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萍-生物絮团多营养级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1
作者 洪博扬 李欣垚 +3 位作者 郭衍硕 罗国芝 谭洪新 刘文畅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1,共10页
为评估浮萍(Lemna minor)协同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养殖中的综合效益,本研究构建了浮萍组(DG)与对照组(CG)的45d对比试验。DG组于网箱内接种40g鲜重浮萍(不再补充),并以其作为补充饵料。... 为评估浮萍(Lemna minor)协同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养殖中的综合效益,本研究构建了浮萍组(DG)与对照组(CG)的45d对比试验。DG组于网箱内接种40g鲜重浮萍(不再补充),并以其作为补充饵料。结果显示:DG组硝酸盐氮(NO_(3)^(-)-N)、总氮(TN)、磷酸盐(PO_(4)^(3-)-P)及总磷(TP)浓度较CG组显著降低(P<0.05);DG组虾的终末均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和特定增长率分别为(8.19±0.14)g、(291.69±19.94)%、(1.23±0.03)和(0.030±0.001)%/d,均显著高于CG组(P<0.05);DG组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63±0.64)%、(2.48±0.35)%均显著高于CG组(P<0.05);DG组虾肌肉的硬度、咀嚼度和系水力均显著高于CG组(P<0.05),同时必需氨基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较CG组虾显著增加9.0%、11.9%和13.1%(P<0.05);DG组虾的抗氧化能力和消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研究认为,浮萍-生物絮团养殖模式可以净化水质,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与品质、抗氧化能力和消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凡纳滨对虾 生物絮团技术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穴青蟹对盐度变化的生态适应及渗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傅愔 马凌波 成永旭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2期112-120,共9页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软甲纲(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和其他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是中国传统海水养殖蟹类之一。...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软甲纲(Malacostrac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和其他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是中国传统海水养殖蟹类之一。该蟹个体大、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们对青蟹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仅通过海捕天然蟹苗或增加养殖密度,难以达到预期的产量,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合理规划拟穴青蟹养殖区域,拓展养殖空间,是推动青蟹产业迅速发展、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力举措。目前,青蟹养殖还未充分利用河口和沿岸地区众多亟待开发的不同盐度水域。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报道,总结了青蟹对盐度变化的生态适应性,尤其是盐度对青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其渗透调节的分子机制,为不同盐度水域养殖推广,以及青蟹耐盐等新品种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 盐度变化 生态适应 渗透调节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乐藻管理对河蟹精养池藻类水华的防控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宇 马旭洲 戴丹超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80,共8页
为探究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养池塘中伊乐藻(Elodea nuttalli)管理对藻类水华的预防和控制作用,2017年6月10日至10月25日在上海泖港地区河蟹精养池塘进行试验。实验设置处理组(控制植株高度30cm)和对照组(控制植株在水面以下20cm... 为探究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养池塘中伊乐藻(Elodea nuttalli)管理对藻类水华的预防和控制作用,2017年6月10日至10月25日在上海泖港地区河蟹精养池塘进行试验。实验设置处理组(控制植株高度30cm)和对照组(控制植株在水面以下20cm)。对池塘水质进行监测,利用回归分析判别水质理化因子与Chl-a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照组水体Chl-a的平均浓度是处理组的4.66倍(P<0.01),且TP、PO4-P、T、pH、DO和SD都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两组的Chl-a浓度与TP、PO4-P、T、pH、DO呈显著的正相关,与SD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处理组Chl-a浓度还与NO3-N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CODMn、NH4-N、NO2-N、TN、TN/TP不相关,说明营养物质特别是TP和PO4-P的增多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藻类的生长,河蟹精养池对伊乐藻的管理比常规处理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藻类生长,从而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伊乐藻 精养池塘 水华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东鲑幼鱼饲料蛋白和脂肪适宜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擘为 杨航 +4 位作者 何明 徐禛 梁高阳 李小勤 冷向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0-478,共9页
为考察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采用3×2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42%、46%和50%(P42、P46、P50),脂肪水平为12%和16%(L12、L16),共6组饲料,饲养平均体重(... 为考察饲料蛋白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脏生化指标和肠道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采用3×2双因子设计,蛋白水平为42%、46%和50%(P42、P46、P50),脂肪水平为12%和16%(L12、L16),共6组饲料,饲养平均体重(2.80±0.10) g的亚东鲑幼鱼56d。结果表明, P46L12组增重率最高(110.34%),饲料系数最低(1.3),而P50L16组的增重率最低;各组在脏体比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肝体比随着蛋白和脂肪水平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蛋白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随着饲料蛋白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肠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胃淀粉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水平仅对胃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P46L12组的肠道蛋白酶,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胃、肠淀粉酶活性在各组中也最高。在同一脂肪水平下,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饲料粗蛋白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亚东鲑幼鱼饲料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适宜水平分别为46%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生长 饲料利用 消化酶 蛋白质需求量 脂肪需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消化功能、免疫性能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梁高杨 李小勤 +3 位作者 杨航 POOLSAWAT Lumpan 高擘为 冷向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99-3207,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酚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消化功能、免疫性能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0、200、400、600、800 mg/kg茶多酚,配制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6.09±...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酚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消化功能、免疫性能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0、200、400、600、800 mg/kg茶多酚,配制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6.09±0.07)g的奥尼罗非鱼9周,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茶多酚添加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100、200 mg/kg茶多酚组增重率有提高的趋势,而400~800 mg/kg茶多酚组增重率有降低的趋势,其中以200 mg/kg茶多酚组增重率最高。饲料添加茶多酚对罗非鱼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高添加量(600、800 mg/kg)的茶多酚显著降低了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和全鱼粗脂肪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200、400、600和800 mg/kg茶多酚均显著增加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则随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200 mg/kg茶多酚组的血清SOD活性最高、血清MDA含量最低,400 mg/kg茶多酚组的血清LZM活性最高。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48和96 h,200、400、600和800 mg/kg茶多酚组的累积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中400 mg/kg茶多酚组的累积死亡率最低。综上,茶多酚可提高奥尼罗非鱼的免疫性能,降低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的死亡率,但对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奥尼罗非鱼饲料中茶多酚的建议添加量为200~4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奥尼罗非鱼 生长 消化率 免疫性能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东鲑幼鱼饲料中适宜淀粉种类与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党江雨 高擘为 +3 位作者 徐禛 杨航 李小勤 冷向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8,共10页
为考察淀粉种类与水平对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肝脏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的影响,实验采用2×3双因素设计,选取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分别以5%、10%和15%水平添加,共配制6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喂初始体重... 为考察淀粉种类与水平对亚东鲑(Salmo trutta)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肝脏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的影响,实验采用2×3双因素设计,选取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分别以5%、10%和15%水平添加,共配制6种等氮等脂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0.50±0.03)g的亚东鲑幼鱼84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水平的提高,增重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则先下降后上升(P<0.05),其中10%木薯淀粉组增重率最高(518.8%),饲料系数最低(1.32)。各组成活率、脏体比、肥满度和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沉积率随淀粉水平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其中15%水平组显著低于其他水平组(P<0.05),而脂肪沉积率则随着淀粉水平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且10%木薯淀粉组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P<0.05);淀粉种类和水平对胃蛋白酶和胃淀粉酶无显著影响(P>0.05),15%淀粉水平组肠淀粉酶和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水平组(P<0.05)。饲料中淀粉种类和水平对肝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无显著影响(P>0.05),15%淀粉组的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平组(P<0.05)。在肝脏组织学方面,15%水平组较其余两个水平组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核移位和细胞空泡化现象。上述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亚东鲑幼鱼饲料中淀粉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木薯淀粉的效果优于玉米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玉米淀粉 木薯淀粉 生长 消化酶 肝脏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峪楠 杨移斌 +4 位作者 周顺 刘永涛 董靖 刘绍春 艾晓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4,共8页
为建立高效氯氰菊酯诱导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肝胰腺损伤模型。分别设置0.005、0.01和0.02μg/L三个浓度高效氯氰菊酯溶液组确定最佳建模浓度,将克氏原螯虾暴露其中,于0.5、1和2 d采样检测相关指标;0.02μg/L高效氯氰菊酯... 为建立高效氯氰菊酯诱导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肝胰腺损伤模型。分别设置0.005、0.01和0.02μg/L三个浓度高效氯氰菊酯溶液组确定最佳建模浓度,将克氏原螯虾暴露其中,于0.5、1和2 d采样检测相关指标;0.02μg/L高效氯氰菊酯溶液组,在0.5、1、2、3、5、7、14 d分别采集血清检测相关指标确定最适建模天数,并采集肝胰腺进行氧化物、抗氧化物活性检测和病理切片观察。浓度确定试验中,0.02μg/L实验组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显著升高;天数确定试验中,第3天时实验组ALT、AST活性均显著升高,血清生化指标TP(血清总蛋白)与肝胰腺抗氧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和氧化产物MDA(丙二醛)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血清ALP(碱性磷酸酶)和GLU(血糖)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药物给药3 d后,肝胰腺出现较明显炎症反应。结果表明,0.02μg/L浓度高效氯氰菊酯,给药3 d可以建立克氏原螯虾肝胰腺损伤模型;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P与肝胰腺抗氧化酶SOD、CAT和氧化产物MDA可作为肝胰腺损伤模型损伤程度判断指标,ALP和GLU不适合作为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氯氰菊酯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 肝损伤 生化指标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亚硝酸盐亚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方成 黎兰诗 +2 位作者 梁震宇 成良峰 戴习林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0-189,共10页
为阐明盐度为5条件下不同浓度亚硝酸盐亚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5个亚硝酸盐浓度组(0.50、0.90、1.70、3.20和6.00 mg/L)和对照组(0.05 mg/L),检测分析了亚硝酸盐胁迫40 d后凡纳滨... 为阐明盐度为5条件下不同浓度亚硝酸盐亚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5个亚硝酸盐浓度组(0.50、0.90、1.70、3.20和6.00 mg/L)和对照组(0.05 mg/L),检测分析了亚硝酸盐胁迫40 d后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免疫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死亡率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6.00 mg/L浓度组体质量增长率(WGR)和体长增长率(L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部分浓度组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和血清中的免疫相关酶活性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其中,当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50 mg/L时,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0、0.90和1.70 mg/L浓度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CAT和SOD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0.90 mg/L浓度组的肝胰腺和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此外,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除0.50 mg/L浓度组外,其他浓度组的mn-sod和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各浓度组的cat、trx、tgase、trypsin和chitinase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亚硝酸盐胁迫40 d后,各浓度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免疫功能均受到明显的阻遏作用。在盐度为5条件下,为确保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亚硝酸盐浓度应控制在0.50 mg/L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酸盐 酶活性 环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幼鱼对不同淀粉的利用
9
作者 党江雨 蔡友旺 +3 位作者 张春燕 曹凯林 李小勤 冷向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97-1204,共8页
试验旨在考察不同淀粉种类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糖代谢酶、肝脏组织学和摄食后血糖含量的影响。选用木薯淀粉、小麦淀粉、豌豆淀粉和玉米淀粉为淀粉源,设置相同的淀粉水平(15%),配制4组等氮等... 试验旨在考察不同淀粉种类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糖代谢酶、肝脏组织学和摄食后血糖含量的影响。选用木薯淀粉、小麦淀粉、豌豆淀粉和玉米淀粉为淀粉源,设置相同的淀粉水平(15%),配制4组等氮等脂饲料,饲喂初始体重(7.7±0.1) g的虹鳟56d。结果表明,木薯淀粉组增重率最高(1049.3%),饲料系数最低(0.83)。各组脏体比、肝体比、全鱼和肝脏常规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豌豆淀粉组肝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P>0.05)。木薯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肝脏己糖激酶活性显著高于豌豆淀粉组和玉米淀粉组(P<0.05),玉米淀粉组肝脏磷酸果糖激酶活性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P<0.05)。摄食后,各组的血糖含量均在7h达到最高,木薯淀粉组在摄食后1—7h内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各组的肝脏组织形态无显著差异。综上,木薯淀粉较其他3种淀粉更适宜作为虹鳟饲料的淀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种类 生长 糖代谢酶 血糖 肝脏组织学 虹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DHA与EPA质量比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禹惠 龚埜 +1 位作者 黄岩 李松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饲料中DHA与EPA质量比(下称“DHA/EPA”)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稚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DHA纯化油和EPA纯化油含量配制DHA/EPA分别为0.82、1.28、1.67、2.00和2.33的5种等... 【目的】探究饲料中DHA与EPA质量比(下称“DHA/EPA”)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稚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整DHA纯化油和EPA纯化油含量配制DHA/EPA分别为0.82、1.28、1.67、2.00和2.33的5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0.82、1.28、1.67、2.00和2.33组),饲喂初始体质量(70.2±0.2)mg的斜带石斑鱼稚鱼4周,测定稚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消化酶活力。【结果】饲料中DHA/EPA对斜带石斑鱼稚鱼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1.67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DHA/EPA的升高显著提高了石斑鱼稚鱼粗脂肪的含量(P<0.05)。1.67组稚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水分含量低于其他各组(P<0.05)。石斑鱼稚鱼全鱼和肌肉脂肪酸含量与饲料脂肪酸组成呈现高度的相关性,而DHA较EPA更易于在组织中保留。饲料DHA/EPA显著影响消化酶的活力,1.67组稚鱼胃蛋白酶及肠道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DHA/EPA的升高显著降低了石斑鱼稚鱼肠道淀粉酶的活力(P<0.05),0.82和2.33组中肠道脂肪酶的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饲料中适宜的DHA/EPA显著提高了斜带石斑鱼稚鱼的生长性能,促进其消化系统的发育。斜带石斑鱼稚鱼微颗粒饲料中DHA/EPA应保持在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微颗粒饲料 DHA/EPA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品系中华绒螯蟹扣蟹阶段池塘养殖性能比较
11
作者 潘祯祥 姜晓东 +2 位作者 吴仁福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第5期249-255,共7页
为探究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扣蟹阶段的池塘养殖效果,于2020年在江苏东台进行了3个品系(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大眼幼体的池塘养殖试验,比较了各品系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变化情况、最终养... 为探究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扣蟹阶段的池塘养殖效果,于2020年在江苏东台进行了3个品系(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大眼幼体的池塘养殖试验,比较了各品系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变化情况、最终养殖性能、规格分布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虽然3个品系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品系扣蟹平均体质量与亲本规格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为“长荡湖1号”B系>“长荡湖1号”A系>2龄早熟品系;(2)正常扣蟹单位面积产量和扣蟹总产量与亲本规格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此外,“长荡湖1号”B系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长荡湖1号”A系(P<0.05);(3)3个品系扣蟹的体质量主要分布于6.0~7.9 g和8.0~9.9 g的规格区间内,其中2龄早熟品系在小规格区间(<4.0 g和4.0~5.9 g)所占的比例较高,而“长荡湖1号”B系扣蟹在大规格区间(10.0~11.9 g和>12.0 g)所占比例较高,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4)各品系扣蟹的最终收益及投资回报率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明显提高。综合来看,相对于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在扣蟹养殖阶段具有产量高、投资回报率高等特点,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不同品系 扣蟹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