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偏差神经元的内回归神经网络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庆 张雷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2-556,共5页
针对传统的神经网络在机械故障诊断方面的不足,利用偏差神经元改进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内回归神经网络(IRN)算法,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运算质量,并将其应用于旋转机械的振动故障诊断与识别。实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学习收敛较快,误差曲线平... 针对传统的神经网络在机械故障诊断方面的不足,利用偏差神经元改进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内回归神经网络(IRN)算法,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运算质量,并将其应用于旋转机械的振动故障诊断与识别。实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学习收敛较快,误差曲线平稳,对复合故障的识别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旋转机械 人工神经网络 内回归神经网络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偏差神经元的内回归神经网络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黄庆 张雷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针对传统的神经网络在机械故障诊断方面的不足,利用偏差神经元改进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内回归神经网络(IRN)算法,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运算质量,并将其应用于旋转机械的振动故障诊断与识别。实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学习收敛较快,误差曲线平... 针对传统的神经网络在机械故障诊断方面的不足,利用偏差神经元改进了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内回归神经网络(IRN)算法,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运算质量,并将其应用于旋转机械的振动故障诊断与识别。实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学习收敛较快,误差曲线平稳,对复合故障的识别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内回归神经网络 旋转机械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线大数据的锂离子电池一致性动态特性分选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革 孔祥栋 +4 位作者 孙跃东 陈飞 袁悦博 韩雪冰 郑岳久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8-1196,共9页
随着锂离子电池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电池制造商急需高精度高效率的电池分选方法,增强电池成组后的一致性,从而提升电池组寿命、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基于容量和内阻等特性的传统分选技术可以满足成组后的静态一致性需求,但无法保证同组电... 随着锂离子电池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电池制造商急需高精度高效率的电池分选方法,增强电池成组后的一致性,从而提升电池组寿命、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基于容量和内阻等特性的传统分选技术可以满足成组后的静态一致性需求,但无法保证同组电池的动态一致性。因此,综合考虑电池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的性能,基于充放电电压曲线动态特性的分组方法是下一代分选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电池产线大数据,从电池分容阶段的电压曲线提取关键动态特征,形成了基于K-means聚类的电池分选方法。此外,本文还从电池分容后的回充阶段提取了用于评估电池性能一致性的指标,并设计了一个以指标标准差为核心的电池一致性评价方法。与传统的电池分选方法相比较,本文方法分选后的电池综合性能一致性提高了1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一致性 电池分选 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车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容量辨识及特异性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星光 沈逸凡 +5 位作者 邵裕新 郑岳久 孙涛 来鑫 沈凯 韩雪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63-2971,共9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健康程度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安全性能以及整体运行效率。其中,容量作为描述电池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实车条件下的准确估计是一个难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安时积分与等效电路模型,将... 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健康程度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安全性能以及整体运行效率。其中,容量作为描述电池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实车条件下的准确估计是一个难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安时积分与等效电路模型,将容量作为待辨识参数之一,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实现容量辨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聚焦于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压特殊性,提出了一种面向慢充工况的特异性优化方法,以解决容量辨识过程中模型端电压拟合较差的问题,主要通过截取充电末期电压片段与使用双维度目标函数两种方法实现。本文基于两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汽车车型进行了精度验证。鉴于实车数据缺乏容量标签,本文首先基于静置充电片段计算容量作为标签值。由于标签数量不足,又采用小里程下的标称容量作为标签,通过这两种方法进行精度验证。结果显示,两款车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2.33%和3.38%,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与适用性,为实车容量估计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实车数据 容量估计 磷酸铁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的计算机软件开发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跃东 周萍 +1 位作者 邹敏 麦小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2-704,共3页
针对液力传动车辆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合理匹配计算等问题 ,采用VB语言作为设计平台 ,开发了一套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合理匹配计算机软件 ,并进行了匹配的模拟计算。软件界面易于操作 ,具有数据可扩展性。
关键词 合理匹配 液力变矩器 车辆发动机 动车 液力传动 设计平台 模拟计算 软件界面 计算机软件 VB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气再循环对车用柴油机性能与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0
6
作者 朱昌吉 刘忠长 +1 位作者 许允 张振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为了降低车用柴油机的NOx排放 ,研究了不同工况下EGR率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EGR可以有效地降低NOx排放。大负荷比小负荷效果显著 ,但微粒的排放有所增加。小负荷采用EGR时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 ,微粒排放基本没有变... 为了降低车用柴油机的NOx排放 ,研究了不同工况下EGR率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EGR可以有效地降低NOx排放。大负荷比小负荷效果显著 ,但微粒的排放有所增加。小负荷采用EGR时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 ,微粒排放基本没有变化。空燃比是影响微粒排放的关键因素 ,小负荷宜采用大EGR率 ,大负荷时宜采用小EGR率 ,以求在控制NOx排放降低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柴油机 NOX排放 废气再循环 排放控制 E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ega/MultiGen的三维仿真漫游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7
7
作者 叶叠 仲梁维 罗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2-364,共3页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涉及众多学科的高新实用技术,主要针对在软件平台MultiGen Creator和Vega下开发三维仿真系统。论述了基于Creator的实体建模方法、Vega软件环境的天空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项涉及众多学科的高新实用技术,主要针对在软件平台MultiGen Creator和Vega下开发三维仿真系统。论述了基于Creator的实体建模方法、Vega软件环境的天空效果的生成方法、碰撞检测、声音的调用、视景仿真软件的开发过程以及整体系统的实现等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游系统 三维仿真 视景仿真 调用 碰撞检测 开发过程 软件平台 灵境技术 发展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单层前向神经网络用于核电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的故障诊断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雷 秦宗慧 +4 位作者 林建中 李享荣 叶大庆 魏永梅 李海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97,共3页
为对核电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进行故障诊断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单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 ,”这种神经网络克服了常规的单层前向神经网络仅是线性可分及学习过程中需重复提交一系列要记忆的输入模式来调整权值之不足 ,从而大大减... 为对核电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进行故障诊断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单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 ,”这种神经网络克服了常规的单层前向神经网络仅是线性可分及学习过程中需重复提交一系列要记忆的输入模式来调整权值之不足 ,从而大大减少了分类时的迭代次数。本文在独特设计的多功能“核电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轴系振动模拟试验台上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前向神经网络 递归联想 汽轮发电机 非平衡随机振动 核电站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直喷柴油机EGR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振东 褚超美 周萍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38,156,共4页
介绍了自行设计的增压直喷柴油机EGR率控制装置 ,试验研究了不同EGR率对发动机各工况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 ,为满足欧Ⅱ标准确定了各个工况的最佳EGR率。以此为基础 ,设计了EGR电控系统 ,并用于柴油机的实际控制。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设... 介绍了自行设计的增压直喷柴油机EGR率控制装置 ,试验研究了不同EGR率对发动机各工况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 ,为满足欧Ⅱ标准确定了各个工况的最佳EGR率。以此为基础 ,设计了EGR电控系统 ,并用于柴油机的实际控制。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设计的EGR电控系统后 ,大大降低了该柴油机的氮氧化物排放 ,使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柴油机 EGR控制系统 欧Ⅱ标准 排放控制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振东 郭辉 +1 位作者 孙嗣炎 方祖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26,共4页
以80C196KC单片机为微处理器,针对火化点火式单缸发动机开发了一种缸内直喷天然气控制系统,本文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探讨了控制电路设计、控制参数匹配及控制策略制定等问题。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检验了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 以80C196KC单片机为微处理器,针对火化点火式单缸发动机开发了一种缸内直喷天然气控制系统,本文介绍了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探讨了控制电路设计、控制参数匹配及控制策略制定等问题。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检验了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天然气发动机 直接喷射 控制系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喷油器开启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振东 刘坚 周萍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7,共4页
以一种电控喷油器的结构为基础 ,分析了喷油器的工作过程 ,并建立了喷油器开启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 ,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影响喷油器开启过程的主要因素 。
关键词 电控喷油器 开启过程 影响因素 数学模型 数值计算 电控汽油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沉积构造组合模式下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演化——以东蒙古塔贝尔凹陷为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单敬福 王峰 +2 位作者 孙海雷 孙继刚 蒙启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6-439,共14页
塔贝尔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位于蒙古国东部,向北延伸进入中国境内,与中国的海拉尔盆地同属一个构造单元。塔贝尔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早白垩世由高角度不整合面所限定的一个区域性(二级)的沉积层序构造单元,其内可划分出4... 塔贝尔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位于蒙古国东部,向北延伸进入中国境内,与中国的海拉尔盆地同属一个构造单元。塔贝尔凹陷是塔木察格盆地早白垩世由高角度不整合面所限定的一个区域性(二级)的沉积层序构造单元,其内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数个四级、五级的层序单元。整体上显示为四套从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可识别出扇三角洲、湖泊—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湖泊—三角洲等三套沉积相组合。构造、气候、古地貌、物源供给及湖平面的变化等各地质要素之间配合严格控制着凹陷内部层序的构成及其充填响应模式。不同的同生断裂组合模式及其构造参量的变化明显对内部砂体的富集起到再分配、再沉积作用,特别是"人"字型、"之"字型类断裂组合系统,其形成的局部"断角式"富砂模式,易形成良好的圈闭,是有利的勘探方向。构造沉降过程等分析揭示了沉积凹陷经历了三次沉积速率变化的演化旋回,即三个不同的沉降阶段。分别为早白垩世早期的缓慢加速沉降阶段、早白垩世中期的快速沉降阶段和早白垩世晚期的快速—缓慢沉降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160m/Ma、205m/Ma和120m/Ma。规模不等的构造沉降严格控制着砂体分散体系在四维空间的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贝尔凹陷 构造演化 充填响应 构造沉降 同生断裂组合模式 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境内贝尔湖凹陷早白垩世沉积充填演化与同沉积断裂的响应 被引量:19
13
作者 单敬福 王峰 +2 位作者 孙海雷 孙继刚 蒙启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9-518,共10页
蒙古国境内的贝尔湖凹陷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主要勘探可开发区。早白垩世垂向充填演化序列综合研究表明,南屯组早期地层的大规模同生断裂系统组合样式及其分布对断陷湖盆内沉积体系域的发育、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凹陷内的充填序列和... 蒙古国境内的贝尔湖凹陷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主要勘探可开发区。早白垩世垂向充填演化序列综合研究表明,南屯组早期地层的大规模同生断裂系统组合样式及其分布对断陷湖盆内沉积体系域的发育、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凹陷内的充填序列和演化反映了幕式断裂作用及湖盆右旋走滑特征对盆内沉积体系演化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配合构造的右旋走滑运动严格控制古地貌、断裂坡折及断坡带的形成与分布,从而进一步控制着湖盆内碎屑岩沉积体系发育与沉积展布模式。凹陷内部的东次凹北洼槽内的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常常控制着粗碎屑沉积体系的沉积、沉降中心,特别是低位域近岸水下扇的发育和分布,是盆内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最有利区带。同沉积断裂具有多种组合样式,包括'人'或'之'字形等多种组合的断裂系统等,造就湖盆内复杂多变的构造古地貌及断裂坡折系统,严格控制着凹陷内砂体分散体系的沉积和堆积模式。揭示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的活动和分布,再造各沉积期次构造古地貌、断坡带是进行沉积体系展布模式和砂体分布预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走滑 幕式断陷作用 充填序列 断坡带 早白垩世 贝尔湖凹陷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柴油机EGR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伟 张振东 +3 位作者 胡大志 郭辉 姚喜贵 张毅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7,共6页
研究了与柴油机匹配的电控废气再循环系统,进行了电控EGR系统中的部分硬件、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的编写,EGR的实现方式和EGR系统与柴油机匹配的问题。试验用柴油机在使用了自行设计的电控EGR系统后,实现了整个转速、负荷范围内EGR率的自... 研究了与柴油机匹配的电控废气再循环系统,进行了电控EGR系统中的部分硬件、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的编写,EGR的实现方式和EGR系统与柴油机匹配的问题。试验用柴油机在使用了自行设计的电控EGR系统后,实现了整个转速、负荷范围内EGR率的自动控制。13工况排放测试结果表明:采用EGR系统,NOx排放降低26.7%、微粒总量和HC排放几乎不变、CO排放上升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电控 废气再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三维重建效果的测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庆福 吕春堂 +3 位作者 刘国勤 樊堂堂 罗小龙 汪大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下颌骨三维重建的效果其及影响因素,为以下颌骨三维重建为基础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下颌骨标本的断层解剖信息并以DICOM格式输出,然后采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重建,大体观察重建效果后,利用软... 目的分析和评价下颌骨三维重建的效果其及影响因素,为以下颌骨三维重建为基础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T扫描获取下颌骨标本的断层解剖信息并以DICOM格式输出,然后采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重建,大体观察重建效果后,利用软件以有关解剖标志为测量点,对下颌骨重建模型的下颌骨体厚度、下颌骨升支前后径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下颌骨标本的相应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扫描空间分辨率高,下颌骨三维重建的效果良好,对比测量分析表明重建模型与下颌骨标本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CT扫描的下颌骨三维重建能满足相关科研和临床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沉积体系的演化 被引量:35
16
作者 纪友亮 赵贤正 +2 位作者 单敬福 张瑞锋 王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6,共9页
冀中坳陷古近系是由平行、微角度或角度不整合面所限定的一个区域性(二级)的沉积层序,其内可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13个三级层序和数十个四级、五级的层序单元。整体上显示为三套从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可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湖... 冀中坳陷古近系是由平行、微角度或角度不整合面所限定的一个区域性(二级)的沉积层序,其内可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13个三级层序和数十个四级、五级的层序单元。整体上显示为三套从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可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湖泊三角洲以及河流等三套沉积相组合。构造、气候、物源供给及湖平面的变化等各地质要素之间严格控制着坳陷内部层序的构成及其充填响应模式。构造沉降过程等分析过程揭示了沉积坳陷经历了两次沉积速率变化的演化旋回,即两个不同的沉降阶段。第一阶段为古近纪古新世的缓慢加速沉降、始新世早中期的快速沉降和始新世晚期的缓慢沉降;第二阶段为始新世末期的缓慢加速沉降、渐新世早期的快速沉降和渐新世中晚期的缓慢加速沉降。这两个阶段的演化过程沉降速率分别为100~110m·Ma-1、205~220m·Ma-1、40~50m·Ma-1、30~40m·Ma-1、135~142m·Ma-1和10~20m·Ma-1。古近纪扭动作用揭示了坳陷左旋运动使其雁列构造在沙四末和东营末为北北东或北东方向展布;右旋运动使其雁列构造在左旋交替过程中产生,但其产生的构造的规模要比左旋构造小得多,一般表现为北西—北北西向构造。这种扭动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南北对扭,并最终造就了坳陷东西向两凹夹一隆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构造演化 充填响应 构造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的系统非线性校正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道炯 单世宝 +1 位作者 宫赤坤 韦光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5-719,共5页
在对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单神经元的自适应PSD算法。该算法兼有单神经元和自适应PSD算法的特点,简单、实时性好、自适应能力强,可用于控制过程时变、有大滞后的较复杂的对象,是一种实用价值较高的自适应控制算... 在对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单神经元的自适应PSD算法。该算法兼有单神经元和自适应PSD算法的特点,简单、实时性好、自适应能力强,可用于控制过程时变、有大滞后的较复杂的对象,是一种实用价值较高的自适应控制算法。文中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与单神经元PSD自适应控制两种方法对压电式微位移系统进行非线性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PID控制器 神经元P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控喷油器流量特性试验台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尹丛勃 张振东 +1 位作者 刘志远 王玉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4-196,共3页
论述了开发电控喷油器微机测试系统的意义;为检测电喷发动机喷油性能,介绍了所以8098为核心的喷油器流量试验台;阐述了喷油器流量试验台设计思想、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法。以高阻型喷油器为例,在整个流量范围内对其进行测试,并对测试... 论述了开发电控喷油器微机测试系统的意义;为检测电喷发动机喷油性能,介绍了所以8098为核心的喷油器流量试验台;阐述了喷油器流量试验台设计思想、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法。以高阻型喷油器为例,在整个流量范围内对其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加以分析总结,得出了该喷油器流量特性的一些重要参数。目前,电控喷油器微机测试系统已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电控喷油器 试验研究 流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C4112Z_LQ柴油机电控EGR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振东 钟玉伟 褚超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8-312,共5页
为了降低柴油机的氮氧化物排放,对YC4112ZLQ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了电控废气再循环(EGR)技术的研究。试验研究了不同EGR率对发动机各个工况下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据此针对欧洲Ⅱ号标准优选出了各个工况下的最佳EGR率,并对最佳EGR率下的... 为了降低柴油机的氮氧化物排放,对YC4112ZLQ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了电控废气再循环(EGR)技术的研究。试验研究了不同EGR率对发动机各个工况下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据此针对欧洲Ⅱ号标准优选出了各个工况下的最佳EGR率,并对最佳EGR率下的控制参数进行了电控标定。利用标定结果,设计了一套电子控制系统,用于该柴油机的实际运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原机相比,加入EGR以后,在微粒排放略有增加的情况下,NOx排放下降12.9%,使13工况排放全面达到欧洲Ⅱ号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C4112ZLQ柴油机 电控EGR系统 氮氧化物 废气再循环 排放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冷却液射流方式强化缸盖局部冷却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伟 苏忠根 +1 位作者 张振东 程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77,共9页
为解决柴油机缸盖高热密度区域的冷却问题,本文采用射流方式的纳米流对其进行强化冷却。通过配置不同体积比的Cu、MgO、Al2O3纳米流,对自制的带有射流装置的柴油机缸盖进行传热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冷却液水相比,射流方式下3... 为解决柴油机缸盖高热密度区域的冷却问题,本文采用射流方式的纳米流对其进行强化冷却。通过配置不同体积比的Cu、MgO、Al2O3纳米流,对自制的带有射流装置的柴油机缸盖进行传热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冷却液水相比,射流方式下3种纳米流冷却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提升缸盖高热密度区域的传热性能,局部最大增加比率超过110%;在体积比≤2%时,3种纳米流冷却液射流传热系数都呈现出随粒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随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反而降低;3种纳米流冷却液的射流传热系数随射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MgO纳米流在低射流速度下的射流传热系数最小,甚至比传统冷却液低2%~4%;3种纳米流冷却液的射流传热系数随射流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射流高度过高会减小射流传热系数;随射流角度的增加射流传热系数也增加,射流角度的降低不仅降低射流传热系数还会加重测试点温度不一致的现象,过低射流角度时测试点温度值最大差距近30℃;射流传热系数随射流初始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65℃之后,传热系数则随着射流初始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粒子浓度增高,电动泵消耗功率随之增加,本试验最大功率损耗为115W。本文的研究成果是一种柴油机冷却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可为实现缸盖局部高热密度区域的良好散热提供一种新的科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冷却 传热 纳米流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