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社区的早期肺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筛查上海实践初探 被引量:33
1
作者 罗晓阳 刘权 +27 位作者 王升平 李媛 沈磊 李国栋 李文涛 赵燕萍 许慧琳 方红 邵贵强 储继志 孙君雷 朱洪其 李志勇 蒋良华 凌建良 赵伟忠 王晶 刘小华 李斌 张裔良 叶挺 潘云建 胡鸿 王瑞 孙艺华 杨海燕 许速 陈海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96-1003,共8页
背景与目的: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有效改善肺癌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本研究密切结合上海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现状,整合各级医疗机构优势资源,探索基于上海社区的早期肺癌低... 背景与目的: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有效改善肺癌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本研究密切结合上海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现状,整合各级医疗机构优势资源,探索基于上海社区的早期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路径模式。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针对上海市闵行区部分试点社区,以低剂量螺旋CT作为肺癌初步筛查手段,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早期诊断,并结合以微创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构建涵盖肺癌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及随访等医疗服务措施的综合治疗立体网络。结果:筛查总人数为11 332人(男性7 144人,女性4 188人)。其中,明确诊断恶性肿瘤29例,包括原发性肺癌27例、转移性肺癌1例和乳腺癌1例;筛查原发性肺癌发病率为238.26×10^(-5);0~Ⅰ期肺癌共22例,在原发性肺癌中占81.48%。结论:基于上海社区的早期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路径模式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可在有条件的社区及医疗卫生机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低剂量螺旋CT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胡世红 凌晴 +7 位作者 许佳 江丽娟 陆赟 苏楠 胡坚强 张雪峰 沈敏红 李如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729-273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干预效果。方法建立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核心,联合闵行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区域医疗联合体。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到该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05例... 目的探讨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干预效果。方法建立以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核心,联合闵行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区域医疗联合体。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到该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05例。根据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否有康复治疗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康复治疗师,n=52)和干预组(有康复治疗师,n=53)。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允许自行康复训练;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价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病变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MA、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在FMA、BI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其重返家庭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康复 区域医疗联合体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护理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相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薇 朱敏 金爱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治疗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3-12月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6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治疗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3-12月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6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血压、血脂以及规律服药等相关治疗行为。结果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患者HbA1c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控制好的比例由9.6%提高至27.2%,血糖控制一般的比例由30.9%提高至62.5%,规律用药等治疗相关行为方面的比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此外,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三酰甘油、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护理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相关行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的效果,进而可改善其血脂代谢、降低血压,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护理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体重与5至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关联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钰 宋艾云 +26 位作者 范玉娟 李雪松 范晓方 任凤东 郑徽 沈春芳 沈甲乙 宋玉萍 任国光 张正球 赵燕萍 蒋良华 张金伟 储寄志 叶为民 马应忠 姚红 杨玉明 曹永其 顾昊 林建良 赵伟忠 朱洪其 李志勇 杨杰 程佳 杨架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出生体重与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所辖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2岁儿童的体格检查数据库,截取5~8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进行分析.体检时行问卷调查生育史、出生体重、妊娠情况... 目的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出生体重与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所辖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2岁儿童的体格检查数据库,截取5~8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进行分析.体检时行问卷调查生育史、出生体重、妊娠情况和出生后喂养史.按照出生体重分为〈2500g(低出生体重儿)、~3000g、~3500g、~4000g和≥4000g组(巨大儿).采用多元logistics分析评估出生体重与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关系,并调整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99897名5~8岁儿童进入分析,超重发生率为10.1%,肥胖发生率为5.0%.①1.4%的儿童为低出生体重,7.3%为巨大儿;出生体重〈2500g、~3000g、~3500g、~3500g、~4000g和≥4000g组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4%、7.6%、9.2%、11.5%和14.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7%、3.9%、4.4%、5.9%和7.9%.②简单相关分析发现,~3500g、~4000g和≥4000g组出生体重与儿童体重呈正相关(P 〈0.0001),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身高、分娩史、孕周、喂养史和身高后,仍具有显著相关性.③与出生体重~3500g组相比,~4000g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增加31%和43%,~4500g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增加76%和103%;~3000g组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最低(RR=0.80,95%CI:0.73~0.88,P〈0.0001;RR=0.87,95%CI:0.77~0.98,P〈0.0001),调整了年龄、性别、孕周和产式等因素后,仍具有相关性;5、6、7和8岁儿童~4000g和≥4000g组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相近;〈2500g组肥胖的风险RR为1.07(95%CI:0.79~1.43),P=0.27.结论出生体重对5~8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出生体重〉3500g儿童5~8岁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超重 肥胖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灵菌制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丽 杨耀芳 +1 位作者 朱建萍 胡坚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41-3245,共5页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灵菌制剂具有镇静催眠、改善认知、调节神经递质、抗抑郁、改善听觉、抗辐射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或联合其他药物用于治疗心脑疾病、妇科疾病、消化疾病、耳喉疾病等各种疾病伴随的焦虑、抑郁症状和睡眠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灵菌制剂具有镇静催眠、改善认知、调节神经递质、抗抑郁、改善听觉、抗辐射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失眠,或联合其他药物用于治疗心脑疾病、妇科疾病、消化疾病、耳喉疾病等各种疾病伴随的焦虑、抑郁症状和睡眠障碍等方面的治疗。本文查阅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CNKI数据库中关于乌灵菌制剂的文献,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的考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菌制剂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潘立酮片门诊用药评价及智能化知识库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晓卫 杨耀芳 +1 位作者 朱建萍 张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9-874,共6页
背景多潘立酮为胃肠促动力药,自2012年起连续载入《国家基本药物》。鉴于2012—2014年加拿大、美国、英国等指出多潘立酮有导致心源性猝死及突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特别是年龄超过60岁、每天用药超过30 mg的患者。2016年9月,我国原国... 背景多潘立酮为胃肠促动力药,自2012年起连续载入《国家基本药物》。鉴于2012—2014年加拿大、美国、英国等指出多潘立酮有导致心源性猝死及突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特别是年龄超过60岁、每天用药超过30 mg的患者。2016年9月,我国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发布了《关于修订多潘立酮制剂说明书的公告》,提出对多潘立酮说明书内容进行重新修订的要求。此后,多潘立酮生产厂家对多潘立酮说明书"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项进行修订,更新后的药品说明书载入了相关警示及风险提示内容。目的了解多潘立酮片门诊治疗各种疾病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3—8月上海市闵行区吴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医师开具的单一诊断,使用多潘立酮片的处方515张,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用法用量等。构建契合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特点的知识库智能管理系统。结果 515例使用多潘立酮片患者中,男197例(38.3%),女318例(61.7%);年龄26~98岁,平均年龄(72.0±12.4)岁,以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主[86.0%(443/515)]。单一诊断涉及的疾病有19种,其中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居前4位,占81.4%(419/515)。所有患者的每日剂量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结论门诊多潘立酮片使用基本合理。借助知识库利用信息技术能为患者用药"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潘立酮片 门诊医疗 药物疗法 知识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