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提升乘用车汽油机燃烧系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小矛
高卫民
+3 位作者
辛军
周岳康
平银生
程传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应用稳态CFD数值分析和气道稳流试验方法对某乘用车汽油机的原气道和改进气道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试验均表明:改进的进气道比原进气道流量系数降低14%,但滚流比提高56%;改进的排气道流量系数比原排气道提高10%。燃烧室也进行了减小最远...
应用稳态CFD数值分析和气道稳流试验方法对某乘用车汽油机的原气道和改进气道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试验均表明:改进的进气道比原进气道流量系数降低14%,但滚流比提高56%;改进的排气道流量系数比原排气道提高10%。燃烧室也进行了减小最远火焰传播距离和降低面容比的改进。基于改进前后的燃烧系统进行了进气和压缩两冲程的瞬态CFD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燃烧系统在缸内能形成更规则的大尺度漩涡,而且缸内瞬态滚流比更高,湍动能也高于原燃烧系统。最后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外特性上,改进燃烧系统的点火提前角比原燃烧系统在中低速提前3~5°CA,高速时基本一致。改进燃烧系统的中低速扭矩比原燃烧系统提高4%~10%,部分负荷燃油消耗率降低5%~9%,高速时两者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
乘用车
燃烧系统
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进气道对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4
2
作者
张小矛
高卫民
+5 位作者
辛军
钱承炬
平银生
陈明
倪计民
张万平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0-306,共7页
应用稳态CFD方法对高、低滚流比进气道进行了分析,高滚流比气道较低滚流比气道流量系数降低16%,滚流比提高22%.基于这两种气道对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进气和压缩冲程油气混合的影响进行了瞬态CFD分析.结果表明,高滚流比气道在缸内能形成...
应用稳态CFD方法对高、低滚流比进气道进行了分析,高滚流比气道较低滚流比气道流量系数降低16%,滚流比提高22%.基于这两种气道对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进气和压缩冲程油气混合的影响进行了瞬态CFD分析.结果表明,高滚流比气道在缸内能形成更规则的大尺度漩涡,且缸内瞬态滚流比更高,两种对称气道瞬态涡流比基本为零,进气道流量系数对增压发动机进气充量影响较小;高滚流比气道的缸内油气分布比低滚流比气道更均匀,湍动能也高.因此,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宜采用高滚流比气道.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表明,高滚流比气道燃烧在低速1,500,r/min满负荷时提前5°CA左右,中速3,000,r/min满负荷时提前3°CA左右,高速时两者差别不大;高滚流比气道燃烧持续期较低滚流比气道缩短2°CA左右,缸内平均指示压力循环波动系数较低滚流比气道有明显的降低,燃烧稳定性改善20%~30%,油耗率降低5%~10%,HC和CO排放降低明显,NOx排放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进气道
涡轮增压
滚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行人头部冲击载荷下风挡玻璃的模拟和试验验证
被引量:
10
3
作者
刘奇
刘军勇
+2 位作者
苗强
陈国强
王大志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28-133,共6页
行人头部和风挡玻璃的碰撞是造成行人严重受伤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进行了行人头部模块冲击风挡玻璃的有限元模拟和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采用壳单元和体单元分别代表风挡玻璃的各夹层结构,假设中间夹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不失效...
行人头部和风挡玻璃的碰撞是造成行人严重受伤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进行了行人头部模块冲击风挡玻璃的有限元模拟和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采用壳单元和体单元分别代表风挡玻璃的各夹层结构,假设中间夹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不失效,玻璃层采用最大主应变准则模拟其失效。运用头部伤害指标(HIC),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行人头部模块撞击风挡玻璃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HIC值和撞击裂纹产生的范围来看,本模拟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行人头部受伤程度和风挡玻璃的失效模式,可为安全评价和车辆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头部
风挡玻璃
有限元(FE)模型
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
失效
头部伤害指标(H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柔性环轮胎模型的电动轮固有特性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左曙光
毛钰
+1 位作者
吴旭东
段向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47,共7页
为分析分布式驱动电动车用电动轮固有特性,基于轮胎柔性环理论建立了电动轮柔性环轮胎模型,计算了电动轮固有频率及各阶振型,说明了电动轮在车轮横断面内模态特性,并根据电动轮自由模态试验对电动轮柔性环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电动轮固...
为分析分布式驱动电动车用电动轮固有特性,基于轮胎柔性环理论建立了电动轮柔性环轮胎模型,计算了电动轮固有频率及各阶振型,说明了电动轮在车轮横断面内模态特性,并根据电动轮自由模态试验对电动轮柔性环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电动轮固有特性分析表明,电动轮零阶模态为与轮胎环切向变形有关的轮胎周向旋转,一阶模态为轮胎环变形和轮胎运动耦合,而高阶模态只与轮胎环变形有关。驱动电机对电动轮固有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引入驱动电机后轮辋质量参数的变化对高阶模态没有影响,而零阶、一阶频率分别随驱动电机转动惯量、质量增大而逐渐减小,且自由模态频率高于轮心固定的约束模态频率。最后通过电动轮约束模态试验验证了上述结论,为电动轮动力学分析、选型及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轮
柔性环模型
固有特性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新的燃油喷射模型及其在直喷汽油机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5
作者
丁宁
陈明
+5 位作者
张小矛
徐政
辛军
杨洋
信曦
李世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直喷汽油机的开发对于缸内喷雾精确性要求较高,商业软件自带的模型在喷雾形状和模拟准确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针对这一现状,利用STAR-CD软件平台,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适用于直喷汽油机的程序代码,并进行了定容环境下喷雾形状的对比...
直喷汽油机的开发对于缸内喷雾精确性要求较高,商业软件自带的模型在喷雾形状和模拟准确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针对这一现状,利用STAR-CD软件平台,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适用于直喷汽油机的程序代码,并进行了定容环境下喷雾形状的对比,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油粒分裂、破碎过程中,油束分布和实际物理过程更加吻合,而喷雾的贯穿距离,试验和CFD分析基本吻合,误差均在5%以内,说明该模型有很好的计算精度.随后,在2.0,L增压直喷汽油机的开发过程中,应用该程序进行了缸内瞬态过程的数值分析,并对制造样机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喷雾模型结合ECFM燃烧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缸内油气混合及燃烧状况,能够很好地支持工程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汽油机
喷雾形状
贯穿距离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燃料对汽油机HCCI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忠照
邓家轩
+3 位作者
章健勇
卲强
吕兴才
黄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1-36,共6页
采用双燃料喷射系统在进气道分别喷入汽油和正庚烷,结合优化动力技术手段,实现了4缸汽油机的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稳定燃烧。研究了在不同EGR条件下,燃料比例对汽油机HCCI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燃烧相位推...
采用双燃料喷射系统在进气道分别喷入汽油和正庚烷,结合优化动力技术手段,实现了4缸汽油机的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稳定燃烧。研究了在不同EGR条件下,燃料比例对汽油机HCCI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燃烧相位推迟,燃烧持续期延长,HC和CO排放随之增加,最优工况点对应的EGR率降低。提高正庚烷的比例,HCCI燃烧对EGR敏感性降低,可以提高EGR率上限。在同一燃料比例下,随着EGR率的变化,CA10与CA50有线性关系,其斜率与燃料中汽油比例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均质压缩着火
双燃料
废气再循环
燃烧与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车身平台化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
22
7
作者
鞠晓锋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0,共4页
依托于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的开发经验,系统分析了车身平台化开发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点,阐述了车身平台化开发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国外某汽车公司车型平台前舱总成、前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设计的研究,得出平台化设计原则,即在综合考量整车各...
依托于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的开发经验,系统分析了车身平台化开发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点,阐述了车身平台化开发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国外某汽车公司车型平台前舱总成、前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设计的研究,得出平台化设计原则,即在综合考量整车各系统要求、法规、制造工艺等前提下,以最高标准要求和限制条件来开发设计车身架构,使之在低标准要求情况下可以灵活对零部件组合配置进行更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
平台化
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拔对轻型汽油车RDE排放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
8
8
作者
程亮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83,共6页
对某缸内直喷汽油车分别进行了不同海拔的海拔舱WLTC工况试验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试验时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结果表明:在海拔舱WLTC工况试验条件下,随海拔增加,CO排放先升高后降低,NOx排放升高,PN排放先降低后升高。在RDE测试工况...
对某缸内直喷汽油车分别进行了不同海拔的海拔舱WLTC工况试验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试验时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结果表明:在海拔舱WLTC工况试验条件下,随海拔增加,CO排放先升高后降低,NOx排放升高,PN排放先降低后升高。在RDE测试工况条件下,随着海拔的增加,CO和NOx排放在城区工况下随之升高;在高速和综合工况下CO排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Ox排放呈先缓降再升高的趋势;PN排放在城区和综合工况下都呈先升高再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O和PN排放主要产生在高速工况,而NOx排放主要产生在城区工况。总体来说,CO和PN在综合工况下的排放结果较城区工况下的排放结果偏高,而NOx排放结果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车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
高原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喷汽油机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循环变动特性
9
作者
程亮
楼狄明
+1 位作者
胡志远
谭丕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9,57,共7页
对某电控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分别燃用国Ⅳ汽油、纯丁醇,以及丁醇体积比分别为10%、15%、20%、50%、85%的汽油-丁醇混合燃料的循环变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研究结果表明:与汽油的燃料特性相比,随着丁醇...
对某电控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分别燃用国Ⅳ汽油、纯丁醇,以及丁醇体积比分别为10%、15%、20%、50%、85%的汽油-丁醇混合燃料的循环变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研究结果表明:与汽油的燃料特性相比,随着丁醇-汽油混合燃料中丁醇含量的升高,汽油机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缸内压力峰值及其对应曲轴转角的循环变动率、压力升高率峰值循环变动率及放热率峰值及其对应曲轴转角的循环变动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电喷汽油机
丁醇混合燃料
循环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液压转向系统跟随性能应用研究
10
作者
逯建辉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39,共3页
从理论角度阐述了液压转向系统的跟随性,通过多方面的测试数据,解释了其在乘用车上的系统表现。从对液压转向系统操控性优化调节角度出发,调整转向泵排量、限压阀等,改善其转向系统跟随性,以实现在低速和高速时轻便、可靠的转向系统操...
从理论角度阐述了液压转向系统的跟随性,通过多方面的测试数据,解释了其在乘用车上的系统表现。从对液压转向系统操控性优化调节角度出发,调整转向泵排量、限压阀等,改善其转向系统跟随性,以实现在低速和高速时轻便、可靠的转向系统操控性能。通过对某款车型转向系统的优化实例,说明了该研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泵
转向系统跟随性
操纵性能
优化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升乘用车汽油机燃烧系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小矛
高卫民
辛军
周岳康
平银生
程传辉
机构
同济大学
汽车
学院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共6页
文摘
应用稳态CFD数值分析和气道稳流试验方法对某乘用车汽油机的原气道和改进气道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试验均表明:改进的进气道比原进气道流量系数降低14%,但滚流比提高56%;改进的排气道流量系数比原排气道提高10%。燃烧室也进行了减小最远火焰传播距离和降低面容比的改进。基于改进前后的燃烧系统进行了进气和压缩两冲程的瞬态CFD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燃烧系统在缸内能形成更规则的大尺度漩涡,而且缸内瞬态滚流比更高,湍动能也高于原燃烧系统。最后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外特性上,改进燃烧系统的点火提前角比原燃烧系统在中低速提前3~5°CA,高速时基本一致。改进燃烧系统的中低速扭矩比原燃烧系统提高4%~10%,部分负荷燃油消耗率降低5%~9%,高速时两者差别不大。
关键词
内燃机
汽油机
乘用车
燃烧系统
性能提升
Keywords
IC engine
gasoline engine
passenger vehicle
combustion system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分类号
TK413.8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进气道对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4
2
作者
张小矛
高卫民
辛军
钱承炬
平银生
陈明
倪计民
张万平
机构
同济大学
汽车
学院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0-306,共7页
文摘
应用稳态CFD方法对高、低滚流比进气道进行了分析,高滚流比气道较低滚流比气道流量系数降低16%,滚流比提高22%.基于这两种气道对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进气和压缩冲程油气混合的影响进行了瞬态CFD分析.结果表明,高滚流比气道在缸内能形成更规则的大尺度漩涡,且缸内瞬态滚流比更高,两种对称气道瞬态涡流比基本为零,进气道流量系数对增压发动机进气充量影响较小;高滚流比气道的缸内油气分布比低滚流比气道更均匀,湍动能也高.因此,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宜采用高滚流比气道.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表明,高滚流比气道燃烧在低速1,500,r/min满负荷时提前5°CA左右,中速3,000,r/min满负荷时提前3°CA左右,高速时两者差别不大;高滚流比气道燃烧持续期较低滚流比气道缩短2°CA左右,缸内平均指示压力循环波动系数较低滚流比气道有明显的降低,燃烧稳定性改善20%~30%,油耗率降低5%~10%,HC和CO排放降低明显,NOx排放有所升高.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进气道
涡轮增压
滚流比
Keywords
gasoline direct injected engine
intake port
turbocharger
tumble ratio
分类号
TK46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行人头部冲击载荷下风挡玻璃的模拟和试验验证
被引量:
10
3
作者
刘奇
刘军勇
苗强
陈国强
王大志
机构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文摘
行人头部和风挡玻璃的碰撞是造成行人严重受伤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进行了行人头部模块冲击风挡玻璃的有限元模拟和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采用壳单元和体单元分别代表风挡玻璃的各夹层结构,假设中间夹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不失效,玻璃层采用最大主应变准则模拟其失效。运用头部伤害指标(HIC),将有限元模拟结果与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行人头部模块撞击风挡玻璃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HIC值和撞击裂纹产生的范围来看,本模拟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行人头部受伤程度和风挡玻璃的失效模式,可为安全评价和车辆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行人头部
风挡玻璃
有限元(FE)模型
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
失效
头部伤害指标(HIC)
Keywords
pedestrian head
windshield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Euro NCAP)
failure
head injury criterion (HIC)
分类号
U461.9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柔性环轮胎模型的电动轮固有特性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左曙光
毛钰
吴旭东
段向雷
机构
同济大学新能源
汽车
工程
中心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4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5343)
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2012YQ150256)
文摘
为分析分布式驱动电动车用电动轮固有特性,基于轮胎柔性环理论建立了电动轮柔性环轮胎模型,计算了电动轮固有频率及各阶振型,说明了电动轮在车轮横断面内模态特性,并根据电动轮自由模态试验对电动轮柔性环模型进行了参数识别。电动轮固有特性分析表明,电动轮零阶模态为与轮胎环切向变形有关的轮胎周向旋转,一阶模态为轮胎环变形和轮胎运动耦合,而高阶模态只与轮胎环变形有关。驱动电机对电动轮固有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引入驱动电机后轮辋质量参数的变化对高阶模态没有影响,而零阶、一阶频率分别随驱动电机转动惯量、质量增大而逐渐减小,且自由模态频率高于轮心固定的约束模态频率。最后通过电动轮约束模态试验验证了上述结论,为电动轮动力学分析、选型及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电动轮
柔性环模型
固有特性
模态分析
Keywords
electrical wheel
flexible ring tire model
inherent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modal analysis
分类号
U463.34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新的燃油喷射模型及其在直喷汽油机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5
作者
丁宁
陈明
张小矛
徐政
辛军
杨洋
信曦
李世伟
机构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5-260,共6页
文摘
直喷汽油机的开发对于缸内喷雾精确性要求较高,商业软件自带的模型在喷雾形状和模拟准确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针对这一现状,利用STAR-CD软件平台,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适用于直喷汽油机的程序代码,并进行了定容环境下喷雾形状的对比,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油粒分裂、破碎过程中,油束分布和实际物理过程更加吻合,而喷雾的贯穿距离,试验和CFD分析基本吻合,误差均在5%以内,说明该模型有很好的计算精度.随后,在2.0,L增压直喷汽油机的开发过程中,应用该程序进行了缸内瞬态过程的数值分析,并对制造样机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喷雾模型结合ECFM燃烧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缸内油气混合及燃烧状况,能够很好地支持工程开发.
关键词
直喷汽油机
喷雾形状
贯穿距离
燃烧
Keywords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engine
spray shape
spray penetration distance
combustion
分类号
TK46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燃料对汽油机HCCI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忠照
邓家轩
章健勇
卲强
吕兴才
黄震
机构
上海
交通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1-36,共6页
基金
国家"九七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013CB228405)
上海市重大基础研究项目(09DJ1400302)
文摘
采用双燃料喷射系统在进气道分别喷入汽油和正庚烷,结合优化动力技术手段,实现了4缸汽油机的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稳定燃烧。研究了在不同EGR条件下,燃料比例对汽油机HCCI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燃烧相位推迟,燃烧持续期延长,HC和CO排放随之增加,最优工况点对应的EGR率降低。提高正庚烷的比例,HCCI燃烧对EGR敏感性降低,可以提高EGR率上限。在同一燃料比例下,随着EGR率的变化,CA10与CA50有线性关系,其斜率与燃料中汽油比例正相关。
关键词
内燃机
均质压缩着火
双燃料
废气再循环
燃烧与排放
Keywords
IC engine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HCCI)
dual fuels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分类号
TK46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车身平台化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
22
7
作者
鞠晓锋
机构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0,共4页
文摘
依托于上海汽车自主品牌的开发经验,系统分析了车身平台化开发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点,阐述了车身平台化开发的基本思路。通过对国外某汽车公司车型平台前舱总成、前地板总成、后地板总成设计的研究,得出平台化设计原则,即在综合考量整车各系统要求、法规、制造工艺等前提下,以最高标准要求和限制条件来开发设计车身架构,使之在低标准要求情况下可以灵活对零部件组合配置进行更改。
关键词
车身
平台化
开发策略
Keywords
Body, Platform, Design, Development
分类号
U462.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拔对轻型汽油车RDE排放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
8
8
作者
程亮
机构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83,共6页
文摘
对某缸内直喷汽油车分别进行了不同海拔的海拔舱WLTC工况试验和实际道路排放测试,试验时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结果表明:在海拔舱WLTC工况试验条件下,随海拔增加,CO排放先升高后降低,NOx排放升高,PN排放先降低后升高。在RDE测试工况条件下,随着海拔的增加,CO和NOx排放在城区工况下随之升高;在高速和综合工况下CO排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Ox排放呈先缓降再升高的趋势;PN排放在城区和综合工况下都呈先升高再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O和PN排放主要产生在高速工况,而NOx排放主要产生在城区工况。总体来说,CO和PN在综合工况下的排放结果较城区工况下的排放结果偏高,而NOx排放结果则反之。
关键词
汽油车
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
高原
排放特性
Keywords
gasoline vehicle
real driving emission(RDE)
plateau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K417.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喷汽油机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循环变动特性
9
作者
程亮
楼狄明
胡志远
谭丕强
机构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
同济大学
汽车
学院
出处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9,57,共7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10dz1210400)
文摘
对某电控进气道多点喷射汽油机分别燃用国Ⅳ汽油、纯丁醇,以及丁醇体积比分别为10%、15%、20%、50%、85%的汽油-丁醇混合燃料的循环变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研究结果表明:与汽油的燃料特性相比,随着丁醇-汽油混合燃料中丁醇含量的升高,汽油机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缸内压力峰值及其对应曲轴转角的循环变动率、压力升高率峰值循环变动率及放热率峰值及其对应曲轴转角的循环变动率增大。
关键词
内燃机
电喷汽油机
丁醇混合燃料
循环变动
Keywords
IC engine
EFI gasoline engine
butanol blend
cyclical fluctuation
分类号
TK411.7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液压转向系统跟随性能应用研究
10
作者
逯建辉
机构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
出处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39,共3页
文摘
从理论角度阐述了液压转向系统的跟随性,通过多方面的测试数据,解释了其在乘用车上的系统表现。从对液压转向系统操控性优化调节角度出发,调整转向泵排量、限压阀等,改善其转向系统跟随性,以实现在低速和高速时轻便、可靠的转向系统操控性能。通过对某款车型转向系统的优化实例,说明了该研究的可行性。
关键词
转向泵
转向系统跟随性
操纵性能
优化调节
Keywords
Steering pump, Following behavior of steering system, handling performance,Optimization tuning
分类号
U463.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提升乘用车汽油机燃烧系统性能的研究
张小矛
高卫民
辛军
周岳康
平银生
程传辉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进气道对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张小矛
高卫民
辛军
钱承炬
平银生
陈明
倪计民
张万平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行人头部冲击载荷下风挡玻璃的模拟和试验验证
刘奇
刘军勇
苗强
陈国强
王大志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柔性环轮胎模型的电动轮固有特性分析
左曙光
毛钰
吴旭东
段向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一种新的燃油喷射模型及其在直喷汽油机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丁宁
陈明
张小矛
徐政
辛军
杨洋
信曦
李世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双燃料对汽油机HCCI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李忠照
邓家轩
章健勇
卲强
吕兴才
黄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车身平台化开发策略研究
鞠晓锋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海拔对轻型汽油车RDE排放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程亮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电喷汽油机燃用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循环变动特性
程亮
楼狄明
胡志远
谭丕强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液压转向系统跟随性能应用研究
逯建辉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