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于静 朱慧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0-713,72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Müllerian adenosarcoma)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分析5例子宫腺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上5例均表现为子宫腔内的息肉样肿块,组织学上有特征性... 目的探讨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Müllerian adenosarcoma)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分析5例子宫腺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上5例均表现为子宫腔内的息肉样肿块,组织学上有特征性的分叶状结构、腺体周围"袖套样"结构及裂隙状腺体,部分间质呈息肉样突入腺腔;1例伴性索样分化,1例伴肉瘤成分过度生长及骨样分化。免疫组化显示间质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D10,尤其是腺体周围的细胞。结论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子宫肉瘤,需与一系列良恶性病变鉴别,常需多次刮宫甚至术后病理检查才能确诊,熟悉其病理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免疫组织化学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Mullerian腺肉瘤 病理分析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历年小儿尸检数及尸检率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忠德 杨雁 +3 位作者 王进进 庞芸 陈莲 石树中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06-908,911,共4页
关键词 小儿 围产期 尸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蛋白IQGAP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宇飚 田丹 +2 位作者 吕秀红 陈嘉薇 胡宏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15-1620,共6页
目的探讨支架蛋白IQGAP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沉默IQGAP1表达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IQGAP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IQ... 目的探讨支架蛋白IQGAP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沉默IQGAP1表达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IQGAP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IQGAP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构建载有shRNA-IQGAP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将其稳定转染高转移乳腺癌MDA-MB-435细胞,获得稳定抑制IQGAP1蛋白表达的细胞株(IQGAP1-shRNA组)及相应的空载细胞株(Vector组)、空白对照细胞株(Blank组);运用基于Transwell系统的体外迁移实验观察沉默IQGAP1的表达对MDA-MB-43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IQGAP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44%(136/163),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32.14%,9/2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QGAP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7.78%,63/81)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WHO分级为3级者IQGAP1蛋白表达为阴性、胞质阳性和胞膜阳性的例数分别为1、3和22,2级者分别为21、40和61;1级者分别为5、9和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QGA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01),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P>0.05)。Blank组、Vector组和IQGAP1-shRNA组中穿过Transwell小室的平均细胞数分别为(294.3±16.3)、(287.7±16.9)和(93.5±7.6)个,IQGAP1-shRNA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IQGAP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IQGAP1蛋白表达部位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IQGAP1蛋白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癌 具有IQ基序的GTP激酶活化蛋白 Transwell迁移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CA_(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建龙 殷舫 +4 位作者 洪向丽 徐惠英 冯令达 陆惠娟 邵敬於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0-393,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清CA125术前单独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准确率较低,为了提高卵巢恶性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本文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CA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以及术前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165例... 背景与目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清CA125术前单独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准确率较低,为了提高卵巢恶性肿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本文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CA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以及术前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165例盆腔肿块的患者,术前应用阴道超声进行评分,同时加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R I值,以及临床测定的CA125值。术后对照病理结果,了解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对盆腔肿块评分,B超积分>9分的57例的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55例,诊断符合率96.5%,B超积分≤9的108例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肿瘤的有105例,诊断符合率为97.2%。R I<0.5的病例有58例,56例诊断为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6.6%,R≥I0.5的病例有107例,105例诊断为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8.1%;69例CA125>35u/m l的恶性肿瘤病例有55例,诊断符合率为79.7%。96例CA125为35u/m l的良性肿瘤有93例,诊断符合率为96.9%。超声评分和血流R I值结合CA125综合分析肿块的良恶性,B超积分>9和R I<0.5、CA125>35u/m l共有54例,病理检查为恶性52例,诊断符合率为96.3%,B超积分为9和R I≥0.5、CA125<35u/m l共有93例,病理检查为良性93例,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B超积分>9和R I<0.5、CA125>35u/m l是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异表现,是目前临床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较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肿瘤 B超 彩色多普勒超声 CA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肺弥漫结节性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5
作者 黄伟良 蒋智铭 +1 位作者 陆惠娟 焦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结节性 阔韧带 峡部 子宫内膜异位症 输卵管 咳痰 转移性肿瘤 档案 大小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检查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卓颖 朱家樑 +1 位作者 付玏 赵晶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图像特征。结果:总共8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均为低级别,3例发生在宫腔内,4例发生在肌壁间,1例同时发生于宫腔、宫体... 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方法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图像特征。结果:总共8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均为低级别,3例发生在宫腔内,4例发生在肌壁间,1例同时发生于宫腔、宫体。与正常子宫肌层相比,以上病变在MRI上均表现为T1W呈等、低信号为主,T2W呈以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DWI上均呈高信号,且伴有ADC值显著降低,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改变,强化程度稍弱于正常子宫肌层。结论:根据MRI图像上的特征性表现,可以提高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诊断率,减少其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胃型腺癌的MRI征象与临床表现
7
作者 王荟 沈小静 +2 位作者 杜彬 程杰军 徐嘉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8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胃型腺癌(GEA)的MRI特征及主要临床表现,并与普通型宫颈腺癌(UEA)相鉴别,分析GEA的MRI征象与病理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3年8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治疗的27例GEA和45例UEA,患者均行盆腔MRI增... 目的探讨宫颈胃型腺癌(GEA)的MRI特征及主要临床表现,并与普通型宫颈腺癌(UEA)相鉴别,分析GEA的MRI征象与病理学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3年8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治疗的27例GEA和45例UEA,患者均行盆腔MRI增强检查,对比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两组肿瘤在MRI图像上的位置、形态、是否合并囊肿及囊肿大小、是否合并宫腔积液等。结果12例GEA、1例UEA临床表现为阴道流液,7例GEA、28例UEA阴道流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GEA组中2例有Peutz-Jeghers综合征。GEA组中,9例病灶主体位于上半宫颈,16例累及全部宫颈;UEA组中,病灶主体分别位于上半(12例)、下半(29例)和全部宫颈(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GEA组中,肿块型生长模式9例,弥漫性浸润模式18例;UEA组中,肿块型生长模式35例,弥漫浸润型模式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8,P=0.014)。GEA组中观察到宫腔积液14例,UEA组中观察到宫腔积液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7,P=0.002)。GEA组中无囊肿5例,微囊肿12例,大囊肿10例;UEA组中无囊肿14例,微囊肿31例,未观察到大囊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A组肿块最大径为(4.030±0.375)cm,UEA组为(2.315±0.76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4,P<0.001)。结论结合弥漫性浸润生长模式的多个MRI征象(生长部位多位于上半或整个宫颈,常合并宫腔积液或较大囊肿,肿块最大径≥4 cm等),有助于鉴别GEA与U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腺癌 胃型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