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开心农场”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鹏森 邓俊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5-77,88,共4页
数以百万计的都市白领在工作之余自觉不自觉地沉迷于一种低级的农场偷菜网络游戏,表面上反映的是都市白领积极追寻的休闲心理、从众心理和从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激励心理,而本质上却是现代都市白领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所引发的心理焦虑的衍... 数以百万计的都市白领在工作之余自觉不自觉地沉迷于一种低级的农场偷菜网络游戏,表面上反映的是都市白领积极追寻的休闲心理、从众心理和从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激励心理,而本质上却是现代都市白领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所引发的心理焦虑的衍射。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中产阶级正在迅速的成长壮大。但作为中产阶级主体的都市白领却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困境。"开心农场"的出现和都市白领对"农场偷菜"的热衷追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寻求情感释放和渲泄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场行为 休闲娱乐 从众心理 成就激励 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经济社会学是否应该抛弃文化——“文化嵌入”的层次性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玲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4-98,共5页
19世纪末,在经济社会学诞生之初,学者们都非常重视从多元的文化视角理解经济生活,如涂尔干、韦伯、帕森斯等人。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新经济社会学复苏时,受格兰诺维特等学者"社会结构绝对主义"的影响,文化分析一度被忽视。通... 19世纪末,在经济社会学诞生之初,学者们都非常重视从多元的文化视角理解经济生活,如涂尔干、韦伯、帕森斯等人。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新经济社会学复苏时,受格兰诺维特等学者"社会结构绝对主义"的影响,文化分析一度被忽视。通过对近年来新经济社会学发展的梳理得出,新经济社会学不应该抛弃文化,可以从嵌入性的视角关注文化,同时关注文化嵌入的层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分析 文化嵌入 新经济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的属性及其在集体行动中的运作逻辑——以一个维权运动个案为例 被引量:29
3
作者 石发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103,共8页
本文力图揭示社会资本的本质属性及其在中国城市街区集体行动中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可能起源于社区成员面临共同压力所产生的集体合作需求、市民组织、正义感,以及人力资本等;其"存量"变化与集体行动的形势有关。强... 本文力图揭示社会资本的本质属性及其在中国城市街区集体行动中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可能起源于社区成员面临共同压力所产生的集体合作需求、市民组织、正义感,以及人力资本等;其"存量"变化与集体行动的形势有关。强、弱联系对于社会资本生产都很重要。国家不同部分对社区社会资本的生产也具有不同影响。社会资本的本质是中性的,既可能有益于也可能有害于社区的集体利益和发展。除了检视普通维权市民之间的粘合社会资本或水平联系的作用外,本文重点强调了链接社会资本或垂直联系的功能。这种对于社会资本属性和功能的多维度检视有助于我们对社会资本在城市基层政治场域中运行逻辑及其后果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集体行动 网络/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的社会建构:当代大学生的性和婚姻观念调查 被引量:9
4
作者 周松青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15,共6页
大学生的性活动是社会与境性选择的结果,反映了社会的结构和秩序,是一种利益最大化的政治投资策略。在性活动的发生率上,网络平台深化了人们对性的认知,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风险自限性,决定了网络不会必然导致性开放和性泛滥。
关键词 大学生 性活动 社会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福利的三种分析框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裔艳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103,共7页
阐述了三种用于分析西方社会福利的架构,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在现代社会福利发展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可灵活使用此三种分析框架,有助于较深入了解各国社会福利的本质,使得各类福利服务之间的区别更加明晰。
关键词 社会福利 分析方法 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被引量:5
6
作者 吴鹏森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3,31,共7页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理念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演变。改革以前,人们更多地将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改革以来,社会保障成了发展市场经济的配套措施。这种各持一端的理念是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陷入彷徨的... 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理念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演变。改革以前,人们更多地将社会保障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改革以来,社会保障成了发展市场经济的配套措施。这种各持一端的理念是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陷入彷徨的重要理论根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要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理念的创新,牢固树立秩序、公平、发展与和谐的科学理念。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配套措施,它首先是建构社会秩序的基础性制度支柱,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社会机制。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不是社会发展的障碍,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保障制度正在从边缘性社会制度走向改革舞台的中心,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性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科学发展 理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或竞争:论社会资本约束下的产业转移--苏州和宿迁两市合作经验的归纳与借鉴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玲丽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9-54,共6页
早期产业转移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把产业转移视为一个个单独厂商的独立行为,忽视了现代生产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的联系。该文将企业生产视为一种高度社会嵌入的网络组织,并以苏州和宿迁的合作为例,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 早期产业转移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把产业转移视为一个个单独厂商的独立行为,忽视了现代生产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的联系。该文将企业生产视为一种高度社会嵌入的网络组织,并以苏州和宿迁的合作为例,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约束机制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社会资本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社会化转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慧博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8,共5页
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年社会化模式也在不断转型。从传统社会到工业社会,青年社会化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网络社会中的虚拟社会化模式可以说是对以往青年社会化模式的颠覆,是一种本质的改变。本文概括了虚拟社会化模式的特点,并... 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年社会化模式也在不断转型。从传统社会到工业社会,青年社会化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而网络社会中的虚拟社会化模式可以说是对以往青年社会化模式的颠覆,是一种本质的改变。本文概括了虚拟社会化模式的特点,并对青年社会化模式转变的原因及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社会化 虚拟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筹规划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卢驰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1,85,共4页
农村和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重复建设和相互割离,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利益,而且造成了社会保险资源的巨大浪费。整合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需的,又是维护广大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利益所必... 农村和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重复建设和相互割离,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利益,而且造成了社会保险资源的巨大浪费。整合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需的,又是维护广大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利益所必需。整合改革社会保险制度,一方面要统一同类群体社会保险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各类群体社会保险相互衔接的制度。统一同类群体社会保险制度有助于建立各类群体社会保险相互衔接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养老保险 统筹账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范式的转换与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新说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鹏森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7,114,共6页
从“革命范式”转向“现代化范式”,不仅是史学话语的一次系统转换,也导致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系列创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长期以来已经被定型化的命题在“现代化范... 从“革命范式”转向“现代化范式”,不仅是史学话语的一次系统转换,也导致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系列创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长期以来已经被定型化的命题在“现代化范式”中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从现代化的视角进行重新审视,中华民族要求实现现代化和各种势力阻碍中华民族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才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不仅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逻辑矛盾与理论混乱,而且有助于认清中国近现史研究中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范式 中国近代社会 主要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安全稳定目标下的和谐心理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可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4,共4页
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之一。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我国的社会安全稳定建设中,必须树立新的安全观,把和谐心理建设纳入社会平安稳定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去思考,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为居民提供... 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目标之一。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我国的社会安全稳定建设中,必须树立新的安全观,把和谐心理建设纳入社会平安稳定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去思考,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为居民提供适当的不良情绪发泄的途径,促进我国居民的心理和谐,以保证社会安全稳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安全 社会和谐 心理和谐 心理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解家庭压力的新生资源——社会组织对于缓解家庭压力的作用及其发挥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柳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09,共3页
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在家庭压力的缓解上,正式的结构性支持、基础单位的调节、市场经济组织的服务以及亲属网络体系,都渐渐地在历史舞台上失去了其原有的效力。社会组织作为宏观社会资本的一种,由于具有组织体系门类齐全、层次不... 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在家庭压力的缓解上,正式的结构性支持、基础单位的调节、市场经济组织的服务以及亲属网络体系,都渐渐地在历史舞台上失去了其原有的效力。社会组织作为宏观社会资本的一种,由于具有组织体系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民间性、非营利性等特征,逐渐成为缓解家庭压力的重要新生资源。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家庭压力问题的特殊性、人们对家庭问题的隐私性认识,以及目前社会组织关照领域的有限性等因素,影响着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压力 社会组织 宏观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女儿的继承权
13
作者 肖倩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7-300,共4页
关键词 社会 传统 农耕 古代 汉语 中国 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与老人赡养问题——对赣中南农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肖倩 杨泽娟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96,共4页
以赣中南农村为例,考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与老人赡养之间的关联,我们认为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问题严重。其直接原因在于赡养原则的变化——从传统时代的无条件"孝道"转变为当代的有条件回报,深层原因则在于代际权力... 以赣中南农村为例,考察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与老人赡养之间的关联,我们认为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问题严重。其直接原因在于赡养原则的变化——从传统时代的无条件"孝道"转变为当代的有条件回报,深层原因则在于代际权力关系的变迁——家庭权力从父辈手上转移到子辈,尤其是媳妇家庭地位的急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家庭代际关系 老人赡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与代际权力关系变迁——基于赣中南农村的调查 被引量:20
15
作者 肖倩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9,共8页
以赣中南农村为例,考察了农村家庭养老与代际权力关系之间的关联。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问题严重。其直接原因在于赡养原则的变化——从传统时代的无条件"孝道"转变为当代的有条件回报,深层原因则在于代际权力关系... 以赣中南农村为例,考察了农村家庭养老与代际权力关系之间的关联。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问题严重。其直接原因在于赡养原则的变化——从传统时代的无条件"孝道"转变为当代的有条件回报,深层原因则在于代际权力关系的变迁——家庭权力从父辈手上转移到子辈,尤其是媳妇家庭地位的急剧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家庭养老 代际权力关系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及其现代保障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鹏森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39,共7页
中国改革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城市中分化出一个规模庞大、数量可观的贫困人口群体。这种城市新型贫困群体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迁下的"副产品"和"牺牲品",他们与传统的乡村贫... 中国改革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城市中分化出一个规模庞大、数量可观的贫困人口群体。这种城市新型贫困群体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迁下的"副产品"和"牺牲品",他们与传统的乡村贫困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贫民有根本性区别,他们的生存能力更加脆弱,更需要社会安全网的保护。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建构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代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要根据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及其特点,针对当前城市贫困保障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从四个层面构筑城市保障贫困群体的法律体系、制度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 城市贫民 现代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居家服务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裔艳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5,共9页
从政府职责、服务供给和服务使用三方面阐述澳大利亚居家服务体系,分析该体系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居家照顾 社区服务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动员与网络中的民间救助 被引量:35
18
作者 章友德 周松青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91,共22页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和官方救助覆盖面较低的现状,决定了每天发生在普通民众身上的突发性灾难不易受到官方和社会的救助。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人们开始利用网络作为呼吁援助和组织救援的工具。本文借助西方资源动员理论,通过剖析...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和官方救助覆盖面较低的现状,决定了每天发生在普通民众身上的突发性灾难不易受到官方和社会的救助。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人们开始利用网络作为呼吁援助和组织救援的工具。本文借助西方资源动员理论,通过剖析一个网络救援案例,揭示了网络动员的结构和模式以及与传统救助动员相比的优势和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网络动员 资源动员理论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双龄化”背景下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方向调整的思考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翠迎 冯广刚 任丹凤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3期1-7,共7页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趋势,而人口的"双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和社会不但要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金,而且还要提供高龄老人必要的老年服务;不但要着力保障"三无"、"五保"...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和高龄化的趋势,而人口的"双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和社会不但要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金,而且还要提供高龄老人必要的老年服务;不但要着力保障"三无"、"五保"等特殊老人,而且还要关注占老年人口大多数的普通老人。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建设看,基本养老金制度建设比较全面、系统,从制度设计层面覆盖了各种人群,而养老服务保障建设还显不足,尤其是面向广大普通老人的相关服务保障缺失。当前要加快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转型,要以养老金制度为主向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制度并重的方向发展,服务保障对象应以特殊人群为主向特殊人群与普通人群并重的方向发展,应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主办、民间参与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而社区服务保障具有经济性、便捷性及可及性等诸多优点,是广大普通老人获得养老服务保障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高龄化 养老保障 社区服务 普通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失地农民问题十年研究回顾 被引量:41
20
作者 章友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5,共9页
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由来已久,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曾发生过两次"圈地热",失地农民问题那时就已经存在,但在政府计划安置下,征地单位按指标录用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就业同货币、住房、划地一样,成为失地补偿的形式。... 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由来已久,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曾发生过两次"圈地热",失地农民问题那时就已经存在,但在政府计划安置下,征地单位按指标录用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就业同货币、住房、划地一样,成为失地补偿的形式。因此,失地农民的许多问题被掩盖,矛盾并未激化。至2000年以后第三次轰轰烈烈的"圈地浪潮"到来之时,城镇、工业区、开发区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膨胀,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以种种合法的或非法的、公开的或隐蔽的形式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失地农民数量剧增。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征地安置补偿费代替了招工指标,土地被征用后,劳动力不再由政府给予他们就业安置,而是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自寻出路。由城市化而引发的失地农民、农民工问题浮出水面,学者们已经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农民上来,对失地农民的生活、农村土地制度、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国内学术界近期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归纳为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原因、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四个方面加以归纳和评述。总体而言,国内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研究视野较窄、缺少比较和系统的研究、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比较研究和举措的引进还较少。因此,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应坚持以人为本、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以进行,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失地农民 农村土地制度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