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在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兰梓溶 清江 +5 位作者 陈有为 许宙 陈茂龙 文李 程云辉 丁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62,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中污染物吸附材料,其中,拉瓦锡研究所材料(MIL)凭借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多的可调节位点在众多MOFs中脱颖而出。与其他MILs相比,MIL-101具有比表面积较大和表面活性位点多的特点,在水中的稳定性高,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吸附材料。鉴于此,该文对近年来MIL-101在水中有机污染物去除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对MIL-101结构、改性修饰及其在水污染物吸附去除方面的应用及吸附机理进行了介绍。最后对MIL-101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 吸附 改性修饰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球压痕试验检测金属材料应变硬化指数方法的修正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云涛 邓小伟 +2 位作者 吴益文 于洪洁 余征跃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75,共6页
采用连续球压痕试验获取金属材料压入载荷-深度曲线,将该曲线计算转化为表征应力-应变数据并拟合即可得到应变硬化指数n;通过采用材料塑性拓展指数确定材料完全塑性变形区间,采用迭代算法对塑性约束因子进行修正以及考虑压痕堆积效应获... 采用连续球压痕试验获取金属材料压入载荷-深度曲线,将该曲线计算转化为表征应力-应变数据并拟合即可得到应变硬化指数n;通过采用材料塑性拓展指数确定材料完全塑性变形区间,采用迭代算法对塑性约束因子进行修正以及考虑压痕堆积效应获得真实接触深度对连续球压痕试验测定n值方法进行修正。采用修正方法得到6061铝合金、6063铝合金、45钢、ST钢、AIF1合金、X52钢、X60钢、SK3钢等8种材料的n值,并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未修正方法得到的n值与拉伸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上,采用3种方法修正后相对误差减小,除X60钢的相对误差为8.6%外,其他均在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球压痕试验 应变硬化指数 完全塑性区间 塑性约束因子 真实接触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AS高分辨率质谱数据的非靶标识别技术综述
3
作者 孟祥周 张博暄 +3 位作者 韩宝苍 朱清禾 杨洁 张敏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F0002,共12页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使用广泛,在环境中难以降解,且具有生物富集性、迁移性和毒性,引发全球关注.PFAS种类繁多,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非靶标分析是发现环境中未知PFAS的主要方法,而高效识别技术...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使用广泛,在环境中难以降解,且具有生物富集性、迁移性和毒性,引发全球关注.PFAS种类繁多,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非靶标分析是发现环境中未知PFAS的主要方法,而高效识别技术是其中的难点.系统梳理了PFAS非靶标识别技术的框架,总结了不同PFAS非靶标识别策略的应用情况与优缺点,比较了不同PFAS非靶标识别开源软件的特点,以期为环境未知PFAS的精准识别、溯源和管控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质(PFAS) 高分辨率质谱(HRMS) 非靶标识别 疑似筛查 新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降法试验数据闭合与否对统计估计材料疲劳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程 卢奇 李洪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列举了2种未闭合的升降图并对升降法疲劳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试验结果进行假设,分析了用升降法统计疲劳强度时试验数据是否闭合对疲劳强度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数据未闭合的升降图中最后一级应力低于第一个有效应力时,后续增补... 列举了2种未闭合的升降图并对升降法疲劳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试验结果进行假设,分析了用升降法统计疲劳强度时试验数据是否闭合对疲劳强度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数据未闭合的升降图中最后一级应力低于第一个有效应力时,后续增补假设升降图后统计的疲劳强度都低于原未闭合疲劳试验升降图统计的疲劳强度;当试验数据未闭合的升降图最后一级应力高于第一个有效应力时,后续增补假设升降图后统计的疲劳强度也都高于原未闭合疲劳试验升降图统计的疲劳强度。即使试验数据未闭合,按照失效事件及未失效事件统计估计的疲劳强度也可能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强度 标准偏差 升降法 试验数据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再利用聚酯的再生工艺、行业应用与鉴别特征
5
作者 李泽杨 刘曙 +3 位作者 严承琳 孙杰 唐磊 魏孟媛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83,共11页
综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废弃物的回收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类再生工艺,总结了循环再利用PET(rPET)在纺织、食品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展示了其在市场上的多层次适应性和潜力。概述了国内外PET和rPET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并... 综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废弃物的回收方法,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类再生工艺,总结了循环再利用PET(rPET)在纺织、食品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展示了其在市场上的多层次适应性和潜力。概述了国内外PET和rPET在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并概述了结合各种化学计量学手段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鉴别的方法。未来研究应关注降低化学法再生成本、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建立快速可靠的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再利用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光谱 再生工艺 鉴别方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数据增强方法及其应用进展
6
作者 唐磊 茅晔辉 +4 位作者 蔡婧 刘恒钦 闵红 安雅睿 刘曙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7-1236,共10页
随着机器学习在光谱分析中的深入应用,模型训练面临数据样本稀缺、类别分布失衡等挑战,制约模型的泛化性能并引发过拟合风险。该文综述了2017年以来国内外公开文献,将光谱数据增强方法归纳为非深度学习数据增强方法和深度学习数据增强... 随着机器学习在光谱分析中的深入应用,模型训练面临数据样本稀缺、类别分布失衡等挑战,制约模型的泛化性能并引发过拟合风险。该文综述了2017年以来国内外公开文献,将光谱数据增强方法归纳为非深度学习数据增强方法和深度学习数据增强方法两大类,揭示了其从浅层数据扩充向深度生成建模的演进趋势。非深度学习的数据增强方法通过光谱变换和光谱合成来实现数据扩展,凭借其计算效率优势,在工业过程监控、中药材溯源及药物与食品质量检测等小样本场景中展现出良好的适用性。深度生成模型主要为生成对抗网络(GAN)及其衍生方法和改进型自编码器(AE)。GAN通过对抗博弈机制生成与原始数据具有结构相似性和分布一致性的增强样本,在医疗影像诊断、精准农业和材料分类等高精度建模场景广泛应用;改进型AE通过潜在空间表征学习捕获数据本质特征,其生成数据既保持原始分布特性又具备特征鲁棒性,在化学物质鉴定和土壤成分检测等高维数据处理任务中优势显著。该综述指出了现有数据增强方法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增强 光谱分析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变分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拉伸形变视觉特征提取与表征方法
7
作者 李佳 袁志磊 +1 位作者 石文慧 徐平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5,共10页
为丰富织物拉伸力学评价指标,从机器视觉角度出发,可视化动态表征织物拉伸形变差异,论证织物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的可行性。依据拉伸速度,等效抽取视频帧,自动分割织物所在区域,提取出轮廓,构建形态学特征;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织物拉伸动态... 为丰富织物拉伸力学评价指标,从机器视觉角度出发,可视化动态表征织物拉伸形变差异,论证织物非接触式测量方法的可行性。依据拉伸速度,等效抽取视频帧,自动分割织物所在区域,提取出轮廓,构建形态学特征;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织物拉伸动态形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伸长量、泊松比所构建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拉伸测量应力-应变曲线趋势一致;伸长量对材料的区分度优于最窄处收缩量,且不同处理方式对织物的伸长量和最窄处收缩量影响差异显著。该结果论证了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在织物特征分析中的可行性,可为今后相关测试方法标准及设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拉伸性能 图像处理 动态形变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球压痕法表征幂硬化金属材料拉伸性能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5
8
作者 瞿力铮 吴益文 +2 位作者 单清群 邓小伟 余征跃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7-52,共6页
应用ABAQUS软件,采用二维和三维建模方法对典型幂硬化金属材料6061铝合金的连续球压痕试验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压痕载荷-深度曲线,并进行了压痕试验验证;基于压痕载荷-深度曲线计算得到不同方法下的拉伸性能参数,并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进... 应用ABAQUS软件,采用二维和三维建模方法对典型幂硬化金属材料6061铝合金的连续球压痕试验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压痕载荷-深度曲线,并进行了压痕试验验证;基于压痕载荷-深度曲线计算得到不同方法下的拉伸性能参数,并与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试样厚度、相邻球压头距离等压痕试验参数对拉伸性能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维建模方法得到的压痕载荷-深度曲线与球压痕试验得到的更吻合;由三维建模方法得到的表征应力、表征应变数据与拉伸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更吻合,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说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表征试验合金的拉伸性能;影响拉伸性能的临界试样厚度和临界相邻和压头距离均为压头半径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球压痕 有限元模拟 表征应力 表征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琳琳 刘珍 +3 位作者 马腾州 清江 田衍香 丁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1-1465,共5页
以蜡样芽孢杆菌gyrB基因作为目标基因并设计特异性引物,用95℃预变性5 min、95℃变性15 s、50℃复性30 s、72℃延伸30 s,反应45个循环为反应程序,以蜡样芽孢杆菌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提出了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快... 以蜡样芽孢杆菌gyrB基因作为目标基因并设计特异性引物,用95℃预变性5 min、95℃变性15 s、50℃复性30 s、72℃延伸30 s,反应45个循环为反应程序,以蜡样芽孢杆菌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提出了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快速检测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特异性、蜡样芽孢杆菌DNA灵敏度以及活菌检出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在分段扩增中可以实现对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而且重复性好;以3种非蜡样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进行特异性试验,非蜡样芽孢杆菌均没有扩增出曲线,仅蜡样芽孢杆菌扩增出特异性曲线;蜡样芽孢杆菌DNA按10倍稀释法进行灵敏度检测,可达0.01 mg·L^(-1),活菌检出限为8.9×10^(2)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gyrB基因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材料中初级芳香胺的迁移风险与法规管控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平 赵洁 +3 位作者 居莹 王玉 沈康俊 刘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9-146,共8页
汇总了国内外法规、标准、技术指南和文献中与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的41种初级芳香胺(PAAs),分析了食品接触材料中PAAs的来源和迁移风险,对比了2021年以前中国、欧盟、韩国等国家及地区PAAs相关技术法规的差异。研究发现,食品接触材料中PAA... 汇总了国内外法规、标准、技术指南和文献中与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的41种初级芳香胺(PAAs),分析了食品接触材料中PAAs的来源和迁移风险,对比了2021年以前中国、欧盟、韩国等国家及地区PAAs相关技术法规的差异。研究发现,食品接触材料中PAAs主要来源于偶氮着色剂、芳香族异氰酸酯以及其他助剂;聚酰胺餐厨具、有色塑料制品、复合材料制品中都有PAAs检出情况,以聚酰胺餐厨具最为严重;欧盟限制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所有PAAs的特定迁移量,其成员国德国限制塑料着色剂、橡胶等6种高风险材料的PAAs迁移量;韩国限制环氧树脂中4,4’-二氨基二苯甲烷,聚酰胺塑料中苯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2,4-二氨基甲苯的特定迁移量;中国限制复合食品包装袋中甲苯二胺,塑料树脂中间苯二胺、4,4’-磺酰基双苯胺的特定迁移量,也限制着色剂中PAAs的使用量。当前我国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中PAAs的迁移风险已受到广泛关注,建议生产企业密切关注国内外法规差异,严格控制偶氮着色剂、芳香族异氰酸酯以及其他助剂中PAAs的迁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芳香胺 食品接触材料 法规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粘剂中挥发性醛类化合物的环境气候箱释放模拟及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欲晓 顾中怡 +2 位作者 赵波 郭争云 金樱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6-400,共5页
建立了检测胶粘剂施工后13种挥发性醛类化合物释放量的环境气候箱-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胶粘剂涂覆于基材上,置于恒温、恒湿的气候箱中,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吸附管从气候箱采样口进行取样,醛类化合物与DNP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 建立了检测胶粘剂施工后13种挥发性醛类化合物释放量的环境气候箱-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胶粘剂涂覆于基材上,置于恒温、恒湿的气候箱中,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吸附管从气候箱采样口进行取样,醛类化合物与DNPH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苯腙类衍生物,用乙腈进行淋洗、解吸,定容后进行HPLC分析。采用Kromasil KR100-5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在流速1.0 mL/min下进行梯度洗脱,色谱柱温度为40℃,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表明:13种醛类化合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7),检出限(LOD)为1.6~20.8μg/m3,回收率为86.3%~115%,相对标准偏差为3.5%~8.6%。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粘合剂施工后醛类化合物释放量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剂 环境气候箱 高效液相色谱 醛类化合物 释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动物纤维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费静 黄钰 +2 位作者 陈晓 刘芳 魏孟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针对外观形态相似的特种动物纤维难以鉴别的现象,简述了近年来特种动物纤维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进展,分析和比较了显微镜/电镜方法、DNA检测法、蛋白分析法以及自动智能图像检测法的检测原理、步骤、成本、优缺点和适用性等,分析表明某... 针对外观形态相似的特种动物纤维难以鉴别的现象,简述了近年来特种动物纤维定性定量检测技术的进展,分析和比较了显微镜/电镜方法、DNA检测法、蛋白分析法以及自动智能图像检测法的检测原理、步骤、成本、优缺点和适用性等,分析表明某些特别难区分的检测样品需综合利用主客观检测方法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文章可为相关检测机构、检测人员了解和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动物纤维 显微镜法 光谱法 DNA检测 多肽分析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定量PCR的羊绒、牦牛绒混合物定量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费静 孙世元 +2 位作者 王涛 魏晓英 张回飞 《现代纺织技术》 2019年第5期34-38,共5页
物种相近、理化性质相同的特种动物纤维在外观形态上十分相似,难以鉴别,常见的有羊绒/羊毛,驼绒/羊驼绒等。然而,羊绒中的紫羊绒,与细度相近的牦牛绒混合在一起,更难辨别,是检测中的难点,也是目前市场掺假的主要原因。目前,特种动物纤... 物种相近、理化性质相同的特种动物纤维在外观形态上十分相似,难以鉴别,常见的有羊绒/羊毛,驼绒/羊驼绒等。然而,羊绒中的紫羊绒,与细度相近的牦牛绒混合在一起,更难辨别,是检测中的难点,也是目前市场掺假的主要原因。目前,特种动物纤维的检测主要借助显微镜或者电镜观察形态而鉴别,依赖检验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主观性较强。本研究从毛发自带的物种特异性的DNA出发,借助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羊绒和牦牛绒的定量标准曲线,实现这两种混合物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牦牛绒 荧光定量PCR DNA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惯性力的螺栓临界松动载荷影响因素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思迈 邓小伟 +2 位作者 张大平 吴益文 余征跃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155,共7页
为准确探究横向振动工况下螺栓连接的松动特性,综合考虑了局部滑移与扭矩滑移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惯性力的螺栓连接模型,对螺纹周向不同位置进行受力分析,得到了计算螺栓临界松动载荷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利用横向振动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 为准确探究横向振动工况下螺栓连接的松动特性,综合考虑了局部滑移与扭矩滑移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惯性力的螺栓连接模型,对螺纹周向不同位置进行受力分析,得到了计算螺栓临界松动载荷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利用横向振动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理论计算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定量计算了不同预紧力、螺纹面摩擦因数、振动次数、螺距、振动频率、螺纹升角等参数下的螺栓临界松动载荷,揭示了螺栓松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当增大预紧力、螺纹面摩擦因数,降低振动次数、螺距、振动频率和螺纹升角时,螺栓临界松动载荷随之增大,有利于提高螺栓连接抵抗自松弛的防松能力。研究结果对螺栓连接防松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横向振动 惯性力 临界松动载荷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标准样品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元素定量分析领域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斌 郑少锋 +4 位作者 甘久林 刘曙 李伟才 杨中民 宋武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4-2131,共8页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以其快速、高效、无害、全谱直读、几乎不需要样品制备等优势,广泛用于元素定量分析领域,为了建立简单易行的分析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聚丙烯塑料(PP)标准样品(RM),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运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方法(LI...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以其快速、高效、无害、全谱直读、几乎不需要样品制备等优势,广泛用于元素定量分析领域,为了建立简单易行的分析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聚丙烯塑料(PP)标准样品(RM),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运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方法(LIBS),建立了Pb和Cr元素的PRM-PLS-LIBS分析模型。PP标准样品是按照国际标准要求进行研制,Pb和Cr的含量梯度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要求,设定范围在0~1000 mg·kg^(-1),具体数值由定值结果结合不确定度给出,并且该套标准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应用该标准样品建立的Pb和Cr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和0.9989,检出限分别为35和28 mg·kg^(-1),已经达到定量分析能力。为了提高定量分析模型的准确度,需要对标准曲线的数据进一步优化。在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对基线类型的多重优化,比较了偏最小二乘法(PLS)和经典最小二乘法(CLS)。实验数据表明,PLS的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和校正系数(Corr.Coeff)都明显优于CLS。通过优化Pb和Cr的分析波长范围和基线类型,校正曲线的给定值与预测值之间的校正系数达到1.0000,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准确度。随机选取一套PP标准样品,对校正曲线进行验证。取高含量样品(PP-306)和低含量样品(PP-302)进行测定,将Pb和Cr的测定数据代入PCRM-PLS模型中,PP-306中Pb和Cr的测定值分别为998和96 mg·kg^(-1),PP-302中Pb和Cr的测定值分别为980和95 mg·kg^(-1),都在给定值范围内,方法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标准样品 偏最小二乘法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氧化硅空心球的合成及VOCs吸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红宁 黄丽 +3 位作者 清江 马腾洲 黄维秋 陈若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91-1000,I0001-I0004,共14页
介孔有机–无机复合氧化硅空心球(MOSs)在碱性条件下以反向胶束为模板经过正硅酸乙酯(TEOS)和1,2-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烷(BTSE)共缩合被成功合成,并通过不同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MOSs用于去除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其... 介孔有机–无机复合氧化硅空心球(MOSs)在碱性条件下以反向胶束为模板经过正硅酸乙酯(TEOS)和1,2-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烷(BTSE)共缩合被成功合成,并通过不同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MOSs用于去除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其对水蒸气、正己烷、甲苯和92#汽油的静态吸附性能,并以商业硅胶(SG)和活性炭(AC)为参考。实验结果发现,初始BTSE/(BTSE+TEOS)摩尔比为10%时,(MOS-10%)的样品具有均匀的中空介观结构和最大的VOCs吸附容量(1.28g·g^(–1)正己烷,1.25g·g^(–1)甲苯和1.14g·g^(–1) 92#汽油),静态水蒸气吸附量最小(0.630 g·g^(–1))。通过穿透曲线评估单一组分VOC(正己烷或甲苯)在MOS-10%上的动态吸附行为,动态正己烷和甲苯吸附结果以及高湿度条件下的正己烷吸附性能表明,与商业吸附剂相比,MOS-10%具有最佳的穿透时间、吸附能力和疏水性。对于二元组分同时吸附(正己烷和甲苯),MOS-10%的正己烷吸附性能优于甲苯。介孔有机–无机复合氧化硅空心球的动态VOCs吸附容量较大归因于有机基团、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共同作用。MOSs的VOCs去除能力强和可回收性优良,显示出巨大的VOCs捕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有机–无机氧化硅空心球 VOCs吸附 稳定性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蒲基生物炭的活化及对VOCs吸附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红宁 黄丽 +4 位作者 清江 马腾洲 蒋伟 黄维秋 陈若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3,共10页
以香蒲为原料制备生物炭(Biochar),并用不同试剂进行活化.活化前的Biochar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很小,分别为1.71 m^(2)/g和0.00421 cm^(3)/g,而活化后的Biochar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增大,其中经碳酸钠(Na_(2)CO_(3))活化后的Biochar比表面积和... 以香蒲为原料制备生物炭(Biochar),并用不同试剂进行活化.活化前的Biochar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很小,分别为1.71 m^(2)/g和0.00421 cm^(3)/g,而活化后的Biochar比表面积和孔容均增大,其中经碳酸钠(Na_(2)CO_(3))活化后的Biochar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研究了Na_(2)CO_(3)与Biochar的质量比对其活化的影响,确定了Na_(2)CO_(3)/Biochar最佳质量比为3∶1条件下,得到的样品Biochar-Na_(2)CO_(3)-3具有最优的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624 m^(2)/g和0.211 cm^(3)/g,并具有优异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吸附性能,其正己烷、甲苯和92号汽油的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1.03,0.814和0.751 g/g,正己烷和甲苯的动态吸附容量分别为1.00和0.796 g/g,且吸附稳定性相对较高,优于商业用活性炭(AC)和硅胶(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活化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吸附-脱吸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偏光显微镜分析12种产地铜精矿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闵红 刘倩 +5 位作者 张金阳 周海明 严德天 邢彦军 李晨 刘曙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4,共11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精矿进口国,研究不同产地铜精矿的矿物学特征,能支撑铜精矿原产地分析及相关固体废物属性鉴定。本文研究对象为来自8个国家12个矿区的进口铜精矿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粉晶衍射(XRD)以及偏光显微镜进...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精矿进口国,研究不同产地铜精矿的矿物学特征,能支撑铜精矿原产地分析及相关固体废物属性鉴定。本文研究对象为来自8个国家12个矿区的进口铜精矿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粉晶衍射(XRD)以及偏光显微镜进行综合分析,探寻这些矿区铜精矿的元素组成、矿物组合特征,探讨不同成因类型铜精矿的矿物学差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铜精矿样品主要元素为Cu、Fe、S、O,普遍含有Zn、Si、Al、Mg、Ca、Pb;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表明铜精矿样品主要物相为黄铜矿,其次常含有黄铁矿和闪锌矿等物相;偏光显微镜光片鉴定表明铜精矿样品金属矿物中黄铜矿的含量在88%~98%之间,观察到黄铜矿与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共生,闪锌矿与斑铜矿、砷黝铜矿共生,黄铜矿、砷黝铜矿和斑铜矿共生等连生体矿相。结合铜精矿不同成矿类型分析表明,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型铜矿床样品中常见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并分别含有黑云母、草酸钙石、硫酸铅特征矿物;铁氧化物铜金矿床样品主要矿物为黄铜矿,常见磁黄铁矿、滑石特征矿物。通过本文采用多种技术表征不同产地铜精矿样品元素含量、物相组成、矿相组成的差异,能够全面分析不同产地铜精矿样品的矿物学特征,对进口铜精矿的风险识别和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矿 X射线粉晶衍射 X射线荧光光谱 偏光显微镜 矿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有机肥中14种磺胺类抗生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钱诗颖 蓝雅琼 +4 位作者 刘倩 司文帅 孙明星 王鲁梅 沈国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9-216,共8页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同时测定有机肥中14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方法。在明确最佳提取溶剂条件为乙腈与乙酸体积比为80∶20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方法设计实验,对前处理中缓冲液体积、缓冲液pH和振荡时间...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同时测定有机肥中14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方法。在明确最佳提取溶剂条件为乙腈与乙酸体积比为80∶20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Design方法设计实验,对前处理中缓冲液体积、缓冲液pH和振荡时间3个参数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在提取液中加入6.15 m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_(2)EDTA)-Mcllvaline缓冲液(pH 3.0),振荡时间为20 min时,14种抗生素的平均提取回收率达到69.31%~76.39%。对优化后的前处理方法进行验证,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04%,表明该方法重现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优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有机肥 抗生素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一步式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畜禽肉中46种兽药的残留量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雯鹂 马腾洲 +5 位作者 清江 宓捷波 王飞 许宙 程云辉 丁利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15-1424,共10页
提出了固相萃取一步式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同时测定畜禽肉中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苯并咪唑类等46种兽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通过乙腈振荡提取后,由正己烷重复脱脂,采用SHIMSEN Qvet-NM固相萃取柱一步... 提出了固相萃取一步式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同时测定畜禽肉中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苯并咪唑类等46种兽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通过乙腈振荡提取后,由正己烷重复脱脂,采用SHIMSEN Qvet-NM固相萃取柱一步式净化。净化后的样品经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分离,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6种兽药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目标物、内标峰面积的比值呈线性关系,磺胺类与喹诺酮类的检出限(3S/N)为0.1μg·kg^(-1),大环内酯类和苯并咪唑类的检出限(3S/N)为0.5μg·kg^(-1),远低于欧盟规定的肉制品中兽药残留限量(禁用的兽药除外)。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2.9%~11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残留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 畜禽肉 一步式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