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标志物在胃癌发病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正纲 傅国辉 +12 位作者 刘炳亚 于颖彦 瞿颖 吴云林 顾琴龙 李建芳 李琛 严超 张俊 刘文韬 燕敏 沈炜炜 程时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85-1197,共13页
该项目以分子标志物为切入点,以高通量组学技术为基础,筛选出胃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对胃癌候选分子标志物进行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发现,IPO-38、胃泌素、IL-33以及循环血中的FAM5C和MYLK高甲基化等胃癌血清诊断学标志物可作为胃癌早期... 该项目以分子标志物为切入点,以高通量组学技术为基础,筛选出胃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对胃癌候选分子标志物进行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发现,IPO-38、胃泌素、IL-33以及循环血中的FAM5C和MYLK高甲基化等胃癌血清诊断学标志物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研究还发现,FRZB、TXNL2、PHF10、MPS-1、PTP1B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侵袭等有关;胃癌细胞中AE1高表达可以将p16扣押在胞质,阻止其入核而起到原癌基因的作用;IRX1和miR-126在胃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类似抑癌基因。该研究为筛选胃癌候选标志物、开发诊断、分子靶点和预后判断等临床转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荣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分子标志物 诊断 治疗 预后 转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肿瘤分子标志物为基础的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建芳 朱正纲 刘炳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8-1091,共4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诞生了转化医学的概念。转化医学是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中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在实验室与病房(bench to bedside)之间...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诞生了转化医学的概念。转化医学是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中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在实验室与病房(bench to bedside)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目前,肿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正在成为肿瘤诊断、治疗、预后及疗效监测的有效工具,是转化医学模式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分子标志物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4年瑞金医院胃恶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朱琦 姜瑛 +1 位作者 于颖彦 黄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分析胃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病理学特征,为开展胃恶性肿瘤研究以及规范化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2014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病史登记系统内的胃恶性肿瘤资料,采集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 目的·分析胃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病理学特征,为开展胃恶性肿瘤研究以及规范化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2014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病史登记系统内的胃恶性肿瘤资料,采集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家族史、户籍所在地以及临床病理诊断等信息,进行人口学资料分析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胃恶性肿瘤患者3 315例,年龄分布在18~98岁(平均年龄为59.71岁)。男性2 184例,女性1 131例,每年新增病例男女构成比在1.63:1~2.45:1。病理诊断显示胃癌3 122例(94.2%),其余为胃肠间质瘤(5.5%)、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0.2%)和胃肠恶性淋巴瘤(0.1%)。胃癌家族史占4.46%。结论·从临床特征以及病理学特征分析,胃癌占胃恶性肿瘤94%以上,与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恶性肿瘤 胃癌 临床特征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分析丝氨酸/甘氨酸转换影响胃癌细胞增殖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樊军武 朱晓梅 +3 位作者 范志远 刘炳亚 敖平 陈永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72,共15页
目的胃癌(GC)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活,研究表明其与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密切相关。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丝氨酸/甘氨酸代谢能够影响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本文通过一种... 目的胃癌(GC)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活,研究表明其与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密切相关。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丝氨酸/甘氨酸代谢能够影响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本文通过一种基于随机和非梯度系统的势能景观所建立的大型代谢网络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了一个稳定的胃癌细胞代谢动力学模型。基于对模型的调控,定量分析丝氨酸/甘氨酸代谢影响胃癌细胞增殖的动力学机制。对一般代谢网络动力学方程添加随机噪声,通过随机动力学分解得到代谢网络参数空间的李雅普诺夫(Lyapunov)函数。进一步减少与随机波动相关的Lyapunov函数变化,从而得到稳定的代谢网络。结果在动力学参数不足的情况下,成功构建了胃癌细胞代谢网络的动力学模型。当胞外丝氨酸可用时,模型优先消耗丝氨酸;当甘氨酸生成丝氨酸的速率增加时,模型显著上调生成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的稳态通量。结论本文证明了胃癌细胞对于丝氨酸的优先摄取以及丝氨酸/甘氨酸转化速率对SAM生成的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甲基化进程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为靶向丝氨酸/甘氨酸代谢的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丝氨酸/甘氨酸代谢 细胞增殖 随机动力学分解 LYAPUNOV函数 S-腺苷甲硫氨酸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响应型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纳米胶束作为siRNA运输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本昕 何昌玉 +4 位作者 谭连江 刘炳亚 朱正刚 龚兵 沈玉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6-224,共9页
采用二重氢键为引导、双二硫键为连接单元的方法合成嵌段共聚物PEG2000-PLA3000-PEI1200-PLA3000-PEG2000,其自组装形成的纳米胶束可作为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运输载体。采用核磁(1 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 采用二重氢键为引导、双二硫键为连接单元的方法合成嵌段共聚物PEG2000-PLA3000-PEI1200-PLA3000-PEG2000,其自组装形成的纳米胶束可作为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运输载体。采用核磁(1 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等检测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二重氢键引导下合成嵌段共聚物,其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52mg/mL,粒径为(32±0.1)nm,表面电势为(46.9±0.7)mV。负载siRNA的胶束粒径为(35±0.3)nm,表面电势为(27.2±1.1)mV。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检测证明纳米胶束可携带siRNA进入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胶束 核酸载体 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506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子龙 周全 +5 位作者 任佳 李建芳 俞焙秦 苏丽萍 徐岷涓 刘炳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讨mi R-506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株胃癌细胞系(MKN-45、SGC-7901、BGC-823、NCI-N87和AGS)中mi R-506的表达量,以永生化的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为对照。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在SGC-7... 目的探讨mi R-506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株胃癌细胞系(MKN-45、SGC-7901、BGC-823、NCI-N87和AGS)中mi R-506的表达量,以永生化的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为对照。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在SGC-7901细胞系中瞬时转染mi R-506和anti-miR-506上调和下调mi R-506表达,通过CCK-8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改变,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细胞运动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miR-506在各胃癌细胞中的表达量相对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mi R-506可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与阴性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mi R-506表达则可促进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结论胃癌细胞系中mi R-506明显降低,上调mi R-506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调则逆转上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06 胃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