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慧树”平台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5
1
作者 蓝蔚青 卢瑛 +2 位作者 包海蓉 孙晓红 谢晶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1-185,共5页
目的为加强当代高校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在食品添加剂知识的教育引导,充分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方法在介绍我国高校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建设背景,并以“智慧树”运营服... 目的为加强当代高校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在食品添加剂知识的教育引导,充分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方法在介绍我国高校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建设背景,并以“智慧树”运营服务系统为工作平台,探索如何借助网络平台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选修课“食品添加剂”的在线课程建设。结果通过梳理章节框架布局,凝练在线专题知识点,明确师生权责分配,丰富课程授课形式,合理设置评估方法,正确评估课程学习效果等方式强化了在线课程建设,提升了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结论在线课程建设既弥补了网络授课过程监督管理的不足,又使优质教学资源在不同高校间得到合理分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其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了专业课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树平台 食品添加剂 在线课程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群育人模式的改革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蓝蔚青 孙晓红 +3 位作者 金银哲 宁喜斌 吴继魁 谢晶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36-140,共5页
目的随着我国新型教学模式的推广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的普及,加强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形成关联度高的课程群势在必行。方法通过以课程思政工作室为载体,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群建设为依托,探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为... 目的随着我国新型教学模式的推广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的普及,加强课程间的优化组合,形成关联度高的课程群势在必行。方法通过以课程思政工作室为载体,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群建设为依托,探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为一体的"三位一体"思政育人理念。通过设立院级课程思政工作室,创建思政专题沙龙、课程思政服务社会等形式,使教学与思政有机融合,强化课程群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课程建设,研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发挥思政示范辐射作用。通过课程思政实施情况问卷调查,实时反馈课程群和思政工作室建设成效。结果85.7%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能做到言传身教,是学生学习的榜样;84.8%的学生认为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培养;90.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96.8%的学生接受课程组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结论将课程群建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能使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思政育人模式改革,最终实现"三全育人"的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安专业 三位一体 思政育人 改革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蓝蔚青 周大鹏 +3 位作者 刘大勇 孙晓红 冯豪杰 谢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6-271,共6页
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反射与透射等特性来确定其成分含量的检测技术。该技术作为食品分析方法之一,在食品领域中应用广泛,从气体到液体,从匀浆到粉末,从固体材料到生物组织等样品均可进行快速精准地检测与定... 中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反射与透射等特性来确定其成分含量的检测技术。该技术作为食品分析方法之一,在食品领域中应用广泛,从气体到液体,从匀浆到粉末,从固体材料到生物组织等样品均可进行快速精准地检测与定性定量分析,具有快速无损,安全高效,多组分同时测定等特点。该文在对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常用食品品质检测方法的主要优缺点简要说明的基础上,综述了中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真假掺伪、品种鉴别与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实例与研究进展,提出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食品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抗菌/抗氧化活性包装薄膜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晨伟 汪浩东 +4 位作者 刘昌树 王赛 李少玮 周家欣 谢晶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63,共12页
综述了聚乳酸(PLA)抗菌/抗氧化活性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主要从PLA抗菌/抗氧化活性薄膜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和PLA材料的安全性评价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PLA抗菌/抗氧化活性包装薄膜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聚乳酸 活性包装 活性薄膜 食品保鲜 安全性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下食品美拉德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海侠 程裕东 金银哲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4-219,共6页
微波加热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加热方式,在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波加热下美拉德反应的早期反应程度更高,中期产物组成不同、挥发性芳香物质更丰富,晚期化合物的抗氧化性等生理活性显著增强,微波加热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有... 微波加热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加热方式,在工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波加热下美拉德反应的早期反应程度更高,中期产物组成不同、挥发性芳香物质更丰富,晚期化合物的抗氧化性等生理活性显著增强,微波加热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有显著影响。文章主要介绍了微波加热下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产物分析方法、产物类型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美拉德反应 影响因素 分析方法 食品中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海陆空冷链运输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霍昳琳 杨大章 +1 位作者 谢晶 杨智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328-334,共7页
为解决食品冷链运输中存在的碳排放高、食品损耗高的问题,研究人员不断开发冷链新技术、优化冷链运输系统、优化运输路径。该文简述了减少食品冷链运输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方法,介绍了当前食品海陆空冷链运输的发展现状,叙述了吸附式制冷... 为解决食品冷链运输中存在的碳排放高、食品损耗高的问题,研究人员不断开发冷链新技术、优化冷链运输系统、优化运输路径。该文简述了减少食品冷链运输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方法,介绍了当前食品海陆空冷链运输的发展现状,叙述了吸附式制冷、光伏技术、蓄冷技术等制冷技术的研究发展,总结了真空绝热板、空气幕等应用于冷链运输设备围护结构的新技术、新材料,概述了精确测量并控制冷藏室温度、优化制冷系统及冷链运输设备的技术和方法,旨在为今后食品冷链运输技术和设备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运输 温度监测 制冷系统 多式联运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刻蚀埃洛石纳米管/丁香精油混合负载物对PBAT/PPC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凌玉 范欣怡 +1 位作者 谢晶 陈晨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49,共9页
为探究丁香精油和酸刻蚀埃洛石纳米管(halloysite nanotubes,HNTs)/丁香精油混合负载物(HNTs-4Mclove)对PBAT/PPC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首先对HNTs进行酸刻蚀处理,然后将丁香精油与酸刻蚀HNTs负载混合,得到HNTs-4M-clove。丁香精油和HNTs... 为探究丁香精油和酸刻蚀埃洛石纳米管(halloysite nanotubes,HNTs)/丁香精油混合负载物(HNTs-4Mclove)对PBAT/PPC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首先对HNTs进行酸刻蚀处理,然后将丁香精油与酸刻蚀HNTs负载混合,得到HNTs-4M-clove。丁香精油和HNTs/丁香精油混合负载物的加入使薄膜呈现黄绿色,薄膜的透明性和气体阻隔性略有下降,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腐败希瓦氏菌展现出良好的抗菌性。相较于仅添加丁香精油的薄膜,含HNTs/丁香精油的薄膜在抗拉强度和气体阻隔性方面有所提升。同时,HNTs有助于丁香精油在薄膜中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丁香精油的释放。因此,酸刻蚀HNTs/丁香精油混合负载物不仅赋予PBAT/PPC薄膜良好的抗菌性,还可减缓薄膜中丁香精油的释放,为可降解缓释型活性包装薄膜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包装薄膜 埃洛石纳米管 丁香精油 缓释性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肉热风干燥薄层模型 被引量:91
8
作者 关志强 王秀芝 +2 位作者 李敏 蒋小强 谢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158,191,共9页
利用热泵干燥装置探讨了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速对荔枝果肉干燥水分比MR和干燥速率U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果肉薄层热风干燥是内部水分扩散控制的降速干燥过程。对9种常见食品薄层干燥模型进行试验数据非线性拟合,通过比较评价决定系数R2、... 利用热泵干燥装置探讨了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速对荔枝果肉干燥水分比MR和干燥速率U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果肉薄层热风干燥是内部水分扩散控制的降速干燥过程。对9种常见食品薄层干燥模型进行试验数据非线性拟合,通过比较评价决定系数R2、卡方χ2和标准误差eRMSE以及试验验证,结果显示Page模型是描述荔枝果肉薄层热风干燥过程的最优模型。不同干燥条件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和活化能Ea的求解结果表明,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随热风温度和风速的增加而变大,平均活化能Ea为29.939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肉 热泵干燥 干燥特性 薄层干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鱼野生群体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傅建军 王荣泉 +4 位作者 沈玉帮 宣云峰 徐晓雁 刘承初 李家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9-357,共9页
利用线粒体DNA的D-Loop区序列,对来自长江水系(邗江、吴江、九江、石首、木洞和万州)、珠江水系(肇庆)和黑龙江水系(嫩江)的8个草鱼野生群体开展了遗传变异分析。在424尾鱼中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3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474—0.70... 利用线粒体DNA的D-Loop区序列,对来自长江水系(邗江、吴江、九江、石首、木洞和万州)、珠江水系(肇庆)和黑龙江水系(嫩江)的8个草鱼野生群体开展了遗传变异分析。在424尾鱼中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3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474—0.708。群体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介于0.0020—0.0049。长江下游3个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近,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肇庆群体与长江上游3个群体遗传距离较近,与九江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嫩江群体与长江上游2个群体遗传距离较近,与万州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1,P<0.01)。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流域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26.24%,差异极显著(P<0.01)。34个单倍型分为2个分支,分化极显著(FST=0.644,P<0.01),推测分化时间为第四纪更新世纪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野生群体 D-Loop序列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对樱桃谷鸭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晶晶 王锡昌 +1 位作者 刘源 顾赛麒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4-1069,共6页
研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樱桃谷鸭肌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 研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对樱桃谷鸭肌肉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检测了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CLA后的生、熟樱桃谷鸭胸肉的挥发性气味成分。不同添加量的CLA对生鸭胸肉的气味影响较大,醛类化合物总含量除2.00%添加组外,其余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除3.50%组外,其余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CLA对熟肉挥发性气味成分的影响较小,但庚醛的含量随CLA的添加而增加,且1.50%~3.50%组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量CLA对樱桃谷鸭肉挥发性风味有一定影响,但添加量过高亦会产生其他具有不愉快气味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樱桃谷鸭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虾中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8
11
作者 薛婷婷 黄冬梅 +4 位作者 严敏鸣 韩峰 王政 史永富 田良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3-777,共5页
建立了虾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9∶1,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脂,PCX结合Florisil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后,以乙腈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经C... 建立了虾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9∶1,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脂,PCX结合Florisil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后,以乙腈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经CAPCELL PAK MG-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以双去氯万古霉素作为内标物,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在2~250 n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5,25,50μg/kg加标水平下,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7.2%~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3%~8.7%。方法的检出限(LOD)为2.0μg/kg,定量下限(LOQ)为5.0μg/kg。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虾类中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双去氯万古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钠对壳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关曼 谢晶 +3 位作者 薛斌 江海云 邵则淮 孙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7-281,共5页
以柠檬酸钠作为交联剂,制备壳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研究了柠檬酸钠添加量对壳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机械性能、水蒸气阻隔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钠增强了复合膜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改... 以柠檬酸钠作为交联剂,制备壳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研究了柠檬酸钠添加量对壳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机械性能、水蒸气阻隔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钠增强了复合膜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改善复合膜机械性能。当柠檬酸钠的添加量为0.03%(w/v)时,增强了复合膜水蒸气阻隔性能,降低了复合膜的水溶性,提高复合膜的抗氧化性,复合膜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至未添加组的1.7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大豆分离蛋白 柠檬酸钠 机械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温度对采后黄瓜冷害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艾文婷 张敏 +2 位作者 郝爽 赵昱瑄 李春晖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4-250,共7页
为探索热激处理温度对减轻黄瓜低温逆境下冷害的影响,将黄瓜样品分别放入35、40、45、50℃的热水中热激30 min,将不经过热激处理的黄瓜作为对照组,测定黄瓜的冷害指数、硬度、失重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脂氧合酶(L... 为探索热激处理温度对减轻黄瓜低温逆境下冷害的影响,将黄瓜样品分别放入35、40、45、50℃的热水中热激30 min,将不经过热激处理的黄瓜作为对照组,测定黄瓜的冷害指数、硬度、失重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脂氧合酶(LOX)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及电解质渗透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各处理组中,对冷害抑制的程度:40℃处理组> 35℃处理组> 45℃处理组> CK处理组> 50℃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35℃和40℃处理组黄瓜的硬度、CAT含量增大,失重率、MDA活性、LOX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均减小,减缓了膜脂过氧化的发生,也减轻了黄瓜的冷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热激温度 冷害 活性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脂包埋法固定化酪氨酸酶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三三 衣杰荣 丁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8-190,共3页
在海藻酸钠、明胶等5种固定化载体筛选的基础上,研究了以琼脂作为载体材料,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酪氨酸酶,优化固定条件,并对固定化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固定化条件为3%的琼脂、固定化时间为2h。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7·0、最... 在海藻酸钠、明胶等5种固定化载体筛选的基础上,研究了以琼脂作为载体材料,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酪氨酸酶,优化固定条件,并对固定化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固定化条件为3%的琼脂、固定化时间为2h。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0℃、最适底物浓度为0·01mol/L。同时具有较好的反应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重复使用7次后其活力回收率仍达到68·3%,12d后该固定化酶的残余活力保留原酶活的75·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 包埋法 固定化 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对水产品腐败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蓝蔚青 冯豪杰 +2 位作者 刘大勇 徐逍 谢晶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8,共8页
目的了解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对水产品腐败菌作用的研究现状,延长水产品的贮藏货架期。方法分析常见水产品特定腐败菌种类、生物保鲜剂分类与主要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常用微生物源... 目的了解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对水产品腐败菌作用的研究现状,延长水产品的贮藏货架期。方法分析常见水产品特定腐败菌种类、生物保鲜剂分类与主要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常用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的抑菌机理与研究现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并对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结论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与其他生物保鲜剂或保鲜技术相结合,能有效提高抑菌效果,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微生物源生物保鲜剂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凡纳滨对虾品质及菌群结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蓝蔚青 赵家欣 +1 位作者 张溪 谢晶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98,共8页
【目的】研究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tic water,SAEW)结合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RE)-柠檬酸(citric acid,CA)复合保鲜剂(RC)处理对冷藏凡纳滨对虾品质与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样品分别经无菌水(CK)、RC、S... 【目的】研究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tic water,SAEW)结合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RE)-柠檬酸(citric acid,CA)复合保鲜剂(RC)处理对冷藏凡纳滨对虾品质与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样品分别经无菌水(CK)、RC、SAEW与SAEW+RC浸渍处理10 min,沥干后(4±1)℃冷藏。每2 d测定其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嗜冷菌数(Psychrophilic bacteria count)、希瓦氏菌数(Shewanella bacteria count)和假单胞菌数(Pseudomonas bacteria count)等微生物与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生物胺含量(腐胺与尸胺)等化学指标,结合高通量测序与热图分析其品质与微生物菌群变化。【结果】微酸性电解水-复合保鲜剂处理能延缓凡纳滨对虾贮藏期间各项指标的升高,其在贮藏10 d时的TVC对数值为6.10±0.14,TVB-N值为(16.06±0.34)mg/100g,腐胺质量分数为(4.40±0.06)mg/kg,尸胺质量分数为(6.73±0.06)mg/kg,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使凡纳滨对虾的冷藏货架期较对照组延长至少4 d。弧菌(Vibrio)、希瓦氏菌(Shewanella)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为凡纳滨对虾贮藏末期的优势腐败菌。【结论】微酸性电解水结合迷迭香提取物和柠檬酸对希瓦氏菌与嗜冷杆菌有较好抑制作用,对凡纳滨对虾有明显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酸性电解水 迷迭香提取物 柠檬酸 品质 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结合复合保鲜剂对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蛋白特性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蓝蔚青 张炳杰 +1 位作者 张溪 谢晶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5,共8页
【目的】研究微酸性电解水(SAEW)结合迷迭香提取物(RE)-柠檬酸(CA)复合保鲜剂处理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冷藏期间蛋白特性变化影响,探讨此法用于虾类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将样品分别经SAEW、质量分数4%RE+质量分数1%CA... 【目的】研究微酸性电解水(SAEW)结合迷迭香提取物(RE)-柠檬酸(CA)复合保鲜剂处理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冷藏期间蛋白特性变化影响,探讨此法用于虾类贮藏保鲜的效果。【方法】将样品分别经SAEW、质量分数4%RE+质量分数1%CA(RC)、SAEW结合RC(SAEW+RC)和无菌水(CK)处理10 min后,自然沥干15 min,装入PE保鲜袋于(4±1)℃冰箱中保藏,每2 d测定样品的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化学键、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与内源荧光强度(IFI)等指标,并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复合处理能延缓凡纳滨对虾贮藏期间pH与TVB-N值的升高,抑制总巯基含量下降,CK、RC、SAEW与SAEW+RC组样品的Ca^(2+)-ATPase活力分别由初始0.16、0.17、0.17与0.17μmol/(mg·min)降至0.12、0.13、0.12与0.14μmol/(mg·min),MFI值较初始值上升1.88、1.73、1.76和1.54倍,可见SAEW+RC对延缓Ca^(2+)-ATPase活性下降与MFI值的上升有较好作用。同时,SAEW+RC处理还能减缓蛋白质分解、氧化和变性,保持蛋白质化学键与IFI值的相对稳定。【结论】微酸性电解水结合复合保鲜剂处理能较好抑制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的蛋白质氧化分解,延缓其品质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性电解水 迷迭香提取物 柠檬酸 凡纳滨对虾 蛋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提取物对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品质与蛋白特性变化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蓝蔚青 张溪 +3 位作者 赵盼盼 仇炜麟 迪丽菲拉•库尔班 谢晶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90,共9页
【目的】研究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R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冷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方法】分别用质量分数2.0%(RE1)、4.0%(RE2)与6.0%(RE3)迷迭香提取物溶液浸渍样品,以无菌水浸渍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 【目的】研究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RE)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冷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方法】分别用质量分数2.0%(RE1)、4.0%(RE2)与6.0%(RE3)迷迭香提取物溶液浸渍样品,以无菌水浸渍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每2 d对各组样品测定一次,指标包括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理化性质[pH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硬度、弹性]、蛋白特性(总巯基含量与内源荧光强度)、色差、黑变指数与感官分析。【结果与结论】相较于对照组,迷迭香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的微生物生长速度,减缓pH值、TVB-N值与TBA值的上升速度,保持良好的硬度与弹性值,降低其蛋白质氧化速率,维持贮藏期间蛋白质三级结构的稳定性,并保持其体表色泽的稳定。其中,以浸渍质量分数4.0%迷迭香提取物保鲜作用效果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凡纳滨对虾经该浓度迷迭香提取物浸渍处理后,能使其冷藏货架期延长2~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提取物 凡纳滨对虾 冷藏 品质 蛋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迷迭香镀冰衣对卵形鲳鲹冻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蓝蔚青 赵欣宇 +1 位作者 巩涛硕 谢晶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108,共10页
【目的】研究壳聚糖-迷迭香复合镀冰衣对卵形鲳鲹冻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方法】分别使用2.0 g/L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5.0 g/L壳聚糖(Chitosan)+2.0 g/L迷迭香提取物、15.0 g/L壳聚糖+2.0 g/L迷迭香提取物对卵形鲳鲹进行... 【目的】研究壳聚糖-迷迭香复合镀冰衣对卵形鲳鲹冻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方法】分别使用2.0 g/L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5.0 g/L壳聚糖(Chitosan)+2.0 g/L迷迭香提取物、15.0 g/L壳聚糖+2.0 g/L迷迭香提取物对卵形鲳鲹进行镀冰衣处理,以无菌水作为对照。随后置于-20℃冰箱中贮藏5个月。期间,分别通过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荧光比值(fluorescence ratio,FR)、pH值、K值等结合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核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分析,综合评价壳聚糖-迷迭香复合镀冰衣对卵形鲳鲹品质变化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卵形鲳鲹经单一或复合镀冰衣后,其在冻藏期间的TBA值与FR值上升缓慢,同时还能抑制pH值与TVB-N值升高;LF-NMR与MRI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迷迭香提取液镀冰衣处理能减少冻藏期间样品内部的水分流失,其中以15.0 g/L壳聚糖+2.0 g/L迷迭香提取物镀冰衣处理的效果最佳。【结论】壳聚糖-迷迭香提取物复合镀冰衣处理能较好保持卵形鲳鲹冻藏期间的良好品质,其在水产品保鲜中具有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壳聚糖 迷迭香提取物 冻藏 镀冰衣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果实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测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敏 卢佳华 +3 位作者 杨乐 陈健华 车贞花 谢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153,149,共5页
以苹果、黄瓜为实验对象,通过对采后果实热空气处理中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测定,得到换热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空气温度下,果实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随空气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果实径向尺寸的增大而减小;采后果实作为生物体,... 以苹果、黄瓜为实验对象,通过对采后果实热空气处理中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测定,得到换热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空气温度下,果实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随空气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果实径向尺寸的增大而减小;采后果实作为生物体,由于自身的蒸腾作用,传热过程中出现了流体的相变,进而导致换热效果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果实 热空气处理 对流换热系数 实验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