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与技术进步驱动下风电钕物质流动与供需关系研究
1
作者 葛泽文 庄沐凡 +1 位作者 张娴 张天毓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8,共11页
稀土元素钕作为高性能风力发电机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加速能源系统向清洁、可再生能源低碳转型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新型风机技术的发展,钕在高性能风力发电机中的应用需求迅速增加。本文研究旨在追踪2011—2... 稀土元素钕作为高性能风力发电机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在加速能源系统向清洁、可再生能源低碳转型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新型风机技术的发展,钕在高性能风力发电机中的应用需求迅速增加。本文研究旨在追踪2011—2022年中国风电系统中钕元素的历史物质流动规律,并基于“碳中和”目标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设定四种发展情景,预测至2060年中国风电发展对钕元素的需求,识别潜在的供给约束。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2年间中国风电系统中钕元素开采量持续上升,进口比例从15%增至35%。风机中的钕元素年度需求从1098 t增加到2896 t,反映了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钕元素的需求。未来需求预测结果显示,在“碳中和”目标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钕元素的需求将大幅上升,特别是在碳中和-技术激进发展情景下,累计需求量将达到44万t,是基准发展情景的2.1倍。原生稀土矿产开采难以满足未来需求,退役风机中钕元素的回收利用成为缓解供需矛盾的关键。为保证钕元素的可持续稳定供应,需建立循环多渠道供应体系,精细化全产业链管理策略,促进技术创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友好发展,推动全球化钕元素供应网络建设,以此应对未来风电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资源供给挑战,完善“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钕元素供应链韧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碳中和 风电技术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群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39
2
作者 曹莉萍 周冯琦 吴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6,共12页
跨较大空间范围流域内的城市群因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结构等要素相似而使城市群内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具有相似性,但不同城市群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却因上述要素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仅研究单个城市生态系统... 跨较大空间范围流域内的城市群因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结构等要素相似而使城市群内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具有相似性,但不同城市群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却因上述要素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仅研究单个城市生态系统及其协作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包括城市群中流域、流域中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从城市群视角出发,研究区域协调发展能够提高城市间合作程度和政策制定的协调度,并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服务供求平衡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以长江流域为例,研究典型城市群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比不同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的异同,形成基于城市群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创新。为创新基于城市群的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和协调流域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流域 生态补偿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创新网络视角下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司月芳 尚勇敏 +2 位作者 周心灿 宗若愚 吴润芝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2-57,共6页
创新资源全球性流动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同时, 也拉大了不同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以美国专利商标局中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为上海但专利发明者位于境外的专利为样本, 分析上海吸收和转化全球知识的空间格局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 外资跨国公司... 创新资源全球性流动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同时, 也拉大了不同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以美国专利商标局中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为上海但专利发明者位于境外的专利为样本, 分析上海吸收和转化全球知识的空间格局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 外资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 为上海输入全球知识, 但本地企业因技术能力不足和企业规模不大, 影响有限.基于此, 提出上海应通过鼓励外资企业在沪持续投入研发, 引导在沪民企进行海外技术并购, 建立多样离岸创业创新平台等建议, 以助力上海成长为全球卓越创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创新网络 科创中心 上海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度变迁的我国生态系统绩效管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进 周冯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8-52,共5页
为解决生态系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建设轻成效、重投入轻产出问题,在改善生态系统质量过程中需要引入绩效管理理念,建立生态系统绩效管理模式。生态系统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以提升政府生态系统管理效能为目标的约束条件,重点关注生态系统... 为解决生态系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建设轻成效、重投入轻产出问题,在改善生态系统质量过程中需要引入绩效管理理念,建立生态系统绩效管理模式。生态系统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以提升政府生态系统管理效能为目标的约束条件,重点关注生态系统管理结果与目标的接近程度。我国生态系统绩效管理发展过程是一个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过程,政府是我国生态系统绩效管理制度变迁主体,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践困境是生态系统绩效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因,制度供求不均衡催生了生态系统绩效管理制度变迁。为了降低生态系统管理成本,需要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根本出发点,推进管理体系由责任评估考核向流程绩效管理深化,实现绩效责任由行政责任向法律责任深化,增强制度与制度环境的适应性,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绩效管理流程,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降低生态系统绩效管理制度变迁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管理 生态系统 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纵结合视角下中国农业双重碳补偿机制
5
作者 张希栋 付文豪 裴梓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8,共15页
该研究基于农业净碳汇、农业碳转移构建了中央与省(区、市)、省份之间的农业纵向、横向相结合的双重碳补偿机制,采用农业碳补偿模型对2015—2022年中国农业碳补偿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①2015—2022年中国农业碳补偿金额呈现“先上升,... 该研究基于农业净碳汇、农业碳转移构建了中央与省(区、市)、省份之间的农业纵向、横向相结合的双重碳补偿机制,采用农业碳补偿模型对2015—2022年中国农业碳补偿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①2015—2022年中国农业碳补偿金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碳受偿金额较高的区域主要为华北、华中,碳支付金额较高的区域主要为华南。②纵向碳补偿角度而言,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是碳受偿金额较高的6个地区,共占农业碳受偿总金额的90%左右;江苏、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是碳支付金额较高的6个地区,共占农业碳支付总金额的80%左右。③横向碳补偿角度而言,广东、浙江、福建、江苏、上海、北京、四川、重庆是主要碳支付地区,黑龙江、新疆、吉林、河南、内蒙古、安徽是主要碳受偿地区,整体呈现出“南支付、北受偿”的空间分布格局。近年来由于新疆碳受偿金额增长、河南碳受偿金额下降等因素,碳受偿地区的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④中国农业横向碳补偿总金额为0,可对中国农业纵向碳补偿金额空间格局进行修正。如以往研究,认为北京是农业碳受偿地区,而西藏、青海是农业碳支付地区,考虑到农业横向碳补偿后,北京转变为农业碳支付地区,西藏、青海转变为农业碳受偿地区。引入农业横向碳补偿制度对于促进地区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构建横纵结合的农业双重碳补偿机制;从农业碳账户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农业碳补偿管理平台建立以及农产品“碳标签”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碳账户 碳转移 双重碳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价格管制的碳排放及经济影响——基于非完全竞争CGE模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希栋 娄峰 张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84,共9页
中国天然气产业的最大特点是垄断程度较强,政府对天然气产业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价格管制。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CGE模型以期全面量化分析政府对天然气产业价格管制政策变动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可供借鉴的依据。与以往的研究... 中国天然气产业的最大特点是垄断程度较强,政府对天然气产业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价格管制。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CGE模型以期全面量化分析政府对天然气产业价格管制政策变动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可供借鉴的依据。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构建的静态CGE模型,不仅刻画了天然气产业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还刻画了政府对天然气产业的价格管制行为。运用该模型,本文分别从消费侧以及供应侧的角度模拟了政府对天然气产业价格管制政策变动对我国碳排放及经济的影响,并且从经济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天然气价格管制政策变动的二氧化碳排放机制。模拟结果表明:1消费侧价格管制。提高天然气价格能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降低经济主体对天然气的消费进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由于天然气市场规模的缩小导致天然气产业的超额利润率有所下降。提高天然气价格提高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降低了实际GDP以及居民福利水平。降低天然气价格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传导机制以及经济影响与提高天然气价格产生的影响类似,但是作用效果基本上相反。2供应侧价格管制。取消天然气供应侧价格管制能够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实际GDP的增长、居民福利水平的改善并且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收入效应的作用下不仅提高了经济主体对天然气的消费还提高了对能源总量的消费,从而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同时由于天然气市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天然气产业超额利润率的增长。因此,应该逐渐建立完善的天然气价格管理体制,确保天然气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天然气产业超额利润率进行管控,避免产生较大的负面收入分配效应;逐步取消天然气供应侧的价格管制,打破行政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天然气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非完全竞争 价格管制 市场结构 C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约弹性城市建设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被引量:15
7
作者 曹莉萍 周冯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5,共10页
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性环境、社会、经济灾难,许多国家、地区都制定了应对方案并采取行动。与上海市有着同样区位优势的纽约市,作为全球城市在有关气候变化的城市治理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引领全球城市开展弹性城市建设。在总... 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全球性环境、社会、经济灾难,许多国家、地区都制定了应对方案并采取行动。与上海市有着同样区位优势的纽约市,作为全球城市在有关气候变化的城市治理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引领全球城市开展弹性城市建设。在总结纽约弹性城市建设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纽约市弹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未来100年总目标及其包含4个分目标,以及实现这4个分目标的具体措施。最后,对比纽约市与上海市的相似性,从弹性城市项目建设、投融资、区域合作、政府治理这4个方面为上海市弹性城市建设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建设 纽约市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浦东新区企业调查的产业政策效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程进 林兰 尚勇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3-171,177,共10页
产业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产业政策效用受政策供求关系的影响,取决于政策供给因素和政策受众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对上海浦东新区企业调查的数据分析,实证检验其产业政策效用的影响因素和效用表达,结果表明:企业对产业... 产业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产业政策效用受政策供求关系的影响,取决于政策供给因素和政策受众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对上海浦东新区企业调查的数据分析,实证检验其产业政策效用的影响因素和效用表达,结果表明:企业对产业政策效用的实际感知高于预期,产业政策表现出有限效用,短期效用比长期效用更明显;产业政策的实际长期效用低于预期,两者的不平衡关系将激励产业主体推动政策创新。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过程中受自身主观偏好的影响较大,产业政策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较低,削弱了产业政策效用;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和推广渠道的多样性有助于提升产业政策效用;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更加容易获得产业政策的倾斜和扶持,发展水平高的企业反馈较高的产业政策效用。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政策、提高产业政策效用,相关方面应重视市场规律、制定细分政策、注重长效性与阶段性的结合、优化政策信息发布与管理、完善执行评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政策效用 公共选择 上海浦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公众参与评价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召峰 《绿色科技》 2015年第6期210-212,215,共4页
指出了近年来,一些与土壤污染相关的环境事件已经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公众参与土壤环境保护的意愿越来越强。国内外案例表明: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能够使该工作以更加高效、规范和科学的方式开展,实现各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当前,政府... 指出了近年来,一些与土壤污染相关的环境事件已经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公众参与土壤环境保护的意愿越来越强。国内外案例表明: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能够使该工作以更加高效、规范和科学的方式开展,实现各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当前,政府在引导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壤污染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公众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不能有效参与到土壤污染监管和相关环境保护中。上海已经初步建立了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框架体系,通过对公众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现状分析,发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土壤环境污染信息公开有限,公众参与流于形式、公众环境维权难、土壤保护意识薄弱与尚未形成完整的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体系。因此,提出了可以从适度公开土壤污染信息、建立环境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环境教育、拓展公众参与形式,保障公众的参与权与监督权方面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公众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冲突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22
10
作者 吴蒙 周冯琦 程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0,共9页
空间冲突是快速城市化过程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与演化的直接动因,科学测度空间冲突水平,对优化区域发展模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城市化过程空间开发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视角,将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城市化扩张路径、... 空间冲突是快速城市化过程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与演化的直接动因,科学测度空间冲突水平,对优化区域发展模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城市化过程空间开发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权衡视角,将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城市化扩张路径、生态系统服务响应纳入空间冲突分析与评价过程中,通过分析空间冲突形成机理,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量化空间冲突形成的生态风险压力(社会经济因素)、暴露程度(城市化扩张特征)、生态风险响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三类因子,构建冲突测度模型,以江浙沪快速城市化地区为具体研究对象,开展空间冲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区域空间冲突水平呈上升趋势,冲突指数均值由0.514上升到0.548。②冲突模式主要沿“点圈式”-“轴向扩散”-“网络化扩散”的路径演变:“点圈式”阶段调节服务和供给服务受影响较大,“轴向扩散”阶段受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为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调节服务,“网络化扩散”阶段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受影响较大。③从城市尺度来看,浙江省城市空间冲突强度较低,江苏省城市和上海市较高,并呈现出了距离上海市越近,空间冲突指数越高的空间梯度特征。建议通过强化基于城市群地区空间冲突的分区规划管控,加快建立完善的空间冲突预警调控机制,以加强城市化过程的区域空间冲突治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化 生态系统服务 空间冲突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能源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基于产业政策视角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吕明洁 陈瑜 曹莉萍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50,共8页
以国家层面发布的、与新能源产业创新相关性最强的408条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利用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中从事新能源产品生产的上市企业的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政策力度和政策连续性)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创新绩效的... 以国家层面发布的、与新能源产业创新相关性最强的408条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利用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中从事新能源产品生产的上市企业的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政策力度和政策连续性)对中国新能源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保护政策力度和技术创新政策力度显著抑制了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而产品创新政策力度显著激励了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政策执行不连续会抑制新能源企业的创新绩效。最后提出了改进新能源产业创新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绩效 新能源产业 政策力度 政策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尚勇敏 周冯琦 林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4-122,共9页
节能环保企业是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以上海89家企业数据为基础,就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节能环保企业对开放式创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 节能环保企业是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通过构建理论模型,以上海89家企业数据为基础,就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节能环保企业对开放式创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但开放式创新对节能环保企业创新同时具有促进效应和替代效应,外部知识互动提升了节能环保企业创新绩效,也可能导致外部技术依赖;开放式创新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上的影响存在差异,节能环保企业应结合不同创新阶段和企业自身特征有效开展外部创新合作;开放式创新需建立在企业内部创新投入的基础之上,节能环保企业应重视内部创新投入与外部技术消化吸收,实现内外部创新要素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节能环保企业 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环境关注度对企业和政府环境治理的影响 被引量:194
13
作者 吴力波 杨眉敏 孙可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共14页
在构建环境多元共治体系背景下,系统研究公众环境关注度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该研究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公众环境关注度对... 在构建环境多元共治体系背景下,系统研究公众环境关注度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该研究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公众环境关注度对企业环保行为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并利用2011—2019年的百度雾霾搜索指数分析公众环境关注度对企业环保技术投入和政府环境规制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通过两种渠道对环境治理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公众环境关注度通过降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谋行为,促进地方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终激励企业进行环保治理投资;另一方面,公众环境关注度提升市场对绿色产品和环保治理企业投资需求,促进环保治理企业规模扩张,最终带来环境质量提升。理论实证结果都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有效发挥了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约束作用,激励污染企业环保转型的同时有效督促地方政府严格执行环境规制。中央政府应重视公众的环境不满意度;建立和推行环境标志制度,满足公众绿色商品需求;优化公众环境参与途径,将公众环境关注度转变为公众环境参与。还应根据各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对公众环境参与的异质性反应来制定差异化引导和激励机制,形成更为有效的政府、企业、公众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结构,改善环境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公众环境关注度 百度搜索指数 股指超额收益率 博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补贴改革的“能源—经济—环境”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希栋 李玉婷 张鑫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0,共7页
首先利用价差法估计了中国2010年天然气的补贴规模,然后构建了关于中国经济的CGE模型,刻画了天然气产业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定量分析了中国天然气补贴改革对二氧化碳排放、宏观经济以及超额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1)削减天然气补贴对... 首先利用价差法估计了中国2010年天然气的补贴规模,然后构建了关于中国经济的CGE模型,刻画了天然气产业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定量分析了中国天然气补贴改革对二氧化碳排放、宏观经济以及超额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1)削减天然气补贴对实际GDP的影响较小,但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单位GDP天然气的消耗,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效率;(2)削减天然气补贴将会引起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提高天然气产业的生产成本;(3)削减天然气补贴将会促进天然气最终消费价格的上涨,同时降低天然气产业超额利润率,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补贴 非完全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低碳技术创新合作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尚勇敏 宓泽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145,共11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低碳技术创新合作是优化低碳技术资源配置效率、缩小区域技术差距和实现绿色经济增长的关键途径。作者将联合研发、技术转移两种低碳技术创新合作方式纳入同一模型,分析低碳技术创新合作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机...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低碳技术创新合作是优化低碳技术资源配置效率、缩小区域技术差距和实现绿色经济增长的关键途径。作者将联合研发、技术转移两种低碳技术创新合作方式纳入同一模型,分析低碳技术创新合作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2005—2019年低碳技术专利数据及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长三角低碳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发育程度总体较低,联合研发网络呈现等级层次性,联合研发主要产生于高能级城市间,而技术转移在跨创新能级城市间相对更多;欠发达城市借助技术转移网络融入联合研发网络,是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绿色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②长三角低碳技术创新合作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但其作用效应呈现出复杂性和异质性,低碳技术联合研发更有助于促进知识内化与利用,其绿色经济增长效应高于技术转移。③长三角低碳技术创新合作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低碳技术创新合作对周边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区域一体化是构建低碳技术创新合作网络的有效载体。④长三角低碳技术创新合作促进绿色经济增长具有区域环境依赖性,政府规制、经济水平、人口密度等对其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作者提出以下政策:构建多层次、成体系的长三角低碳技术创新网络体系,积极支持长三角跨区域低碳技术联合研发与转移转化,合理选择低碳技术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完善长三角低碳技术创新合作生态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技术 联合研发 技术转移 绿色经济增长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主体、绩效分配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式 被引量:17
16
作者 曹莉萍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5-104,共10页
基于“污染者付费”原则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是由独立的第三方也就是专业污染治理企业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承担应由污染排放者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任务,并从中获取治理收益的市场化、社会化治理模式。该模式具有伙伴关系、环境绩效... 基于“污染者付费”原则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是由独立的第三方也就是专业污染治理企业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承担应由污染排放者承担的环境污染治理任务,并从中获取治理收益的市场化、社会化治理模式。该模式具有伙伴关系、环境绩效共享、投融资风险分担的特征。通过阐释第三方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地方实践经验,认为培育第三方治理市场的突破口在于市场主体及主体之间的绩效分配机制和信用、风险管控机制,唯有公平的绩效共享机制和严格奖惩的信用机制才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多元化主体参与的风险补偿机制将保证第三方治理模式融资和绩效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好“三大攻坚战” 环境污染治理 政府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产品的适应性创新逻辑——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视角 被引量:7
17
作者 齐佳音 王琳琳 袁雨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45,共1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迫使数字化接触者追踪APP成为平衡疫情控制与挽救经济的方案之一。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和产品适应性创新理论,以COVID-19追踪APP为例,进行单案例研究并通过扎根理论构建出“隐私保护与伦理遵守→数据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迫使数字化接触者追踪APP成为平衡疫情控制与挽救经济的方案之一。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和产品适应性创新理论,以COVID-19追踪APP为例,进行单案例研究并通过扎根理论构建出“隐私保护与伦理遵守→数据驱动→适应性成长”的人工智能产品的适应性创新逻辑和成长机制。研究发现:对于人工智能产品的适应性创新,隐私保护与伦理遵守是实现人机和谐共生的前提,这也是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区别于传统工业产品创新的重要特征之一,COVID-19追踪APP所掀起的全球大讨论只是将这一人工智能产品创新的前提凸显和放大出来。据此,在肖静华等提出的数字产品成长机制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产品的创新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产品 产品适应性创新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COVID-19追踪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雾霾协同治理面临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召峰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2期126-128,132,共4页
指出了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雾霾污染是区域一体化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但是当前的松散的区域环境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区域一体化需求,需要向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转型,促进区域转型发展。近年来,区域内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私... 指出了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雾霾污染是区域一体化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但是当前的松散的区域环境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区域一体化需求,需要向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转型,促进区域转型发展。近年来,区域内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私人汽车拥有量以相对高速度增长,这对雾霾治理产生了不利影响。阐述了雾霾协同治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区域一体化,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在长三角区域应该采取协同治理的模式,应制定和落实统一主体功能区划规划、建立坚实有力的长三角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统一区域能源布局,发展清洁能源、统一区域环境服务市场建设和建立区域碳交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雾霾 协同治理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零碳城市建设路径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伟铎 庄贵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2-134,共13页
雄安新区2050年建成绿色低碳之城,意味着2050年雄安新区要建成零碳城市。探索雄安新区零碳城市建设路径对中国城市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有示范意义。作者基于自主开发的雄安新区低排放分析模型(LEAP⁃Xiongan),构建25... 雄安新区2050年建成绿色低碳之城,意味着2050年雄安新区要建成零碳城市。探索雄安新区零碳城市建设路径对中国城市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有示范意义。作者基于自主开发的雄安新区低排放分析模型(LEAP⁃Xiongan),构建25种情景对雄安新区的零碳城市建设路径进行情景分析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雄安新区的开发建设必然带来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幅增加,然而合理的政策组合依然可以确保雄安新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②不同的能源强度政策和能源结构转型政策对零碳城市的路径有显著影响。其中,能源强度政策和能源结构转型政策力度越大,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目标越低。③能源强度政策和能源结构转型政策混合实施时,对零碳城市的路径有协同作用。要确保2050年雄安新区基本建成时,实现绿色低碳之城的建设目标,雄安新区单位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CO2排放强度年下降率均保持不低于3.5%的水平。④有多种政策组合情景可以使雄安新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能源强度政策和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力度增大,碳中和出现的时间提前。⑤最优情景下,雄安新区各部门的碳排放达峰时间并不一致。工业部门2028年达峰,峰值为62.07万t;其他服务业部门在2044年达峰,峰值为44.02万t。⑥碳汇政策会与能源强度政策和能源结构转型政策深度耦合,对零碳城市路径影响显著。千年秀林和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政策对雄安新区2050年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因此,在未来建设中,应该尽快出台雄安新区零碳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强化重点部门零碳技术的引进与投资,开展零碳工业试点,完善生态修复相关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零碳城市 碳达峰 碳中和 LEAP⁃Xiong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工业园区水管理过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对策建议
20
作者 刘召峰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2期17-19,22,共4页
指出了太湖流域工业园区众多,水管理方式不一致且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未从流域层面统筹,未重视利益相关者作用,易产生区域间水管理不协调问题。流域工业园区水管理核心是从流域层面考虑园区的水资源管理,强调全过程管理,重视利益相关者参... 指出了太湖流域工业园区众多,水管理方式不一致且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未从流域层面统筹,未重视利益相关者作用,易产生区域间水管理不协调问题。流域工业园区水管理核心是从流域层面考虑园区的水资源管理,强调全过程管理,重视利益相关者参与,发挥供应链管理作用,平衡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形成自下而上的水管理模式。从当前太湖流域工业园区水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探讨了流域内工业园区实施统一协调的水管理的必要性,并利用逻辑结构模型构建了过程评价指标体系,以规范流域工业园区水管理过程,确保园区的水管理按照既定的规划实施。最后,从制度保障、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园区水管理组织体系、公众参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下而上模式 过程评价 流域管理 逻辑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