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善泉 张晓华 +5 位作者 郑彦 熊文浩 王勇 李骁雄 邱永明 万杰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近期疗效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近期疗效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平均随访期7.38年,随访期间33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82.4%,且复发大多在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表明动脉性压迫、神经存在血管压迹及减压方式与临床有效率有关,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静脉性压迫为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神经受压程度、压迫血管的类型及不同的手术方式为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治疗 显微血管减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的BTEP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熊文浩 葛建伟 +4 位作者 李善泉 张晓华 邱永明 万杰青 徐忠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9期746-748,共3页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干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BTEP)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英国产Oxford多导诱发电位仪,对2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的BTEP对照检查,同时以14例正常人的BTEP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TEP提示...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干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BTEP)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英国产Oxford多导诱发电位仪,对2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患侧和健侧的BTEP对照检查,同时以14例正常人的BTEP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TEP提示患侧三叉神经的短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健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TEP的变化与三叉神经痛的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BTEP有助于诊断三叉神经传导功能损害的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患者 患侧 对照 诊断 短潜伏期 预后评价 结论 指导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鞘瘤的NF_2基因2、4、6、13外显子突变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卞留贯 孙青芳 +3 位作者 沈建康 赵卫国 罗其中 张天锡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 分析神经鞘瘤NF2基因2、4、6、13外显子的突变。方法 应用PCR-SSCP、DNA测序观察36例神经鞘瘤中发生的NF2基因突变,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听神经瘤的增殖指数。结果 36例神经鞘瘤中有13个... 目的 分析神经鞘瘤NF2基因2、4、6、13外显子的突变。方法 应用PCR-SSCP、DNA测序观察36例神经鞘瘤中发生的NF2基因突变,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听神经瘤的增殖指数。结果 36例神经鞘瘤中有13个突变,包括缺失、插入所致的移码突变6例,2例无义突变,2例反义突变,3例剪接位点改变;其中发生于E2的4例、E4的2例、E6的4例、E13的2例;发生突变的听神经瘤生长指数、增殖指数亦较高(P<0.05)。结论 NF2基因突变是神经鞘瘤发生中的常发事件,是影响听神经瘤临床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Ⅱ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上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4
作者 牛朝诗 罗其中 韩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目的:为探讨垂体上动脉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时的意义,以及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研究了24例颅脑48侧颈内动脉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结果:垂体上动脉起自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有1~4支,可分为单... 目的:为探讨垂体上动脉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时的意义,以及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发生的关系。方法:研究了24例颅脑48侧颈内动脉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结果:垂体上动脉起自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有1~4支,可分为单支型(37.5%)和多支型(62.5%)。平均支数为2.2±1.0支,直径为0.26±0.1(0.16~0.48)mm。起点在颈内动脉起点远侧5.8±2.0(3.6~18.6)mm。该动脉起始后向内、后、上行至视交叉下前面,发出分支与对侧垂体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分支相互吻合,构成漏斗周围吻合网,分布至漏斗、垂体、视交叉。且有一恒定分支折返前行至视神经,它对视神经的血液供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该动脉的显微解剖,对理解颈内动脉瘤的发生以及鞍区肿瘤的外科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上动脉 显微外科解剖 鞍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bcl-xl、bax在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区的表达及对神经元凋亡的调节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桂松 王勇 +2 位作者 张佳梦 罗其中 周国庆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索神经细胞凋亡与bcl-2家族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区神经细胞bcl-2家族基因的表达。结果在缺血后24h,bcl-2、bcl-xl的表达显著下降,72h表达量更低,bax则相反,在缺血后表达量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bcl-2... 目的探索神经细胞凋亡与bcl-2家族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区神经细胞bcl-2家族基因的表达。结果在缺血后24h,bcl-2、bcl-xl的表达显著下降,72h表达量更低,bax则相反,在缺血后表达量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bcl-2家族基因与缺血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延迟性死亡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短暂性 脑缺血 BCL-2 BCL-XL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神经鞘瘤22号染色体杂合子丢失 被引量:7
6
作者 卞留贯 沈建康 罗其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分析神经鞘瘤 2 2号染色体 (CHR2 2 )杂合子丢失及其与临床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4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物 ,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观察 3 6例神经鞘瘤CHR2 2杂合子丢失 (LOH)频率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 目的 分析神经鞘瘤 2 2号染色体 (CHR2 2 )杂合子丢失及其与临床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4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物 ,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观察 3 6例神经鞘瘤CHR2 2杂合子丢失 (LOH)频率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 67、PCNA的增殖指数。结果  3 6例神经鞘瘤中 15例发生CHR2 2杂合子丢失 (41.6% ) ,4个微卫星标记物缺失的频率分别为 19.4% (D2 2S2 68)、2 2 .2 % (D2 2S2 64 )、19.4% (D2 2S2 80 )、16.7% (CRYB2 ) ;发生CHR2 2缺失的神经鞘瘤的增殖指数高于无缺失者 (P <0 .0 5 )。结论 CHR2 2杂合子丢失是神经鞘瘤发生中的常发事件 ,缺失的区域包括NF2基因 ,CHR2 2杂合子丢失与听神经瘤的临床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CH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微卫星标记 杂合子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性脑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的策略 被引量:8
7
作者 江基尧 包映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53-56,共4页
一、现状 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后神经元缺乏自我再生和修复能力,这一直是长期困扰神经科学界的一大难题.由于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缺乏再生能力,特别是脑血管病造成的损伤,不能产生新的神经元或再生新的轴突,因而导致脑外伤后功能... 一、现状 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后神经元缺乏自我再生和修复能力,这一直是长期困扰神经科学界的一大难题.由于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缺乏再生能力,特别是脑血管病造成的损伤,不能产生新的神经元或再生新的轴突,因而导致脑外伤后功能障碍难以恢复和无法恢复,如昏迷、瘫痪、失语、痴呆等.目前认为,脑损伤后神经元修复再生障碍主要原因有以下 5方面: (1)神经元本身再生能力有限; (2)神经营养因子生成不足; (3)细胞外基质不适宜; (4)损伤产生了大量抑制神经元生长的因子; (5)损伤局部胶质细胞形成坚硬的瘢痕妨碍轴突生长穿过等.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中枢神经元修复再生失败的完整机制仍远未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脑损伤 神经再生 神经修复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临床行为与其磁共振信号和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卞留贯 孙青芳 +4 位作者 罗其中 沈建康 赵卫国 张天锡 储呈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4,T001,共5页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的大小、生长速率及增殖与其磁共振信号、组织学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听神经瘤 4 3例 ,依MR信号分为均匀、不均匀及囊性变 ,组织学包括AntoniA、AntoniB以及纤维化、含铁血黄素沉淀、黄色瘤样细胞。结... 目的 分析听神经瘤的大小、生长速率及增殖与其磁共振信号、组织学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听神经瘤 4 3例 ,依MR信号分为均匀、不均匀及囊性变 ,组织学包括AntoniA、AntoniB以及纤维化、含铁血黄素沉淀、黄色瘤样细胞。结果 信号均匀的听神经瘤肿瘤较小、生长较慢、增殖指数较低 ,组织学以AntoniA结构占优 ;不均匀和囊性听神经瘤肿瘤较大、生长较快、增殖指数较高 ,以混合型结构占优 ;不均匀和囊性听神经瘤中含铁血黄素沉淀、黄色瘤样细胞以及不均匀听神经瘤的纤维化明显增多 ,它们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较大的听神经瘤不仅MR表现为不均匀信号 ,而且组织学主要表现混合型结构 ,也可能有其他变化 ,主要是含铁血黄素沉淀和囊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临床行为 磁共振信号 病理特征 组织病理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神经内镜手术的双极显微剪刀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邱永明 杨修 +4 位作者 林毅兴 罗其中 樊翊凌 葛建伟 刘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手术治疗 双极显微剪刀 临床应用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难治性癫痫的病灶定位和外科治疗
10
作者 徐纪文 王桂松 +4 位作者 周洪语 徐忠贤 王宇 江基尧 罗其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8-420,共3页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和外科治疗方法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程度。方法综合运用影像学、脑电图、PETCT、脑功能皮层定位检查和偶极子定位以及磁共振融合等方法,对3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病灶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并进行手术前...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和外科治疗方法以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程度。方法综合运用影像学、脑电图、PETCT、脑功能皮层定位检查和偶极子定位以及磁共振融合等方法,对3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病灶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并进行手术前后心理状况评估。结果随访评估疗效满意24例(68.6%),显著改善5例(14.3%),良好4例(1.4%),较差2例(5.7%)。除1例巨大动静脉畸形术后有偏瘫和1例有计算障碍以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应用影像学、电生理、核素检查和计算机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对大多数癫痫病灶的起源进行精确定位诊断,从而使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定位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早期海马神经元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罗其中 张佳梦 +1 位作者 郭辉 邱永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引起组织学改变以前,海马神经元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胸部挤压造成窒息建立全脑缺血大鼠模型,Cr6SylViolet染色观察不同时相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变化,电生理记录海马CA1区突触传导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功能变化,以... 目的探讨脑缺血引起组织学改变以前,海马神经元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胸部挤压造成窒息建立全脑缺血大鼠模型,Cr6SylViolet染色观察不同时相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变化,电生理记录海马CA1区突触传导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功能变化,以及NO合酶抑制剂L-NNA对它们的影响。结并脑缺血24h,海马CAI神经元形态病理变化少于20%,3d后>90%;群峰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幅度明显降低(P<0.05);小剂量(0.12mg/kg)多次应用L-NNA可改善海马CAI区神经元和突触的电活动,但不能完全逆转。结论海马神经元在缺血后出现形态病理变化之前,电生理功能已经降低;NO参与缺血后损伤过程,但并非唯一机制;L-NNA能改善突触的电活动,可能是部分阻断了NMDA受体介导的谷氨酸的细胞毒性,影响了NO合酶依赖性钙调节蛋白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海马 突触传递 L-N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鞘瘤Ⅱ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基因外显子2突变及意义
12
作者 卞留贯 沈建康 +2 位作者 邱永明 徐纪文 罗其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0-332,共3页
研究神经鞘瘤中Ⅱ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基因 (NF2 )外显子 2的突变及其意义。方法 :用PCR SSCP、DNA测序检测 36例神经鞘瘤 (听神经瘤 16例 ,其它 2 0例 )中NF2基因外显子 2的突变。结果 :我们共发现 4例突变 ,均为听神经瘤 ,其中移码突... 研究神经鞘瘤中Ⅱ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基因 (NF2 )外显子 2的突变及其意义。方法 :用PCR SSCP、DNA测序检测 36例神经鞘瘤 (听神经瘤 16例 ,其它 2 0例 )中NF2基因外显子 2的突变。结果 :我们共发现 4例突变 ,均为听神经瘤 ,其中移码突变 2例、反义突变 2例。结论 :NF2基因外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NF2基因 外显子2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肌痉挛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
13
作者 李善泉 万杰青 +1 位作者 罗其中 金萍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神经电生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三叉神经痛的颅内肿瘤
14
作者 李善泉 熊文浩 罗其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61-162,共2页
颅内肿瘤伴发三叉神经痛者为数不多,但由于肿瘤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多为首发,或其主要症状在发病过程中较长时间内未出现或仅有轻微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每易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混淆,从而延误肿瘤切除时机。
关键词 颅内肿瘤 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前瞻性临床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52
15
作者 江基尧 方乃成 +8 位作者 张建平 李维平 徐蔚 朱诚 许文辉 包映辉 王勇 邱永明 罗其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0-272,304,共4页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42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高压病人的效果。方法6家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2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10)接受32~35℃低温治疗,常温组(n=218)维持在(37±0...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42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高压病人的效果。方法6家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2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10)接受32~35℃低温治疗,常温组(n=218)维持在(37±0.5)℃,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6年,亚低温组75例预后良好(35.7%)、32例中残(15.2%)、50例重残(238%)、7例植物生存(3.3%)、46例死亡(21.9%);常温组56例预后良好(25.7%)、中残25例(11.5%)、重残58例(26.6%)、植物生存8例(3.7%)、死亡71例(32.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低温组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温组(P<0.05),其应激性溃疡和癫痫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心律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颅内高压病人的疗效优于常温组,而且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病人 脑挫裂伤 颅内高压 脑水肿 临床 伤病 前瞻性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出血中血块与脑室体积变化及病理改变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善泉 戴炯 +4 位作者 徐斌斌 熊文浩 王勇 张晓华 沈加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1-373,I002,共4页
目的 研究和探讨脑室内出血脑室与血块体积变化及病理改变。方法 通过建立狗的脑室内出血模型,对其进行神经功能状态评估、系列头颅CT和病理检查,并根据CT影像计算脑室体积和脑室内血凝块体积。结果 正常成年狗的脑室呈裂隙样... 目的 研究和探讨脑室内出血脑室与血块体积变化及病理改变。方法 通过建立狗的脑室内出血模型,对其进行神经功能状态评估、系列头颅CT和病理检查,并根据CT影像计算脑室体积和脑室内血凝块体积。结果 正常成年狗的脑室呈裂隙样,注血后脑室被血凝块明显扩张,在最初1周内脑室体积对血凝块体积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此后随血凝块进一步缩小,脑室体积反而进行性增大,血凝块均于3-4周内完全溶解消失。脑室扩张程度对最初的脑室内血凝块体积亦呈良好的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病理检查发现脑室系统室管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室管膜下胶质增生,室管膜下组织中神经元有嗜酸性坏死。结论 出血性脑室扩张是脑室内出血的显著特点和导致不良预后的主要表现,脑室周围重要结构中神经元的缺血性改变,可能是脑室内出血病人预后不良的最直接原因,它可能是由于出血性脑室扩张压迫脑室周围血管结构、颅内压增高和脑血管痉挛等综合因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病理生理机制 动物模型 脑室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17
作者 周洪语 侯菊生 罗其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编者的话 :一种新药从研制到实验研究、到生产、上市 ,需要较长的时段。如被临床认可则费时更多 ,而且众多的医学、医药工作者为之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要把临床资料汇集撰攒 ,编辑成文 ,交流推广。由大连金港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 编者的话 :一种新药从研制到实验研究、到生产、上市 ,需要较长的时段。如被临床认可则费时更多 ,而且众多的医学、医药工作者为之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要把临床资料汇集撰攒 ,编辑成文 ,交流推广。由大连金港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抗癌新药榄香烯已在临床使用多年 ,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两度召开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本刊亦陆续发表过一些专题文章。近日 ,收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周洪语博士等撰写的综述“榄香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遂送亚太地区抗癌组织联盟副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本刊荣誉主编张天泽教授审阅。兹将审阅意见报道如下 ,供阅读此文时参考 :“这是一篇令我兴奋的综述性文章 ,是多年来难得一见的 ,其可贵处在于 :1)言语通顺 ,深入浅出 ,赘字甚少 ;2 )通览国内有关文献 ,加以归纳 ;3)内容是我国独有的新药“榄香烯”。我建议在排版上给予较突出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抗肿瘤作用 诱导凋亡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洪福 邱永明 +2 位作者 张晓华 龚俊扬 罗其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9-249,共1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糖 预后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牛朝诗 孙敬武 +1 位作者 卞留贯 罗其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 探讨TNF α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研究经TNF α处理的大鼠C 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活性 ,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观察TNF α诱导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以及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目的 探讨TNF α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研究经TNF α处理的大鼠C 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活性 ,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观察TNF α诱导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以及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抑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结果 TNF α对体外培养C 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并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但抑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TNF α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具有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 ,而bcl 2蛋白表达水平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凋亡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对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昏迷病人的预后评估 被引量:9
20
作者 费智敏 徐纪文 +4 位作者 王勇 罗其中 金萍茜 邱永明 李善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SSEP)评估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昏迷病人预后的价值。方法对重度颅脑外伤60例术后72小时内行SSEP检查,并比较SSEP分级与格拉斯哥评分(GCS)对术后6个月预后的影响。结果预后良好者38... 目的探讨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SSEP)评估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昏迷病人预后的价值。方法对重度颅脑外伤60例术后72小时内行SSEP检查,并比较SSEP分级与格拉斯哥评分(GCS)对术后6个月预后的影响。结果预后良好者38例,预后不良者22例。如以两侧均测得N20波为预后良好的指标,其阳性率为87%,灵敏度为92%,特异性为77%;以一侧或两侧N20波缺失为预后不良的指标,则三者分别为85%、77%和92%。结论SSEP可作为一种新的预后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预后 评估 体感诱发电位 手术后 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