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童善庆 王建华 +6 位作者 李彪如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华祖德 陆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 (TIL)在体外扩增后生物学特性 ,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 ,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 :TIL细胞...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 (TIL)在体外扩增后生物学特性 ,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 ,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 :TIL细胞表型的差异可能与肿瘤的种类、性质、取材部位有关 ,结缔组织、基质中来源的TIL以CD3+ CD4+ 为主 ,肿瘤组织和小血管周围以CD3+ CD8+ 为主 ,体外IL 2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经rIL 2扩增后 ,TIL分泌产生IL 2、TNF α、IFN γ等多种细胞因子能力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再加入抗CD3单抗或PHA(合适浓度 ) ,TIL细胞因子表达可进一步增强。TIL联合磷酰胺或IL 2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 ,可显著改善患者外周血细胞表型 ,具有一定的疗效。结论 :TIL在体外经rIL 2扩增后 ,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体内肿瘤细胞的消退可能主要并不是通过输入的TI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增强了机体细胞免疫活性和免疫调节能力。TIL辅助其它疗法可成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T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TIL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探讨
2
作者 黄旭元 薄隽杰 +3 位作者 陈国武 刘东明 王益鑫 丁健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58-461,共4页
采用胶原酶的单酶冷消化法,分离培养37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结果发现,采用该法分离培养的 TILs 呈现以激活的 T 淋巴细胞为主、高增殖活性和高杀伤活性的特征。逆转录-多聚酶链式... 采用胶原酶的单酶冷消化法,分离培养37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结果发现,采用该法分离培养的 TILs 呈现以激活的 T 淋巴细胞为主、高增殖活性和高杀伤活性的特征。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提示,TILs 激活扩增后主要分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其可能在 TILs 发挥抗肿瘤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应用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分析,90%以上患者 CD3^+细胞和70%患者 CD8^+细胞得到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育龄妇女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桂林 陈淑云 +1 位作者 丁健青 朱丹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用间接EIJSA方法对上海地区1048名育龄期妇女血清进行了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航体的检测,结果HCMV-IgG抗体阳性率为93.5%,提示HCMV在育龄期妇女中的感染相当普遍。16~18岁、20~29岁和30~45岁三个年龄组,HCMV-Ig... 用间接EIJSA方法对上海地区1048名育龄期妇女血清进行了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航体的检测,结果HCMV-IgG抗体阳性率为93.5%,提示HCMV在育龄期妇女中的感染相当普遍。16~18岁、20~29岁和30~45岁三个年龄组,HCMV-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9%、89.7%和95.4%,表明HCMV的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该调查还同时表明HCMV感染与社会经济情况及婚姻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ELISA法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麻鸭血中DHBV及其形态学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童善庆 李彪如 +1 位作者 王建全 陆德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94-197,共4页
本文应用电镜等方法对上海地区麻鸭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及其形态学进行了研究。104只麻鸭血清标本DHBV阳性率为68.5%,其中1日~1月龄组为93.3%,6~12月龄组为72.7%,1~2年龄组为56.6%,表明DHBV阳性率随鸭龄增长而不断下降。鸭血清中... 本文应用电镜等方法对上海地区麻鸭中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及其形态学进行了研究。104只麻鸭血清标本DHBV阳性率为68.5%,其中1日~1月龄组为93.3%,6~12月龄组为72.7%,1~2年龄组为56.6%,表明DHBV阳性率随鸭龄增长而不断下降。鸭血清中除存在DHBV的40~45nm完全颗粒与40~60nm空心颗粒外,还发现一种20~30nm的小球形颗粒。鸭肝组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在肝细胞浆内质网中找到DHBV颗粒,同时在胞浆与核内均找到35~37nm裸露的核心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形态学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淋巴细胞生物性状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陆静 喇端端 +3 位作者 华祖德 李彪如 朱佑明 童善庆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开发利用正常胎儿脐血作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免疫治疗的细胞来源。本实验研究了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NK活性及细胞表型等。研究发现1.脐血淋巴细胞含量多、得率高和增殖快;2.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表明... 为了开发利用正常胎儿脐血作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免疫治疗的细胞来源。本实验研究了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NK活性及细胞表型等。研究发现1.脐血淋巴细胞含量多、得率高和增殖快;2.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表明:体外培养初期(7d以内)其NK活性很低,经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培养1周后NK活性从27.9%提高至79.6%(P<0.05)。同样脐血淋巴细胞在培养初期较为幼稚,通过体外经IL-2等刺激后渐趋成熟,比例明显升高,分别为76.4%、13.6%、70%和85%,表明脐血可作为LAK细胞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总碱对小鼠脾细胞产生干扰素的影响 被引量:50
6
作者 朱莉 刘晶星 +2 位作者 钱富荣 陈曙霞 陆德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04-206,共3页
作者为了解苦参是否通过诱生干扰素而参与抗病毒作用,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苦参总碱在体外诱生小鼠脾细胞产生干扰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参浓度在50~200μg/ml 能明显诱导脾细胞产生干扰素,且能明显对抗氢化考的松的抑制作... 作者为了解苦参是否通过诱生干扰素而参与抗病毒作用,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苦参总碱在体外诱生小鼠脾细胞产生干扰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参浓度在50~200μg/ml 能明显诱导脾细胞产生干扰素,且能明显对抗氢化考的松的抑制作用而促进干扰素产生增加,其作用与药物浓度(50~200μg/ml呈正相关。所以苦参可能通过诱导干扰素产生而发挥其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干扰素 氢化考的松 脾细胞 苦参总碱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检测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并与MTT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童善庆 张希衡 +4 位作者 朱佑明 胡宝瑜 丁建青 陆德源 钟晓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本文根据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机制,采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AFS)分别检测了卵巢癌细胞株(3AO)、部分肺癌患者分离的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并和传统的ATT法进行比较.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3AO凋亡、两种方法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 本文根据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产生凋亡的机制,采用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法(AFS)分别检测了卵巢癌细胞株(3AO)、部分肺癌患者分离的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并和传统的ATT法进行比较.用不同浓度的顺铂诱导3AO凋亡、两种方法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但用于肺癌患者分离的肿瘤细胞进行药物的筛选时,有显著性差别(P<O.05);AFS避免了MTT多种影响因素,比MTT快速、准确、敏感、重复性好,同时能观察凋亡、坏死及活细胞,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用于肿瘤化疗药物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细胞凋亡 荧光染色法 MTT法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抗柯萨基B组病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9
8
作者 刘晶星 陆德源 +2 位作者 杨仲明 陈曙霞 钱富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本文报道了苦参在体外及体内抗柯萨基B组病毒(CVB)的作用。在体外,自1:4稀释度向上,苦参粗提液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已丧失,在1:32稀释度时,苦参仍能对抗CVB(CVB_1除外)对细胞的致病变作用。在体内,Balb/C小鼠经腹腔感染CVB_3m,12只对... 本文报道了苦参在体外及体内抗柯萨基B组病毒(CVB)的作用。在体外,自1:4稀释度向上,苦参粗提液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已丧失,在1:32稀释度时,苦参仍能对抗CVB(CVB_1除外)对细胞的致病变作用。在体内,Balb/C小鼠经腹腔感染CVB_3m,12只对照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为126小时,而经苦参治疗的试验组12只小鼠,2只完全康复,其余10只平均存活时间为161小时,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柯萨基病毒B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对HeLa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东礼 童善庆 +1 位作者 肖家祁 吴建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探讨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人乳头瘤病毒 18型E6 (HPV18 E6 )基因、p5 3基因、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表达的变化 ,为临床诊断、治疗宫颈癌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电镜证实细胞凋亡 ;用PCR和RT PCR方法研究HPV18 E... 目的 :探讨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人乳头瘤病毒 18型E6 (HPV18 E6 )基因、p5 3基因、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基因表达的变化 ,为临床诊断、治疗宫颈癌提供新思路。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电镜证实细胞凋亡 ;用PCR和RT PCR方法研究HPV18 E6基因、p5 3基因、hTERT基因表达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 :在榄香烯作用下 ,HPV18 E6基因、p5 3基因表达没有变化 ,但hTERT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榄香烯诱导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 ,hTERT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 ,对于耐药性肿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人乳头瘤病毒E6 榄香烯 HELA细胞 基因表达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马东礼 肖家祁 +3 位作者 童善庆 胡宝瑜 侍庆 胡烈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从 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 ,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 ,证实HeLa细胞凋亡 ,并对凋亡的HeL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 目的从 8种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中筛选出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药物 ,并对其抗肿瘤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检测手段 ,证实HeLa细胞凋亡 ,并对凋亡的HeLa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榄香烯阻滞HeLa细胞在G2 /M期 ,降低HeLa细胞分裂能力 ,抑制其增殖 ;榄香烯抗肿瘤作用存在明显的阈值 ,即达到某一有效剂量 ,就可发挥强烈的抗肿瘤作用。 结论榄香烯是一种有效的诱导细胞凋亡的药物 ,对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稀 凋亡 宫颈癌 HeLe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组织病理和心电图观察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晶星 陆德源 +5 位作者 沈鼎鸿 陈曙霞 郑新娟 常佩伦 姚季生 姚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6-22,共7页
BALB/C小鼠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m)后,第2天出现病毒血症,并从心肝肾脑等脏器分离出病毒,肝组织呈肝炎或重症肝炎病理图象,第5天抗体产生,病毒血症终止,除心脏外,其它脏器中病毒消失。病理检查可见心肌坏死,第8,9天,心肌坏死达高峰,心... BALB/C小鼠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m)后,第2天出现病毒血症,并从心肝肾脑等脏器分离出病毒,肝组织呈肝炎或重症肝炎病理图象,第5天抗体产生,病毒血症终止,除心脏外,其它脏器中病毒消失。病理检查可见心肌坏死,第8,9天,心肌坏死达高峰,心肌内病毒、循环抗体消失。心肌超微结构显示线粒体、心肌纤维、心肌组织等进行性病变。89%(54/63)的小鼠种毒后第3天开始出现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在P波倒置,QRS时间延长,房室传导阻滞和出现异常Q波。心电图检测的成功,对利用动物模型进行致病机理、免疫,药物治疗等研究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病毒 心电图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某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建华 童善庆 +6 位作者 蒋玖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华祖德 陆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FN-γ,IL-6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的水平与变化;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活性,分析TIL或TAL扩增前后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和免疫学特性的变化.结果:TIL在扩增前后的4周时间内,仅TNF-α mRNA基因表达是持续的,并可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IFN-γmRNA基因的表达缺乏;IL-2mRNA基因表达只是一过性.体外加入抗CD3单抗或PHA(合适浓度)刺激TIL或TAL,IL-2,TNF-α,IhN-γmRNA表达明显增强.和TIL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不尽相同的是,TAL表达IL-6 mR-NA.结果还发现,体外IL-2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结论:TIL在体外经rIL-2扩增后,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TIL的抗肿瘤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卵巢癌 淋巴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脲脲原体与人精子共同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元康 陆德源 +1 位作者 朱云凤 彭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59-159,共1页
Shepard首先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分离到类似肺炎支原体样的微生物,因培养所形成的菌落微小被称为T株和T支原体。近年来按其能溶解尿素的特性被命名为解脲脲原体或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 Shepard首先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分离到类似肺炎支原体样的微生物,因培养所形成的菌落微小被称为T株和T支原体。近年来按其能溶解尿素的特性被命名为解脲脲原体或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支原体对成人泌尿生殖道及对新生儿和胎儿具致病作用,并认为与某些不孕症有关。现将溶脲脲原体的一般特性、分离鉴定和致病作用做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脲脲原体 精子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B组病毒3型VPI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莉 王灵枢 +3 位作者 刘晶星 陆德源 袁正宏 闻玉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为研制防治病毒性心肌炎的基因疫苗打下基础。方法以带有CVB。P1、P2区核酸序列的pGEM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克隆CVB3VP1基因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的HindⅢ和XbaⅠ位点之间,构建成重组质粒。经大量扩增纯化后,肌肉注射... 目的为研制防治病毒性心肌炎的基因疫苗打下基础。方法以带有CVB。P1、P2区核酸序列的pGEM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克隆CVB3VP1基因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的HindⅢ和XbaⅠ位点之间,构建成重组质粒。经大量扩增纯化后,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3次,用CVB3毒株攻击小鼠,取血及脾细胞检测其免疫效果。结果小鼠经3次免疫后,虽未测出明显免疫应答指标,但诱导了T、B细胞的免疫记忆反应,免疫组鼠在CVB3毒株攻击后,迅速诱导产生了强烈的二次免疫应答。结论CVB3VP1基因疫苗对CVB3毒株的攻击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B组病毒 VP1 基因疫苗 免疫效果 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BV诱发鸭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彪如 童善庆 +4 位作者 陆德源 沈鼎鸿 沈耕荣 周霞秋 谢青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89-193,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加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方法,建立了鸭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先肝内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4h后再静脉内激发性注射DHBV者,易造成一叶或二叶肝坏死。而第一次肝内注射内毒素,24h后静脉内注... 本文首次报道了应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加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方法,建立了鸭急性肝坏死动物模型。结果发现:先肝内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24h后再静脉内激发性注射DHBV者,易造成一叶或二叶肝坏死。而第一次肝内注射内毒素,24h后静脉内注入生理盐水,或二次均注入生理盐水者均未发现肝坏死病理变化。若第一次肝内注入DHBV,第二次静脉内注入内毒素,病理变化则明显轻于第一种方法,仅出现轻微散在斑点状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肝坏死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取材的TIL细胞的得率和活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时晓东 李彪如 +3 位作者 童善庆 顾琴龙 陆静 高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59-162,共4页
为了获得数量更多、活力更强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就胃肠道肿瘤不同取材部位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取自癌肿组织的浸润结节、实质部位和中央区域的TIL细胞得率与活力。结果发现,中央区域的淋巴细胞得率最低,为6.3×... 为了获得数量更多、活力更强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就胃肠道肿瘤不同取材部位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取自癌肿组织的浸润结节、实质部位和中央区域的TIL细胞得率与活力。结果发现,中央区域的淋巴细胞得率最低,为6.3×105细胞个/g,而肿瘤浸润结节与实质部位得率相似,分别为9.15×105细胞个/g和9.61×105细胞个/g方差分析P<0.05;两两比较,中心区域与结节区、实质区比较P<0.05。活力比较,肿块表面结节的淋巴细胞活力最高,实质部位次之,中心区域活力最差。经综合分析,认为胃肠道肿瘤取材部位,以肿瘤表面浸润结节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肿瘤浸润 淋巴细胞 TIL 细胞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SEB偶合蛋白对荷瘤小鼠的疗效及其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国驰 陶箭 +3 位作者 胡宝瑜 朱伯明 童善庆 陆德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05-107,131,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转铁蛋白(Tf)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偶联后,在体内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将Tf与SEB偶联成Tf-SEB偶联蛋白,观察该偶联蛋白对荷瘤小鼠的疗效;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初... 目的 研究人转铁蛋白(Tf)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偶联后,在体内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将Tf与SEB偶联成Tf-SEB偶联蛋白,观察该偶联蛋白对荷瘤小鼠的疗效;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初步探讨该偶联蛋白在体内的抗肿瘤机理。结果 偶联蛋白处理组动物的肿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及肿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单体SEB处理组和其它各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偶联蛋白处理的动物肿瘤组织内有更为明显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结论 经化学偶联的Tf-SEB偶联蛋白在体内比单体SEB具有更强的激活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该作用可能部分是由于具有导向效应的超抗原Tf-SEB偶联蛋白诱导了超抗原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 Tf-SEB 超抗原 肿瘤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因子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免疫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炳法 张曼莉 +2 位作者 来茶云 洪金秧 陆德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05-308,共4页
作肯研究转移因子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可能免疫机理。结果发现,过敏性哮喘儿童组血清总IgE浓度明显高于慢性气管炎组,两组IgE各为2476.00±1787.87,241.00±112.43IU/ml(?)±SD;有显著性差异(P<0.001);转移因子治疗后,哮喘... 作肯研究转移因子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可能免疫机理。结果发现,过敏性哮喘儿童组血清总IgE浓度明显高于慢性气管炎组,两组IgE各为2476.00±1787.87,241.00±112.43IU/ml(?)±SD;有显著性差异(P<0.001);转移因子治疗后,哮喘组降至1132.14±748.86IU/ml、前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此相反,哮喘组Con A-SC活性则由治疗前10.29%±4.10%增至24.69%±6.90%,亦有统计差异(P<0.01)。此两项免疫参数的变化呈负相关。但哮喘组过敏原皮试阳性百分率与血清总IgE浓度呈正栩关;且与治疗后皮试转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 哮喘 免疫球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人精子有共同抗原的临床细菌分离株的筛选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玖 陆德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5-447,共3页
以RAHS-Ab与493株临床细菌分离株进行玻片凝集反应,筛选出4种11株可与RAHS-Ab发生明显凝集反应的细菌株。选择其中E.coli506株作进一步研究。制备E.coli506株全菌蛋白进行包被,ELISA检测... 以RAHS-Ab与493株临床细菌分离株进行玻片凝集反应,筛选出4种11株可与RAHS-Ab发生明显凝集反应的细菌株。选择其中E.coli506株作进一步研究。制备E.coli506株全菌蛋白进行包被,ELISA检测可与RAHS-Ab出现阳性反应。进一步将全菌蛋白与RAHS-Ab进行Western印迹反应,发现可出现数处阳性反应条带,其中位于36kD和67kD的两个条带反应最为明显。制备人精子蛋白并包被,以E.coli506株全菌抗体进行ELISA检测,发现二者可以发生免疫反应。这些结果证实某些细菌如E.coli506株与人精子间存在共同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人精子 共同抗原 免疫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转铁蛋白—葡萄球菌肠毒素B偶联蛋白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国驰 陶箭 +3 位作者 朱佑明 童善庆 陆德源 赵任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56-258,267,共4页
目的研究人转铁蛋白(HuTf)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偶联后,其Tf-SEB偶合蛋白的抗肿瘤活性,探讨Tf作为载体用于肿瘤导向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凋亡细胞指数检测和超抗原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SDCC)效应,观察该偶... 目的研究人转铁蛋白(HuTf)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偶联后,其Tf-SEB偶合蛋白的抗肿瘤活性,探讨Tf作为载体用于肿瘤导向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凋亡细胞指数检测和超抗原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SDCC)效应,观察该偶合蛋白的起抗原活性和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结果Tf-SEB偶合蛋白比单体SEB能更有效地激活T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并对MHC-Ⅱ类分子阴性的肿瘤靶细胞也具有较强的杀伤效果。结论Tf作为载体应用于肿瘤的导向治疗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铁蛋白 肠毒素B 载体 SEB 肿瘤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