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磷酰胺致SD大鼠胎仔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1
作者 胡文娟 邓筱华 +3 位作者 金辉 吴建辉 刘向云 孙祖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凋亡细胞,明确环磷酰胺对SD大鼠胎仔脊髓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妊娠第10天给予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环磷酰胺(7.2 mg/kg和9.0 mg/kg),于妊娠第20天解剖将胎仔脊髓制成病理切片,并行HE和免疫... 目的:观察脊髓凋亡细胞,明确环磷酰胺对SD大鼠胎仔脊髓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方法: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妊娠第10天给予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环磷酰胺(7.2 mg/kg和9.0 mg/kg),于妊娠第20天解剖将胎仔脊髓制成病理切片,并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脊髓神经出现大量凋亡细胞;与生理盐水组胎仔胸髓和腰髓前角细胞的Bax和Bcl-2表达比较,环磷酰胺低剂量组胎仔胸髓和腰髓前角细胞的Bax表达明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结论:在大鼠孕第10天给予7.2 mg/kg环磷酰胺尾静脉注射,其对大鼠胎仔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评价 环磷酰胺 致畸试验 脊髓畸形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雄激素比例对去势大鼠前列腺体积及其脏器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向云 邱晓燕 +7 位作者 吴建辉 李志玲 朱焰 刘桂明 何桂林 蒋秀蓉 曹霖 孙祖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雌/雄激素比例对去势大鼠前列腺体积及其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7组,分别为:35个不同雌/雄激素比例组、正常和去势对照组。给药组分别注射不同配伍剂量的雌/雄激素、对照组均注射生理盐水各一个月。最后... 目的探讨雌/雄激素比例对去势大鼠前列腺体积及其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7组,分别为:35个不同雌/雄激素比例组、正常和去势对照组。给药组分别注射不同配伍剂量的雌/雄激素、对照组均注射生理盐水各一个月。最后一次注药后24h取血、处死、取材,称取前列腺重量,测量体积,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当丙酸睾丸酮给药剂量分别为每只鼠0.02、0.5、2.5和12.5mg时,均未见器官增生程度与苯甲酸雌二醇注射剂量呈负相关。丙酸睾丸酮给药剂量每只鼠为0.1mg时,随着苯甲酸雌二醇注射量增加,前列腺体积及其系数均增大,而当每只鼠苯甲酸雌二醇注射量达到50μg/kg时,器官增生程度不再随苯甲酸雌二醇注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雌激素发挥作用需以雄激素存在为前提,雌激素并非总是呈现对抗雄激素促进前列腺增生的作用,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协同雄激素促进前列腺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表睾酮 苯甲酸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OC-3-VGH卵巢癌细胞裸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向云 杨荣富 +7 位作者 胡文娟 王玖玖 谢琛静 徐滢雯 桂博 蒋秀蓉 吴建辉 孙祖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08-110,I0001,I0002,共5页
目的建立人OC-3-VGH细胞株卵巢癌裸小鼠模型并观察该肿瘤生物学生长特性。方法OC-3-VGH细胞株复苏后加入10 mL RPMI-1640培养液,放入培养箱,传2~3代后,取细胞悬液,均以4×106个细胞,每只0.2 mL分别接种至BALB/c雌性裸小鼠皮下,2月... 目的建立人OC-3-VGH细胞株卵巢癌裸小鼠模型并观察该肿瘤生物学生长特性。方法OC-3-VGH细胞株复苏后加入10 mL RPMI-1640培养液,放入培养箱,传2~3代后,取细胞悬液,均以4×106个细胞,每只0.2 mL分别接种至BALB/c雌性裸小鼠皮下,2月后处死取材,观察肿瘤生长特性和转移情况。结果皮下接种一周后,裸鼠长出肿瘤,并随时间而增大,体积呈指数增长,第42天始,明显增大(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裸鼠皮下肿瘤细胞均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核大而染色深,核分裂相较多、异型性明显,接种2个月时,未发生其他组织转移。结论建立了新的卵巢癌动物模型,并初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为卵巢癌治疗方法的研究拓宽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动物模型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芯片法探索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在裸鼠体内淋巴道转移相关基因 被引量:4
4
作者 储剑虹 李志玲 +9 位作者 孟雪莲 吴建辉 刘向云 邱晓燕 朱焰 刘桂明 何桂林 蒋秀蓉 曹霖 孙祖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1-34,共4页
背静与目的: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一种男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该病也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认为肿瘤转移是由于一部分肿瘤细胞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发生基因水平的变化而改变性质变成“转移克隆的细胞”,这部分细胞能突破机体防御... 背静与目的: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一种男性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该病也有明显上升趋势。目前认为肿瘤转移是由于一部分肿瘤细胞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发生基因水平的变化而改变性质变成“转移克隆的细胞”,这部分细胞能突破机体防御系统最终到达远处组织器官形成转移灶。本实验旨在探索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在裸鼠体内淋巴道转移的相关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前列腺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打下一定的基础。方法:将PC-3M细胞原位接种于裸鼠体内两个月后分别从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分离肿瘤细胞,通过体外侵袭和粘附实验,比较两者体外侵袭和粘附能力的差异,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两细胞在转移相关基因丰度水平上的差异。结果:淋巴结转移灶分离的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及粘附能力显著高于原发灶内分离的肿瘤细胞,大约分别为后者的2.5倍和1.5倍;而且前者在一些转移相关基因丰度水平上明显高于后者,这些基因按其编码产物的属性和功能可划分为:①编码降解细胞外基质(ECM)的蛋白水解酶包括组织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②编码转录因子家族成员;③编码参与肿瘤细胞异质性粘附的分子;④编码细胞表面受体。结论:原发灶内的前列腺癌细胞和淋巴结转移灶内的肿瘤细胞在侵袭和粘附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经鉴定的差异表达分子可能在前列腺癌细胞由原发灶迁移到远处组织器官的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裸鼠 动物实验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