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
作者 侯健 樊建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在传统化疗时代已成为65岁以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标准一线治疗。随着新型靶向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在诱导、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的广泛应用,MM的缓解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是否需要ASCT成为了新药时代关注的焦点。目... 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在传统化疗时代已成为65岁以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标准一线治疗。随着新型靶向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在诱导、巩固和维持治疗阶段的广泛应用,MM的缓解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是否需要ASCT成为了新药时代关注的焦点。目前现有的资料仍然支持ASCT是符合条件的初诊MM患者的一线治疗,新药作为ASCT前诱导治疗以及ASCT后巩固、维持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但今后仍需要开展更多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ASCT在MM中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以期实现MM治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新药 硼替佐米 沙利度胺 来那度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D88 L265P突变与B细胞肿瘤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海敏 侯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1-244,共4页
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D88)是一种介导多数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白介素-1受体(interleukin-1 receptor,IL-1R)、白介素-18受体(interleukin-1 8receptor,IL-18R)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衔接蛋... 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D88)是一种介导多数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白介素-1受体(interleukin-1 receptor,IL-1R)、白介素-18受体(interleukin-1 8receptor,IL-18R)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衔接蛋白,在固有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约90%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和约29%的激活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B细胞肿瘤中有功能活化的MYD88 L265P突变,从而提示MyD88信号转导在B细胞肿瘤发生中有重要意义,因而MyD88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B细胞肿瘤的新药。本文就MyD88 L265P突变在B细胞肿瘤发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D88 L265P突变 TOLL样受体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氧基雌二醇对原代骨髓瘤细胞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巍然 侯健 熊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62-266,共5页
本研究观察2-甲氧基雌二醇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原代细胞诱导的分化作用。采用CD138+磁珠分离纯化7例骨髓瘤患者原代骨髓瘤细胞,通过形态观察、细胞表面标志分析和细胞分泌轻链蛋白的情况,观察2-甲氧基雌二醇对多发性骨髓瘤原代骨髓瘤细... 本研究观察2-甲氧基雌二醇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原代细胞诱导的分化作用。采用CD138+磁珠分离纯化7例骨髓瘤患者原代骨髓瘤细胞,通过形态观察、细胞表面标志分析和细胞分泌轻链蛋白的情况,观察2-甲氧基雌二醇对多发性骨髓瘤原代骨髓瘤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患者原代骨髓瘤细胞经0.5μmol/L2-甲氧基雌二醇分别作用36及72小时后,细胞形态向成熟阶段发展,表现为细胞胞核缩小,胞浆丰富,核浆比例下降,核仁减少或消失,核染色质变粗、变密。CD49e阳性细胞率由(11.02±1.75)%(DMSO对照组)增加到(23.80±1.62)%(36小时组)及(35.68±1.85)%(72小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分泌轻链蛋白由(225.7±30.4)ng/ml(DMSO对照组)升高到(296.7±18.8)ng/ml(36小时组)及(378.9±15.8)ng/ml(72小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低浓度2-甲氧基雌二醇可诱导骨髓瘤患者原代骨髓瘤细胞向成熟阶段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雌二醇 细胞分化 骨髓瘤 原代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树突状细胞介导的特异性抗瘤活性的体外诱导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振刚 侯健 +1 位作者 丁思奇 张玲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24-627,共4页
目的 :观察U2 6 6 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发的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U2 6 6 特异性CTL的作用。方法 :将MM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在rhGM CSF 80 0U ml与IFNα 6 0 0U ml条件下利用无血清技术培养生成DC ,应用... 目的 :观察U2 6 6 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发的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树突状细胞 (DC)体外诱导U2 6 6 特异性CTL的作用。方法 :将MM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在rhGM CSF 80 0U ml与IFNα 6 0 0U ml条件下利用无血清技术培养生成DC ,应用丝裂霉素C处理的U2 6 6 细胞及用U2 6 6 细胞制备的可溶性抗原预刺激DC ,然后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同孵育 5~ 7d以诱生特异性CTL ,采用MTT法检测对U2 6 6 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效果。结果 :M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GM CSF IFNα条件下培养 8d后生成具有典型特征的DC ,高度表达CD86、CD5 4及MHCII类分子HLA DR。应用MTT法检测U2 6 6 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发的DC诱导特异性CTL对靶细胞U2 6 6 的杀伤率分别为 2 1 2 %± 5 4 %和 2 8 0 %± 7 6 % ,对照组未用抗原刺激组都为 11 7%±4 3%。而以抗原直接刺激自体淋巴细胞组为 15 6 %± 4 8%和 13 1%± 5 5 % (P <0 0 1)。结论 :U2 6 6 细胞及其可溶性抗原激发的DC与自体淋巴细胞孵育能诱导抗U2 6 6 特异性C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树突状细胞介导 特异性抗瘤活性 体外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氧基雌二醇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巍然 侯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及造血前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DNA片断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及造血前体细胞凋亡。结果: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经1、4、16μ...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及造血前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DNA片断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及造血前体细胞凋亡。结果:1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经1、4、16μmol/L2-甲氧基雌二醇作用48小时后,凋亡率分别为(10.5±1.2)%、(21.2±2.3)%、(36.8±3.6)%,呈现剂量依赖性。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骨髓中粒系、红系、淋巴系细胞出现凋亡较少,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及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相同的2ME2浓度条件下,骨髓中粒系、红系、淋巴系细胞凋亡率与骨髓瘤细胞组凋亡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2-甲氧基雌二醇可选择性诱导骨髓瘤患者骨髓中骨髓瘤细胞凋亡,对骨髓瘤患者骨髓中粒系、红系、淋巴系细胞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细胞凋亡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6
作者 姜华 侯健 +2 位作者 傅卫军 丁思奇 张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由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胸水标本通过液体培养法建立了 1株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细胞系可以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持久增殖 ,倍增时间约为 3 6小时 ,目前已传代 1... 由 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胸水标本通过液体培养法建立了 1株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细胞系 ,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所建立的细胞系可以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持久增殖 ,倍增时间约为 3 6小时 ,目前已传代 12 0余次 ,生长良好 ,暂命名为SH 1。光镜下细胞形态与典型的CD3 0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 ,ALCL)细胞的形态十分类似 ,电镜下可观察到胞浆内存在较多病毒颗粒。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过氧化物酶POX阴性 ,糖原染色PAS阳性 ,酸性磷酸酶 (ACP)呈强阳性 ;电镜下髓过氧化物酶 (MPO )阴性 ,血小板过氧化物酶 (PPO)阴性。EB病毒核心抗原 1(EBNA 1)呈阳性。细胞免疫表型为CD3 0 + 、CD45+ 、HLA DR+ ,而EMA、CD3 4、CD3 8、CD2、CD3、CD4、CD7、CD8、CD10、CD15、CD19、CD2 0均呈阴性。染色体分析示SH 1细胞系核型为二倍体或四倍体核型 ,并具有明显的结构和数量异常 ,但未见典型t(2 ;5)。结论 :所建立的细胞系为CD3 0 + ALCL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0^+细胞 CD30^+间变性大细胞 淋巴瘤细胞系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氧基雌二醇对骨髓瘤细胞系CZ-1细胞诱导分化作用初探(英文)
7
作者 侯健 熊红 +1 位作者 高巍然 姜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
本研究观察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骨髓瘤细胞是否具有直接的诱导分化作用。以自行建立的、能分泌λ轻链蛋白的骨髓瘤细胞系CZ -1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瑞氏染色观察其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ME2作用后细胞表面标志CD49e的表达率,采... 本研究观察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骨髓瘤细胞是否具有直接的诱导分化作用。以自行建立的、能分泌λ轻链蛋白的骨髓瘤细胞系CZ -1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瑞氏染色观察其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2ME2作用后细胞表面标志CD49e的表达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λ轻链蛋白浓度。结果表明: CZ-1细胞经0·1 -0.5μmol/L2ME2作用72小时后细胞形态向成熟发展,见核浆比例降低,核仁减少或消失,染色质变得更粗糙更致密;细胞表面标志CD49e表达率明显上调,并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 0.1和0.5μmol/L2ME2处理72小时后, CZ-1细胞分泌λ轻链蛋白分别由29.3±2.77μg/ml增至35.97±2.6μg/ml(P<0·05)和增至79.67±1.88μg/ml(P<0.01),显示浓度效应依赖关系。结论:较低浓度2ME2能促使CZ -1细胞向成熟阶段分化, 2ME2这一作用的发现能为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雌二醇 CZ-1细胞系 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