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肿瘤术后并发韦尼克脑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宏 吴学勇 +1 位作者 杨茹怡 刘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并发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并发韦尼克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67.3(56-83)岁。所有患者术后均发生手术并发症,并接受全胃肠外营养。发病时间为术后8-27 d,平均(19.33±8.14)d。所有6例均出现不同类型精神症状,5例出现眼征,1例出现共济失调。仅1例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所有患者均出现MRI特征性表现,并在确诊后接受硫胺素(维生素B1)治疗。其中4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结论:韦尼克脑病是硫胺素缺乏所致的神经科急症。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及时足量补充维生素B1是预防和治疗韦尼克脑病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尼克脑病 硫胺素 胃肠道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同CapeOx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学勇 谢芳 +3 位作者 张正华 高友福 侯凯生 赵子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复发转移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利用热疗联合CapeOx化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探索热疗与化疗联合的协同增效作用,以便通过多学科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复发转移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利用热疗联合CapeOx化疗(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探索热疗与化疗联合的协同增效作用,以便通过多学科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方法将入组晚期结直肠癌病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热疗和CapeOx化疗,对照组给予单纯CapeOx化疗。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第1天,卡培他滨1000/m2,每天2次,口服连续14d,3周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化疗的第1、5、10天接受肿瘤局部区域热疗,温度43℃,持续60min。结果:研究组2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PR14例,RR58.3%。对照组29例中PR9例,RR31.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PDF分别为6.5个月(95%CI:4.4~8.6个月)、5.6个月(95%CI:4.6~6.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异常、胃肠道毒性、手足综合征和白细胞减少,但均较轻微。结论:热疗对CapeOx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提高近期缓解率和延缓疾病进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热疗 化疗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玺炜 高洪元 +1 位作者 储冬英 赵子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7-700,共4页
背景与目的:对转移性乳腺癌目前在治疗上仍是一个难点,对于使用蒽环类和紫杉类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有限。本研究通过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 背景与目的:对转移性乳腺癌目前在治疗上仍是一个难点,对于使用蒽环类和紫杉类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有限。本研究通过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为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0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培美曲塞500mg/m2,顺铂75mg/m2,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每2个疗程评价1次疗效、不良反应和疾病缓解率以及生活质量评估,计算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结果:1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1例,PR4例,SD2例,PD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4~18个月),8例存活,2例死亡,中位TTP为4个月(3~14个月),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8个月(4~18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OS的预测因素是ECOG评分;TTP的预测因素包括ECOG评分和化疗疗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疲乏、白细胞减低和消化道反应,其次为口腔溃疡。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及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可以耐受,当患者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时,该药是可选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顺铂 转移性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二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子仪 张文 +1 位作者 朱悦茗 殷晓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67-669,共3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和(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以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标准方案是氟尿嘧啶(5-FU)联合亚叶酸钙(LV),其有效率可达23%左右。20世纪90年代,几个三期临床研究证实了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 背景与目的:晚期和(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主要原因。以前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标准方案是氟尿嘧啶(5-FU)联合亚叶酸钙(LV),其有效率可达23%左右。20世纪90年代,几个三期临床研究证实了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开普拓,CPT-11)联合FU-LV(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伊立替康联合5-FU和LV组成的二线化疗方案,治疗一线化疗失败后的中国人群中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远期生存情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患者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经5-FU,LV以及奥沙利铂等药物一线化疗失败后的患者24例,行CPT-11联合5-FU/LV的持续静脉滴注的两周治疗方案,患者至少接受6个疗程以上。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全组24例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完全缓解(CR)为0(0/24),部分缓解(PR)5例(5/24),有效率达20%;稳定(SD)17例(17/24),进展(PD)2例(2/2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6个月(6—24个月),中位生存期10.7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厌食,白细胞减少,脱发,延迟性腹泻,多为Ⅰ/Ⅱ度。Ⅲ/Ⅳ度不良反应10例,其中腹泻合并白细胞伴发热5例。结论:伊立替康联合5-FU和LV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的二线方案,不良反应能控制,可供临床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转移性结直肠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18例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学勇 张玺炜 +1 位作者 殷晓峰 赵子仪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8-291,共4页
背景与目的:高级别脑胶质瘤(HGG)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开发新的化疗药物成为目前这种疾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观察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加单药辅助化疗治疗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替莫唑胺一线治疗脑胶... 背景与目的:高级别脑胶质瘤(HGG)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开发新的化疗药物成为目前这种疾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观察替莫唑胺同步放疗加单药辅助化疗治疗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替莫唑胺一线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获益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60Co对18例HGG患者进行全脑(DT40Gy/20f)加局部小野(DT20Gy/10f)照射DT60Gy/30f×6周,放疗期间每日口服替莫唑胺75mg/m2,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给予替莫唑胺标准5d方案辅助化疗6个周期,每一周期28d。第1周期用量150mg/m2,连用5d,无明显血液毒性后,从第2周期起剂量增至200mg/m2。结果:18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位随访12.5个月,11例出现复发或进展,5例死亡。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9.8个月(95%CI,6.1~9.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个月(95%CI,8.5~19.5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55.6%,6个月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81.8%。替莫唑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以轻度血液毒性为主。结论: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放疗加后续单药辅助化疗治疗初诊高级别脑胶质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疗法安全性好,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放疗化疗 高级别脑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其紫杉醇耐药株中紫杉醇结合的差异蛋白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正华 梁晓华 +3 位作者 吴学勇 侯凯生 张小平 吕中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分析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其紫杉醇耐药株MCF-7/Taxol中的紫杉醇结合的差异蛋白质,探索抗肿瘤药物新靶点。方法合成生物素化紫杉醇,HPLC-MS联用法检测合成产物。SRB法检测生物素化紫杉醇的生物活性,免疫磁珠偶联后与MCF-7及其MCF-7... 目的分析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其紫杉醇耐药株MCF-7/Taxol中的紫杉醇结合的差异蛋白质,探索抗肿瘤药物新靶点。方法合成生物素化紫杉醇,HPLC-MS联用法检测合成产物。SRB法检测生物素化紫杉醇的生物活性,免疫磁珠偶联后与MCF-7及其MCF-7/Taxol的全细胞蛋白液反应,获得紫杉醇结合蛋白,SDS-PAGE电泳获得差异蛋白条带,LC-MS/MS分析,Western blot鉴定差异结合蛋白。结果成功合成生物素化紫杉醇,生物素化紫杉醇的生物活性和紫杉醇相当。经过蛋白电泳分析,MCF-7/Taxol的紫杉醇结合蛋白较MCF-7多一差异条带,LC-MS/MS分析提示数个目标蛋白,经过Western blot验证差异条带中有Heat shock protein HSP90、Dermcidin Precursor、Actinin。结论成功获得了MCF-7和MCF-7/Taxol之间的紫杉醇细胞差异结合蛋白,对这些蛋白作用机制的的深入探索,可能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寻找到新的靶点蛋白,发现新的肿瘤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乳腺癌 紫杉醇 多药耐药 差异蛋白 HSP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