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G-CSF对血液肿瘤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钟济华 黄洪晖 +3 位作者 陈芳源 滕晔 顾春红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病人化疗后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量术对正常组、单纯感染组、急性白血病组和淋巴瘤组患者各 10例 ,检...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病人化疗后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量术对正常组、单纯感染组、急性白血病组和淋巴瘤组患者各 10例 ,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 结果血液肿瘤病人化疗后用rhG-CSF前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用rhG -CSF后功能均增强 ,基本接近正常组甚至超出。 结论化疗药物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功能 ,应用r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CSF 血液肿瘤 病人 化疗 中性粒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恶性血液病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坚轶 赵劲秋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基因芯片技术 分子病理学 诊断 多药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黄在血液病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8
3
作者 顾春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雄黄 治疗 疗效 白血病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it基因在恶性血液病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4-19,共6页
c-kit基因是酪氨酸激酶家族Ⅲ类的成员之一,参与包括造血和肥大细胞的发生与发育、细胞凋亡及恶性造血等多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但其确切的作用机理目前仍未明了。最近研究发现,c-kit基因主要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表达,而在急性淋巴细... c-kit基因是酪氨酸激酶家族Ⅲ类的成员之一,参与包括造血和肥大细胞的发生与发育、细胞凋亡及恶性造血等多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但其确切的作用机理目前仍未明了。最近研究发现,c-kit基因主要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表达,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则不表达。在AML,尤其是在不成熟细胞型(M_0,M_1,M_2)血清s-kit受体明显升高,化疗后则恢复至正常水平。c-kit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期也明显升高,相反在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其受体水平降低。上述研究提示血清受体水平反应了某些造血系统疾病的病理状态。有证据表明。c-kit具有致白血病能力。基因转染发现,c-kit持续性表达增加了32D细胞的致白血病潜力;CML的P210能替代SCF和P145 c-kit的作用,c-kit的持续激活可导致bcr/abl阳性造血祖细胞长期存活。与正常对照相比,骨髓增生性疾病c-kit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最近发现SCF,c-kit的配体,诱导的细胞凋亡耐受与AML患者化疗疗效有关。SCF能减少AML常用化疗药物诱导的人CD34^+白血病细胞凋亡,用McAb阻断c-kit受体,可逆转SCF对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本文综述c-kit在恶性血液病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目的在于促进白血病发病机制、诱导分化和治疗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IT 恶性血液病 干细胞因子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系统疾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治疗
5
作者 黄洪晖 陈芳源 +3 位作者 方智雯 韩洁英 朱学宏 邵念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对血液系统疾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 5 2例患者 ,单一使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或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与其他抗菌素合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每日剂量 1.5~ 2g ,静脉滴注。 结果 1 亚胺培南 /西司...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对血液系统疾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 5 2例患者 ,单一使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或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与其他抗菌素合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每日剂量 1.5~ 2g ,静脉滴注。 结果 1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5 9.6% ;2 对G+需氧菌及G-需氧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4 4 .4 % ,60 .0 % ;3 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无效的患者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治疗 ,总有效率达 5 6.4 % ;4 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有效率为 5 1.9%。 结论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作用 ,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院内感染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血液系统疾病 院内感染 并发症 治疗 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因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王晨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81-284,共4页
肿瘤的血管生成包含毛细血管基底膜降解,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形成管状结构,基底膜形成,血流贯通等步骤.这一过程既受机体神经内分泌因素影响,又受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表达的生长因子调控.人体内的血管生成由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及... 肿瘤的血管生成包含毛细血管基底膜降解,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形成管状结构,基底膜形成,血流贯通等步骤.这一过程既受机体神经内分泌因素影响,又受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表达的生长因子调控.人体内的血管生成由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及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来调节.主要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IGF)等,其中最主要的是VEGF.主要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大部分存在于大分子蛋白质中,有内皮抑素、血管抑素、血小板Ⅳ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等[1].新生血管及血管生长因子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疾病分期、预后的影响仍在研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 恶性血液病 研究现状 肿瘤 血管内皮细胞 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黄对NB4和HL-60细胞的形态,PML 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钟璐 陈芳源 +2 位作者 韩洁英 邵念贤 欧阳仁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3-227,共5页
本研究以NB4 ,HL 60细胞为研究对象 ,采用Wright′s染色法及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技术及RT PCR法 ,探讨雄黄对NB4 ,HL 60细胞的形态、PML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发现 :①经雄黄处理后 ,各组均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上改变。②雄黄处... 本研究以NB4 ,HL 60细胞为研究对象 ,采用Wright′s染色法及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技术及RT PCR法 ,探讨雄黄对NB4 ,HL 60细胞的形态、PML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发现 :①经雄黄处理后 ,各组均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上改变。②雄黄处理后NB4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 ,PML蛋白聚积于POD结构 ,随后降解 ;在HL 60细胞中PML蛋白发生相似改变。③雄黄处理后各组细胞PMLmRNA表达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指出 ,在雄黄诱导下PML在蛋白水平参与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 ,雄黄能诱导NB4 ,HL 60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NB4细胞 HL-60细胞 PML蛋白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A和雄黄对白血病细胞PML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钟璐 陈芳源 +2 位作者 韩洁英 邵念贤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06-109,133,共5页
目的探讨PML基因及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细胞内分布定位。 方法经ATRA、雄黄处理后的NB4、HL - 60、K5 62细胞为研究对象 ,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Wright s染色法及荧光染色法 ;PML蛋白细胞内分布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 ;PMLmRNA表达... 目的探讨PML基因及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细胞内分布定位。 方法经ATRA、雄黄处理后的NB4、HL - 60、K5 62细胞为研究对象 ,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Wright s染色法及荧光染色法 ;PML蛋白细胞内分布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 ;PMLmRNA表达采用RT -PCR法。 结果 1 ATRA处理后 ,NB4和HL - 60细胞形态学上出现分化表现 ,K5 62细胞无变化 ;经雄黄处理后 ,各组细胞形态学上均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 2 ATRA处理后 ,NB4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 ,PML蛋白恢复定位 ,HL - 60、K5 62细胞内PML蛋白定位分布无变化 ;雄黄处理后NB4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 ,PML聚积于POD结构 ,随后降解 ;在HL - 60及K5 62细胞 ,PML发生相似改变。3 ATRA、雄黄处理后各组细胞PMLmRNA表达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在不同诱导剂刺激下 ,PML基因在蛋白水平参与细胞终末分化及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 ;PML蛋白在POD中发挥诱导凋亡控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L ATRA 雄黄 NB4细胞 HL-60细胞 白血病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D方案治疗初发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岚 韩洁英 +4 位作者 钟璐 钟华 黄洪晖 陈芳源 欧阳仁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0-71,74,共3页
   目的:评估VAD方案应用于初发Ⅲ期的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效果。方法:入组的 26例初次诊断为MM的患者,临床分期均属于Ⅲ期。VAD联合化疗方案包括: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地塞米松(Dex),连续应用 3疗程以上评估疗效。检查项目包...    目的:评估VAD方案应用于初发Ⅲ期的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效果。方法:入组的 26例初次诊断为MM的患者,临床分期均属于Ⅲ期。VAD联合化疗方案包括: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地塞米松(Dex),连续应用 3疗程以上评估疗效。检查项目包括:血清M蛋白、肾功能、24小时尿蛋白定量、骨髓穿刺,外周血象等检测,并记录不良反应。MM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R)、部分反应 (PR)、微小反应 (MR)、无改变 (NC)、平台期。结果: 5例获得完全缓解(19. 3% ),部分缓解 13例(50% ),微小反应 6例(23% ), 2例无改变 (7. 7 % )。总有效率(92. 3% )。平均生存期(29. 6±17)月(7月 84月)。结论:VAD方案治疗Ⅲ期初发MM的临床疗效显著。肾功能不全,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VAD治疗起效快,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化学疗法 长春新碱 多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CSF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洪晖 钟济华 +3 位作者 韩晓凤 宣正华 韩洁英 陈芳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33-1037,共5页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变化的影响,采用油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变化的影响,采用油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中性粒细胞表型。结果表明: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ohle小体数增加;化疗后病人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用rhGCSF后功能均增强,基本接近正常组甚至超出;用rhGCSF前中性粒细胞CD64、CD62L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用GCSF后CD64表达上调,CD62L表达显著下调;CD16、CD32、CD14和CD11b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出现变化,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中性粒细胞形态 中性粒细胞功能 中性粒细胞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逆转HL-60/ADR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芳源 蔡讯 +4 位作者 韩洁英 滕晔 钟济华 钟华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9-11,21,共4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在体外逆转耐药细胞株HL 6 0 /ADR的多药耐药。方法以HL 6 0 /ADR细胞为研究对象 ,用RT PCR法检测耐药基因MRP1的表达及槲皮素对其表达的影响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槲皮素作用前后柔红霉素 (DNR)在耐药细胞HL 6 ... 目的探讨槲皮素在体外逆转耐药细胞株HL 6 0 /ADR的多药耐药。方法以HL 6 0 /ADR细胞为研究对象 ,用RT PCR法检测耐药基因MRP1的表达及槲皮素对其表达的影响 ;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槲皮素作用前后柔红霉素 (DNR)在耐药细胞HL 6 0 /ADR内亚细胞结构分布的改变。结果HL 6 0 /ADR中有MRP1的过量表达 ,且槲皮素能下调该基因的表达 ;槲皮素能恢复DNR在HL 6 0 /ADR细胞中的异常分布 ,回归其作用靶点 ,逆转耐药。结论DNR在耐药细胞中的异常分布与肿瘤细胞耐药基因形成有关 ,槲皮素在体外直接抑制MRP1功能 ,恢复DNR在细胞内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HL-60 ADR MRP1 多药耐药机制 耐药细胞 逆转 过量表达 基因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相关基因PNAS-2参与硫化砷抗APL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坚轶 顾春红 +3 位作者 陈芳源 滕晔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NAS2在硫化砷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NB4细胞在10mg/L硫化砷作用前后的基因表达改变,RT-PCR方法验证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和检测白血病原代细胞中PNAS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NAS2在硫化砷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NB4细胞在10mg/L硫化砷作用前后的基因表达改变,RT-PCR方法验证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和检测白血病原代细胞中PNAS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mg/L硫化砷作用后的NB4细胞中,PNAS2基因表达特异性下调,且呈时间依赖性,类似变化在K562和U937细胞中未见;10mg/L硫化砷作用后2例M3患者的原代细胞PNAS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1例M4患者原代细胞该基因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PNAS2基因可能是硫化砷抗APL的靶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相关基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L细胞 硫化砷作用 基因表达谱芯片 NB4细胞 基因表达改变 原代细胞 RT-PCR U937细胞 特异性下调 时间依赖性 芯片检测 方法应用 表达情况 方法验证 K562 靶基因 APL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K562/A02细胞株热休克蛋白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华 顾春红 +3 位作者 矫强 滕晔 陈芳源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了解槲皮素对K5 6 2 /A0 2细胞株 70kd热休克蛋白 (HSP70 )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热处理前后加入终浓度为 10 μmol/L的槲皮素 ,RT -PCR方法检测HSP70基因mRNA表达 ,Westernblot方法检测HSP70蛋白表达。 结果热处理明显增加... 目的了解槲皮素对K5 6 2 /A0 2细胞株 70kd热休克蛋白 (HSP70 )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热处理前后加入终浓度为 10 μmol/L的槲皮素 ,RT -PCR方法检测HSP70基因mRNA表达 ,Westernblot方法检测HSP70蛋白表达。 结果热处理明显增加K5 6 2 /A0 2细胞HSP70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 ;热处理前加入槲皮素 ,HSP7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 ;热处理后加入槲皮素 ,HSP70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结论热处理能明显增加K5 6 2 /A0 2细胞HSP70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 ;槲皮素能抑制K5 6 2 /A0 2细胞HSP70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 ,并且抑制点早于HSP70的基因转录 ;槲皮素在K5 6 2 /A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K562/A02细胞株 热休克蛋白 槲皮素 蛋白表达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蓝蛋白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劲秋 欧阳仁荣 潘瑞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66-69,共4页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是一种含铜的蓝色蛋白。人血浆含铜约1150μg/L,其中95%存在于CP中。Holmberg 1944年首先将它分离出来,1948年命名为Coeruloplasmin(意指“天蓝色的血浆蛋白”)。
关键词 铜蓝蛋白 生化特性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的Sweet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芳源 黄洪晖 +3 位作者 韩洁英 宣正华 陈小龙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提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相关的Sweet综合征的 (SS)认识。 方法报道 1例SS伴肺部浸润的MDS ,并做文献复习。 结果SS可出现在MDS之前 ,也可与MDS同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除皮肤浸润外 ,可侵犯... 目的提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相关的Sweet综合征的 (SS)认识。 方法报道 1例SS伴肺部浸润的MDS ,并做文献复习。 结果SS可出现在MDS之前 ,也可与MDS同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除皮肤浸润外 ,可侵犯全身其他脏器。 结论MDS合并SS伴肺部浸润易出现呼吸困难 ,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综合征 肺部浸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MTX联合化疗及放射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璐 韩洁英 +3 位作者 陈芳源 钟华 邵念贤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剂量MTX联合多药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下丘脑恶性淋巴瘤的疗效。 方法1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CT、MRI以及活检确诊为鞍区“B”淋巴瘤的患者,选择大剂量MTX、甲基苄肼、VCR、DX联合化疗,每2周1次,共3次,同步行鞘内注射化疗。... 目的 探讨大剂量MTX联合多药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下丘脑恶性淋巴瘤的疗效。 方法1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CT、MRI以及活检确诊为鞍区“B”淋巴瘤的患者,选择大剂量MTX、甲基苄肼、VCR、DX联合化疗,每2周1次,共3次,同步行鞘内注射化疗。化疗结束后行头颅放射治疗。以后每3月行原化疗方案巩固1次。 结果化疗1疗程后,患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病灶明显缩小;3疗程后,患者记忆力完全恢复,尿量明显减少,血象及脑脊液检查正常,MRI示病灶完全消失。随访至今未见新、老病灶出现。 结论多种能渗透血脑屏障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尤其加大MTX剂量以及联合放疗,能显著提高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MTX 化疗 放射 治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胞苷激酶与白血病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海霞 陈芳源 +1 位作者 赵劲秋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7,201,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 (DCK)的基因表达水平与阿糖胞苷 (Ara C)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 ,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 ,采用RT PCR技术半定量测定DCKmRNA表达水平 ,比较敏... 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内脱氧胞苷激酶 (DCK)的基因表达水平与阿糖胞苷 (Ara C)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标本 ,分离得到单个核细胞 ,采用RT PCR技术半定量测定DCKmRNA表达水平 ,比较敏感与复发耐药患者DCK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复发耐药患者DCK的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敏感患者 (P <0 .0 1)。结论DCK表达的降低可能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对Ara C耐药相关 ,DCK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价白血病患者对Ara C敏感性的一个指标 ,进而可以预测A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患者 耐药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水平 复发 RT—PCR技术 mRNA表达 激酶 敏感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检测白血病细胞系CYP3A5活性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婷 陈芳源 +3 位作者 韩洁英 钟济华 滕晔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0-442,446,共4页
目的建立白血病(AL)细胞系CYP3A5活性检测方法,研究化疗药对其活性的调控。方法HPLC法检测药物干预后AL细胞系CYP3A5活性。结果以1×106细胞、氢化考的松终浓度100μmol/L、孵育24h为AL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氢化考的松6β-羟化活性检... 目的建立白血病(AL)细胞系CYP3A5活性检测方法,研究化疗药对其活性的调控。方法HPLC法检测药物干预后AL细胞系CYP3A5活性。结果以1×106细胞、氢化考的松终浓度100μmol/L、孵育24h为AL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氢化考的松6β-羟化活性检测的孵育条件。K562细胞CYP3A5活性显著高于HL-60、NB4和Jurkat细胞。柔红霉素作用24h后K562细胞CYP3A5活性增高,48h后活性显著增高;而NB4与Jurkat细胞在其作用后活性无改变。地塞米松作用24h后Jurkat细胞CYP3A5活性显著增高,48h后活性又显著增高。全反式维甲酸作用24h后NB4细胞CYP3A5活性显著增高,72h后活性又显著增高。结论HPLC检测AL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氢化考的松6β-羟化活性方法的建立可用于研究AL细胞CYP3A5活性。柔红霉素、地塞米松、全反式维甲酸的应用可诱导某些AL细胞株CYP3A5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5 HPLC检测 白血病细胞系 Jurkat细胞 体外培养条件 K562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氢化考的松 AL细胞 柔红霉素 地塞米松 HPLC法 mol/L HL-60 NB4细胞 24h 检测方法 活性检测 活性增高 72h后 干预后 细胞株 孵育 羟化 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砷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PNAS-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洪晖 朱坚轶 +3 位作者 顾春红 王海嵘 滕晔 陈芳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7-439,458,共4页
目的探讨硫化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RTPCR技术,检测硫化砷作用前后NB4细胞、APL原代细胞PNAS-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显示,硫化砷作用于NB4细胞后,PNAS-2基因... 目的探讨硫化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RTPCR技术,检测硫化砷作用前后NB4细胞、APL原代细胞PNAS-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显示,硫化砷作用于NB4细胞后,PNAS-2基因表达下调;RTPCR结果发现,NB4细胞在硫化砷作用后PNAS-2表达有明显下调,并呈时间依赖性;APL原代细胞经硫化砷作用后,PNAS-2表达也呈下降趋势。结论硫化砷能够下调PNAS2基因在NB4细胞株和APL原代细胞中的表达,推测PNAS-2基因可能是硫化砷治疗APL的靶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谱芯片 硫化砷作用 RT-PCR技术 原代细胞 NB4细胞株 时间依赖性 APL 分子机制 细胞凋亡 方法应用 表达下调 下降趋势 砷诱导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L-6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洪晖 韩洁英 +3 位作者 王燕婷 朱学宏 方智雯 许以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0-12,共3页
该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80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显示:血清IL-6检出率在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分别为44.8%、40.0... 该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80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显示:血清IL-6检出率在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分别为44.8%、40.0%、46.2%、66.7%,而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均未检测到IL-6水平的增高。提示IL-6可以作为监测某些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病情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造血系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