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章兵 孙跃东 +2 位作者 姚建明 夏永文 王小玲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42,共5页
根据某国产商用车悬置系统测量的各项参数,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运用能量解耦原理法及序列二次规划优化算法,以悬置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各悬置元件刚度为约束条件,以振动能量解耦率为优化目标,... 根据某国产商用车悬置系统测量的各项参数,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运用能量解耦原理法及序列二次规划优化算法,以悬置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各悬置元件刚度为约束条件,以振动能量解耦率为优化目标,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能量解耦法能使悬置系统取得良好的解耦效果,改善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置系统 能量解耦 优化 解耦率 隔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人腿部保护的商用车保险杠系统参数优化分析
2
作者 尚雯雯 郑松林 +2 位作者 刘斌 黄晨晖 漆露霖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26,共5页
建立了某型商用车前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基于GTR法规对行人腿部保护的规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碰撞模拟试验及参数灵敏度分析,找出了影响商用车行人腿部保护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并从结构和造型角度提出了改进此款车型腿部保护性... 建立了某型商用车前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基于GTR法规对行人腿部保护的规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碰撞模拟试验及参数灵敏度分析,找出了影响商用车行人腿部保护性能的主要设计参数,并从结构和造型角度提出了改进此款车型腿部保护性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 保险杠系统 参数优化 行人腿部保护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视系统的车载以太网时延评估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宇 高雅洁 +2 位作者 薛燕芳 黄晨 洪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1-418,共8页
基于音视频桥接(AVB)协议理论,搭建以BMW G38的360°环视系统和RAD_Galaxy为核心的试验台,运用Vehicle Spy软件采集一系列的报文数据,同时也借助Wireshark软件分析报文组成结构、交互过程,以获得报文的关键信息,通过对时间戳的处理... 基于音视频桥接(AVB)协议理论,搭建以BMW G38的360°环视系统和RAD_Galaxy为核心的试验台,运用Vehicle Spy软件采集一系列的报文数据,同时也借助Wireshark软件分析报文组成结构、交互过程,以获得报文的关键信息,通过对时间戳的处理计算,实现对车载以太网时延的评估与分析.试验表明:能够在成功抓获并破解环视系统的报文数据的基础上,结合AVB协议,分析得出理论时延值,其对于试验台所抓获报文的时延分析方法,适用于所有以太网报文的时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以太网 时延 测试 AVB 时间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C/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冯谦 楼狄明 +2 位作者 计维斌 谭丕强 胡志远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基于AVL-PEU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_2)和二氧化硫(SO_2)气态物排放特... 基于AVL-PEU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DOC)、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DOC+CDPF)对重型柴油机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合物(THC)、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_2)和二氧化硫(SO_2)气态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单独的DOC,DOC+CDPF对CO具有更低的起燃温度,在催化剂活性位上THC比CO具有较强的吸附强度和活性位竞争优势,因此具有比CO更低的起燃温度;DOC和DOC+CDPF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NO、增加NO_2、减少总NO_x排放,减少NO的主要途径是氧化机理;在催化剂中添加氧化铈(CeO_2)能有效实现稀燃储硫、富燃释放硫的效果,增强催化剂的抗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 柴油机氧化型催化器耦合催化型颗粒捕集器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气态排放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模块气动噪声的数值研究
5
作者 张鹏飞 朱茂桃 +2 位作者 陈云 王宽 郦志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5,共5页
针对冷却模块噪声预测过程中散热器等部件是否可以忽略的问题,首先,建立等效的多孔介质流场模型,采用大涡模拟分析来流湍流及均匀性,并求解风扇周围的湍动能和涡量,通过涡声理论辨识主要噪声源。然后,建立声学边界元模型,对冷却模块的... 针对冷却模块噪声预测过程中散热器等部件是否可以忽略的问题,首先,建立等效的多孔介质流场模型,采用大涡模拟分析来流湍流及均匀性,并求解风扇周围的湍动能和涡量,通过涡声理论辨识主要噪声源。然后,建立声学边界元模型,对冷却模块的离散及宽频气动噪声进行三维声场预测与声压频谱分析。最后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散热器等部件对来流湍流及噪声源分布影响显著,在气动噪声计算过程中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模块 气动噪声 多孔介质 大涡模拟 边界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程侃 赵礼辉 +3 位作者 刘斌 郑松林 井清 李欲晓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8年第9期1-5,共5页
基于频域的疲劳分析方法是解决结构在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预测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该方法的疲劳损伤计算模型多样且精度不一。详细介绍了窄带近似法、Wirsching-Light法、α_(0.75)法、Tovo-Benasciutti法、Zhao-Baker法、Dirlik法6种基于... 基于频域的疲劳分析方法是解决结构在随机载荷下疲劳寿命预测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该方法的疲劳损伤计算模型多样且精度不一。详细介绍了窄带近似法、Wirsching-Light法、α_(0.75)法、Tovo-Benasciutti法、Zhao-Baker法、Dirlik法6种基于频域的疲劳损伤计算模型。根据所采集到的车辆公共道路载荷谱,结合6种计算模型对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损伤计算,并以时域损伤计算结果为基准,对6种频域疲劳损伤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随机载荷过程为宽带随机过程时,改进的TB法和Dirlik方法预测结果较为准确;当随机载荷过程为窄带随机过程时,Dirlik法和改进的ZB方法有较高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域方法 疲劳寿命预测 随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总成声功率级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晓峰 刘影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4,共4页
利用归一化回归方法对声功率级进行研究,分析了五款动力总成WOT扫描工况声功率级,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归一化方程及其标准误差。研究结果表明:WOT扫描工况下的动力总成噪声可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L_w=mlgn+b进行拟合,不同动力总成的拟合... 利用归一化回归方法对声功率级进行研究,分析了五款动力总成WOT扫描工况声功率级,得到相应的回归方程、归一化方程及其标准误差。研究结果表明:WOT扫描工况下的动力总成噪声可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L_w=mlgn+b进行拟合,不同动力总成的拟合曲线可进行归一化处理,所得方法可用于评价及比较动力总成声功率级,且满足声功率级2级准确度的不确定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声功率级评价 回归方程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噪声测点布置的不确定度研究
8
作者 计维斌 吴旭陵 胡爱华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39,共4页
在规定的测量准确度等级下,基于均值偏差确定噪声测点布置的方法,将由测量距离、测量位置及其数目等因素引起的发动机声功率级测量不确定度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测量距离或减小尺寸比数的值直至增加单元测量体以增加测点数可使... 在规定的测量准确度等级下,基于均值偏差确定噪声测点布置的方法,将由测量距离、测量位置及其数目等因素引起的发动机声功率级测量不确定度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测量距离或减小尺寸比数的值直至增加单元测量体以增加测点数可使发动机声功率级测量不确定度得以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准确度 不确定度 均值偏差 测点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