尤蓓 何汝敏 蔡煦 朱鼎良 龚兰生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年第6期425-427,共3页
冠心病心肌梗塞(MI)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关系一直广受关注.近来,有报道称美国白种人血小板受体GPⅢa基因的PIA1/PIA2多态性与MI发病相关.本研究运用RFLP和ASO技术对82例MI患者和68例对照进行该多态性的检测,并与50例美国健康白种人作比较.... 冠心病心肌梗塞(MI)与凝血纤溶系统的关系一直广受关注.近来,有报道称美国白种人血小板受体GPⅢa基因的PIA1/PIA2多态性与MI发病相关.本研究运用RFLP和ASO技术对82例MI患者和68例对照进行该多态性的检测,并与50例美国健康白种人作比较.结果显示150例中国人的GPⅢa多态基因型均为P1A1/P1A1,与美国白种人有显著差别.表明中国人群血小板受体GPⅢa基因的PlA1/PlA2多态性与MI发病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小板 受体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志红 沈卫峰 +3 位作者 张建盛 张大东 张瑞岩 张宪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对QT和J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于静脉溶栓治疗后90min以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估价梗塞相关动脉(IRA)前向血流情况,并观测其溶栓前和溶栓后每30min直至2h的QT和JT离散度变化以及...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对QT和J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60例AMI患者于静脉溶栓治疗后90min以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估价梗塞相关动脉(IRA)前向血流情况,并观测其溶栓前和溶栓后每30min直至2h的QT和JT离散度变化以及72h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IRA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2~3级者,溶栓后2hQT和JT离散度显著降低,而24例IRA未开通者上述指标在溶栓前后始终保持较高水平。18例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QT和JT离散度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者(125±47ms和110±35ms,84±45ms和81±40ms)(P均<0.01)。结论成功溶栓治疗可使QT和JT离散度显著降低,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QT离散度 冠状动脉造影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康复早期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铮 刘伊丽 +2 位作者 李玲 乐玮 龚兰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07-208,共2页
对43例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在康复早期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并与随访资料相对比。结果显示:43例患者中运动试验阳性者共11例(25.6%);冠脉多支病变的17例患者中有7例运动试验阳性(41.2%);随访中发生心脏意外的患... 对43例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在康复早期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并与随访资料相对比。结果显示:43例患者中运动试验阳性者共11例(25.6%);冠脉多支病变的17例患者中有7例运动试验阳性(41.2%);随访中发生心脏意外的患者中,运动试验阳性率达57.1%(4/7)。讨论了急性心肌梗塞后康复早期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必要性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急性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更换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建荣 钱剑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0-361,共2页
目的分析起搏器更换原因,探讨起搏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总结瑞金医院95例111例次起搏器更换的原因。结果更换原因中,起搏器电池正常耗竭占76.6%,其它原因占23.4%,其中术后感染占8.1%,起搏器故障占4.5%,起搏阈值升高占... 目的分析起搏器更换原因,探讨起搏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总结瑞金医院95例111例次起搏器更换的原因。结果更换原因中,起搏器电池正常耗竭占76.6%,其它原因占23.4%,其中术后感染占8.1%,起搏器故障占4.5%,起搏阈值升高占4.5%,皮袋无菌坏死占1.8%,导管断裂占0.9%,电极移位占0.9%,局部刺激占0.9%,导管与起搏器接触不良及乳房癌后移植各占0.9%。结论根据心脏起搏器更换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更换原因 起搏阈值 人工心脏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起搏与单腔心室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永初 顾刚 +1 位作者 胡厚达 于金德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72-373,共2页
本文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双腔或单腔心室起搏器安装前后各5例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结果提示,对于心功能和心脏结构正常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腔起搏和单腔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双腔起搏 单腔起搏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