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管移位的诊断评分和诺莫图在鉴别颈部迷走神经鞘瘤和颈部交感神经鞘瘤中的应用
1
作者 向诗语 李桥 +2 位作者 沈长青 顾雅佳 吴斌 《中国癌症杂志》 2025年第7期695-701,共7页
背景与目的:颈部迷走神经鞘瘤(vagal nerve cervical schwannomas,VNCS)和颈部交感神经鞘瘤(sympathetic chain cervical schwannomas,SCCS)的术后并发症不同,术前准确鉴别VNCS与SCC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基于血管... 背景与目的:颈部迷走神经鞘瘤(vagal nerve cervical schwannomas,VNCS)和颈部交感神经鞘瘤(sympathetic chain cervical schwannomas,SCCS)的术后并发症不同,术前准确鉴别VNCS与SCC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构建并验证基于血管移位情况建立的诊断评分和诺莫图模型,用于术前区分VNCS与SCCS。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VNCS和SCCS患者资料,本研究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1612167-18)。纳入标准:①经活检或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VNCS和SCCS;②临床数据完整;③在术前进行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排除标准:①对比剂过敏者;②扫描图像质量差者;③图像伪影严重者;④扫描方式不符合要求者。所有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集和验证集。基于患者术前CT或MRI图像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及血管移位情况,由放射诊断科1名住院医师和1名主治医师分别独立阅片评估。使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建立诊断评分和诺莫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性能。结果:共纳入患者110例,训练集77例,验证集33例,年龄24~78岁,平均(51.22±12.3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大小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分析显示,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与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的分离状态与SCCS显著相关(P<0.001),而ICA与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IJV)的分离则与VNCS显著相关(P<0.001)。ICA后外侧移位与SCCS显著相关(P<0.001),而ICA前内侧移位与VNCS显著相关(P<0.001)。基于肿瘤大小、ICA移位方向、IJV移位方向、ICA/ECA分离及ICA/IJV分离5个影像学特征构建的诊断评分模型与诺莫图,在区分VNCS与SCCS时表现出显著效能,训练集与验证集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53(95%CI:0.912~0.994)和0.939(95%CI:0.885~0.993)。结论:基于血管移位的诊断评分和诺莫图模型在鉴别VNCS与SCCS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可能有助于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迷走神经鞘瘤 颈部交感神经鞘瘤 血管移位 诊断评分 诺莫图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良、恶性鉴别 被引量:7
2
作者 邓霖 周良平 +2 位作者 吴斌 刘晓航 尤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3,共6页
背景与目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良恶性SPTP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存在差异。该研究旨在探讨良恶性SPTP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 背景与目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良恶性SPTP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存在差异。该研究旨在探讨良恶性SPTP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9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由3位放射诊断学医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联系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良恶性鉴别。结果:恶性组患者共13例(18.84%),其中女性9例(69.23%),男性4例(30.77%)。良性组患者共56例(81.16%),其中女性45例(80.36%),男性11例(19.46%),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8)。恶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9(16~56)岁,明显大于良性组患者的31(14~56)岁(P=0.001)。恶性组肿瘤最大径均值为6.2(2.2~12.0)cm,良性组肿瘤最大径均值为5.5(1.2~13.0)cm(P=0.435)。31例肿瘤最大径大于等于5 cm,其中恶性组10例(76.92%),良性组21例(37.50%)(P=0.014)。28例肿瘤包膜不完整,其中恶性组9例(69.23%),良性组19例(33.93%)(P=0.028)。两组肿瘤在部位、形态、囊实性比例、钙化及强化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SPTP患者年龄大于良性患者,且肿瘤最大径大于等于5 cm及包膜不完整是恶性SPTP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恶性 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云燕 顾雅佳 +3 位作者 吴斌 邓霖 张光远 彭卫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7-353,共7页
背景与目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起源于涎腺组织的一种少见恶性肿瘤,该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头颈部A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2015年5月—2017... 背景与目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起源于涎腺组织的一种少见恶性肿瘤,该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头颈部A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2015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26例(19例原发,7例复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ACC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26例肿瘤中,位于鼻咽8例,腭6例,鼻腔4例,上颌窦3例,颌下腺和舌各2例,喉1例。23例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其余3例呈类圆形,边界较清。所有病灶与肌肉相比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17例侵犯神经中,累及翼腭窝16例,累及海绵窦10例,卵圆孔8例,圆孔4例,眶上裂2例,视神经管2例,舌下神经管2例,翼管1例。21例侵犯骨质,11例侵犯颅内。结论:MRI能够清晰显示ACC的肿瘤范围及神经受累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头颈部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