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5
1
作者 薛建元 尹浩然 +3 位作者 朱正纲 李树发 燕敏 林言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龄老年胃癌 ,探讨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 1984~1993年间 2 12例 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 :高龄老年胃癌起病隐匿 ,常伴有出血、梗阻及贫血 ;绝大多数合并有... 目的 :面对日益增多的高龄老年胃癌 ,探讨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 1984~1993年间 2 12例 70岁以上高龄老年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疗效。结果 :高龄老年胃癌起病隐匿 ,常伴有出血、梗阻及贫血 ;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疾病。手术证实绝大多数为中晚期胃癌 ,病理检查无明显特殊性。 16 3例行胃癌切除术 ,切除率为 76 9% ;其中根治性切除 10 3例 (6 3 2 % )。切除术死亡率 3 1%。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3 2 %。切除术后 5年生存率为 37 9% ,根治性切除达 5 9 3%。姑息性切除平均生存期 11 8个月。临床早期胃癌 (Ⅰa、Ⅰb期 )切除术后 5年生存率达 92 5 % ,中期胃癌 (Ⅱ、Ⅲa期 )为 43 2 % ,晚期 (Ⅲb、Ⅳ期 )仅 2 9%。结论 :近年高龄老年胃癌逐渐增多 ,应争取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经术前充分准备 ,术后积极处理 ,老年人多能耐受手术。对早期和中期胃癌 ,力争行根治性切除术 (D2 ) ,可以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老年人 外科手术 D2术 术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外科肿瘤学发展之五十年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言箴 郁宝铭 +2 位作者 尹浩然 朱正纲 郑民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S005-S008,共4页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监护病房非发酵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瞿洪平 闵东 +1 位作者 汤耀卿 倪语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观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非发酵菌357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0年版判断... 目的:观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非发酵菌357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0年版判断标准。结果: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0.4%(357/50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90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7.5%,居首位;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4株(14.6%)、鲍曼不动杆菌45株(8.9%)及木糖氧化产碱杆菌20株(3.9%)和脑膜脓毒黄杆菌12株(2.4%)等。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0.5%,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仅为17.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敏感,敏感率均为87.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5.6%;脑膜脓毒黄杆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敏感(100%),对亚胺培南都不敏感。结论:非发酵菌已成为ICU中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非发酵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支气管成形术在胸外科的应用
4
作者 车嘉铭 陈中元 +2 位作者 邱维诚 任健 杭钧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气管肿瘤 支气管肿瘤 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型胶原纤维及其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薛建元 林言箴 +3 位作者 尹浩然 王瑞年 朱寿柱 朱正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1-243,共3页
采用IV型胶原纤维单抗和IV型胶原酶多抗检测76例胃癌。发现IV型胶原纤维染色所示基底膜明显缺损,在分化较差者及浸润型胃癌中(>75%)明显高于分化较好者及膨胀型胃癌(P<0.005)。IV型胶原酶明显增加在分化较差... 采用IV型胶原纤维单抗和IV型胶原酶多抗检测76例胃癌。发现IV型胶原纤维染色所示基底膜明显缺损,在分化较差者及浸润型胃癌中(>75%)明显高于分化较好者及膨胀型胃癌(P<0.005)。IV型胶原酶明显增加在分化较差者,浸润型及有淋巴结转移者(80%左右)显著高于分化较好者,膨胀型及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说明分化程度低的胃癌产生更多IV型胶原酶,严重破坏基底膜,促进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其可作为恶性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Ⅳ型胶原纤维 浸润 转移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置管引流与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疗效 被引量:13
6
作者 项明 万亮 +1 位作者 王天翔 陈拥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手术治疗 细菌性肝脓肿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 并发症 长期疗效 开腹手术 治愈 疑问 短期 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 被引量:30
7
作者 郁宝铭 崔巍 +2 位作者 陆爱国 郑民华 李东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丫啶橙荧光染色、Td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在形态学及细胞周期分布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形态学观察发现As2 O3 诱导的...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与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丫啶橙荧光染色、Td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在形态学及细胞周期分布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形态学观察发现As2 O3 诱导的LoVo细胞死亡呈现凋亡特征 ,研究表明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凋亡细胞比例逐渐增加。As2 O3 在低浓度时主要干扰细胞在S期的通过 ,高浓度时则选择性诱导S期细胞凋亡。结论 :As2 O3 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LoVo细胞增殖 ,这种杀伤作用存在周期特异性。对此研究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细胞凋亡 结肠肿瘤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1、MAGE-3基因在胃癌和胃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雪华 刘炳亚 +4 位作者 张冬青 张奕 张轶 李建芳 朱正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1、 3(MAGE 1和MAGE 3)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索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 ,以及 3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 ,MAGE 1和MAG...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 1、 3(MAGE 1和MAGE 3)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索其在胃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 PCR法 ,对 3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黏膜 ,以及 37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中 ,MAGE 1和MAGE 3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 ,并对RT PCR扩增产物中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 :36例胃癌组织中 ,MAGE 1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 72 .2 2 % (2 6 / 36 ) ,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 6 9.4 4 % (2 5 / 36 )。MAGE 1、MAGE 3的表达均为阳性者为 5 2 .78% (19/ 36 )。癌旁“正常”黏膜中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7.2 2 % (17/ 36 )和4 4 .4 4 % (16 / 36 ) ;MAGE 1、MAGE 3基因表达双阳性者为 30 .5 5 % (11/ 36 )。在 37例胃慢性炎症患者中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阳性率 ,分别为 2 9.73% (11/ 37)和 2 7.0 3% (10 /37) ;MAGE 1、MAGE 3基因的表达双阳性者为 8.1% (3/ 37)。胃癌组织中 ,MAGE 1和MAGE 3基因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和胃慢性炎症患者 ;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浸润的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 ;而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基于MAGE 1和MAGE 3基因在胃癌中的高表达率 ,可利用这两种蛋白作为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慢性胃炎 MAGE-1 MAGE-3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PDTC对胃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琦 于颖彦 +5 位作者 朱正纲 刘炳亚 纪玉宝 张轶 陈雪华 林言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特异性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AMTM NF κBP65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PDTC作用胃癌细胞株AGS、SGC 7901 12h、24h后,NF ...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特异性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AMTM NF κBP65活性测定试剂盒,检测PDTC作用胃癌细胞株AGS、SGC 7901 12h、24h后,NF κB亚基P65活性的变化。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观察PDTC作用 24h、48h、72h,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利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活化型caspase 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胃癌细胞NF κB的活性受到抑制(P<0. 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 05)。经PDTC处理后的实验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颗粒状或块状荧光,胞质检测到活性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论:核因子NF κB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调控,PDTC可通过抑制NF κB活性上调caspase 3表达,从而诱导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PDTC 胃癌 细胞增殖 凋亡 CASPASE-3 培养的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胃癌大鼠脾脏免疫杀伤细胞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正纲 陈雪华 +3 位作者 纪玉宝 尹浩然 朱寿柱 林言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64-366,共3页
分别检测了正常大鼠与胃癌大鼠(各15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及脾细胞(SC)的NK与LAK细胞活性。结果发现,胃癌大鼠的NK与LAK细胞活性均低于正常者,尤以SC更为显著,提示胃癌大鼠脾脏内存在某些抑制因子,能明显地抑制SC的NK活性及其对rIL-2... 分别检测了正常大鼠与胃癌大鼠(各15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及脾细胞(SC)的NK与LAK细胞活性。结果发现,胃癌大鼠的NK与LAK细胞活性均低于正常者,尤以SC更为显著,提示胃癌大鼠脾脏内存在某些抑制因子,能明显地抑制SC的NK活性及其对rIL-2刺激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脾脏 NK细胞 LA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对结肠癌细胞腹腔种植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军 尹浩然 林言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0-213,共4页
采用人结肠癌裸鼠腹腔种植瘤模型,进行表阿霉素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观察其对癌细胞腹腔内种植的影响。15只雄性裸鼠腹腔内接种Lovo细胞后,随机分成对照组、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3组。早期腹腔内化疗组以0.8mg/kg/d表阿霉素于接种... 采用人结肠癌裸鼠腹腔种植瘤模型,进行表阿霉素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观察其对癌细胞腹腔内种植的影响。15只雄性裸鼠腹腔内接种Lovo细胞后,随机分成对照组、早期和延期腹腔内化疗3组。早期腹腔内化疗组以0.8mg/kg/d表阿霉素于接种后1~3天行腹腔注射,延期组用相同剂量于接种后5~7天行腹腔注射。结果显示,早期腹腔内化疗组裸鼠平均荷瘤生存时间最长;延期腹腔内化疗组次之;对照组最短。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实验提示早期腹腔内化疗的抑瘤作用明显高于延期腹腔内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药物疗法 腹腔内 表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腔胃肠管在上消化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尹路 陈桂明 +3 位作者 钱篟健 林谋彬 金艳 李宏为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5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三腔胃肠管(FT,Freka Trelumina)在上消化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上消化道手术病人48例,根据置管情况分成鼻胃管+单腔普通空肠营养管(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经鼻置三腔胃肠管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三组...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三腔胃肠管(FT,Freka Trelumina)在上消化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上消化道手术病人48例,根据置管情况分成鼻胃管+单腔普通空肠营养管(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经鼻置三腔胃肠管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三组。通过对置入成功率、出现恶心、呕吐及不耐受情况的比率、达到预期营养目标的比率、感染发生率等分析,对三腔胃肠管术中置管应用途径进行了临床研究和评估。 结果:在用新型三腔胃肠管进行空肠肠内营养的同时,进行胃内减压,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论:运用新型三腔胃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靠,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较少的并发症,与其他营养管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胃肠管 肠内营养 上消化道手术 临床研究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燕敏 李树发 +4 位作者 李琛 张俊 纪福 许函 曹伟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6 2例伴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病人 ,随机分为肠内营养 (EN组 ,n=32 )和常规补液 (对照组 ,n=30 )两组。所有病例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 方法 :6 2例伴营养不良的消化道肿瘤病人 ,随机分为肠内营养 (EN组 ,n=32 )和常规补液 (对照组 ,n=30 )两组。所有病例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浆蛋白、Hb、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血胃泌素 ,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营养支持后 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P<0 .0 5 ) ,体重下降减缓 ,血胃泌素水平在肠道营养后明显升高 (P<0 .0 5 ) ,所有病例的免疫功能均有改善 ,临床观察 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 T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 (P<0 .0 5 )。 结论 :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 ,并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 ,同时刺激胃肠道激素分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早期肠内营养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尼泊甙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远期结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天锡 赵卫国 +1 位作者 孙青芳 田恒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5,共3页
报道替尼泊甙-CCNU治疗恶性脑胶质瘤96例随诊1~10年的远期结果.男性66例、女性30例.年龄5~74岁,平均39.7岁。治疗周期总数448个,平均5个/例.远期结果计:CR18例、PR21例,RR率40.7%;... 报道替尼泊甙-CCNU治疗恶性脑胶质瘤96例随诊1~10年的远期结果.男性66例、女性30例.年龄5~74岁,平均39.7岁。治疗周期总数448个,平均5个/例.远期结果计:CR18例、PR21例,RR率40.7%;SD19例、PD37例、ED1例.存活率为:1年85%、3年26%、5年14.6%、10年1%。目前仍存活之14例中已逾5年者5例.平均有效时限为CR组212周、PR组121周、SD组46周、PD组12周。平均存活时限为CR组241周、PR组133周、SD组57周、PD组18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尼泊甙 环己亚硝脲 脑胶质瘤 药物疗法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定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肠型胃癌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陶厚权 林言箴 王瑞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786-789,共4页
为研究血管形成和血管形成因子表达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中的作用,应用抗因子Ⅷ相关抗原抗体、抗VEGF抗体及抗bFGF抗体的免疫组化LSAB法,分别对63例肠型胃癌和45例弥漫型胃癌中的微血管数量(MVC)、VEGF和... 为研究血管形成和血管形成因子表达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中的作用,应用抗因子Ⅷ相关抗原抗体、抗VEGF抗体及抗bFGF抗体的免疫组化LSAB法,分别对63例肠型胃癌和45例弥漫型胃癌中的微血管数量(MVC)、VEGF和bFGF表达进行研究。MVC和VEGF及bFGF表达在肠型胃癌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P分别<0.05,0.001和0.01),同样,MVC和VEGF表达在肝转移患者明显高于腹膜转移者(P分别=0.001和<0.01);在肠型胃癌中,MVC与VEGF表达明显相关(P=0.02),MVC和VEGF表达随TNM分期增加而增加,而与弥漫型胃癌无关。两型胃癌中的bFGF表达均与MVC无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肠型胃癌的转移形式为血管依赖性,VEGF可能是诱导肠型胃癌血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形成 微血管定量 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EX方法鉴定胃癌肿瘤相关抗原基因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运伟 朱正纲 +4 位作者 顾琴龙 李建芳 陈雪华 刘炳亚 林言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采用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分析法(SEREX法)寻找胃癌相关肿瘤抗原的编码基因。方法抽提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1例胃癌组织标本PolyA+RNA,分别构建2个胃癌cDNA表达文库,用含有抗体的胃癌患者血清对2个文库进行筛选,并对筛选所得到的... 目的采用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分析法(SEREX法)寻找胃癌相关肿瘤抗原的编码基因。方法抽提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1例胃癌组织标本PolyA+RNA,分别构建2个胃癌cDNA表达文库,用含有抗体的胃癌患者血清对2个文库进行筛选,并对筛选所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测定2个原始文库滴度分别为1.6×106pfu和2.5×106pfu,重组率为95%和98%。2个文库经3轮筛选共获得14个胃癌肿瘤相关抗原编码基因,其中一个为未知基因。13个已知基因编码产物包括代谢酶、RNA转录和翻译调控蛋白、蛋白代谢相关分子、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抗原及未知功能蛋白分子。结论 胃癌相关肿瘤抗原编码基因的筛选和鉴定,为胃癌的临床诊断和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了靶点,有助于对胃癌发生机制的深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相关抗原 SEREX 癌肿瘤 编码基因 CDNA表达文库 肿瘤抗原 原基 重组率 阳性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宿主脾脏免疫状态对扩大根治术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正纲 林言箴 +1 位作者 尹浩然 朱寿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87-390,共4页
为能够清扫脾门及脾动脉干周围转移之淋巴结,以求手术的彻底性,联合胰腺体尾及脾切除作为胃癌扩大根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40余年历史,这一手术的开展曾为提高胃癌外科疗效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10年来,由于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不断进展... 为能够清扫脾门及脾动脉干周围转移之淋巴结,以求手术的彻底性,联合胰腺体尾及脾切除作为胃癌扩大根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40余年历史,这一手术的开展曾为提高胃癌外科疗效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10年来,由于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不断进展,使日益增多的肿瘤临床工作者开展了胃癌(或其它肿瘤)宿主脾脏免疫状态的研究,祈能阐明(1)胃癌宿主脾脏究竟起正性或负性免疫作用;(2)合并脾脏切除与否对胃癌患者免疫状态及其预后起何影响,从而为合理地开展胃癌扩大根治术充实免疫学基础.本文仅就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概况与我们的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学 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MCAO后脑组织和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天锡 卞留贯 赵卫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1-82,共2页
建立兔MCAO脑缺血模型。兔48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脑缺血后2h、4h、24h组。用放免法测兔脑组织和血浆的内皮素含量。发现脑缺血后,缺血侧脑组织和血浆内皮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缺血后时... 建立兔MCAO脑缺血模型。兔48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脑缺血后2h、4h、24h组。用放免法测兔脑组织和血浆的内皮素含量。发现脑缺血后,缺血侧脑组织和血浆内皮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缺血后时间的延长而递增(P<0.01)。内皮素与脑水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提示内皮素可能参与缺血脑损害并加重缺血后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内皮素 大脑中动脉阻断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微转移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邬宇飞 夏加增 +2 位作者 李辉 尹浩然 林言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胃道肠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微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以CK19作指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75例胃、结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癌细胞,同时对其中33例患者骨髓进行检测。结果:75例中,24例(32.0%)外周血中检测出CK19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胃道肠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微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以CK19作指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75例胃、结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癌细胞,同时对其中33例患者骨髓进行检测。结果:75例中,24例(32.0%)外周血中检测出CK19mRNA的表达,其中60例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为30.0%(18/60),15例结肠癌的检出率为40.0%(6/15)。外周血阳性率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其中33例的骨髓阳性率为48.5%,高于这些患者的血液中阳性率(33.3%)。结论: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微转移可提高胃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癌 微转移 外周血 骨髓 细胞角蛋白19 预后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鞘瘤的NF_2基因2、4、6、13外显子突变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卞留贯 孙青芳 +3 位作者 沈建康 赵卫国 罗其中 张天锡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 分析神经鞘瘤NF2基因2、4、6、13外显子的突变。方法 应用PCR-SSCP、DNA测序观察36例神经鞘瘤中发生的NF2基因突变,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听神经瘤的增殖指数。结果 36例神经鞘瘤中有13个... 目的 分析神经鞘瘤NF2基因2、4、6、13外显子的突变。方法 应用PCR-SSCP、DNA测序观察36例神经鞘瘤中发生的NF2基因突变,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听神经瘤的增殖指数。结果 36例神经鞘瘤中有13个突变,包括缺失、插入所致的移码突变6例,2例无义突变,2例反义突变,3例剪接位点改变;其中发生于E2的4例、E4的2例、E6的4例、E13的2例;发生突变的听神经瘤生长指数、增殖指数亦较高(P<0.05)。结论 NF2基因突变是神经鞘瘤发生中的常发事件,是影响听神经瘤临床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Ⅱ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