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养殖中亚麻酸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吕耀平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8-72,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亚麻酸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亚麻酸的生物来源、代谢、作用机理及应用等,并提出了亚麻酸在今后的水产养殖应用中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亚麻酸 代谢 作用机理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对网箱养殖海区的生态修复及生态养殖匹配模式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姗楠 温珊珊 +1 位作者 吴望星 何培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66-1475,共10页
2006年8~9月,在浙江象山港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养殖网箱中吊养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对网箱养殖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生态修复研究。通过45d内的平面监测、定点跟踪监测和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该网箱养殖区水体呈... 2006年8~9月,在浙江象山港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养殖网箱中吊养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对网箱养殖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生态修复研究。通过45d内的平面监测、定点跟踪监测和断面监测,结果表明:该网箱养殖区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状态,营养状态指数(E)为32.00,其营养盐分布由高浓度的中心区向周围150m非养殖水域扩散;真江蓠对养殖区的富营养化海水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江蓠生态修复区及其相邻网箱中水体PO4-P、NO2-N、NH4-N和NO3-N含量显著低于非修复区(P〈0.01),修复区海水PO4-P、NO2-N、NH4-N和NO3-N浓度比非修复区分别降低22%~58%、24%~48%、22%~61%和24%~47%。养殖真江蓠45d后,修复区水体DO浓度和透明度显著高于非修复区(P〈0.05),DO平均提高28%,透明度平均提高30%;而修复区水体Chl-a浓度显著低于非修复区(P〈0.05),平均降低49%。通过建立基于N平衡的鱼藻生态养殖模式,每收获1kg花鲈至少需要匹配江蓠4.7 kg wetwt才可实现对鱼类排放N的完全吸收。因此网箱内栽培江蓠的混合生态养殖模式,可平衡因经济动物养殖所带来的额外营养负荷,有利于实现动物养殖环境的自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 鱼类网箱养殖 生态修复 生态养殖 IM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网络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徐姗楠 陈作志 何培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65-2072,共8页
根据2006年在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进行的生态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模型由13个功能组构成,分别是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浮游动物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 根据2006年在杭州湾北岸大型围隔海域进行的生态调查数据,利用EwE软件构建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模型由13个功能组构成,分别是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浮游动物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软体动物、底栖动物、肉食性浮游动物、植食性浮游动物、大型藻类、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每一组都代表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似地位的有机体,基本覆盖了该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能量流动分析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主要以碎屑食物链途径为主,其中植食性浮游动物在能量从低级向高层次转换中起关键作用。人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00~3.90级,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有6级,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能流效率为9.4%,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9.8%,平均能量转换效率为9.6%。经生态网络分析,直接来源于碎屑的比例占总流量的57%,而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比例为43%,生态系统特征参数:总初级生产计算量/总呼吸量(TPP/TR)、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率(FCI)和系统聚合度(A)值分别为2.672、0.25、0.315,表明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目前正处于发育时期。该研究为首次利用Ecopath模型分析大型围隔海域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旨在为富营养化近岸海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围隔海域 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通道模型 生态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浮动绿岛对上海白莲泾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杜佳沐 张饮江 +4 位作者 朱文彬 邹丹燕 罗坤 张磊 何培民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1期23-27,共5页
构建新型浮动绿岛,选用花叶芦竹(Arundo donaxvar versicolor)对上海市白莲泾河流进行治理试验。试验表明,人工浮岛在曝晒或暴雨、河道闸门开闭产生水位变化和水流急变的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浮动稳定于水体中发挥浮岛功能,并可向浮岛内... 构建新型浮动绿岛,选用花叶芦竹(Arundo donaxvar versicolor)对上海市白莲泾河流进行治理试验。试验表明,人工浮岛在曝晒或暴雨、河道闸门开闭产生水位变化和水流急变的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浮动稳定于水体中发挥浮岛功能,并可向浮岛内加水调节吃水深度。浮体浮力大于800 N,浮体间可连接与组合,安全性强。花叶芦竹浮岛系统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栽种密度为30株/m2时,对白莲泾水质总氮平均去除率为81.79%,对总磷平均去除率为55.88%,具有明显改善水质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绿岛 花叶芦竹 去除率 水景 白莲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池低盐度水体河蟹生态育苗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旭干 成永旭 +3 位作者 南天佐 贺诗水 沈竑 刘必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53,共5页
2003年3~5月,在上海崇明进行了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在低盐度水体的土池中育苗实验,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亲本的强化培育、施肥养水、敌害生物的控制和利用、活饵料的科学使用和水质调控等。结果表明:(1)亲本强化培育可以提高... 2003年3~5月,在上海崇明进行了河蟹(Eriocheir sinensis)在低盐度水体的土池中育苗实验,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亲本的强化培育、施肥养水、敌害生物的控制和利用、活饵料的科学使用和水质调控等。结果表明:(1)亲本强化培育可以提高其生殖性能;(2)土池育苗中各期幼体的变态时间长于工厂化育苗,因而总的出苗时间比工厂化育苗长5~7d;(3)通过综合管理措施,在低盐度(9—12)条件下河蟹土池生态育苗单产和出苗率分别为(60.18±30.17)kg/hm^2和(3.12±1.55)%,总的出苗时间为(25.2±1.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Eriocheir sinensis) 生态育苗 低盐度 土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围栏养殖容量估算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国芝 陆雍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49-952,957,共5页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日益引起关注。确定合理的水产养殖容量是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分析、比较了目前关于养殖容量的主要观点,阐述了生态容纳量、环境容纳量和养殖容量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日益引起关注。确定合理的水产养殖容量是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分析、比较了目前关于养殖容量的主要观点,阐述了生态容纳量、环境容纳量和养殖容量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确定水产养殖容量的定义为:在自然条件、水环境及社会、经济和现有生产技术等因素的约束下,水产养殖活动所能获得的最大养殖产量。它由自然容纳量(Enp)、需求容量(Dp)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养殖容量(Ewp)3部分组成。据此,建立了养殖容量计算模型,并核算出东太湖围网养殖的最佳养殖模式为轮牧式养蟹600kg/hm2,养殖容量为年河蟹养殖量1685.0t,年配套草食性鱼类5015.6t(散养,不围网),养殖面积为3056.20hm2(不使用外源性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容量 东太湖围栏养殖 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群体与诸暨养殖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家乐 白志毅 钱荣华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3-246,共4页
对鄱阳湖(PY)、洞庭湖(DT)、太湖(TH)、巢湖(CH)、洪泽湖(HZ)等中国五大湖中三角帆蚌群体和诸暨(ZJ)养殖群体进行了周年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生长性状指标在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体重增长速度依次为PY〉ZJ〉CH〉T... 对鄱阳湖(PY)、洞庭湖(DT)、太湖(TH)、巢湖(CH)、洪泽湖(HZ)等中国五大湖中三角帆蚌群体和诸暨(ZJ)养殖群体进行了周年生长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四个生长性状指标在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体重增长速度依次为PY〉ZJ〉CH〉TH〉DT〉HZ,壳长增长速度依次为PY〉DT〉CH〉ZJ〉TH〉HZ,壳高增长速度依次为PY〉CH〉DT〉TH〉HZ〉ZJ,壳宽增长速度依次为PY〉DT〉CH〉TH〉ZJ〉HZ;三角帆蚌的生长可划分为2个阶段,3—11月为快速生长阶段,其中5—9月为最适生长期,11月到翌年3月为缓慢生长阶段;在全年的任一生长阶段,鄱阳湖群体的三角帆蚌平均成活率最高。依据生长性能和成活率评价,鄱阳湖群体三角帆蚌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湖泊 三角帆蚌 群体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养殖新品种——康乐蚌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家乐 白志毅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4-45,共2页
一、康乐蚌的来源 康乐蚌[池蝶蚌(♀)×三角帆蚌(♂)],国家品种登记号为GS-02-001-2006,由上海水产大学和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珍珠养殖场自2000年至2006年历经7年时间共同培育而成,2007年1月被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委会审定为适宜... 一、康乐蚌的来源 康乐蚌[池蝶蚌(♀)×三角帆蚌(♂)],国家品种登记号为GS-02-001-2006,由上海水产大学和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珍珠养殖场自2000年至2006年历经7年时间共同培育而成,2007年1月被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委会审定为适宜在全国推广养殖的优良杂交种,它是以池蝶蚌选育群体为母本,三角帆蚌鄱阳湖选育群体为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淡水养殖 新品种 上海水产大学 选育群体 优良杂交种 池蝶蚌 登记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绿斑病及其相关生态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秋生 闵建 +4 位作者 闫咏 周亚文 梁丽 杜海欧 马家海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4期44-46,共3页
对2004—2005年度江苏南部的条斑紫菜绿斑病进行了研究。该病主要出现在幼叶期和成叶期,发病时间从晚秋到早春。肉眼观察患病部位呈绿色,不久腐烂分解,留下带绿缘的孔洞。显微镜观察发现其主要症状为在藻体的中部和边缘出现圆形的绿色病... 对2004—2005年度江苏南部的条斑紫菜绿斑病进行了研究。该病主要出现在幼叶期和成叶期,发病时间从晚秋到早春。肉眼观察患病部位呈绿色,不久腐烂分解,留下带绿缘的孔洞。显微镜观察发现其主要症状为在藻体的中部和边缘出现圆形的绿色病斑,以最初患病处为中心成放射状,不久便从中心部脱落。不同生态因子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海水温度下降和减低养殖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该病原菌的蔓延。冷藏网的使用是防治绿斑病在高温季节发生和蔓延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绿斑病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控制罗非鱼池塘中裸藻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学军 李思发 +2 位作者 冯金海 金华 张艳红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44,共2页
用5‰、10‰、20‰及32‰4种盐度的海水,对罗非鱼池塘中的裸藻进行了杀灭试验。5‰盐度,64 8h以上可对裸藻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10‰盐度,72h可杀灭部分裸藻;32‰盐度,48h以上可完全杀灭裸藻。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控制裸藻宜用10‰盐度,... 用5‰、10‰、20‰及32‰4种盐度的海水,对罗非鱼池塘中的裸藻进行了杀灭试验。5‰盐度,64 8h以上可对裸藻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10‰盐度,72h可杀灭部分裸藻;32‰盐度,48h以上可完全杀灭裸藻。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控制裸藻宜用10‰盐度,处理时间55~14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控制 罗非鱼 池塘 裸藻 杀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海域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抱卵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傅荣兵 吴旭干 +3 位作者 成永旭 王春琳 陈石林 罗海忠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系统研究和比较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亲本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生殖力和单个卵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人工育苗用野生三疣梭子蟹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蟹(P<0.05);2.野生三疣梭子蟹... 系统研究和比较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亲本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生殖力和单个卵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人工育苗用野生三疣梭子蟹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蟹(P<0.05);2.野生三疣梭子蟹的平均生殖力(Fecundity,粒/g)和单个卵重也大于池塘养殖梭子蟹,但是由于变异系数较大,并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3.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相关系数高于野生梭子蟹,无论野生还是池塘养殖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呈正相关,且抱卵量与甲壳长的相关系数最高。从而,总结出了利用三疣梭子蟹的甲壳长和甲壳宽来预测其抱卵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池塘养殖 野生 抱卵量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滩涂夏季底栖硅藻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闵华明 马家海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0-398,共9页
报道了上海市夏季滩涂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的情况。样品于2005年8月从7个站点中采集,经处理、镜检观察,从中鉴定出硅藻98个分类单位,包括种、变种和变型,分别隶属于2纲7目10科31属。舟形藻属(Navicula)最多,共发现15个分类单位... 报道了上海市夏季滩涂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的情况。样品于2005年8月从7个站点中采集,经处理、镜检观察,从中鉴定出硅藻98个分类单位,包括种、变种和变型,分别隶属于2纲7目10科31属。舟形藻属(Navicula)最多,共发现15个分类单位;其次为菱形藻属(Nitzschia),有10个分类单位。其中Cyclotella meneghiniana,Gyrosigma spencerii,Surirella ovata为优势种,Fragilaria capucina,Gyrosigma attenuatum,Naicula acceptata等为常见种,Melosira italica,Coscinodiscus wittianus,Navicula pygmaea等只在个别站点采到。数量分析表明,硅藻总细胞丰度变化为7.0×106-28.5×106 cells m-2,平均为17.39×106cellsm-2,在径流入海口处硅藻数量相对较多,其中淡水种比海生种多,这主要是因为长江口近岸河口水域是多种水系相混合的水体,淡水入海带来较多的淡水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硅藻 上海市 滩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三疣梭子蟹第一次卵巢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吴旭干 姚桂桂 +2 位作者 杨筱珍 成永旭 王春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7,共8页
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舟山海区定点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J)、肝胰腺指数(HSJ)、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东海三疣梭子蟹生殖蜕壳和交配主要发生在9~10... 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舟山海区定点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东海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J)、肝胰腺指数(HSJ)、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东海三疣梭子蟹生殖蜕壳和交配主要发生在9~10月,产卵主要在3~4月,卵巢发育早期不同个体间的GSI差异较大,后期则趋于同步;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期间,GSJ显著增加,HSI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SI和HSI呈负相关性;根据GSI、卵巢形态特征和组织学变化等,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可以分为6期,Ⅰ期卵巢呈透明细带状,雌体尚未生殖蜕壳,卵巢中主要为卵原细胞(OG)和卵黄合成前的卵母细胞(PR);Ⅱ期卵巢呈乳白色,主要为卵黄合成前的卵母细胞(PR)和内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EN);Ⅲ期卵巢为淡黄色或橘黄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EX);Ⅳ期卵巢呈橘红色,主要为近成熟的卵母细胞(NO),卵径为200-300μm;Ⅴ期卵巢发育成熟,主要为成熟期的卵母细胞(MO);Ⅵ期卵巢呈淡橘红色,已排卵,卵巢中主要为排卵后剩余的基膜和滤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卵巢发育 卵巢指数 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子提取物对异育银鲫存活、生长以及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吕耀平 成永旭 +2 位作者 吴旭干 于智勇 王慕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8-266,共9页
以初始体重(5.73±0.36)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添加紫苏子提取物100、300、500和800 mg/kg配制实验颗粒饲料,研究饲料中不同剂量... 以初始体重(5.73±0.36)g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分别添加紫苏子提取物100、300、500和800 mg/kg配制实验颗粒饲料,研究饲料中不同剂量紫苏子提取物(Extractives ofPerillaseeds,EPS)对异育银鲫生长、存活和体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基础饲料中添加300 mg/kg的紫苏子提取物的实验C组对异育银鲫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该组(C组)异育银鲫不仅增重率最大(99.5%)、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分别为42.74%和118.72%),而且脏体比最小;添加EPS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异育银鲫躯体的水分(76%左右)、粗蛋白(16%—17%)和粗脂肪(4%—5%)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过C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脂肪含量最低(4.11%),低于对照组;而其蛋白含量最高(17.03%),高于对照组(16.45%);此外C组的内脏脂肪含量(5.23%)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9.21%)。添加紫苏子提取物能相应提高躯体和内脏的PUFA和HUFA的含量,综合效果以C组添加300mg/kg紫苏子提取物的效果最好。实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300mg/kg的紫苏子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食物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紫苏子提取物 生长 饲料效率 体组成 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卵巢和肝胰腺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1
15
作者 于智勇 吴旭干 +3 位作者 常国亮 成永旭 刘智俊 杨筱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9-806,共8页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一次产卵后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的变化,并测定了卵巢和肝胰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水分、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一次产卵后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的变化,并测定了卵巢和肝胰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水分、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指数(GSI)显著增加(p<0.05),肝胰腺指数(HSI)先增加后减少,GSI与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HSI和GSI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2.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中的水分含量显著下降,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肝胰腺中的水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下降(p<0.01),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3.第二次发育过程中,卵巢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GSI呈正相关(p<0.01),卵巢中的水分含量与GSI呈显著负相关(p<0.01);肝胰腺中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随着HSI的下降而显著下降,肝胰腺中的水分含量与HSI呈显著负相关(p<0.01);肝胰腺中的脂肪含量与GSI及卵巢中脂肪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这说明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部分脂肪转运到二次卵巢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二次卵巢发育 卵巢指数 肝胰腺指数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水系不同水体鳜mtDNA控制区序列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金良 李思发 +5 位作者 蔡完其 王伟伟 杨晓发 程久发 钱叶洲 吴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7,共6页
对长江水系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4个鳜群体共42尾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获得了长度785bp的同源序列.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36个,占全部序列4.6%.42个体中共检测到19种单倍型,根据碱基组成特征,19种单倍型... 对长江水系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4个鳜群体共42尾的mtDNA控制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获得了长度785bp的同源序列.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36个,占全部序列4.6%.42个体中共检测到19种单倍型,根据碱基组成特征,19种单倍型可分为两大类型:Ⅰ型和Ⅱ型.两大类型的主要区别在第6、8、17、25、35变异位点上,Ⅰ型的核苷酸分别为G、C、G、A、C,Ⅱ型为A、T、A、G、T.除太湖群体全部表现为Ⅱ型单倍型外,不同水体鳜两大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并无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洞庭湖、鄱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内的核苷酸序列差异分别为0.5%、1.0%、0.6%、0.5%,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为0.6%-0.9%.利用控制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NJ分子树中,各群体内的个体均未单独成群,而是互有交叉.由于遗传分化低,初步认为洞庭湖、都阳湖、秋浦河和太湖鳜群体可能同属一个种群——长江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mtDNA 控制区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红”瓯江彩鲤不同世代间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吕耀平 王成辉 +5 位作者 胡则辉 胡金强 劳沈颖 叶丽平 项松平 苏小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1,共7页
利用ISSR技术对"全红"瓯江彩鲤(Cyprinus car pio var. colo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筛选的15个ISSR引物从4个世代群体中分别扩增到120、118、101和110条扩增谱带,全部扩增片段长度在200—2500bp之间。... 利用ISSR技术对"全红"瓯江彩鲤(Cyprinus car pio var. color)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分析。筛选的15个ISSR引物从4个世代群体中分别扩增到120、118、101和110条扩增谱带,全部扩增片段长度在200—2500bp之间。根据扩增结果,利用POPGENE version 1.31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为51.49%—67.80%,Shannon信息指数(Ho)为0.2176—0.2745之间,并随着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有70%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结合遗传分化指数Gst、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全红"瓯江彩鲤4个世代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即任意两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达到较大的水平(Gst均为0.1588—0.27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红” 瓯江彩鲤 ISSR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五大湖三角帆蚌群体ITS-1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建军 李家乐 +1 位作者 汪桂玲 白志毅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8-214,共7页
对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鄱阳湖内包括进贤、余干、珠湖、都昌、湖口、永修,合计10个群体三角帆蚌78个个体核糖体DNA基因转录间隔子ITS-1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获得78条长度为430 bp的同源序列.同源基因... 对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鄱阳湖内包括进贤、余干、珠湖、都昌、湖口、永修,合计10个群体三角帆蚌78个个体核糖体DNA基因转录间隔子ITS-1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定,获得78条长度为430 bp的同源序列.同源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五大淡水湖10个群体三角帆蚌78条ITS-1序列片段,G+C的含量都明显高于A+T的含量.鄱阳湖三角帆蚌的核苷酸多态性指数最高,而巢湖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最低.基于ITS-1序列片段的遗传距离表明,鄱阳湖内六个点群体间遗传距离很小,在0.0071到0.0092之间.五大湖间三角帆蚌群体遗传距离较远,在0.0752到0.1381之间,ITS-1序列片段构建系统树显示,鄱阳湖6个群体聚在了一起为单独一支,并与巢湖群体亲缘关系相近.洞庭湖群体和洪泽湖群体亲缘关系相近,单独为一支.太湖群体从鄱阳湖、巢湖群体分离开来,单独为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转录间隔区 ITS-1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五大淡水湖三角帆蚌群体mtDNA COⅠ基因片段变异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家乐 王建军 +1 位作者 汪桂玲 白志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9-782,共4页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线粒体DNA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体色瓯江彩鲤线粒体COII基因的序列差异和遗传标记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耀平 胡则辉 +6 位作者 肖建中 王成辉 胡金强 劳沈颖 叶丽平 项松平 刘青娥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327,334,共6页
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线粒体DNA的COII基因,测定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了瓯江彩鲤"全红"、"粉玉"、"粉花"、"麻花"和"大花"共20只个体的序列核苷... 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线粒体DNA的COII基因,测定该基因片段序列.分析了瓯江彩鲤"全红"、"粉玉"、"粉花"、"麻花"和"大花"共20只个体的序列核苷酸位点差异和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大花"和"全红"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粉花"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在长度为604 bp的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到9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占1.49%),20只个体具有4种基因型,5种体色各自的平均核苷酸位点差异分别为0.38%、0.2%、0、0.13%和0.47%.UPGMA分子系统聚类树显示,"粉花"、"麻花"和"粉玉"的遗传关系接近;"全红"相对独立成一支,与其他4种体色瓯江彩鲤的遗传关系较远.COII基因可以作为区分三分支群体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彩鲤 COⅡ基因 序列多态性 遗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